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語是亞非語系的一個獨立分支,同時也是世界上傳播最廣的語系之一。 它有4000年的歷史,是進行歷史語言學和類型語言學研究的理想領域。 那么今天我們就著重分析一下古埃及的語言文字,以及其帶給后世的影響。 古埃及語言的歷史古埃及語的歷史可分為兩個主要階段,它們之間的主要區(qū)別是名詞性句法和動詞系統(tǒng)由綜合式到分析式模式的轉(zhuǎn)變。 在早期埃及語時期,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300年,這時的主要語言類型有三種。 1.古埃及語,主要應用于宗教文獻《金字塔銘文》和一批數(shù)量相當可觀的“自傳”中,主要內(nèi)容是頌揚他們一生的功績和美德。 2.中埃及語,即古典埃及語。這是古代埃及文學的古典語言文字,一般主要被用在墓葬銘文,教諭文學和智慧文學,敘事體故事,贊美詩,官方管理文獻,等。 也就是說,中埃及語主要集中在書寫文獻古籍方面。 3.晚期中埃及語,是指自新王國時期至古埃及文明結(jié)束這段時間宗教銘文中所使用的文字,也叫傳統(tǒng)埃及語,與后來的新埃及語并存共用達一千年之久。 在晚期埃及語時期,也就是公元前1300年一公元1300年,這時的主要語言類型也有三種。 1.新埃及語時期,也就是公元前1300-公元前700年,是新王國后半期的書寫文字。 它主要用于19王朝豐富的娛樂文學作品中,包括智慧文學和敘述體文學,但一些新的文學體裁如神話故事和情詩也使用新埃及語。 新埃及語也是拉美西斯時代官方文獻使用的文字,它并非是一個全新的文字體系,以它書寫的銘文與中埃及語的銘文有不同程度的類似之處, 特別是較早的和較正式的銘文,從中埃及語中借鑒了更多, 而較晚些時候的銘文和管理文獻中,中埃及語的形式出現(xiàn)得較少。 2.世俗體象形文字,是后期埃及管理和文學作品的書寫文字。 它在語法上與新埃及語關系密切,但是在書寫形式上與之相差甚大。 3.科普特語是基督教埃及的語言文字,作為一種口頭語言,后來逐漸地作為一種書寫文字, 在公元9世紀以后為阿拉伯語所取代,但它至今仍在埃及的基督教教堂中使用,這類教堂也被稱作“科普特教堂”。 科普特語出現(xiàn)之前,埃及語幾乎沒有什么方言上的差別,這也許是古埃及社會高度中央集權(quán)的制度所造成。 然而,文字最早可能起源于埃及南部地區(qū),而早期埃及語的各種語言類型則在下埃及孟菲斯附近出現(xiàn),晚期埃及語的語言類型則在上埃及底比斯周圍出現(xiàn),前者是古王國時期的首都,后者是新王國時期的宗教和政治中心。 科普特語有不同的方言,但彼此間差別不大:主要差別是在符號書寫習慣上,在詞法和詞匯上有個別的差異,而在結(jié)構(gòu)上則幾乎沒有什么不同。 埃及學的語言學概況自上個世紀埃及象形文字被解讀以來,對古埃及語語法的研究主要有以下4個階段: 一、埃爾曼及其所代表的柏林學派。 他對當代埃及學的主要貢獻是:將埃及語的歷史分為2個主要階段,“早期”和“晚期”埃及語;基本確立了埃及語各階段的句法形態(tài)特征;編撰了古埃及語最權(quán)威的詞典。 該詞典至今仍是研究古埃及語最完備的辭典工具書。 埃爾曼及其后的三代后繼者事實上是以歷史哲學的方法為模式的,這一點與同時期的閃米特語言學研究類似。 可以說,閃米特語言學研究在語法、術(shù)語和轉(zhuǎn)寫方面為柏林學派提供了條件。 二、伽丁內(nèi)爾和古恩等人對埃及語研究的貢獻在于,一種實用主義的探索,這種探索精神也許是源于他們的盎格魯—撒克遜傳統(tǒng)。 雖然他們在相當程度上保留了埃爾曼的“新語法”傳統(tǒng),但他們對埃及語特點的考察是以古典語言以及被稱為是“標準的歐洲語言”為參照的,其主要目的成為如何正確地“翻譯”古埃及銘文。 三、本世紀40年代,由于普羅斯基的新體系的建立,伽丁內(nèi)爾及其所代表的語言學研究受到更大的挑戰(zhàn),人們開始懷疑基于標準的歐洲語言為理論框架去研究古埃及語法是否恰當。 四、近年來,隨著埃及學家們對普羅斯基體系的了解的增加,也由于綜合語言學領域方法論上的發(fā)展, “標準理論”看來已耗盡了它的革新潛力,逐漸地被更加動詞化的探討所取代,如對埃及語結(jié)構(gòu)中的動詞短語,不是把它們“轉(zhuǎn)化”成敘述中的其他成分,而是維持它們?nèi)康摹皠釉~”屬性。 近年來有許多這方面的著述,從綜合語言學及歷時語言學角度去研究古埃及語語法將逐漸成為主流趨勢。 古埃及語的符號在公元前3000至公元1世紀,古埃及語的基本書寫形式是“象形文字”,并發(fā)展出兩種草體的形式,分別是“僧侶體”和“世俗體”。 前者在古王國至公元3世紀期間使用,后者在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5世紀期間使用。 從希臘化時期開始到埃及完全基督教化,象形文字及其各種形式的書寫體逐漸字母化,先是部分單詞,進而是整個銘文為字母化的轉(zhuǎn)寫所取代。 基本上是使用希臘字母,希臘語中沒有的埃及語輔音就用世俗體象形文字的符號來表示。 這一過程的最后結(jié)果就是科普特語的產(chǎn)生,它是古埃及語的最后階段,在公元4世紀和10世紀期間應用,之后逐漸被阿拉伯語代替。 雖然迄今為止我們?nèi)晕赐耆私膺@種文字的語法和詞匯,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屬于亞非語系。 不管其語言體系中首要的功能是什么,象形文字始終以圖畫形式來維持一種形象上的直觀性,使人們在看到作為符號的它們時有具體的印象,即對其表意潛力有具體印象。 這也體現(xiàn)出象形文字與其他應用表意原則的圖畫文字系統(tǒng)之間的主要區(qū)別: 后者最終傾向于抽象化,中斷其符號功能,偏愛非表意化的用法; 而在圣書體象形文字中從未發(fā)生這種文字符號與其所代表的實物之間在形象上的分裂,相反,傳統(tǒng)書寫還不斷朝利于符號形象化的方向改進。 古埃及文字的演變語言學的變化與具體的歷史事件是同步發(fā)生的,這些事件本身也代表著埃及文化生活其他方面的重要轉(zhuǎn)折。 在古風時期,人們常常把文字在埃及的出現(xiàn)與中央集權(quán)制在全國的逐漸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這就是所謂的埃及統(tǒng)一問題和埃及國家相應的出現(xiàn)。 盡管細節(jié)至今尚未完全考證清楚,這個歷史進程與埃及文字的發(fā)展是同步的,始于前王朝時期阿拜多斯最后幾個國王。 在古王國時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成文文獻的數(shù)量和復雜性都極大地增加。 從這個時期開始我們有豐富的文獻展示一個發(fā)展成熟的、建立在系統(tǒng)的而非散亂的使用規(guī)則基礎之上的文字體系。 這個時期約有1000多個符號,表意符號中同一詞語多種寫法的可能性減少了,但是在表音符號中替換的可能性卻在繼續(xù)。 在古典體系時期,即公元前2050—1750年,一種面向官僚貴族的新的學校教育體制發(fā)展起來。 在此過程中埃及語的“正字法”得以固定,其方式是限制一詞多種寫法:傳統(tǒng)上任何詞匯都可以有多種表達,但在此前的古王國時期每個詞匯有更多可能的書寫方式, 而在這個時期,每個詞只有1種或2種書寫形式是得到承認的。 根據(jù)這種傳統(tǒng)的詞匯“正字法”,一個單詞通常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一個表意符號,或者一系列的輔音,后面跟隨一個限定符號作為補充。 在拉美西斯時代,象形文字特別是僧侶體象形文字的書寫傳統(tǒng)有了重大的變化。 在紀念性銘文中,那些正式書寫象形文字銘文的空白處,即所謂的“標準方格”,經(jīng)歷了一個美學上的再調(diào)整。 在以前,通常是這樣來布置一組符號的:每個方格里或者是放置一個較大的符號,或者是放置2排平的符號,或者是2排豎向的窄的符號,最多時是4個平直的窄的象形文字符號。 現(xiàn)在則不同了,每組符號都被組合進一種3層的結(jié)構(gòu)中去,也就是說,每個“標準方格”現(xiàn)在包含了最多達9個小的單位。 在接下來的世紀里,新的文字形式完全確立,埃及文字現(xiàn)在是用希臘字母來書寫了。 埃及貴族已失去了解象形文字本質(zhì)的興趣。 在西方,隨后的幾個世紀里,人們對象形文字的興趣一直持續(xù)不減,但直到當代該文字系統(tǒng)的真實面目才被發(fā)現(xiàn)。 自1837年后繼承并發(fā)展了商博良的研究工作,才真正完成了象形文字的解讀,學術(shù)界的注意力開始投向研究古埃及文字的特點。 此后幾代研究古埃及文字的學者主要集中研究其語法,如結(jié)構(gòu)特征和歷史發(fā)展等。 結(jié)語:古埃及語言文學,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世俗文學,它的存在有其獨特的意義。 它既能代表一個時代的發(fā)展潮流,更是人類在認知古埃及理論中的重要一環(huán)。 不夸張的講,這就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體現(xià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