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看到這句,估計您也猜出來開篇小劇場里被稱作“達(dá)夫”的人究竟是誰了。沒錯,他就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高適。 不過,高適出名的,除了他的詩文之外,還有他開掛般的人生經(jīng)歷,前半生碌碌無為,后半生青云直上,40歲科考及第,50歲披掛上陣,60歲封侯拜相,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什么都想當(dāng)然只會害了你 高適,出身于渤海高氏。這個家族在北方是有名的望族。 高家世代為官,高適的爺爺高侃,曾任大唐安東都護(hù),在戰(zhàn)場上生擒過突厥可汗,可謂是戰(zhàn)功赫赫,死后更是有幸陪葬乾陵,跟唐高宗李治做鄰居。這對臣子來說,絕對是極高的榮譽了。 有爺爺和高家祖?zhèn)鞯膬?yōu)秀基因,高適從小就是文武全才,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造就了他樂觀豁達(dá)的性格,而且他非常自信,認(rèn)定有朝一日,一定會像爺爺一樣封侯拜相。所以小時候的高適,那叫一個放蕩不羈,走在街上,就是全村最靚的仔。 但是,天有不測風(fēng)云,高適的好日子并沒有過多久,他的父親就過世了,家里的頂梁柱倒了,高適從眾星捧月的小少爺,一下淪為了路邊沿街乞討的小乞丐,簡直是被生活按在地上狠狠摩擦,一般人遭遇這樣的劇變,估計就一蹶不振了。 但高適不一樣,他樂觀豁達(dá)的性格,讓他即使身處逆境也從未頹廢度日。再加上老天爺賞飯吃,他能文能武,才氣逼人,雖然當(dāng)了幾年乞丐,但一點都不影響他聞名鄉(xiāng)里。 這不,就在高適二十歲的時候,這位人窮志不窮的大才子收拾行囊,出發(fā)去長安參加科考。 高適此行躊躇滿志,就是沖著前三甲去的,他甚至想好了,自己高中之后身披錦袍、衣錦榮歸的樣子。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別說前三甲了,他連榜文的邊兒都沒沾著! 怎么回事呢?還是性格惹的禍。 高適不喜歡循規(guī)蹈矩,課本上的內(nèi)容他都不屑于背誦,這就好比考試不按照考綱復(fù)習(xí),那能考高分嗎? 但是高適從不認(rèn)為自己有問題,他望著榜文感嘆道:“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時也,運也,命也,非吾之所能也!” 這句話看似是在感嘆時運不濟(jì),實則是甩鍋式發(fā)言。那意思不是我能力不行,是老天爺不長眼。 從這兒就可以看出,高適心理素質(zhì)十分強(qiáng)大,永遠(yuǎn)地謎之自信。 找工作找到“中年危機(jī)”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高適的人生,就是很好的寫照。高適之后能逆風(fēng)翻盤與他樂觀灑脫的性格有很大的關(guān)系。 那么,落榜之后,他又會有什么行動呢? 一般人落榜之后,多半是收拾包袱回家,多復(fù)習(xí)幾年,下次再來考試。但是高適沒有,他選擇留在長安,一來見見世面,二來找找工作,畢竟首都機(jī)會多。 不過,因為沒有“科考文憑”這塊兒敲門磚,做官肯定是沒戲了。因此一年過去了,他也沒在長安混出什么名堂來。 眼看盤纏花得差不多了,唉,別在這兒呆著了,走人吧! 去哪兒呢?高適沒有回家,這樣落榜回家也太丟人了!而且老家沒田沒地,回去吃什么呀?難不成再去街上要飯?不行不行。高適思考了一下,決定轉(zhuǎn)道去宋城,也就是今天河南商丘一帶。 他在宋城扒拉了塊兒地,就這么住了下來。自此,大才子高適,一下變成了默默無聞的自耕農(nóng)高某,沒事兒就下地種田,想吃肉了就去河邊釣魚,日子雖然過得清貧,倒也不至于餓死。 俗話說,逆境最容易激發(fā)詩人的才情,高適也是一樣,莊稼收成不好的時候,他會寫詩吐槽,抒發(fā)一下郁悶的心情。 每每釣魚的時候,他都會想起姜太公,他希望能跟姜子牙一樣得遇明主,賞識自己這顆滄海遺珠。 不過,大魚可不是這么好釣的,姜子牙可是釣了八十年才遇到了周文王,而高適這一住,就是八年。 然后,他坐不住了,再次出山謀求出路。不過這次,他沒有去長安,而是選擇一路向北,去邊塞看看。 反正高適是文武全才,科舉走不通,不如試試投筆從戎! 畢竟能報效祖國,是每個詩人的夢想!岑參曾說:“功名只向馬上取。”楊炯也說過:“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與其進(jìn)入官場,攪入無盡的黨政斗爭,倒不如血戰(zhàn)沙場來得瀟灑肆意。 不過,高適投筆從戎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實踐起來,并沒有那么容易。 他先后到朔方節(jié)度使和幽州節(jié)度使府上找工作,但都只能打打雜,并沒有得到重用。這讓高適明白一個道理:找工作,還是得有文憑?。?/span> 于是他再次回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這一次,他依舊躊躇滿志,信心滿滿,堅信自己肯定能中! 結(jié)果現(xiàn)實是又一次打臉,高適再次名落孫山。 此時的高適,已經(jīng)快30歲了,但仍舊是個布衣百姓,沒有工作,沒存款,家中還有老娘要贍養(yǎng),這不就是咱們現(xiàn)在常說的“中年危機(jī)”嘛! 眼見盤纏又花完了,高適也不到處浪了,他再次回到宋城,下地種田,等待時機(jī)。 這段時間是高適人生中的最低谷,莊稼歉收,食不果腹,最慘的時候,他連為朋友踐行的酒錢都拿不出來,也就是開頭音頻小劇場中的那一幕。 正如他詩中所說:“丈夫貧賤應(yīng)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這就好比您跟哥們兒出去吃飯不能搶著結(jié)賬一樣,作為男人,這真的是相當(dāng)憋屈了。 但即使日子都過到這份兒上了,高適仍然能發(fā)出:“何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钡暮狼閴阎?,可見他心中那把熊熊燃燒的烈火,始終不曾熄滅過。 盛唐失意者聯(lián)盟會一直這么好嗎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適蟄伏的日子里,另外兩位大唐詩壇巨匠也因為仕途失意出門游玩散心,然后他們在開封相遇了,這兩個人是誰呢? 唐玄宗天寶三年,高適在開封遇見了結(jié)伴出游的李白和杜甫。三人一見如故,把臂同游。 也是,這仨人,一個在家待業(yè),一個科考落榜,一個剛被辭退,同病相憐,肯定有的聊?。?/span> 那段時間,他們?nèi)齻€在一起喝酒談天,喝醉了就大被同眠,此時的高適41歲,杜甫33歲,李白44歲。要是擱現(xiàn)在,這三個失意的中年男人,可以去參加《追光吧!哥哥》組團(tuán)出道了,粉絲肯定很多。 不過,此時的三人都沒有想到,他們?nèi)蘸蟮陌l(fā)展軌跡會截然不同,甚至成為了仇敵,這個咱們后面再說,先接著說高適。 拜別了李白和杜甫,高適繼續(xù)在家種地。不久,大唐和契丹開戰(zhàn),高適一聽到這個消息,又坐不住了,他立馬放下手里的農(nóng)活兒,奔赴邊疆。 也正是在這里,他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燕歌行》,像“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边€有“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币约啊熬灰娚硤稣鲬?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倍际乔Ч琶?。 您聽聽,字字句句,都是滿腔憤慨,高適恨不得立馬提刀殺到戰(zhàn)場上去。但是縱使他報國之心拳拳,但此行仍舊沒能得到重用,最后只好悻悻而歸,繼續(xù)種田。 一直到天寶八年的時候,高適終于遇到了賞識他的伯樂,被舉薦來長安參加科考,這次他應(yīng)試的科目是“有道科”。 什么是“有道科”呢?簡單來說,就是一些有道德、有才華的人,不參加統(tǒng)一的科舉考試,直接被舉薦做官,就類似于現(xiàn)在的“特長生”吧。 總而言之,中年大叔高適,終于在他46歲這一年,拿到了自己的做官文憑,并且順利迎來了他的第一個正式官職——封丘縣尉。 激動的心,顫抖的手!無業(yè)游民高適終于找到工作了! 那位問了:封丘縣尉,這工作是干啥的呢?其實還是一些沒什么意義的雜活兒,比如巴結(jié)討好上司啊,鎮(zhèn)壓欺凌百姓啊之類的,反正光聽這工作內(nèi)容,您估計都能腦補出一個油膩中年酷吏的形象。 說實話,這活兒要換成杜甫,他肯定不會干,畢竟他天性悲天憫人,淚窩兒又淺,見不得百姓受苦。要換成李白,那就更不可能干了!李大仙人一輩子就是美酒美女,怎么舒服怎么來,縣尉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活兒,他正眼都不會瞧一下。 但是高適干了。甭管什么工作,咱先干了再說,畢竟老大不小了,掙錢養(yǎng)家是第一要務(wù)!而且他始終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沒有前期的低谷,哪兒來后期的高潮呢?于是他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三年。 不過,高適始終是個正直的人,他在詩中感嘆:“拜迎官長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最終,受不過良心的譴責(zé),高適還是決定辭官:老子不干了! 選對良主,開啟開掛人生 離職之后,高適拿著這三年攢下來的錢,再次奔赴西北。 他鐵了心要在邊境干一番大事業(yè),而老天似乎被他的這份執(zhí)著所感動,就在天寶十五年的時候,高適等待已久的“時機(jī)”終于來了。 究竟發(fā)生什么事了呢?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安史之亂”爆發(fā)。這場戰(zhàn)爭對大唐來說,是盛世走向衰亡的轉(zhuǎn)折點,但對高適來說,卻是他人生逆襲的開始。 當(dāng)時,時任隴右節(jié)度使的哥舒翰一下就看中了高適。他十分欣賞高適的才氣,把他招入帳下。 一心向往殺敵立功的高適自然欣然赴任,不過此時的他,已經(jīng)是53歲高齡了。 沒錯,在古代這個歲數(shù)說“高齡”一點都不過分。這歲數(shù)上戰(zhàn)場砍人?別逗了!再把腰給閃了! 但高適偏就不服老,53歲的身體,18歲的心,甩開膀子就是干?。≈链?,花白老翁,首次征戰(zhàn)沙場! 不過,正當(dāng)高適準(zhǔn)備施展一身本領(lǐng)的時候,上天又跟他開了一個玩笑。 此時的哥舒翰百病纏身、垂垂老矣,早已不是當(dāng)年那個讓敵人喪膽的將軍了,再加上同行豬隊友太多,沒多久就戰(zhàn)敗投降,潼關(guān)失守。 高適一下就懵了!怎么著?這活兒干著干著,頂頭上司沒了,這可咋辦? 不過,高適就是高適,他很快冷靜下來,選了一匹快馬,連夜離開了潼關(guān),準(zhǔn)備去投奔大唐最大的老板,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唐玄宗,早就已經(jīng)不在長安了,叛軍攻陷洛陽之后,他就起身跑路去四川了。 高適費了好大勁,才終于追上了玄宗的車駕,順道護(hù)送玄宗入蜀。 與此同時,太子李亨帶兵北上靈武,自立為帝,遠(yuǎn)在四川的唐玄宗一夜之間,變成了太上皇。 唐玄宗收到消息的時候,差點被氣吐血。他也不甘示弱,馬上封自己的兒子永王為地方節(jié)度使,統(tǒng)領(lǐng)江淮一帶,名為平定安史叛亂,實則是打壓太子李亨的勢力。 草根逆襲,布衣封侯 一夕之間,皇位更迭,大唐內(nèi)憂外患。面對天下幾分的局勢,高適又會怎么做呢? 高適是個聰明人,他一看就知道,太子李亨才是天命所歸的,于是他再次北上,去投奔新帝李亨,也就是唐肅宗。 值得一提的是,和他有同樣眼光的,還有老熟人杜甫,他也來投奔李亨,至此,“把臂同游”三人組就差李白了。此時的李白在哪兒呢?永王帳下。 沒錯,就是前邊咱們提到的,唐玄宗用來對抗李亨勢力的那個倒霉兒子。 此時的李亨已經(jīng)自立為帝了,永王帶兵南下,割據(jù)一方,在新帝看來這就是謀逆!! 李白給他幫忙,那就是謀逆同黨!轉(zhuǎn)眼間,昔日好友,成為了要刀兵相見的敵人。 這時候就顯出杜甫和高適的區(qū)別了。杜甫感情用事,他一個勁兒地給李白求情,遭到了李亨的白眼。而高適則適時地給李亨分析,指出永王必敗。 這話不就說到領(lǐng)導(dǎo)心坎兒里去了嗎?李亨十分滿意,立馬把平叛的重任交給了高適,自此,高適迎來了他自打娘胎以來最大的官職——淮南節(jié)度使,相當(dāng)于地方軍區(qū)首長! 而高適果然獨具慧眼,他的大軍還未南下,不成氣候的永王就已經(jīng)兵敗被殺了,而李白作為逆黨同伙兒,自然也被下了大獄。 這時候,李白想起了和高適的昔日情分,趕緊給高適寫信,又是求情又是恭維,希望高適能拉兄弟一把。 杜甫一聽李白被下獄,也給高適寫信,喊高適幫忙撈人,可高適根本不搭理他們,信也不回。 李白的妻子救夫心切,直接找上門求情,高適直接閉門不見。您可能會說了:這高適不地道??!得了富貴翻臉不認(rèn)人了! 其實,高適絕不是忘恩負(fù)義之人,從他之后對杜甫的態(tài)度就能看出來。 杜甫窮困潦倒吃不上飯的時候,他經(jīng)常給杜甫送救濟(jì)糧,杜甫對高適這個老朋友也是感激涕零,還經(jīng)常寫詩夸他,什么“當(dāng)代論才子,如公復(fù)幾人”,“行色秋將晚,交情老更親。”那意思,還是老高你夠朋友??! 有的時候高適忙起來,救濟(jì)糧晚給兩天,杜甫都會寫信來催,“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span> 您看看,杜甫能厚著臉皮上門要,可見這倆人交情深厚,如果高適真是忘恩負(fù)義之人,早就跟杜甫這個“窮親戚”說拜拜了,又怎么會一直接濟(jì)? 至于李白的事情,其實,這早就不是私人恩怨的問題了,李白跟隨永王,那就相當(dāng)于是做了逆黨,所以從政治立場上來看,高適并沒有做錯,這其實也是他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從不感情用事。 時至今日再看,當(dāng)年把臂同游的三人組,杜甫丟了工作,貧困潦倒。李白被流放貴州,雖然遇上大赦,但前途盡毀。只有高適扶搖直上,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大將。 用高適自己的話來說,真是時也運也,你永遠(yuǎn)也不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 再后來,高適屢立戰(zhàn)功,皇帝念他勞苦功高,加封他為渤海縣侯,高適終于實現(xiàn)了他的理想,封侯拜相,拿到了老李家的長期飯票。 縱觀大唐詩壇,也就只有高適一人獲得過這種殊榮,以至于《舊唐書》評價他說:“由唐以來,詩人之達(dá)者,為適而已?!贝筇谱畎l(fā)達(dá)的詩人,還得是高適??! 不過,高適可能并不在意這些,因為他從來都不是職業(yè)詩人,他寫詩,只是業(yè)余愛好,就跟發(fā)朋友圈似的,感覺來了,就有感而發(fā)寫兩句,裂土封疆,封侯拜相,才是他一生所求。 回顧高適的一生,他的大半輩子,都是在平庸中度過的,他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耕地種田上邊,就跟咱們大多數(shù)普通人一樣、每天起早貪黑、兩點一線地工作,并沒有什么大的作為。 然而高適雖然蟄伏,但是卻從未郁郁寡歡,從未怨天尤人,就像他離別時對友人說的那樣:“丈夫不作兒女別,臨岐涕淚沾衣巾?!蹦凶訚h大丈夫,別像個娘們兒一樣哭哭啼啼的。 或許,正是由于如此豁達(dá)灑脫,他才最終迎來了翻盤的機(jī)會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