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無錫市知青文化研究會會長-葉建軍:大院往事

 濟源813 2023-01-02 發(fā)布于江蘇

圖片

【作者簡介】

葉建軍,1952年出生,當過知青,長期從事旅游工作,熱愛旅游,業(yè)余時間也喜歡寫些文章,曾發(fā)表在報刊、雜志上?,F(xiàn)任無錫市知青文化研究會會長。

圖片

《大院往事》

作者葉建軍

人老了,容易懷舊,童年和少年的往事時常會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這是一段難忘和美好的回憶,我永遠都不會忘懷。1949年,一大批國民黨軍政官員和富豪紛紛逃往臺灣,他們在大陸留下的私宅大院被解放后的人民政府沒收,分配給新中國政府工作人員居住,我家1954年搬來無錫,就是居住在這樣的大院里。

百歲坊巷

百歲坊巷是無錫市一條歷史悠久的老巷,聽說因出過百歲老人而得名。巷子寬約5~6米,東西全長約220米左右,西頭連接新生路,東頭通往解放南路。新生路是無錫市人民政府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條最寬的馬路,是城區(qū)中南北走向的一條主要馬路,當年還是小石塊鋪成。解放路是無錫的環(huán)城柏油馬路,當年拆除城墻所建。解放路東邊就是環(huán)城河,我們小時候河水還蠻清,人們洗衣、洗菜、淘米,洗刷馬桶、捕魚捉蝦,夏天還有人下河游泳。天氣悶熱時,河水里缺氧,河里的魚、泥鰍等就會從水里跳出來,我們稱之為“河翻”,大人、小孩都會拿著工具去捕魚,人山人海,場面十分壯觀。因城市發(fā)展需要,環(huán)城河后來被填沒,拓寬成解放路。

百歲坊巷里有許多深宅大院,過去都是達官貴人的私宅。大部分大院都是前門朝南,后門朝北,院子有3~4進深,后門可通槐樹巷。我們小時候經(jīng)常去居委會那個大院里玩,從百歲坊巷可穿到槐樹巷。我們50號大院東邊是一個野花園,有花壇、假山等,附近孩子們經(jīng)常去玩耍的地方。野花園東邊是普通勞動人民居住區(qū),他們自己建造的低矮平房。這里居民大部份講蘇北話。

50號大院

百歲坊巷50號是我童年和少年居住的地方,我在這里生活了14年。是無錫市人民廣播電臺的家屬大院,聽說這個大院,解放前是一戶有錢人家擁有并居住。后來房主人逃往臺灣,房屋給國家沒收,成了電臺家屬大院,當時居住了11戶人家。

這是一棟中外合璧的建筑,設計實用并且合理,房屋建造質(zhì)量很好。整棟建筑大門朝北,主體建筑三層樓,三樓比較低矮,是一個大閣樓。前廳正大門一向緊閉,因為前廳兩側(cè)廂房各居住一戶人家,沈家和徐家。正大門東側(cè)還有一個邊門,居民進出都走邊門,邊門里也有一個小門廳,連接一條小弄堂,弄堂長五十多米,前寬后窄,狹窄處,小孩可以手腳伸開撐著兩邊的墻壁攀爬上升。弄堂走到底右拐,還有一個小天井,往西走到頭有扇門,打開門有一口水井,這水井與隔壁另一個大院合用。

水井的水冬暖夏涼,夏天用井水冰西瓜,特棒!這條小弄堂是我們前后院所有居民進出的唯一通道。弄堂通往前后院都有側(cè)門,夏天弄堂里有穿堂風,很涼快。大院有兩進,前后院各有一個大天井,前院的天井更大,有100多平方米,除了可以曬衣被,也是我們孩子們主要玩耍的地方。

全院就一個自來水龍頭,安裝在邊門廳和小弄堂連接處。各家各戶都要用水桶到這里來提水。到了周末,家家都要洗衣做飯,來水龍頭處提水的人特別多。有時提水要排隊,人多熱鬧,是相互打招呼、聊天的時間。

一樓中廳住三戶人家,秦家、管家和葉家,墻壁就是用木板隔成,彼此說話聲音都能聽到。地面是用大的青磚鋪成,一樓中廳空間較高,夏季涼快,當時各家都沒有電風扇、空調(diào),天熱就靠一把芭蕉扇。我家在中廳東側(cè)有兩間房,一間在前院,一間在后院,兩間房前后打通,有60多平方米。我家有7口人,外祖父母、父母親、我們兄妹3人。后院住兩戶人家,胡家和吳家。還有電臺的一間機房,裝有監(jiān)聽設備,平時電臺有工作人員來值班。后院其實是原房主人的廚房和堆放柴火地方。中廳與后院之間有一個天井,面積約40多平方米,西邊靠墻有一個長花壇,可以種花。

二樓是地板房,住有四戶人家,倪家、劉家、唐家和曹家。樓上人家進出走我們后院的側(cè)門,上樓梯處的幾平方米空間,又稱亭子間,是我們樓下管家和葉家的廚房間。二樓南面有一個大露臺,有20多平方米,陽光充足,視野開闊,這里是春秋觀景,夏天晚上納涼,冬天曬太陽的好地方。三樓是一個大閣樓,高度有點矮,有時會安排單身人士來居住。

圖片

鄰里之間

50號大院居住有50多人,居住在這里的電臺員工大部是知識分子,中層干部,各家經(jīng)濟條件差不多,沒有窮人,也沒有富人。大家來自四面八方,上海、江蘇居多,也有來自河南、四川、山東等地,生活習慣有所不同。大家友好相處,產(chǎn)生矛盾,互相謙讓,互相包容,從無發(fā)生糾紛。居住在自來水龍頭旁的徐家,中午要午休,水龍頭旁貼個小告示,大家就錯開時間去打水。住在我家樓上的倪家小孩小,動靜大,地板隔音效果差,我家有老人,休息不好,給樓上鄰居打個招呼,狀況大有改善。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居之間相互幫助很多,家里來了外地親戚,自家住不下,就借住在他家。哪家包了餛飩、蒸了包子、饅頭也會分送鄰居品嘗。老家親戚帶來土特產(chǎn),也會送別家分享。有時家中錢一時周轉(zhuǎn)不開,也會向鄰居借用。相互之間借用一些生活物品,是常有的事。突然下雨了,鄰居幫助搶收衣服,有些人家孩子小,鄰居老人和大小孩相幫照看一下。哪家煤球爐子熄火了,就在鄰居家爐子上過一個旺火的煤球,省得重新生爐子,可以節(jié)省許多時間。尊老愛幼、互幫互助,大院里蔚然成風。

當時各家的家具都很簡陋,大部分家具都是向電臺租用的,舊家具里有臭蟲,夏天咬人很厲害,我們想盡一切辦法,開水燙、太陽曬、用農(nóng)藥熏、用力敲打等都無濟于事,有點煩人!

我們后院幾戶人家交往更密切,住我家對門的管家是1963年后搬來,管慶惠叔叔曾是無錫人民廣播電臺著名的男播音員,同事對他說:“夏青是兩個字,齊越是兩個字,你是不是也起兩個字的播音名字?“管叔叔一看到有個房間門上有“管弦樂團”的字樣,就說:“那我就叫管弦吧。”管弦管叔叔曾任電臺播音組組長,管弦的聲音和名字也為無錫人民所熟知。管叔叔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他不僅嗓音好,普通話標準,而且興趣愛好廣泛,知識面廣,他年輕時養(yǎng)過許多信鴿,還養(yǎng)過狗,他喜歡打藍球和鍛煉身體。管叔叔為人和藹,總是笑咪咪,講話風趣,引人開懷。他還是一位美食家,會吃、會燒菜,我多次品嘗過,味道好極了。我和他是忘年交,他教我飼養(yǎng)家禽,喂養(yǎng)金魚,釣魚等。他和我父親是老同事,同年出生,互相尊重,很談得來。管叔叔因為家庭出身問題,后來被調(diào)離電臺,到一家工廠工會工作,無錫人民廣播電臺少了一位優(yōu)秀的男播音員,很可惜!

管叔叔夫人姓戴,她是錫師附小幼兒園老師,也是我們大院里一位年輕漂亮的女性,聰明能干,科班出身,后來當上幼兒園主任。戴老師和我母親很投緣,她們都是教師,共同語言多,性格也相似,熱情直率、嫉惡如仇、快人快語。她們兩人家庭出身相仿,在當時那個左的年代,工作表現(xiàn)再好,也得不到學校領(lǐng)導的重用。

管家奶奶腿雖然有點殘疾,但是她操持家務,里里外外是一把好手,非常勤勞,她高鼻梁,大眼睛,白白凈凈,年輕時一定是位大美人。奶奶待人真誠,講標準的普通話,燒得一手好菜,當時經(jīng)濟條件差,物質(zhì)匱乏,奶奶仍然可以象變戲法一樣,燒出許多好菜。我大妹建華常向管奶奶學燒菜。奶奶過去生活在大戶人家,見多識廣,我們都很敬重這位奶奶。文革期間,大院里的知識分子們都受到程度不同的沖擊,靠邊站,工資也停發(fā)了,大家心情不好,當上了逍遙派,幾位鄰居常在管家打牌,奶奶會為我們準備一盤水果或點心。打打牌,說說笑笑,排解一下郁悶的心情。

1969年12月,我家第一批干部下放到蘇北建湖,管家后來下放到蘇北響水,我們兩家還有來往,我父母來農(nóng)場看我,途經(jīng)響水時,都會去看望管家,受到他們的熱情接待。我?guī)状谓?jīng)過響水,也受到管家的盛情款待。1978年后管加磊、我的小妹建輝、和我都在南京上大學,彼此常有來往,有一次我母親來南京看望我們,特地邀請管加磊一起出來用餐,大家非常高興。兩家人回城后,來往更密切,2002年我母親住進養(yǎng)老院,管叔叔夫婦去看望我母親,她當時已經(jīng)老年癡呆,不認人,可管叔叔和戴老師招呼她,她卻微笑回應,管叔叔和戴老師特別高興。以后管叔叔也生病住院和進頤養(yǎng)院,我們兄妹和父親去看望他,他都特別高興!我們兩家人相聚,每次都有說不完的話,敘不盡的往事。我母親和管叔叔分別去世后,彼此走動更頻繁,互相關(guān)心,兩家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我家前院隔壁是秦家,秦志育叔叔和我父親同是江蘇教育學院的校友,秦叔叔在學校是尖子生,在電臺他們是同事,一位是工務科副科長,一位是有線科副科長,都是非黨員干部。他們屬于技術(shù)干部,工作上交往多,關(guān)系密切。兩人各有所長,秦叔叔技術(shù)上更強些,我父親社交和組織能力略勝一籌。兩人都喜歡打乒乓球,旗鼓相當,有空就會在電臺大廳乒乓桌上搏殺一場,打得難解難分,引來許多職工觀看。秦家子女多,五女一男,母親是家庭婦女,身體欠佳,秦叔叔對夫人很好,也操持家務。秦家大女兒秦小華很能干,心靈手巧,學習也好,1965年9月,和我一起考入市一中,我們分別是68屆高中和初中學生。二女兒秦小明和我小學同班同學,她學習成績好,當年考入市一女中。1969年3月,我們?nèi)皇前嗬锏暮脤W生,同時考入名校。三人都被下放到蘇北五圖河農(nóng)場當知青,我們還在一個連隊、一個排勞動,我們互相關(guān)心,互相鼓勵,度過了人生中最艱苦的歲月。秦小華一直象大姐一樣關(guān)心我,她退休后發(fā)揮余熱,在社區(qū)組織了一個老年藝術(shù)團,她是藝術(shù)團的核心人物,經(jīng)常參加社會上各類公益演出,獲獎無數(shù),她為這個藝術(shù)團傾注大量心血,我很佩服她!

后院的吳華生伯伯家與我們關(guān)系也很好,他們是河南人,主食以面食為主,他家經(jīng)常蒸饅頭,還會做成許多小動物造型的饅頭,出籠后,送給我們小朋友們品嘗,特別好吃。吳伯伯也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電臺文藝組編輯,他高高的個子,戴一副眼鏡,慈眉善目,為人忠厚老實,與世無爭,他平時不大會做家務,喜歡看書讀報、哼唱京劇、自得其樂。吳伯伯說話河南口音很重,聽他講話有些費勁。每年九月一日是電臺的建臺節(jié),晚上開聯(lián)歡會,我們家屬也可以參加,內(nèi)容豐富,有文藝節(jié)目、舞會,其中還有一項活動是猜燈謎,吳伯伯負責此項工作,從開始出迷語到最后對迷底都是他一手負責,猜對迷語可以獲得一份小獎品。有些謎語我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來,希望他能透露一下謎底,他笑而不語、無可奉告、鐵面無私。吳伯伯的夫人吳媽媽也是一位家庭婦女,勤勞能干,家務全部是她操持,吳媽媽還會用縫紉機做衣服。

吳家孩子有三男兩女,有一位大男孩吳旺太,人十分忠厚,文革前就下放到蘇北淮海農(nóng)場,在農(nóng)場成家,后來因病早逝,令人惋惜!

吳家大兒子吳俊士,技工學校畢業(yè),文革前就參加工作,分配在無線電廠當鉗工,當時屬于工人階級的一員,每天騎一輛嶄新的自行車上下班,我們有些羨慕他。他曾經(jīng)是我母親的學生,對我父母很尊重,雖然他比我年長七、八歲,但我們關(guān)系很好,經(jīng)常在一起交流,視他為老大哥。他酷愛釣魚,有一次,我跟他一起去釣魚,來到郊外農(nóng)田一個池塘,我們用小山芋塊,作為魚餌,我的魚鉤剛放下去不一會兒,就有一條一斤多的草魚上鉤,我很興奮,拼命將魚往岸上拉,沒有經(jīng)驗,最終魚沒有釣上來,讓它跑掉了。雖然沒有釣到魚,但是這種魚上鉤,拖著魚在水中掙扎,那種興奮的感覺,一輩子也忘不了!后來當?shù)剞r(nóng)民來趕我們走,說這里是養(yǎng)魚池,不允許釣魚,我們只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池塘。

吳家小女兒俊姝和我小妹建輝是閨蜜,兩人是小學同班同學,她們總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形影不離??℃瓘男∠矚g跳舞,還會用足尖跳芭蕾舞,很了不起。文革后期,電臺一批靠邊站的知識分子干部,被安排馬山五七干校勞動,抬石頭,蓋房子,工作很辛苦,每月可以回家休息一次,兩位小女兒與父親最親,總是早早相約一起去輪船碼頭接兩位父親,接到父親后,歡天喜地回家。此情此景,我永遠記得。她們兩人到現(xiàn)在還保持聯(lián)系。

后院還有一位胡秀珠阿姨,和吳家住對門,因胡阿姨在兄妹中排行最小,她個子也矮小,我們都稱呼她小阿姨。她也是電臺文藝組一位編輯,她姐姐和姐夫是無錫滬劇團的著名演員,哥哥也是蘇州某劇團的演員,小阿姨講一口上海話,說話表情豐富,渾身充滿文藝細胞,聽說她以前也在專業(yè)劇團工作過,她聰慧活躍、思維敏捷、熱情健談,與大家相處很好。文革中小阿姨也受到?jīng)_擊,因為她單身,一直沒有成家,鄰居都很關(guān)心她,彼此建立了難忘的友誼。她也樂于助人,到了晚年,她還主動邀請我們吃飯、唱歌,大家還保持聯(lián)系。

大院樂趣

50號大院有三十多位孩子,年齡大小不一,男孩和女孩有不同的玩法,男孩喜歡玩斗雞、跳駱駝、拋鐵環(huán)、飄洋牌、打玻璃彈子、拋銅板、拋橡皮筋、象棋、軍棋、撲克牌、斗蟋蟀等,女孩喜歡玩捉迷藏、摸瞎子、老鷹抓小雞、跳橡皮筋、跳長繩、踢毽子、跳繩、拋沙袋和骨牌等。我們幾位大男孩還喜歡打乒乓、踢足球、游泳、舉重、摔跤。住在前院的沈文豪是我最好的小伙伴,我們2人也是小學同班同學,彼此朝夕相處、形影不離。我們興趣愛好相同,一起打乒乓、練舉重、踢足球、下象棋、軍棋等,他體育方面比我強,我學習成績比他好一些。我們兩人無話不說,情同手足,不是兄弟,勝似兄弟。

院子地方大,前后天井、小弄堂、樓上樓下,都是我們活動好場所,有時候還去隔壁野花園玩。當時學生作業(yè)少,空余時間多,大家玩得真開心,經(jīng)常大人要催我們回家吃飯或休息。有時,我們還帶學校同學來大院一起玩,這樣院子里就更熱鬧了了。孩子們天天互相串門,大人也歡迎,各家有什么新的玩具、小人書等,一起分享。

男孩們還喜歡收藏各類物品,如,郵票、糖果包裝紙、香煙殼子、毛主席像章等,相互之間進行交換。我還裝過礦石和半導體收音機,做過一些小木工活。秦小華會組織女孩們開展一些文藝活動,唱革命歌曲、演革命樣板戲、跳紅色舞蹈,我記得二樓倪家的二女兒唱歌很有天賦,是我們大院的小百靈鳥。秦小華有組織才能,點子多,女孩們的表演給院子里帶來了歡樂。孩子們都盼望著早點放寒暑假,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玩耍。

雖然我們業(yè)余時間用來學習少,玩的時間多,但是我始終認為孩子玩也是學習,而且是更全面、更豐富的學習。因為玩的內(nèi)容中有各方面的知識,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另外,玩可以鍛煉孩子們諸多能力,如,學習、社交、組織、創(chuàng)新、競爭、團結(jié)、動手等,對少年兒童的智、情商開發(fā)和提高,大有益處。還有,通過玩,對孩子良好性格養(yǎng)成,很有幫助。我們那個年代的孩子,性格都活潑開朗、善良友愛、充滿陽光。對此,我自己深有體會。

圖片

夏天晚上納涼,人們早早地打上井水,在天井周圍地面上潑上冷水降溫。吃過晚飯,各家都把竹床、鋪板、長凳等放在天井里,人人穿著涼爽的夏衣,手持一把芭蕉扇,大家坐或躺著,銀色的月光灑滿地,望著滿天繁星,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墻角落里的蟋蟀在鳴叫,聽大人們聊天、講故事,哼唱老歌,愜意極了!在這美好而靜謐的夜晚,人們久久不愿離去。

我們在院子的天井里飼養(yǎng)過各種家禽,如,兔子、雞、鴨、等,我家飼養(yǎng)兔子,由我負責。當時我十歲左右,每天需要喂它吃草,我有空就去附近菜田里割草,還收集各種蔬菜葉給兔子吃,看著兔子一天天慢慢長大,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和兔子朝夕相處,產(chǎn)生了感情,三年困難時期,兔子全身都是寶,兔毛、兔皮都可以賣錢,兔肉也好吃,面對一盤誘人的紅燒兔肉,家人勸我品嘗,可我就是不愿下筷,其中原因,我也說不清楚。文革后期,我們不去學校,就在家里飼養(yǎng)雞鴨。有小商販上門來銷售小雞、小鴨,我也養(yǎng)過,品種一般,生長緩慢,病死率高。后來在對門管叔叔的指導下,我們專門到種禽場去選購優(yōu)質(zhì)品種的苗雞、苗鴨,白洛克洋雞和北京鴨?;貋盹曫B(yǎng),果然不一樣,食量大,生長快。為了養(yǎng)好雞鴨,我想盡一切辦法,下河摸魚蝦、河蚌、青蛙等給鴨子吃,抓樹上的皮蟲、砸碎的肉骨頭、用淘米泔水加切碎的菜葉燒熟后作雞飼料。我用舊鐵絲做一個大罩子,放在天井邊上,把用過的煤球灰鋪在地上,家禽就放在鐵絲罩子內(nèi),每天打掃衛(wèi)生,精心飼養(yǎng),雞鴨生長良好,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內(nèi)心喜滋滋,很有成就感。不過,當時我雞鴨肉還是不吃,這個習慣一直到我下放農(nóng)場時才改變,在農(nóng)場的艱苦生活環(huán)境里,什么家禽的肉都吃了,環(huán)境確實可以改變?nèi)恕?/span>

大院往事

除了玩耍,孩子們也主動幫家中做家務,男孩會負責干一些體力活,如,提自來水、吊井水、去老虎灶泡熱開水、買米、買煤球、買菜等,老虎灶、糧店、煤球店離我們大院都不遠。老虎灶到了冬天還可以去洗澡,買糧油和煤球都要憑證和票供應。女孩們會相幫大人洗衣服、做飯,打掃衛(wèi)生、學打毛衣、做些簡單的針線活。還有一樣工作就是倒馬桶,當時各家沒有衛(wèi)生間,上廁所就是用馬桶。大院沒有公共廁所,倒馬桶要走很長一段路,這是一件又臟又累的活,各家由年長的女孩負責,也有請專門倒馬桶的阿姨負責。做家務可以培養(yǎng)孩子從小熱愛勞動、吃苦耐勞、孝敬長輩的優(yōu)良品質(zhì)。

每天定時有環(huán)衛(wèi)工人推著垃圾車,搖著鈴,走街串巷來收集垃圾。后來有農(nóng)民搖著船,挑著擔上門來收集垃圾。孩子們最歡迎是換糖老頭,我們可以用破銅爛鐵、雞毛、鴨毛、牙膏皮等與他換麥芽糖吃。當時有一句俗話,換糖老頭,饒三饒,意思就是可以向換糖老頭再要幾次麥芽糖吃。為了能用廢品換糖吃,孩子們平時就很注意收集家中的廢品。其實麥芽糖也不是什么稀罕的食品,但在當時的年代,麥芽糖還是很受孩子們的歡迎。

另外,就是巷子經(jīng)常有人來爆炒米花,大米、玉米等都可以放在炒米機里炒,加一點糖精,炒米機在火熱的小爐子翻炒一段時間,嘭!一聲巨響,原來生的大米、玉米就變成熟的膨化食品,孩子們最喜愛,可以當零食,慢慢吃上一段時間。

當時經(jīng)常有各類個體工匠上門來維修生活用品,如,磨剪刀、菜刀,修補雨傘,修補鐵鍋、水缸,修棕棚,彈棉花,圓木匠修水桶、馬桶,還有白鐵匠上門給鋁鍋、水壺換底,做衣服的裁縫、做家具的木匠都可以上門提供定制式的服務,他們收費公道,服務良好。巷子里經(jīng)常有來叫賣赤豆棒冰、烘山芋、四角菱、小餛飩、五香茶葉蛋等,各種叫賣聲、吆喝聲,各有特色,此起彼伏,組成了一曲特殊的弄堂交響曲,令人印象深刻!

我們居住的大院生活很方便,孩子們上幼兒園、小學都在附近,自己上下學,中午回家吃飯,不用大人接送。人民廣播電臺也不遠,就在新開河小學隔壁,我們家不開伙時,一日三餐都到電臺食堂用餐,我們孩子喜歡到電臺去用餐,可以觀看大人們打籃球、乒乓、合唱團排練,晚上就賴在電臺大廳和大人們一起觀看電視。60年代,電視機很稀少,無錫電視臺剛剛成立,沒有自辦節(jié)目,主要轉(zhuǎn)播中央和上海電視臺的節(jié)目。雖然是黑白電視,信號傳播不穩(wěn)定,我們還是看得很起勁,許多精彩的文藝節(jié)目,我們都先睹為快。天天要看到電視節(jié)目結(jié)束才回家。通過收看電視,我們比同齡的孩子要增加許多見識。

1969年后,大院的居民們大部分下放至蘇北農(nóng)村,改革開放年代,當他們陸續(xù)調(diào)回無錫,知識分子不再是臭老九,他們又重新煥發(fā)青春,心情舒暢地投入工作。當年的孩子們也紛紛走上工作崗位,一部分人還上了大學。如今,百歲坊巷和那些私宅大院早已蕩然無存,變成一片住宅小區(qū)。我們遺憾的是,在大院拆遷之前,沒有去拍些照片,留下紀念。在當時的年代,父母們受到一波又一波政治運動的洗禮,而孩子們的童年和少年生活還是豐富和愉快的。隨著時光的流逝,大院的長輩們已經(jīng)紛紛離去,當年的孩子們也逐漸進入古稀之年,我們回首往事,用文字記載下歲月的痕跡,雖然都是平凡瑣事,確也講述了歷史的變遷,人間的真情。百歲坊巷與大院有我們孩提時期的難忘記憶,盡管當時的物質(zhì)條件遠不如現(xiàn)在,但是當年大院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和友誼永遠留駐在我的心間。

圖片

蕾雷創(chuàng)作 · 文學微刊

今日花蕾,明日大咖;

業(yè)余變專業(yè),作者變作家!

小作家的跳臺,大作家的舞臺!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