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的話,雖然文縐縐的,很是簡短,但其實濃縮才是精華。 古人鐘愛養(yǎng)生,也總結出了很多有利于身體健康的老話,比如“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是什么意思?古人總結的,放在我們身上靠譜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說的是什么意思?其實這句話里的重要核心內(nèi)容就是“精”、“氣”、“神”,連起來的話就是“精氣神”,一個人要是身體狀態(tài)差的話,身邊的人就會說“你怎么一點精氣神都沒有啊”,雖然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但是要把著3個字分解的話,那意思又是不一樣了。 什么是“精”?精,指的是精力,如果一個人精力旺盛,不會總把床上的那些事裝在心里。“色”是人體正常的一個需求,適度有益身體健康,要是過度,身體會出現(xiàn)被掏空的癥狀。 就是說一個人精神飽滿的話,工作、生活都會輕松很多,晚上睡眠質(zhì)量也不錯,生活會非常的踏實有意義。 如果沒有精力不充沛,就要“補精” 中醫(yī)上認為“精”分為先天、后天,想要補充精氣的話,先天來源于父母,已經(jīng)成為定局的,所以能夠掌控的就是后天的精氣,而“脾是后天之本”,意思就是說想要保護好脾胃,身體才能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精氣。 什么是“氣”?中醫(yī)上認為氣就是身體里的元氣,一個人氣足的話,說明身體情況就是不錯的,氣幫助身體推陳出新、也就是說身體的代謝是離不開氣的。 氣血充足的話,也不會很快感到饑餓,身體的各項機不需要過多的食物供給營養(yǎng)。如果你動不動就感覺到饑餓的話,或許就是身體疾病的信號,例如高血糖。 “氣”還有一個意思是生氣,生氣會影響腸胃蠕動,不想吃飯,因為“氣大傷身”,慢慢的會引發(fā)腸胃疾病。意思就是讓你平時要做一個樂觀豁達、看淡人生是是非非的人,有不良的情緒一定要學會疏散,避免一團氣憋在心里有內(nèi)而外的傷身。 什么是“神”?神,通常解釋就是“精神”,如果一個人精神充足的話,就不會容易犯困。更細致的理解,就是一個人精神好、心情好,身體就會由內(nèi)而外的好。但要是一個人整天打哈欠、睡眠也不是很好的話,可能就是身體在提醒你,要好好休息,勞逸結合。 解釋完“精、氣、神”這3個字的意思,其實也是可以大概知道這句老話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精氣神好,腦袋里不會一直想著男女之事、不會過度飲食、也不會整個人沒有狀態(tài),生活整個狀態(tài)是非常健康優(yōu)質(zhì),身體更加的健康的。 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精氣神不是很好的話,那可能就要好好的“修身養(yǎng)性”了,也就是“養(yǎng)生”。 養(yǎng)生到底養(yǎng)什么?北京大學醫(yī)學部教授蔣躍文表示,養(yǎng)生就是“養(yǎng)性”,這個“性”指的是天性,也就是人類從出生之后一切的活動都是“性”,例如吃飯、睡覺、情緒、還有房事等。 如果天性被破壞的話,就會讓身體不舒服了。就比如一個人明明餓的,但你不吃飯、你明明要睡覺了,但你非要喝一點咖啡,房事不節(jié)、情緒不穩(wěn)等都是在忤逆天性。 那如何養(yǎng)生,保持精氣神的充足?想要養(yǎng)生,聽著感覺要做的很多,其實總結一句話“只要是有利于身體健康的事情,那就是養(yǎng)生”。 從現(xiàn)代大家的生活方式來看,首先要做的是遠離不正確的生活飲食習慣,例如熬夜、抽煙喝酒、不運動、經(jīng)常久坐、不喜歡喝水、飲食油膩、喜歡吃肉等,還有情緒上的不穩(wěn)定、容易暴躁、焦慮、憂思、多想等是萬萬不行的,需要調(diào)解疏泄。 如今是冬天身體代謝慢,素質(zhì)就會容易變差,這個時候保暖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腰腹、脖子、頭顱、雙腳,平時不僅飲食要吃像是羊肉、牛肉一樣性溫的,還要多喝水,緩解干燥,衣服要多穿一點,因為腸胃畏冷,腸胃不好也會影響到氣,多曬太陽、多運動,別讓自己在冬天發(fā)霉。 尤其是老年人,身體衰退,就不要怎么折騰了,一個精氣神充足的老年人不一定長壽,但精氣神差的老人想要身體健康長壽也難。 綜上所述,今天這篇文章就是在告訴大家在繁雜的時代里,想要整個人狀態(tài)在線的話,就要注重養(yǎng)生,只做有利于身體健康的事情,保持精氣神的充足,生活的每一天也是健健康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