上周兩件事情讓我很有成就感。 一件是發(fā)布了文章《傳統(tǒng)教育怎么毀了我們的英語》(文末有鏈接),另一件事是通過這篇文章,又說服一個小伙伴不去考雅思,而安利給她另一種方式,把英語學習和職場發(fā)展結(jié)合起來。 我早已發(fā)現(xiàn)自己強烈的分享精神--“安利沖動”。所以雖然我寫文章很慢,通常是寫作一小時、編輯兩星期。但我知道有人認真看我寫的文章,就會繼續(xù)寫下去。 我害怕無聊、冗長的說教,所以寫文章、教英語的信條都是--Simple and smart 簡單又聰明(所以排版也變了)。 希望我寫的東西對你有用。 如果你看了上一篇文章,你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我們學英語最大的障礙,也是我們對英語的最大誤會,是--英語好難。 除了傳統(tǒng)教育把學英語復雜化,另一個原因是雖然英語不難,但和我們的母語差別很大,所以學起來覺得很難。 但公平的是,英語母語的人要學中文也很難。 看看下面這些不同,你會恍然大悟之前你沒學好英語,其實是因為你一直用中文去理解和學習英語,但從來沒有真正了解英語是什么。 理解這兩種語言的差異,可以幫助我們放下中文的執(zhí)念,讓一種新的思維、說話的方式進入我們的大腦。 當然我不會用比較語言學的什么學術(shù)分析,而是從對我們學英語有幫助的簡單的例子,讓大家直觀發(fā)現(xiàn)差別。 1.語法差異 語法是一門語言的核心邏輯,直接體現(xiàn)說這門語言的人的思維方式。 中文和英語語法有巨大差異,其實體現(xiàn)了我們思維方式的不同。 中文講究“意”,而英語講究“形”。 中文的語法“沒那么講究”,只要能表達意思就行; 而英語有較嚴格的語法,注重結(jié)構(gòu)完整,前后一致,還有很多固定的搭配。 就像中國國畫講究意境;外國油畫注重形似。 另一個明顯的差別是,我們的語序非常不同。例如我們先說修飾限定的內(nèi)容,但英文往往放后面。 這其實是因為中文喜歡先大再小,英文喜歡先小再大。這種邏輯是統(tǒng)一的,影響我們的方方面面。 例如我們說地點“中國北京”,英語說' Beijing, China'; 例如我們說時間:“2018年10月”,英語說” October 2018'。 沒有誰更好,只是不同。但要學好英語,一定要get到這種核心邏輯。 在學英語的第一階段,當我用中文翻譯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會故意直接把英語翻譯成中文。 例如:“We see the world differently.”我會翻譯為“我們看這個世界不同地”。而不是讓我們聽起來更舒服的“我們看這個世界的角度不同”。 這種聽起來怪異的翻譯,能讓大家直接感受到英文和中文的不同。 學英語絕不是背單詞,然后把中文詞換成英語詞。學語法,就是學習一個語言的邏輯,一種新的的思維方式。逐漸掌握英語的過程,也是你的思維拓展、升級的過程。 我學習法語時就有深刻感受。剛學法語時我非常痛苦。法語最基本的語法和中文、英文完全不同。 例如“我愛你”,法語是“Je t'aime”(我你愛);“我把它給你”是“Je te le donne” (我你它給)。 不!我的腦經(jīng)、舌頭都打結(jié)了,連英語都不會說了。但我的老師說,剛開始你會混淆這些語言,學到高級階段,你的各種語言會相互幫助。 感謝他給我一個美好期待,讓我堅持學法語。直到有一天我感到我的思維完全打通了,發(fā)現(xiàn)法語和英語,甚至和中文核心其實是一樣的。 有次老師講一個倒裝句時,我身上起了雞皮疙瘩,因為我發(fā)現(xiàn):“天哪,這不是和中文文言文倒裝句一樣的句式嗎?” 從一門語言到兩門語言,是質(zhì)的變化,因為有了兩個語言系統(tǒng)就可以比較;從兩門語言,到三門語言,是另一個質(zhì)的變化,三者比較,不僅讓你對語言豁然開朗,甚至不經(jīng)意間悟出很多哲學道理。 有個學員跟我說學好了英語語法,她'好像通曉了上帝的秘密”。 抱著這樣美好的期待學習語法,而不是為了做題,你會有另一種美妙的體驗。 更何況英語語法真的很簡單。我們語法只有2次課,就講完80%最常用的語法。 不是我有多厲害,我只是喜歡簡單化,而英語的核心邏輯是非常非常簡單的。 2.文字差別 很明顯,英文和中文看起來都很不一樣。 中文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演化來的,是給眼睛看的。看到一個中文文字你不一定知道它的發(fā)音,但可以猜到它的意思; 英語是表示發(fā)音的,是給耳朵聽的。看到一個英語單詞,我們可以知道它的發(fā)音,但不一定知道它的意思。 所以,我們的文字根本上的邏輯是不一樣的。 你背英語時感到困難嗎,尤其是很長的單詞? 有次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有的學員這么背單詞:“beautiful,美麗的,b, e, a, u, t, i, f, u,l, b, e, a, u, t, i, f, u,l, ”,他在背每個單詞的每一個字母,然后草稿紙上寫滿了這個單詞。 我想你早自習的時候也是這么背或者聽到別人這么背單詞。但問個傷感的問題——這樣的小伙伴英語通常好嗎。 現(xiàn)在一些軟件和書籍通過圖片、故事聯(lián)想來背單詞,我非常震驚。這核心上還是用“眼睛”來學英語,就跟我們學中文一樣;但英語是另一個系統(tǒng),要用“耳朵”來學英語。 扔掉這些書吧,卸載這些App吧,你用這樣的方式背再多單詞也會很快忘記,而且你永遠get不到英語的靈魂。 我們要打開新的世界,要用一把新的鑰匙——你的耳朵。把單詞拼寫和發(fā)音結(jié)合,你會發(fā)現(xiàn)記英語單詞其實比中文更簡單。 最好的例子是那些中文口語很好的外國人,其實很多都是“文盲”。有個外國人跟我說他看到中文的“我”這個字時就產(chǎn)生敬畏,因為在英文里面就是”I“一個字母。 所以很多外國人都是用拼音學的中文,所以根本上,他們也是用自己國家的文字邏輯理解中文。這不會影響他們的交流,還可以幫他們省很多時間。 如果你也認為拼音比漢字簡單,那你也要知道英文比中文簡單。因為英文的單詞,就像我們漢字的“拼音”。 當你學會用“耳朵”學習英語后,你會發(fā)現(xiàn)英文真的比中文簡單好多倍。 大多數(shù)情況,只要知道怎么發(fā)音,就會寫;知道怎么寫,就發(fā)音。 呃,前提是我們的發(fā)音得是對的。而這剛好是很多人的“死穴”,所以我們來看下發(fā)音吧。 3.發(fā)音差異 英語和中文最明顯的差別就是--聽起來就很不一樣。 有次我掛完和家人的電話,一個外國同學問我剛剛是不是在吵架。我說沒有啊,她說我的語氣聽起來很生氣。 還有我們聽到外國人說中文的調(diào)調(diào),我們也覺得“怪怪的”(你一定也會模仿幾句吧)。 這些都是因為英語和中文的發(fā)音習慣很不同。 最明顯的不同是,中文發(fā)音是點式的,每個字都清楚有力。而英語發(fā)音是流線式的,一句話是連著的、順暢的。 為了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英文有一些我們中文沒有的發(fā)音習慣。 例如弱讀,“and”的“d”發(fā)音非常輕,但典型的中式口音發(fā)音很用力就讀作“安得”,but的“t”很輕,典型的中式發(fā)音卻會讀作“爸特”。 還有連讀,普通話里面沒有,但英語有很多,例如我們都知道的“half an hour',這三個單詞可以連著讀成一個單詞的音,這樣其實是為了偷懶、說更快。就和臺灣人把“我喜歡你”說成“我宣你”,“這樣子”說成“醬紫”類似。 很多人說外國人說英語太快聽不懂,或者自己說不了外國人那么快,其實就是沒有練習弱讀和連讀。但練習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真的沒那么難。 當然,最最重要和明顯的區(qū)別是語調(diào)。中文主要是降調(diào)的(因為要清楚有力),但英文主要是升調(diào)的,除了在一些句子的結(jié)尾才降調(diào)(因為要有韻律)。 所以我的同學聽我說中文的時候以為我在生氣,而我們聽外國人說話(例如英語、法語、尤其是西班牙語),覺得他們在唱歌。 我們都要在學習英語時,加上節(jié)奏和韻律,尤其是升調(diào)。我們練習升調(diào)時(大家都是“降調(diào)大師”,當然不用學),從最簡單的”hi'和“hello”開始)。 剛開始,大家都覺得“很羞恥”,感覺升調(diào)說話“很娘”或者“太夸張”,但我們知道這才是真正說英語的方式,而且一點都不“娘”而是很積極。 可能看到上面這些內(nèi)容,你已經(jīng)蒙圈了。弱讀、連讀、升調(diào),聽起來好可怕。但我們學習的時候1個小時就學完了,簡直是“整容性的變化”,聽起來馬上像換了一個人。 但是,關(guān)于英語發(fā)音,最大的挑戰(zhàn)的根本不是前面這些“花哨”的技巧,而是最基本的技能——把單詞發(fā)對。 單詞發(fā)錯了,你說的話別人聽不懂,別人發(fā)對了你也聽不懂。發(fā)音再好聽也沒有用。 然而大多數(shù)中國人26個字母都有很多發(fā)錯、很多音標也發(fā)錯,很多常見詞都發(fā)錯(比如hello, money)。 我之后會寫關(guān)于發(fā)音錯誤的文章,來“毀童年”。 4.文化差異 如果把語言比做人,那語法是是她的骨骼,文字是她的血肉,發(fā)音是她的外表,文化就是她的性格。 德語嚴謹、西班牙語熱情,我覺得美式英語的特點是簡單、自信、積極。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有的人英語是“正確的”,但還是“有點怪”? 有個學員問我“勤奮”用英語怎么說。我問她想要表達的完整句子是什么,她說:“我想說他工作很勤奮”。 我說:“如果你不知道'勤奮’是diligent,可以用你知道的簡單的詞表達,比如He works very hard--他工作很努力。這句話更簡單,其實也更地道。 但我建議說He is very passionate about his work--他對他的工作很有激情.' 在中國認為“勤奮”是個優(yōu)點,但西方則更欣賞“激情”這樣的詞。 英語翻譯成中文也是同樣的道理。例如外國人認為“ambitious”是很棒的品質(zhì),但如果翻譯成“野心勃勃的”,在中文里就不太好。有小伙伴建議翻譯成“有追求的”、“有上進心的”,這就很符合我們的文化。 當然重點并不是怎么翻譯,而是我們直觀感受下因為文化不同,我們說話的方式也不同。而學習英語,我們要懂得這個語言的文化,知道他們的風格。 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們中國人在獲得別人夸獎時,禮貌的回答是“哪里,哪里”,或者“我還差很遠呢”。我們否認別人的贊美,因為我們認為謙遜很重要。 但英語語境中,獲得贊美時通常的回答是:“Thank you.'甚至有人說:“I know”(我知道)或者“Yeah, that's me'(是的,這就是我)。他們接受別人的贊美,因為他們認為自信很重要。 了解英語的文化,并不是說要背很多俗語、俚語或者了解文化點,而是了解語言的“性格”。 我一直安利小伙伴說我們學的美式英語,是非常自信、積極的語言,要讓這種語言代表的“性格”進入你的身體。 一些學員才開始學英語時,收到夸獎,都很不好意思。后來他們慢慢認同別人的贊美,建立自信,也自然地更容易欣賞和贊美別人。 說英語時,好像你的性格都變了。你不是“換”成另外一個人,而是“釋法”了自己。 大愛這張Echo演講的照片 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已經(jīng)從語言的骨骼(語法)、血肉(文字)、外表(發(fā)音)、性格(文化)上重新認識了英語。 中文和英文的區(qū)別,就像油畫和國畫一樣,沒有誰更高級,她們只是不同。 學英語,并不是在你原來的系統(tǒng)中加入一個翻譯軟件,而是要安裝一個新的系統(tǒng),因為你思維和說話的方式完全不一樣。 這樣的不同讓你感到興奮,還是害怕? 如果你想進入英語的新世界,現(xiàn)在就是最好的時候。 從下次起,我們開始安裝新的系統(tǒng)。先來看看為什么你之前的學習方式都沒用,怎么學英語更聰明高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