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是有所追求的,只是不同的人追求的目標不一樣:有人追求財富,有人追求權力,有人追求美女,有人追求學問……歸根結底,大家追求的都是快樂。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一個人之所以會追求某樣東西,說到底還是因為這樣東西能夠滿足他的需求,給他帶來快樂,至少他本人是這樣認為的。 所以我們可以說,快樂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一個人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能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他的人生就是幸??鞓返?。 快樂有兩個要素構成,一個是享受快樂的能力,一個是人所追求的目標。用哲學的話來說,一個是主體,一個是客體。 叔本華曾經說過:“對于人的幸福快樂而言,主體遠遠比客體來得重要。” 很多人之所以活得不快樂,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搞清楚這一點。他們總是把目光放在外在的目標上,太重視客體,卻不知道主體才是最關鍵的。 所以,他們總是在潛意識里以為,等他們有了好工作,有了更多積蓄,或者買了房子,或者有了一個好的伴侶,自己就能獲得快樂。 但是,等到他們的目標實現(xiàn)以后,很快又不滿足了,于是又去追逐新的愿望或者更大的目標,他們認為自己實現(xiàn)了那些新的目標之后,就會擁有幸福了。這樣一來,就陷入了一種永不滿足永不快樂的循環(huán)之中。 還有一種情況是,自己定的目標太高,能力不夠,一輩子都實現(xiàn)不了。 以上兩種人,都是認為快樂的關鍵在于外在的客體,從而忽視了主體的重要性,所以他們一輩子都不會感到真正的滿足。 但若一個人懂得反求諸己,能夠自得其樂,無論外在環(huán)境如何,也不管自身條件好壞,當下就可以獲得快樂。 中國古人非常重視修身,并不是有些人以為的什么束縛人的禮教,而是他們看到了主體精神的重要性,所以他們從小就注重提升人的精神素質,把人做好,把精神境界提升上去,這樣在整個一生之中,無論遭遇什么樣的處境,都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叔本華有句話是對此最好的表述:“一個精神富有的人在獨處的時候,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得其樂;但對于一個冥頑不靈的人,接連不斷地聚會、看戲、出游消遣都無法驅走那折磨人的無聊。” 所以,幸福的首要條件在于擁有豐富的精神能力,能夠自得其樂。 人在現(xiàn)實中生存,需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作為支撐,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目標,這些都是天經地義的,任何人都不應該反對。 但這些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要有自得其樂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依賴于一個人的主體素質,或者說是精神能力。 精神能力不夠的人,無論擁有多好的物質條件,他始終都會感到活得不痛快,他的人生基調始終是灰暗的。也正是由于這個緣故,有些明星、富豪盡管物質條件比大多數(shù)人都優(yōu)越,他們始終都不滿足,有的鬧出各種丑聞,有的抑郁自殺。 我們現(xiàn)在學了哲學,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因為我們懂得了“對于人的幸??鞓范?,主體遠遠比客體來得重要?!蹦敲?,我們在平時就要注重修身,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當我們的精神境界提高了,內心就會變得更加穩(wěn)定,遇事不慌,沒事的時候也能夠自得其樂,平時吃得好睡得好,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狀態(tài)都會變好,這是我本人的親身體驗。 道家認為,生命的根本在陽氣,一個人如果想要活得健康長壽,就要懂得提升和保護自身的陽氣。提升陽氣的一個關鍵,就是要保持精神上的無思無慮。 道家的這種觀點跟叔本華的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一個人要能夠享受精神上的自得其樂,其前提就是要清心寡欲,心中少牽掛,沒有糾結。一個人如果心里沒有糾結,精神上沒有障礙,他才能夠自得其樂。 現(xiàn)在物理學也證明,精神與物質是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因此我們不難理解,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可以影響他的身體狀態(tài)。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搞哲學的人都很長壽。原因就在于:一個人研究哲學到一定程度,就會懂得調整自己的精神。精神狀態(tài)好了,身體也會逐步好轉。 由此可見,提升精神境界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那么,我們當然可以說,自得其樂,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