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送走新冠病毒,近期又迎來甲流。我之前提過,新冠給孩子的免疫力大打“折扣”,孩子的抵抗力不夠,更容易感染甲流。 面對這種情況,許多新手家長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一看到孩子流鼻涕,就慌了,今天我就從鼻涕入手,教大家怎么應對。 鼻涕是我們身體為了濕潤鼻腔以及吸入空氣而分泌的一種物質(zhì),鼻涕可以濕潤吸入的空氣,同時過濾了粉塵、細菌、病毒等,它和鼻毛一起構(gòu)成了孩子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線。 可以這么說,鼻涕的不同形態(tài)和顏色,就是孩子身體狀態(tài)的晴雨表。 1 孩子流清鼻涕 正常的鼻涕是無色透明的,主要成分是水,它會順著鼻粘膜纖毛運動的方向,從鼻后孔流到咽部。 但是當孩子感冒的時候,鼻涕就會呈現(xiàn)出清水樣?!饵S帝內(nèi)經(jīng)》講“諸病水液,澄徹清冷,皆屬于寒”,清鼻涕,多屬風寒感冒,或者是受了寒,流感的前期癥狀也是如此。 當孩子剛開始流清鼻涕的時候,不管是普通感冒還是流感,都是屬于疾病初始階段,這個時候果斷開始干預,孩子的病情完全可以避免發(fā)展得更嚴重。 干預的方法主要還是以驅(qū)寒為主。比如給孩子喝些熱水,用熱水擦臉、泡腳等等都是可以的。 如果鼻涕流了已經(jīng)有一會了,甚至一摸孩子的脖頸、后背、手腳都有些發(fā)涼,那么光喝熱水作用就不夠了,這個時候可以煮一碗姜湯,或者用蔥白淡豆豉煮碗湯(食療方見文末,下同)給孩子喝上小半碗。寒邪一去,鼻涕就能止住了。 同時還可以配合給孩子泡腳,可用生姜水、艾葉煮水泡,也可以直接用感利通草本沐足液,能收到更理想效果。 2 如何鑒別感冒與流感的流清涕 有家長說,普通感冒和流感,看鼻涕是一樣的,那二者之間到底有什么區(qū)別呢? 其實比較準確的方法是判斷孩子的發(fā)熱狀態(tài),一般而言,普通感冒雖然也會引起發(fā)熱,但是較少超過38.3℃,或不發(fā)熱;如果是流感,可能會持續(xù)發(fā)熱,而且超過38.5℃常呈現(xiàn)高燒狀態(tài),而且伴有肌肉酸痛。最快速有效的鑒別方法就是病原學檢查。 關(guān)于清水鼻涕,還有一點要提醒家長,如果孩子清水鼻涕流個不停,而且總是有挖鼻孔、打噴嚏,或者眼睛癢的情況,要警惕孩子是否有過敏性鼻炎,更要警惕是否會加重孩子過敏體質(zhì)的程度。 孩子的過敏性鼻炎如何調(diào)理?過敏性體質(zhì)如何改善?我在《小兒過敏全防護》一書中有詳細講解,大家可以去看看。 3 孩子鼻涕發(fā)白、黃綠 白鼻涕:感冒好轉(zhuǎn)或鼻炎 當孩子的感冒逐漸好轉(zhuǎn)以后,那么身體的免疫力就會逐漸地恢復,孩子的鼻涕也會逐漸粘稠,然后變白粘變少。 在孩子感冒的恢復階段,家長要幫助孩子把鼻涕擤出來,有助于排出外邪。 如果你的孩子并沒有感冒,平時還是有白色的鼻涕,而且總是喜歡擤鼻涕,鼻子不通氣,晚上容易打呼嚕,就一定要當心慢性鼻炎。 鼻炎的孩子,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選擇超聲霧化吸入藥物治療或口服藥物治療。 黃綠色鼻涕:流感末期、體內(nèi)有熱、鼻竇炎 有些孩子的鼻涕,不是清水鼻涕,也不是白鼻涕,而是黃鼻涕,一般還伴隨著很重的咳嗽和很濃稠的痰。其實這種情況是身體排外邪的一種自然反應,一般都會出現(xiàn)在流感的末期。 從中醫(yī)看來,這是體內(nèi)有熱的表現(xiàn)。如果鼻涕黃稠但是少,多屬于風熱;如果黃稠而且量大,多是痰熱或濕熱。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要注意及時調(diào)整孩子的飲食,不要吃大魚大肉、油膩、辛辣的東西,而是要吃些清淡的粥湯水,清一下肺脾,并適當補充津液。 食療上,可以選擇用百合銀耳糖水,滋陰潤燥清肺降火。也可以服用茅根竹蔗水或沁芳寧。 關(guān)于黃綠色鼻涕,還有一種特殊情況也是需要家長引起注意,那就是鼻竇炎。 當孩子不僅有黃綠色鼻涕,還伴有發(fā)熱、惡心、頭痛、臉部鼻竇區(qū)域疼痛等癥狀,就很可能是細菌感染導致的急性鼻竇炎或慢性鼻竇炎急性發(fā)作。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就需要帶孩子去醫(yī)院??圃\治。 總而言之,鼻涕是除了舌苔、大便、口氣、睡眠之外,提示孩子健康情況的另一個指標。故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關(guān)注好孩子的細微的變化,及時做出應對措施,預防孩子生病。 許尤佳育兒堂·食療方 蔥白紅糖姜水 材料:白蔥頭2個,生姜2片,紅砂糖3g。 做法:先加水入鍋,水沸后放入白蔥頭和生姜煮15分鐘,加入紅砂糖調(diào)味。 功效:驅(qū)風散寒,用于風寒感冒。 宜忌:適用于3歲以上孩子辨證服用,1人一天量。蠶豆病可用。 許尤佳育兒堂·食療方 百合銀耳糖水 材料:銀耳10g,百合10g,花生10g,冰糖5g,麥冬10g。 做法:銀耳、百合、花生、麥冬洗凈,浸泡20分鐘,后加入少許水,煮沸20分鐘,加入冰糖,繼續(xù)煮10分鐘。 功效:滋陰降火,清肺潤燥。 宜忌:適用于3歲以上孩子辨證服用。蠶豆病可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