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字退之。三歲而孤,隨伯兄會貶官嶺表,會卒,嫂鄭鞠之。愈自知讀書,日記數(shù)千百言,比長,盡能通《六經(jīng)》。擢進士第。會董晉為宣武節(jié)度使,表署觀察推官。愈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上疏極論宮市,德宗怒,貶陽山令。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后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愈過華,以為刺史陰相黨,上疏治之。既御史覆問,得澗贓,再貶封溪尉。愈坐是復為博士。初,憲宗將平蔡,命御史中丞裴度使諸軍按視。及還,且言賊可滅,與宰相議不合。愈亦奏言:“百姓習戰(zhàn)斗,知賊深淺,若募以內(nèi)軍,教不三月,一切可用?!?/span>執(zhí)政不喜。鎮(zhèn)州亂,殺田弘正而立王廷湊,詔愈宣撫。既行,眾皆危之。穆宗亦悔,詔愈度事從宜,無必入。愈既至,集軍民,諭以逆順,辭情切至,廷湊畏重之。轉(zhuǎn)吏部侍郎。時宰相李逢吉惡李紳,欲逐之,遂以愈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詔不臺參,而除紳御史中丞。紳果劾奏愈,愈以詔自解。其后文刺紛然,宰相以臺、府不協(xié),遂罷愈為兵部侍郎,而出紳江西觀察使。愈性明銳,不詭隨。與人交,終始不少變。而頗能誘厲后進,館之者十六七,雖晨炊不給,怡然不介意。嫂鄭喪,為服期以報。愈卓然樹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師說》等數(shù)十篇,皆奧衍閔深,不襲蹈前人者。長慶四年卒,年五十七,贈禮部尚書,謚曰文。 (節(jié)選自《新唐書·韓愈傳》,有刪改) 【注】①韓愈曾與柳澗有舊交、欲為其翻案。②臺參,指京兆尹在上任之初,應該到御史臺參見御史中丞。然此時韓愈同時擔任著御史大夫,是御史臺的名義長官,不可能參見御史中丞。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后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 B.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后/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 C.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后/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 D.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后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六經(jīng),指經(jīng)過孔子整理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詩》《書》《禮》《易》《樂》《春秋》。 B.執(zhí)政,指的是掌管國家大事,或掌管國家大事之人。文中應指后者,即前文提到的宰相。C.“既行,眾皆危之”中的“行”與“余嘉其能行古道”(《師說》)中的“行”含義相同。 D.謚,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跡所給予的或褒或貶的稱號。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韓愈極力談論宮市問題觸怒皇帝被貶;路過華州,認為刺史暗相勾結(jié)針對柳澗,上疏請 求審理案件,并因此升任了博士。 B.憲宗打算平定蔡州,裴度出使各軍視察后,認為賊人可以消滅,韓愈也上奏建議招募訓 練百姓充實軍隊,二人均與宰相意見相左。 C.鎮(zhèn)州動亂,皇上下詔韓愈前往招撫,后又叮囑韓愈不一定非要進入城中,韓愈到后召集 軍民,慷慨陳詞,曉之以理,贏得王廷湊的敬畏。 D.李逢吉憎恨李紳,于是任用韓愈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下詔韓愈不用臺參,這引發(fā)了 李紳的彈劾,然后李逢吉尋找機會將二人都調(diào)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三歲而孤,隨伯兄會貶官嶺表,會卒,嫂鄭鞠之。 (2)既御史覆問,得澗贓,再貶封溪尉。 5.韓愈在文學方面有怎樣的成就?請結(jié)合文章具體回答。(3分) 【參考答案】 1. D 命題透析 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2. C 命題透析 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思路點撥 “含義相同”錯,原文中的“行”是“出發(fā)”的意思,“余嘉其能行古道”的“行”是“遵行、遵從”的意思。 3. A 命題透析 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思路點撥 "因此升任了博士"理解錯誤,原文中說經(jīng)過再次審查,證明柳澗確實有罪,且對柳澗進行了第二次貶謫,這說明二刺史秉公辦事,并無互相勾結(jié),韓愈因此被貶為博士,不是"升任"。 4.命題透析 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 (1)三歲時父親去世,跟隨被貶的長兄韓會到嶺表,韓會去世,嫂子鄭氏撫養(yǎng)他。(關(guān)鍵詞“孤”“鞠”的翻譯各1分,大意2分) (2)御史復審之后,查出柳澗有貪贓罪,再次貶柳澗為封溪尉。(關(guān)鍵詞“既”“覆”的翻譯各1分,大意2分) 5.命題透析 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韓愈卓然樹立,成就一家之言,作品不落窠臼。②他寫的名篇很多,而且都博大精深,不因襲前人。(答出一點2分,答出兩點3分,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 韓愈,字退之。三歲時父親去世,跟隨被貶的長兄韓會到嶺表,韓會去世,嫂子鄭氏撫養(yǎng)他。韓愈自己知道讀書,每天能記誦千百字,等到長大,能夠完全通曉《六經(jīng)》。進士及第。適逢晉做了宣武節(jié)度使,上表請求讓韓愈任觀察推官。韓愈操行正直,直言無所顧忌。上疏直言陳論宮市問題,德宗震怒,貶官為陽山令。華陰令柳潤有暴,前任刺史上奏彈劾他,朝廷沒有簽復而削忠離職。后任刻史厭惡他.審查這個展天,把抱洞豚為房州司馬。韓愈路過華州,認為前后刺史暗中勾結(jié),上疏請求處理。御史復審之后,查出柳澗有貪贓罪,再次貶柳潤為封溪尉。韓愈為此受牽連,重任國子博士。當初,憲宗打算平定蔡州,命令御史中丞裴度出使各軍去巡視。他回來后,認為賊人可以消滅,但與宰相的意見不一致。韓愈也上奏說:“百姓熟悉作戰(zhàn),了解賊人的情況,如果招募他們到軍中,訓練他們不到三月,就完全可以使用。”宰相不高興。鎮(zhèn)州動亂,士兵殺了田弘正,擁立王廷湊,皇上下詔讓韓愈前往招撫。韓愈出發(fā)后,大家都為他擔憂。穆宗也后悔,讓韓愈見機行事,不一定非要進入城中。韓愈到了之后,召集軍民,把反叛和歸順的道理告訴他們,言辭懇切,王廷湊聽了對韓愈很敬畏。后來韓愈改任為吏部侍郎。當時的宰相李逢吉憎恨李紳,想除去他,于是任韓愈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下詔免去韓愈參見御史中丞的禮節(jié),同時授予李紳御史中丞的官職。李紳果然彈劾韓愈,韓愈用詔書來為自己辯解。這之后相互責問的文書很多,宰相以臺、府不和諧為由,罷免韓愈京兆尹的職務使其任兵部侍郎,貶李紳為江西觀察使。韓愈天性聰明敏銳,不隨波逐流。和別人交往,自始至終沒有一點改變。他還頗能獎掖鼓勵后輩,寓居家中的有十六七人,即使自己的早飯供應不上,也和顏悅色地毫不在意。嫂子鄭氏去世,韓愈為她服喪一年來報答養(yǎng)育之恩。韓愈卓然樹立,成就一家之言論。他的《原道》《師說》等幾十篇著作,都博大精深,不因襲前人。長慶四年去世,五十七歲,贈官禮部尚書,謚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