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胃承氣湯」是陽明病最淺的第一方
二二三:「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輿「調胃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是陽明病最淺的第一方,如果病人不吐,代表病人沒有少陽證,不下,大便沒有,又心煩,胃里面難過,情緒不穩(wěn)定,遇到這種情形的時候,可以給他「調胃承氣湯」看看。
大便可能堵在小腸,就是十二指腸下來,近小腸這一段,所以「調胃承氣湯」就是堵在腸子。
「調胃承氣湯」里面有炙甘草、大黃、芒硝,芒硝攻堅破瘀,大黃去實,炙甘草讓藥停在腸胃里面,芒硝把它打散掉,大黃把它清出來。
沒有潮熱、發(fā)汗、惡心、燥熱,什么癥狀都沒有,只是大便不下,就給「調胃承氣湯」。
二二四:「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其身必重,短氣,腹?jié)M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fā)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大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
脈遲,就是病邪往里面跑了,代表腸胃寒冷掉了,雖汗出,不惡寒,代表沒有表證了,其身必重,脈遲、身重都是代表病邪往里面走了,病邪往里面走才會有脈遲的現(xiàn)象。
短氣,腹?jié)M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這就是要攻里以前,要先確定病人有沒有外證,如果病人有汗出,可是不惡寒,桂枝湯是有汗但怕冷,陽明熱也是有汗,麻黃湯無汗怕冷有喘,這喘和腹?jié)M而喘的喘不一樣,這幾項講的就是病人沒有表證,且病人有潮熱。
病人有一、潮熱,二、不惡寒,三、燥渴,四、腹?jié)M,這腹?jié)M是大便堵到的腹?jié)M,這四項就是陽明證的主證,為確定腹?jié)M要做腹診,如果是實則拒按,譬如在胃的地方,喜按就是虛的,這虛證的腹?jié)M是脾臟的關系,屬于太陰證。
手足濈然而汗出,如果手腳汗已經出來了,就是胃的津液已經快完了,陽明證如果全身都有汗,就沒有關系,但是如果胃的津液快沒了的時候,剩一點點津液,只看到四肢手腳上出汗,就沒有關系,但如果是胃的津液快沒了的時候,剩一點點津液,只看到四肢手腳上出汗,然后病人有潮熱,又沒有惡寒,肚子又脹滿,張仲景說遇到這種情形的時候,大便已經干掉硬掉了,從這些癥狀可以判斷出來,大腸里面被燥屎堵到了,這時候就是「大承氣湯證」。
陽明證本來應該全身有汗,到后來只有手腳有汗,這時候胃已經燥化了,腸胃里面極燥,張仲景在用大承氣湯的時候,一定是要等到腸胃里面的津液完全沒了,造成大便干燥在里面,才會用到「大承氣湯」。
如果只是大便不通不會用到「大承氣湯」,因為「大承氣湯」很峻很強,如果「大承氣湯」吃了還不大便,就是得到大腸癌,除非是寒實,否則沒有不下的。
若汗多,微發(fā)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大承氣湯」。
全身都有汗,微發(fā)熱惡寒者,這代表有外證,并不是很潮熱,代表大便并沒有結實在里面,不可以給「大承氣湯」。
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所以從這條辨可以看出張仲景的心態(tài),一定要確定大便整個干燥的,才可以用「大承氣湯」攻,如果潮熱沒有很厲害,大便沒有鞕,用「小承氣湯」就好了。
臨床上看「小承氣湯」的腹?jié)M,在肚臍下,「中極」「關元」一帶脹滿,「小承氣湯」專門通利堵在小腸里面的,如果進入大腸,會在「天樞」有壓痛點,就用「大承氣湯」,如果堵在「中脘」「建里」的地方,就是「調胃承氣湯」。
最常用到的就是「調胃承氣湯」,譬如小孩會得到感冒,然后又吃了很不好消化的東西,免疫系統(tǒng)跑到皮膚表面去跟濾過性病毒相抗,這時候腸胃的功能在應付皮膚表面的濾過性病毒,所以大部份的能量都在上面,因而胃的力量減少了,就沒有辦法正常消化,東西就哽在里面,因為腸胃蠕動不是很好,有時候大便出來的是水,這水是漏出來的,因為腸胃沒有吸收,所以從大腸跑出來。
身體里面的溫度很高,食物在里面容易壞掉,嘴巴很臭,遇到這種情形的時候要去解表不能攻下,就用桂枝湯,利用桂枝湯里面的甘草,再加一點點大黃,一點點芒硝,表里可同時解掉。
大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厚樸半斤炙去皮,枳實五枚炙,芒硝三合;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二物,取五升,去滓,納大黃,煮取二升,納芒硝,更上火微煮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厚樸二兩炙去皮,枳實三枚大者,炙;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調胃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去皮,清酒洗,甘草二兩炙,芒硝半斤;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之。
以中醫(yī)的解釋,調胃承氣湯的癥狀是實而不滿,里面有堵到但是沒有脹滿的感覺,小承氣湯的癥狀是小腹脹滿,是沒有結硬塊的少腹脹滿。
大承氣湯的癥狀是滿而實。
三個承氣湯都是攻實的:實但沒有脹滿,只是消化不好而已,調胃承氣湯順順氣就好了,如果是滿而不實,少腹脹滿,但是并沒有結成大便干燥,病人有發(fā)熱但是沒有潮熱,給小承氣湯就好了,如果到了脹滿又實,整個堵在大腸里面,就是大承氣湯,因為大承氣湯多了「芒硝」,「芒硝」善攻堅,把大便打散掉,大黃只能去實無法攻堅,如果只用大黃,沒有用芒硝的時候,通出來時病人肚子會絞痛,因為沒有用芒硝把燥屎打散,所以芒硝是攻堅用的。
「厚樸」「枳實」在大小承氣湯中都有,枳實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增加腸子的津液,厚樸能夠寬腸,把腸子打開來,能把腸壁和干燥的大便分開來。
大便為什么會干掉?就是腸胃的津液沒了才會干掉,腸胃的津液沒了造成大便也干了,這互相有關連的,所以用厚樸把腸壁打開來,用枳實潤澤腸子。
如果處方只有大黃、芒硝,沒有厚樸、枳實,會把大便硬打下來,很痛的,有加厚樸、枳實兩味的大便會很順的下來,沒有感覺的。
張仲景在用大黃的時候,只有兩個地方用酒洗,調胃承氣湯和大承氣湯的大黃用酒洗,小承氣湯的大黃沒有用酒洗,直接入藥,因為調胃承氣湯和大承氣湯都有芒硝,芒硝又咸又寒,怕芒硝傷到胃,所以大黃用酒洗蒸過,來對付芒硝。
大承氣湯的煮法,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二物,就是光煮厚樸、枳實,藥先煮的就是取它的味重力緩,劑量用法像胖子的體格,大黃四錢,厚樸五錢,枳實五錢,芒硝二錢,一劑就去掉了,十碗煮成五碗,先煮厚樸、枳實,去滓再加大黃。
再五碗煮成二碗,納芒硝,更上火微煮一二沸,撒芒硝上去,微火稍微滾一下就好,所以芒硝幾乎是生用,生用的藥性非常的急速,藥進到肚子里面去的時候,跑最前面的就是芒硝,芒硝把大便打散掉,然后大黃去推它,一扯開來的時候,腸子會痛,厚樸、枳實就上來了,如果同時煮的時候,藥性就沒有了。
芒硝煮爛了變成鹽巴,性就沒有那么強,平常吃的粉劑,只是中承氣,大黃如果用酒泡過再入藥,拉出來很舒服的,大黃如果沒有用酒洗,拉完還會出很多水,腸胃的津液會傷到。
得下,余勿服,下了就不要再吃了,不要可惜它。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凡痼毒滯癥,其人腹中堅實,或鞕滿而大便難,胸腹動悸,或喜怒無常,或不寐警惕,健忘怔忡,或身體不仁,或戰(zhàn)曳癱瘓,筋攣骨痛,或言語蹇濇,緘默如偶人,飲啖倍常,或數(shù)十日不食不饑,變態(tài)百出,不可名狀,例如梅毒,外面的中醫(yī)用「土茯苓湯」,病人的癥狀,每天下午燥熱難忍,大便五六天不通,要靠甘油錠去通,嘴巴很臭,味道很濃,舌苔黑的,外病是梅毒,結果是大承氣湯醫(yī)好的,大便通之后,胃口大開,免疫系統(tǒng)恢復,病毒都被趕出去。
【傷寒蘊要】曰:大抵下藥,必切脈沉實、沉滑、沉疾有力者,可下也。再以手按臍腹,硬者或叫痛不可按者,則下之無疑也。沉代表病在里,疾代表里熱結實到了,如果手按著而感覺很舒服,就是虛,不可以攻。
【小青囊】曰:「大承氣湯」治舌四邊微紅,中央見灰黑色,此由失下所致,可用本方退之。又治舌現(xiàn)黃色而黑點亂生者,其證必渴而譫語。失下就是應該下而不攻,譫語就是胡言亂語了,有的女人發(fā)譫語,結果是小柴胡湯,因為她剛好熱入血室,所以要注意辨癥。
舌黃就代表熱,舌黃且厚,病人是濕而且熱,如果舌干且深黃就是壯熱,如果是里黑且燥就是熱極了,最熱了,壯熱就已經進入陽明了,舌黑掉的時候,再不攻就死了,粉劑沒有湯劑厲害,吃了五六包粉劑沒用,不如熬湯劑,如果連湯劑都不下,就是大腸癌了,大腸癌可以用巴豆、附子、吳茱萸,巴豆用在腹中結到,屬寒結,用巴豆加附子和吳茱萸可以通結,如果光用巴豆,胃打穿了,小腸也打穿了,結到的還是結到。
平常最常用的是小承氣湯,大承氣湯是救急的時候在用,不大便的時候,舌苔黃的,問有沒有放屁?大小承氣湯最明顯的區(qū)分就是,有放屁就是小承氣湯,屁沒有了就是大承氣湯。但是服小承氣湯后,放屁連連的則屬大承氣湯證。
【醫(yī)學綱目】曰:順利散(即本方),凡消谷而善饑,曰「中消」者,怎么吃都吃不飽,就是胃的蠕動太快了,中醫(yī)講的就是「中消」,治熱在胃而能食,熱在胃里面而能吃,小便赤黃,微利,稍微有點下利,至不欲食有效,多不可利。
小承氣湯用在這,是因為腸胃的東西消化太快了,熱全部集中在小腸里面,所以下焦的熱都會出來,所以小便都會黃,「渴飲千杯不能止渴」,則屬上消癥,用白虎湯,中消糖尿病不是都開小承氣湯,必須要是大便便實才用小承氣湯,張仲景于中消未出方,中消癥狀也是用白虎湯加減,下消糖尿病就是「桂附八味丸」,下消糖尿病就是不能行房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