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炳南治療帶狀皰疹經(jīng)驗左西坡 正平有話說 2023-03-16 07:30 發(fā)表于廣東 趙炳南認為帶狀皰疹主因七情內(nèi)傷以致肝膽火蘊:或因脾濕郁久,濕熱內(nèi)蘊,外受毒邪而誘發(fā)。因此肝膽熱盛,脾濕內(nèi)蘊為本病的實質(zhì)。 在辨證施治上,清熱利濕解毒以治其因,化瘀通絡理氣以治其果。在分析時要權衡濕熱之中濕重還是熱重:毒熱之中熱重還是毒重。治療中要抓住各個階段的主要病機而治之。 (1)內(nèi)服方藥 熱盛者:瀉肝膽實火,清熱利濕解毒。 組成:龍膽草 9g,連翹 15g,生地黃15g,澤瀉6g,車前子12g,黃苓9g,梔子9g,牡丹皮9g,木通9g,生甘草9g。 方解:龍膽草、黃盡清肝膽火;連翹、梔子、生甘草清熱解毒;生地黃、牡丹皮涼血活血;木通、車前子、澤瀉清熱利濕。 伴高熱者,加生石膏 15~30g或加生玳瑁 9g; 疼痛明顯者,加郁金、延胡索、丹參、沒藥、乳香; 皮損潮紅疼痛明顯者,加大黃以清熱破瘀,并有釜底抽薪之妙;內(nèi)有食滯、濕滯者加枳殼; 后期癢感明顯者加白鮮皮。 發(fā)于顏面者加菊花; 侵犯眼、眉者加谷精草; 發(fā)于下肢者加牛膝; 發(fā)于腰部者加桑寄生、杜仲; 發(fā)于上肢者加姜黃以引經(jīng)。 濕盛者:清熱燥濕,理氣和中。 組成:蒼術6g,厚樸6g,陳皮9g,炒白術12g,豬苓12g,黃柏12g,枳殼9g,澤瀉9g,赤茯苓12g,滑石12g,炙甘草9g。 方解:方中蒼術、豬苓、赤茯苓健脾燥濕,陳皮、厚樸、枳殼理氣和中以助水濕之運化;黃柏、滑石、甘草清熱利濕。 水皰消退后遺留局部神經(jīng)痛者,是因余毒未清,阻遏經(jīng)絡,氣血郁滯所致,可于方中加大黃、延胡索、沒藥、乳香以活血化瘀止痛。 (2)外用藥
早期濕熱盛,水皰破裂、糜爛滲液較多者,可用如意金黃散、柏葉散、雄黃解毒散水調(diào)外敷。 皮疹發(fā)出前、皮疹消退期或水皰消退以后,遺留明顯神經(jīng)痛者,可外用黑色拔毒棍。
基本經(jīng)驗: 病程較短、發(fā)病時熱重于濕者,重用龍膽草、黃芩清肝膽之火熱; 如證屬血熱者配合茜草、赤芍涼血活血; 如大便不通、陽明熱盛者則重用大黃清熱通下,以釜底抽薪;柴胡、川楝子清熱疏肝,理氣止痛;木通、車前子清熱利濕。 藥后熱象漸解,則復以健脾利濕清熱之劑以收功。 如為顏面部的帶狀皰疹,是肝膽之火盛上炎,兼挾濕熱升騰,見目赤腫痛、起水皰、腫脹滲出,在治療上集中力量清熱解毒,以龍膽草、黃苓、梔子瀉肝膽實火;竹葉、生地涼血解毒,清三焦熱;桑葉、野菊花、大青葉、紫花地丁等輕揚上升,清上焦熱毒。先以苦寒之味直折其熱,以防其竄延深入或擴散。 在外治法中根據(jù)皮損的不同情況,采用不同劑型和藥物。 初期粟疹累累,掀腫灼熱,以清熱、消腫、止痛之軟膏外敷; 濕熱偏重而有糜爛浸淫時,則以解毒、祛濕之馬齒莧煎水濕敷;以發(fā)散郁熱,解毒收干。 皮損趨于干燥而近愈之際,選用祛濕解毒而無刺激的油粉劑外敷,以保護新生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