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楓小凌一起玩耍 2019年 楓小凌原創(chuàng)的第 11 篇文章 上周發(fā)的鏈接是我投稿的文章哈,稿費不多,但還是很開心。 以后如果再有上稿,還會把鏈接發(fā)到群里,謝謝大家的支持~ 既然是心理學愛好者,以后會多多專注寫心理領(lǐng)域,讓我們一起成長:) 我們?yōu)槭裁磿a(chǎn)生這種偏見 這種認知偏見在心理學上叫“可得性偏見”。顧名思義,人們習慣于通過直覺或記憶中容易獲得的信息,對事件做出評價或判斷。 認知心理學家特維爾斯基和卡尼曼曾做過一個實驗,請參與者估計所有英語單詞中,R、L、N、K、V這幾個字母,會更多地出現(xiàn)在單詞的開頭還是第3個字母的位置。 結(jié)果,有69%的人都相信這些字母更可能出現(xiàn)在開頭。 為什么?因為讓大家回想起以這幾個字母開頭的單詞,顯然要容易得多。但實際上,這幾個字母出現(xiàn)在開頭的頻率不到后者的一半。 可見,人們受記憶力和知識的局限,在形成自己的判斷過程中,往往會給那些容易記起的信息過大的權(quán)重,而對大量的其他必須考慮的信息“視而不見”。 這種啟發(fā)式的思維方式簡單粗暴,只要我們能在記憶中輕松搜尋到這類問題的實例,我們就會快速做出分析和判斷。 比如,飛機失事的新聞事件經(jīng)常被媒體報道,尤其是那些生動的視頻和圖片,讓我們記憶尤其深刻。因此,有些人坐飛機時就會膽戰(zhàn)心驚,哪怕飛機出事的概率不到汽車的百分之一。 再比如,《心理學與生活》里提到,我們考試檢查選擇題時,總是猶豫是否要改答案,因為大家都會對某次把對的答案改錯的事記憶深刻。但一項針對三千多個改答案的案例研究表明,51%的情況是錯誤改正確,而只有25%的情況是正確改錯誤,剩下的則是錯誤改錯誤。 可見,這種可得性的思維方式雖然降低了分析過程的復雜性,卻有可能導致認知偏見,讓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和選擇。 2 這種偏見,可能讓我們放棄學習和進步的機會 前段時間和一個朋友聊天,說到年輕人壓力大,如果要買房要生娃,就要花很多的錢,所以我只好做個守財奴,默默存錢,什么也不敢買。 朋友沉默了會兒,試探地說:“你也太多慮了,要不學學理財吧?節(jié)流肯定不如開源啊。” 我本能地反駁道:“美國不像中國有那么多理財產(chǎn)品,身邊人都是買股票??墒枪善备呤找娓唢L險,并不是什么特別靠譜的投資方法啊。” 他又試圖用巴菲特的理論和美國的理財書《窮爸爸,富爸爸》、《小狗錢錢》等說服我,我卻一再反駁:“我身邊人和我收入差不多,是真的沒有人買基金什么的呀,美國沒有的!” 我們倆的談話就這樣不歡而散。 那個周末恰好有事去銀行,我想到這件事,就順口問了下柜員。沒想到她立刻跟我說:“我們有很多不錯的投資產(chǎn)品,收益超過普通的存款賬戶。等你有時間,我們可以約一個理財經(jīng)理慢慢聊?!?/p> 我愣住了。 事實的真相居然真的就如此簡單。 是我囿于自己和身邊人的有限經(jīng)歷,被“可得性”的固定思維困住了頭腦。我從沒想過在美國理財這件事的可行性,喪失了客觀判斷的理性,同時也放棄了學習和進步的機會。 很顯然,我們記憶和經(jīng)驗中的實例并不是全部的客觀世界,依靠“可得性偏見”做出的快速決策也往往是不可靠的。 只有打破這種偏見,我們才能保持求知和成長。而通過學習,我們的認知邊界越寬,我們也能越理性,也越接近客觀真實的世界。 3 這種偏見,還會影響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看法
4 如何克服“可得性偏見”
作者:楓小凌,硅谷工程師,90后文藝少女,心理學愛好者。愛生活,有夢想,渴望用文字建造一個新鮮的世界。個人公眾號楓小凌(fengxiaoling2016)。 楓小凌 愛生活,有夢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