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興平元年(194年),孫策找袁術(shù)借兵,欲圖謀江東。 史載其兵進江東后“百姓懷之……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span> 這話其實只說對了一半,當時江東的“民”可能歡迎他,但江東的“士”卻未必歡迎他,且視他為仇宼。 孫策下江東不是一帆風順,江東士族可沒有所謂的“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span>他完全是憑借武力硬打下來的。 孫策家族世居吳郡,他本就是江東人,按照常理說,在戰(zhàn)亂年代,家鄉(xiāng)出了這么個武力強橫,有能力保衛(wèi)鄉(xiāng)土的人才,江東大族應該無比歡迎才對。 可他們?yōu)槭裁磪s仇視孫策呢? 主要原因不在孫策身上,這鍋需要孫策的父親孫堅背上一大半,大概有三點原因。 一:孫家出身不高,江東大族有階級對立情緒孫家雖然世居吳郡,祖上也很有名,據(jù)說是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后代,但到東漢時,家道已經(jīng)中落。 孫策的父親孫堅早年在家鄉(xiāng)混跡時,都只能為不入流的縣吏。 所以《三國志》在評價孫堅時說他是“孤微發(fā)跡”,孫家在吳郡不是大族,是地地道道的寒門。 在古代,特別是宋朝以前,高門顯貴和寒門之間的鴻溝是相當嚴重的,高門顯貴不可能跟寒門交朋友,也不可能看得起寒門子弟。 因此,在當?shù)卮笞逖劾?,孫家跟他們不是一個階級的朋友,哪怕孫堅在世時給自己混到了個“烏程侯”的爵位。 這種階級對立情緒,導致了孫策兵進江東時,江東大族們非常不歡迎他,大家不是一路人。 舉個例子,當初孫策居住在舒縣時,去拜訪廬江(治舒縣,即今安徽廬江西南)太守陸康(陸遜的從祖父)。 陸康也是吳郡人,跟孫策是同鄉(xiāng),但陸家在當?shù)厥谴笞?,因此陸康看不起孫策,連見他一面都不愿意。 陸康很不地道,當初孫策的父親孫堅都還救過陸康的侄子,“是時廬江太守陸康從子作宜春長,為賊所攻,遣使求救于堅……乃進兵往救,賊聞而走?!?/span> 有這個淵源,陸康都不待見孫策。 由此可見,孫家雖然在吳郡有一定影響力,但局限在中下層,當?shù)氐拇笞迨遣幌矚g孫家的,更不可能歡迎孫策來統(tǒng)治他們了。 二:孫堅本人起家不是在江東孫堅發(fā)跡前當過三個縣的縣丞,但這三個縣都不在江東,孫堅最后一任縣丞的就任地是在下邳,這是徐州地界。 他真正發(fā)跡是在黃巾起義時,他受漢末名臣朱儁(江東會稽郡人)舉薦,以佐軍司馬的身份,有了募兵征討黃巾軍的立功機會。 從此,他跟隨朱儁征戰(zhàn),立下軍功后步步崛起。 孫堅出頭后,除了身上的軍職外,也有過地方官職,他當過長沙太守,當過豫州刺史,但從來沒有在老家江東有為官經(jīng)歷。 也就是說,孫堅發(fā)跡不是在家鄉(xiāng),而是在遠離家鄉(xiāng)的外地。 這種為官經(jīng)歷導致孫堅雖然步步高升,在朝廷和漢末諸侯們那里也有了一定的名聲,但對江東大族卻沒有什么影響力,也沒有恩惠給予他們。 或者說,孫家和江東大族沒有什么利益往來,雙方糾葛不深,對于江東大族來說,孫家雖然是本地人,但更像是外人。 沒有利益往來,沒有聯(lián)姻關(guān)系,孫策初起兵時,江東大族為什么要支持看起來是外人的孫家統(tǒng)治江東? 三:孫堅給孫策留下來的重要班底都不是江東人孫堅長期在外地為官和征戰(zhàn),其麾下的主要將領(lǐng)基本上也是非江東人士。 比如孫堅手下的四大將領(lǐng),他們是黃蓋、程普、韓當、祖茂。 除了祖茂可能是江東人(正史無家世記載,《三國演義》中說他跟孫堅是同鄉(xiāng)),另外三位都不是江東人。 除主要將領(lǐng)外,因為孫堅一直在外地為官,招募軍士也都是就地招募。 他最開始的招兵地是在下邳,所以,孫堅起家的班底是“淮、泗精兵”,而非江東士兵。 這些孫堅死后留下來的班底一部分被孫策繼承下來了,“興平元年,從袁術(shù)。術(shù)甚奇之,以堅部曲還策?!?/span> 孫策后來兵進江東,主要就是帶著這些部曲和將領(lǐng)出征。 孫策起兵后,陸續(xù)投奔而來的一些人才,如周瑜、太史慈、張昭、張纮等,除了周瑜算是江東人,其余人士也都跟江東無關(guān)。 這些人是孫策的基本盤,他攻占江東后,委任官職自然是以這部分孫堅留下來的班底和自己招募的人才為主。 俗話說“一個蘿卜一個坑”,官職和權(quán)力都是有限的,孫策將其中的大部分給了老班底,留給江東大族的就不多了。 在這種情況下,江東大族們怎么能歡迎孫策?支持他能得到什么? 而孫策本身就不擅長扯嘴巴官司,只懂得以武服人,不歡迎,就打到江東大族們歡迎,用武力逼迫。 如此一來,雙方就結(jié)下了仇恨,孫策越強硬,江東大族就越抵制得厲害。 四:孫策死后,孫權(quán)解決了所有麻煩因為以上三點原因,導致了孫策奪江東不是那么順暢,他后來被刺客偷襲說不定就有江東大族們的影子在其中。 但孫家要想扎根江東,以江東為根基之地,不安撫好江東大族,獲得他們的承認和配合,獲得他們的人才、物資幫助,是無法在江東站穩(wěn)腳跟的。 孫策死后,孫權(quán)上位,一改孫策的強硬作風,除了繼續(xù)招攬外地人才外,也開始了跟江東大族的友好合作。 如顧雍、陸遜這兩大名臣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到孫權(quán)的幕府中。 孫權(quán)的態(tài)度得到了江東大族們的普遍歡迎,開始支持孫氏政權(quán),孫策在世時的麻煩在孫權(quán)的懷柔和讓利下,才得以解決。 孫氏、外來人才及江東大族的精力合作,才有了后來江東孫氏政權(quán)的大好局面。 參考文獻:《三國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