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把一群聲稱自己怎么吃 都不胖的瘦子聚到一起, 研究他們不發(fā)胖的具體原因。 研究期間,他們每天都必須吃5000大卡的食物,而且不允許運動,每天最多最多走5000步,實驗持續(xù)4周時間。 最后結果是怎樣呢? 4周之后,他們都不出意外的——胖了…… 可以說,不存在怎么吃都不胖的“易瘦體質”,不過“易胖體質”倒是真的存在,只要熱量攝入大于熱量消耗,人就會胖! 不過胖歸胖,這群人增加的體重又是不一樣的。 有的體重增加5%,有的卻增加9.5%,有的雖然增重不少,但體型卻沒有明顯變化。有的雖然體重增加了,但只增加了2%的脂肪,剩下的都是……肌肉…… 有的人攝入熱量 會將它們轉化為脂肪 有的則是直接將它們消耗掉 所以說 不管是不是易胖體質 只關注體重而不關注圍度 顯然是不客觀的 造成易胖體質的原因 首先,肥胖確實是與基因遺傳有關,據統(tǒng)計雙親體重正常,其子女肥胖發(fā)生率為10%;雙親中一人肥胖,其子女肥胖發(fā)生率就能達到50%;而如果雙親都肥胖,則子女的肥胖發(fā)生率就高達70%。 第二是飲食生活習慣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肥胖者往往有飲食增多史。在同等熱量情況下,還有晚餐多食甚至睡前進食的習慣,體力活動過少,熱量消耗少而導致肥胖。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體力勞動逐漸減少,就會更容易造成腰腹部的脂肪堆積,從而發(fā)展為肥胖。 第三個則是跟下丘腦與高級神經活動有關。一項動物實驗表明,這兩個中樞受機體內脂肪、糖、氨基酸的影響,所以在有下丘腦病變或體內某些代謝改變時,就會影響食欲中樞,發(fā)生多食而造成肥胖。另外,精神因素也會影響攝食中樞造成肥胖。 第四個主要是內分泌因素,其中胰島素變化是公認的肥胖發(fā)生率中最關鍵的一環(huán);其次是腎上腺皮質激素的變化;此外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性腺激素這些的變化都是引起肥胖的原因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