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歌,80后,文學愛好者,旅游規(guī)劃師。行遍千山萬水,寫過四海八荒。新浪微博@林歌,公眾號:握刀聽雨堂 代表作:武俠系列《銀月洗劍傳奇》《刺世嫉邪賦》《鳳凰東南飛》《光明皇帝》,青春系列《南塘》《一場游戲》《一個地方,兩個姑娘》,兩京系列《長安古意》《東京夢華》,詩集《江湖故句》等,計2000萬字。 姓名:高適 時間:704-765年 籍貫:滄州渤海(今河北省景縣)人 榮譽:與岑參并稱的邊塞詩人 專輯:《高常侍集》 代表作:《別董大》 名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社會履歷: 二十歲起,寓居宋州十年。 三十二歲,應(yīng)征趕赴長安,落第。 三十五歲,作《燕歌行》。 四十六歲,應(yīng)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 四十九歲。辭封丘尉,如哥舒翰幕府任掌書記。 五十三歲,為淮南節(jié)度使,討伐永王李璘。 六十歲,遷任劍南節(jié)度使。 六十一歲,遷刑部侍郎,轉(zhuǎn)散騎常侍,進封渤海縣侯。 六十二歲,卒,贈禮部尚書,謚號忠。 他寫出了最好的詩,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并稱四大邊塞詩人。他打過最硬的仗,與哥舒翰并肩作戰(zhàn),獨立平了永王。他的一生,是蹉跎的一生,奮斗的一生,戰(zhàn)斗的一生,激越的一生。終其一生,雖然清高如李白、才高如王維、仕途達人如白居易,都未達到他那樣的高度,在當時的詩壇,能出其右者,屈指可數(shù)。他雖然出身渤海望族,祖父高侃,為高宗朝名將,官至左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父親高從文,位終韶州長史,但到了他這一代,家道早已中落,甚至一度靠著乞討求生。為了重振家風,擺脫貧困,求取進階之身,他在二十歲的時候,便出游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據(jù)說是因為他不喜歡誦讀經(jīng)史,想文走偏鋒,以致出師不利。科舉的失利,遭受社會的毒打之后,他對長安官場充滿了失望,不由感嘆“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span>心灰意冷之下,他去了梁宋商丘,在那里以躬耕漁釣為生。十年間,李白進了翰林院,王維中了狀元,甚至連王昌齡也進士及第,以博學宏詞登科,開始人生的逆襲。他開始反思,以詩相投有權(quán)勢的貴胄大臣,與朔方節(jié)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禕、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結(jié)交,但最終都是以失敗告終。無奈之下,他只好返回梁宋,繼續(xù)蹉跎,以酒澆愁。當時,著名琴師董庭蘭因禮部尚書房琯被貶受到牽連,前來來拜訪他。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馀年。丈夫貧踐應(yīng)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這是一首送別詩。前人的送別詩,要么凄涼纏綿、怨天尤人,要么低徊傷感,高適卻寫得高亢豪邁,堪稱中國送別詩殿堂級的存在。但再好的送別詩,也改變不了他悲苦的現(xiàn)狀。轉(zhuǎn)眼間,高適已經(jīng)四十五歲了。窮困潦倒的生活、朋友們的顯達,促使四十五歲的高適,迫切渴望改變現(xiàn)狀。機會總是有準備的人的,等待了多年的高適,機會終于來了。在送別董庭蘭后的第二年,他受到睢陽太守、名相張九齡之弟張九皋的推薦,入京應(yīng)試有道科中第,被授予封丘縣尉。這是一個非常低級的官吏,主要從事“親理庶務(wù),分判眾曹,割斷追征,收率課調(diào)”等工作。非但沒有絲毫的晉升空間,每天還要壓抑自己的性情,充塞“拜迎官長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的職業(yè)生活。這與他的理想相距甚遠,遠遠滿足不了他擺脫貧困、重振家風的愿望。他決定賭一把,前往邊塞,投筆從軍,建功報國,像漢代大將衛(wèi)青、霍去病一樣,立功封侯。與他遭遇極為相似的涼州河西節(jié)度使哥舒翰,青眼有加,看中了他,任命他為軍中的掌書記。哥舒翰是當時的名將,作戰(zhàn)勇猛,深得朝廷信任。軍中的生活,開拓了他的視野,也給予了他靈感,在這期間,他一邊輔佐哥舒翰處理軍中事物,一邊寫下了大量的邊塞詩。“總?cè)謷叽竽?,一?zhàn)擒單于。常懷感激心,愿效縱橫謨?!?/span>“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姜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span>特別是他目睹普通士兵的辛苦,將軍貪功好利,驕逸輕敵而寫下的《燕歌行》,更是將邊塞詩寫至巔峰: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摐金伐鼓下榆關(guān),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guān)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yīng)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盡管他已經(jīng)成為與岑參齊名的邊塞詩人,但他建功立業(yè)的理想,仍未實現(xiàn)。這一年是天寶十四年,爆發(fā)了著名的安史之亂。唐玄宗下詔哥舒翰討伐叛軍,同時命高適輔佐哥舒翰,鎮(zhèn)守潼關(guān)。哥舒翰制定的軍事策略是避敵鋒芒,堅守潼關(guān),然而宰相楊國忠卻一直慫恿唐玄宗,讓他下詔命哥舒翰出關(guān)迎敵。哥舒翰被逼無奈之下,“慟哭出關(guān)”,最終兵敗被俘,變節(jié)投敵。僥幸逃脫的高適,抄小路追上了唐玄宗,解釋了潼關(guān)失守的原因和經(jīng)過。安史之亂還未平定,永王李粼為了與唐肅宗爭奪皇位,在江淮發(fā)動了叛亂。高適堅定地站在唐肅宗一邊,仔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堅信永王必敗。唐肅宗大喜,立即下旨任命高適為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jié)度使,主持平定江淮叛亂。而事實也正如高適預(yù)判的那樣,永王很快就土崩瓦解,兵敗被殺。一邊是,高適因為這場功勞,任散騎常侍,進封渤??h侯,威望與日俱增,達到了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做不到的高度。《舊唐書》上說:“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span>另一邊是,好友李白因為誤判形勢,投效在永王帳下,并寫了很多鼓吹永王必勝的詩篇,最終收到牽連,打入死牢。李白在獄中給高適寄了一首題為《送張秀才謁高中丞》的詩,詩中講到“兩龍爭斗時,天地動風云”“高公鎮(zhèn)淮海,談笑卻妖氛。”甚至是李白第三任妻子宗氏登門拜訪時,他也選擇閉門不見。究其緣由,后世之人推測,是因為當時高適受到唐肅宗的重用,得罪了權(quán)宦李輔國。他知道高適與李白的私人關(guān)系很好,正等著他做出錯誤的判斷。必須劃清界限。只要走錯一步棋,別說營救李白,連自己都可能萬劫不復(fù)。在之后高適的詩集中,再也沒有留存下任何有關(guān)李白的文字。好在李白未被處死,只是被流放到夜郎一帶,最后醉死采石江。高適因為位高權(quán)重,再加上敢于直言,得罪了李輔國,被貶為蜀州刺史,遷任劍南節(jié)度使,重逢了寓居成都的杜甫。乾元元年,杜甫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兩年后,他辭官來到成都,由于失去了經(jīng)濟來源,他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高適得知后,不僅寄詩慰問,還經(jīng)常派人給杜甫送錢送糧,幫他渡過難關(guān)。杜甫非常感動,專程從成都到蜀州拜望,分別之時,高適非常惆悵,寫下了著名的《人日寄杜二拾遺》: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xiāng)。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765年,文武兼?zhèn)?,榮耀至極的高適去世,時年六十二歲,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忠。最終,他成了唐朝邊塞詩的大當家,成了馳騁沙場、平定一方的勇猛戰(zhàn)將,成了隨時聽命朝廷召喚、服從國家利益、出生入死的股肱之臣。相對于大多數(shù)只會空談的詩人而言,高適擔得起一個大大的,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