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配合音頻使用,閱讀效果更佳哦) 各位親愛的朋友們,大家當(dāng)下好。 我們今天迎來了2022農(nóng)歷年的第一期的讀書會,也就是我們總第130期讀書會。 最近的這段時間,由于疫情的影響,大約有近兩個月的時間都只是在空中相聚,第130期也同樣如此,雖然只是在空中相聚,但我相信我們的心始終都是在一起的。 我們始終都很清晰,我們來到這個讀書會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因為有了這一份初心,所以我們才有堅持下去的理由。 那么作為2022年農(nóng)歷年的第一期的讀書會,想和大家來分享我們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真三不朽的大圣人王陽明的四句教。 相信說起王陽明大家應(yīng)該都不會太陌生,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由文臣的身份而拜將封侯的傳奇人物。 那現(xiàn)在在浙江紹興王陽明的紀(jì)念館還掛著一塊上面書寫著“真三不朽”的大匾額,哪三不朽呢? 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王陽明的一生充滿了傳奇的色彩,那么最傳奇的那一幕就是他僅用了40多天的時間,帶領(lǐng)一群臨時拼湊起來的軍隊,而將寧王叛亂迅速的瓦解。 而王陽明自己后來對他的學(xué)生說“在那場戰(zhàn)役里,但凡他有一絲的疑慮,此生已沉齏粉”,那么他對什么沒有一絲一毫的疑慮呢? 這就是他的陽明四句教。 那么今天就想和大家著重的來分享陽明的四句教,這四句教是這樣講的: “無善無惡心之體,無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span> 我們讀過《大學(xué)》就會很清晰的知道《大學(xué)》里面非常著名的八條目是這樣講的: 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欲平天下就得先治國,欲治國就得先齊家,欲先齊家,就得先修身,那么又如何修身呢? 這就是另外的四條目:正心、誠意、格物、致知。 要想修身,就得先正心,欲正心就得先誠意,要想誠意就得先致知。 如何才能致知呢?致知在于格物。 陽明四句教的最后一句“為善去惡是格物”講的就是如何來格物,所以格物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chǔ),是根本。 那么如何才能格物? 陽明先生告訴我們“為善去惡是格物。” 那么善和惡又是什么? 陽明先生又告訴我們“知善知惡是良知?!?/span>所以陽明先生最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除了致良知,還有什么可以說呢?” 那良知又是什么?良知就是讓我們來判別什么是善,什么是惡的一個標(biāo)準(zhǔn)。 所以陽明先生才會說知善知惡是良知。 那這個良知又有些類似于孔子所說的“仁”,但是也不盡然是“仁”。 陽明先生在他去世之前留下的最后8個字是“此心光明,亦復(fù)何言!”也就是說他此生致良知已經(jīng)讓他的心里越來越光明了。 當(dāng)我們的心越來越光明的時候,就會如莊子所說的那一句話,“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yīng)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當(dāng)我們的心越來越光明的時候,我們的心就會像鏡面一樣,不管來的是什么,都能夠把來的事物照得一清二楚。 那對于一面鏡子而言,不論在鏡子面前的是什么,它照只是照,它不會將,也不會迎。 也就是說它不會因為鏡子前面的是一朵美麗的花,而期待這朵花在鏡子的前面能夠停留的久一點,也不會因為鏡子前面是一顆狗尾巴草,而希望這一顆狗尾巴草趕緊從鏡子的前面挪開。 它照只是照著,來什么就照什么,不管來的是什么,都會歡喜,不管走的是什么,也一樣的歡喜。 所以故能勝物而不傷,要達(dá)到這樣的一個境界,就唯有致良知,唯有格物。 那我們之所以在我們自己人生的境遇當(dāng)中,總是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阻礙、難題,擔(dān)心、煩惱等等似乎看上去是人生的一些逆境。 陽明先生是這樣告訴我們的“有善有惡意之動。” 那這個意是什么?這個意就是我們的信念系統(tǒng)。 我們自出生以來加上我們各自的生活背景,形成了我們每個人獨特的信念系統(tǒng),這些信念系統(tǒng)導(dǎo)致我們每個人都有我們獨特的判別的標(biāo)準(zhǔn)。 所以同樣的一件事,每個人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從而會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 而這個結(jié)論就會延伸到我們自己的物質(zhì)現(xiàn)實里,從而形成自己外在的,我們所體驗的現(xiàn)狀,所以這才是導(dǎo)致我們的人生千差萬別的最主要的原因。 那么陽明先生的第一句話就告訴了我們什么才是真相,真相就是無善無惡心之體。 也就是說任何的事物它本身沒有任何的意義,它本身沒有善,沒有惡。 之所以我們會把一件事情認(rèn)為是對的,認(rèn)為是錯的,認(rèn)為是美的,認(rèn)為是丑的,認(rèn)為是好的,認(rèn)為是不好的。 皆因為我們自己的信念系統(tǒng)所致,所以才導(dǎo)致我們自己的人生中有困苦、有挫折、有逆境等等。 我們自己覺得不好的境遇的出現(xiàn),那么如何去改變它?那就是恢復(fù)自己無善無惡的心之體這樣的一個狀態(tài)。 當(dāng)我們到達(dá)這樣一個狀態(tài)的時候,就會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各種人事物就會各歸其位。 (陽明先生生平浮雕) 這就是陽明先生為什么講在平定寧王叛亂的那40多天的時間里,他但凡對良知有一絲一毫的懷疑,此生已成齏粉。 所以說他之所以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真三不朽的圣人,皆由于他不斷的在致良知,讓自己的心不斷地歸于本體而創(chuàng)造的奇跡。 那陽明先生又把他自己所悟到的精華濃縮成了這“陽明四句教”,并對他的學(xué)生說,這四句話不論對于何種根基的人來講,都是可以接引的。 所以作為2022年農(nóng)歷年的第一期的讀書會,就想以陽明先生的這4句教作為我們虎年的開端。 期待我們讀書會的每一位同學(xué)都能夠把陽明先生的這四句教牢記于心,并逐漸的在我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當(dāng)中去慢慢地體悟它,踐行它。 也期待越來越多的奇跡的分享,讓我們讀書會的每一位同學(xué)都能夠更加的增強(qiáng)信心,更加的接近于心之本體。 最后祝愿我們讀書會的每一位同學(xué)在2022年虎年都能夠虎虎生威,所愿皆成,感恩大家,期待早日線下相聚。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