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的一位同事喜獲提級了。 這位同事,叫他“老邱”吧,談不上有什么特點,年齡確實不小了,資歷比較深,在下一級別任職年限也已經快十年了。 按理說提拔他是沒問題的。 不過,這位老邱可絕對“不普通”。 首先,他負責的工作相當輕松,范圍嚴格限定,一切按部就班。 他潛移默化地給自己設了限,超出一點點范圍,就直嚷嚷這個不是我的業(yè)務,我不會、我不懂、我沒法做。 同時,就算沒超業(yè)務范圍,只要項目任務稍重一點,他也會各種撂挑子,意思是分配給我的業(yè)務本身就太重了。 其次,老邱經手業(yè)務,非常“不虛心、不講理”。 領導指出他的不對,他百分百是要反駁的,我沒錯、我認真做了、我們只是認識不同。 領導大聲、他也大聲,反正道德高地一點點也不能讓,討論問題不可以落下風。 領導如果不高興,那他也不高興,不伺候。 當然,做了那么多年,老邱基礎業(yè)務肯定是熟的。不過,他拒絕創(chuàng)新,反對探索。 領導如果讓他出idea,他就說想不出來;如果領導自己出了idea,他就反駁,說你這個不可行。 看清到這里面的邏輯了嗎? 普通人是提出方案,被領導挑刺。再提出方案,再被領導挑刺。 而老邱是,老子沒方案,領導的方案則被他一個個都否了。 從這個角度講,他不是領導、卻比領導更牛逼。 最后,總結一下,老邱就像一塊又臭又硬的石頭。 到點下班,按點吃飯,雙休日不可能給你寫一個字,上班也不可能給你多動一點腦筋。 不多不少、不偏不倚、無法溝通、不可撼動,就這么杵在那里,你能用則用,不能用人家還樂的清閑呢。 其實這樣的人本不少。 可是,老邱居然被提級了,這就值得一說了,對吧。 按道理說,領導應該是討厭老邱的,就算不討厭,也絕不可能提拔他。 但問題是,領導的級別雖然比老邱高了兩級,但邱的提拔權限,卻不在領導手里,而是在組織部那里。 作為直屬上級,領導有建議權,領導當然不可能建議老邱上位的。 甚至,領導還有反對權,領導也委婉地提出了反對。 (注意,領導的反對,大概率是一種委婉的反對。比如,故意推薦其他人,以變相替代老邱,但不會很激烈地直接反對。因為激烈反對的話,一旦被老邱或其他人知道,可能會造成更無法挽回的躺平,領導也有所忌憚) 那既然領導不支持且反對,為什么組織部門還要提拔這樣一個人呢? 答案也很簡單: 老邱任職年限較長、資歷較老,在人選列表里,遙遙在前。 組織部門想不通你們?yōu)槭裁床惶崂锨?,如果他真犯了什么錯誤、吃過什么處分,可以提出來、一票否決。關鍵是沒有。 至于你們推薦的其他人選,在年限上又差得遠,如果提拔了,會有更多的人擺不平。 說到這里,內涵邏輯已經越來越清晰了: 職務職級并行后,對虛職干部的提拔更多依賴于年限。 假設一個干部年齡50、一級主任科員10年;另一個干部年齡40、一級主任科員4年。 那么很顯然,組織部門傾向于提拔前者。前者可能在排名列表中赫然在先,怎么看、怎么都要優(yōu)先解決。 這時,假如主管部門提出反對,硬是要求提拔后者。 那么,從統(tǒng)籌角度講,組織部門寧可收回這個提拔名額。 因為比后者資歷深的人太多了,為什么要破格提拔你們單位的? 換句話說,如果要從你們部門內提拔,現在就只能提拔老邱,如果你們反對,也可以,那就提拔其他單位去了。 正是因為這個邏輯的存在,導致就算領導不支持,老邱依然被提拔了。 在本部門無人提拔、和只能提拔老邱之間,領導無奈妥協(xié)了提拔老邱。 那么,從老邱的經歷可以得到什么啟示呢? 繼續(xù)看看和老邱比較的小李,40歲、年富力強、4年一級主任科員、工作還算賣力。 單從工作本身來說,當然應該提拔小李。 但是小李卻沒有辦法和老邱PK。 剛才說了,就算老邱工作態(tài)度很一般,但資歷、年限太長了,“潛在綜合分”遠超小李在工作上的努力。 換句話說,當小李想要用工作實績來比拼的時候,別人卻有比工作實績更重磅的東西。連領導都無法撼動。 而由于年齡資歷不可改變,因此從這個角度講,小李和老邱比,永遠是吃虧的、不公平的。 這就是晉升中存在的一個邏輯悖論: 理論上,晉升應該像是賽車一樣,大家比拼的是速度、是技術、是性能、是拼搏精神。 然而,實際上,幾乎沒有兩個人的起點是一樣的,大家各自在不同的賽段上凌亂地奔跑著。 由于賽段不同,因此,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我們只能假設再過10年,等到小李50歲的時候,是不是會發(fā)展的比現在老邱要好。 但真到了那一天,比較的錨點又模糊了,拿10年后的小李,和10年前的老邱比有什么意義呢? 同理,我們也可以往前倒退10年,看看40歲時的老邱和30歲的小李誰更賣力。 單從工作業(yè)務上講,小李一直比老邱要認真努力,十年前就是。 可惜,十年前,雙方各自在不同的單位,仍然沒有比較基礎。 于是,這再次論證了,盡管整個體制導向、試圖將晉升描述成一個依據德能勤績而競爭的事件。 可實際上,晉升是一個非常混亂的薛定諤事件,不可改變的要素太多,不可比較的維度太多,對個人來說,晉升這個問題天然就處在一個不公平的態(tài)勢之下。 10年前的小李,就沒法兒和10年前的老邱比較,當時大家都不在一塊兒,有啥可比的; 今天的小李,也沒法兒和今天的老邱比較,因為客觀工齡年限資歷都在,小李必須讓老同志先上; 10年后,即使小李成了老李,也還是沒法兒和即將退休的老邱比較。 大家的賽段始終不同,怎么比? 那既然如此,小李這20年來始終“比老邱賣力”的意義和回報又在哪里呢? 實際上,應當看到,職務職級并行后,我們的晉升體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過去,虛職干部的職數并不多,所以,即使是虛職也很重要,相當于是沒有職務的實職。 因此,對虛職干部的提拔,也像實職干部一樣,更多地要體現領導力。 在名額較少的情況下,老邱絕對是不會被提拔的。 可今天,并行后的虛職數相對要多了不少。 其“實職候補”的功能也淡化了,越來越多的成為一種資歷的象征。 于是,如老邱這樣的人機會反而變多了,可以說是享受了職級并行的紅利。 至于說,未來年齡逐漸增大的小李,還能不能繼續(xù)享受這個紅利? 則需要考慮另一個問題:年齡紅利。 50歲的老邱,70后,出生時正是一波生育低谷。 前有數量不少的60后,后有數量龐大的80后。 因為60后太多,把位子都占了,70后在前期仕途中未必占優(yōu)。 不過,隨著目前這波60后開始不斷退休,騰出來的位子相對70后的老邱們足夠多了。 而此時,70后的老邱正好占有絕對的資歷優(yōu)勢,順利的享受到了紅利。 而今后等到小李也有資格提拔的時候,由于80后們人數眾多,競爭壓力又大了起來。 可見,晉升中的時代紅利非努力可以逾越,人還是抵不過大勢啊~ 以上,晉升的邏輯(五)粗淺的討論了一個關于職務職級并行和年齡紅利的晉升問題,并即將進入尾聲。 在聊完了70后的老邱、80后的小李后,我想最后聊聊一個人,90后的小趙。 站在單位的角度,自打小趙考進來的第一天,我就有點痛心疾首。 這個人的考試水平毋庸置疑是沒問題的,學歷和基本素質也是不賴的。 但是,她卻像老邱一樣,很“牛逼”。 牛在什么地方呢? 比如,你跟她說,這件事要求今天中午一定要上報,她說好的。 然后,下午兩點你問她,她還沒報,你催她叮囑她,她說好的。 然后,下午走時你最后詢問她、并提醒她,下班前必須報掉,她還是說好的。 結果,直到晚上九點,上級單位氣哄哄打電話投訴,“就你們一家沒報,拖了全市進度,你們什么意思?” 所以,作為一個新人,小趙絕對是同齡人中的“角角者”(頭上長角)。 領導遂大怒。 當然,這樣的事如果只是偶然一次,也是情有可原的,新人嘛~可能不懂。 但這在小趙身上幾乎是家常便飯,只能說,小趙也許就是這么個人吧。 畢竟,招考機制只能篩選個人的學考能力,但篩不出工作態(tài)度和工作質量。 此后,領導便想辦法把小趙借出去,借給防疫辦、借給專項組,反正不要留在身邊糟心。 結果也不行,不久防疫辦就來投訴了,你們特么給得什么人。就這工作水準,造成防疫事故誰負得起責??? 小趙果然牛逼。 就這樣,這幾年下來,小趙混成了一個人見人嫌的員工。 領導雖然捶胸頓足,卻也無可奈何。因為這個人是上級部門統(tǒng)一招錄的,作為基層單位的領導并沒有干涉權。 招錄體系本就不負責解決后續(xù)人員的表現問題,而對于招考進來的編制人,你也不能隨隨便便的辭退。 事情就這樣變成了僵局。領導雖然很想發(fā)揮年輕人的作用,但又越來越不敢把重要工作交給小趙。 從博弈論角度講: 如果你能夠100%預見到決策的結果,還堅持執(zhí)行,那么,你就會覺得最后的不良局面是你自己造成。 而小趙,已經成功給領導植入了100%拉垮的認知。于是,當領導給她布置的工作最后沒有做好的時候,領導反而覺得是自己腦子有問題,怎么又布置給小趙了? 結果,小趙雖然始終是領導們攻擊的焦點,但實際上卻實現了朝九晚五的自由。 一方面,領導不敢把重要工作交給她,沒有重要工作,自然也不存在需要攻堅克難一說。 另一方面,你交給她重要工作也沒用,她不動、不報、不交,打不疼、罵不動,哦哦哦,好好好。 仿佛進入了一個死循環(huán)。 更關鍵的是,你在小趙的臉上,看不到任何緊張、驚慌、尷尬的表情。 領導的世界都快塌了,而她的世界還一如往常。當普通人為了上級的責難而緊張、驚慌、尷尬的時候,她毫無波瀾。 確實,只要她不尷尬,那尷尬的就是別人。 與此同時,小趙還大張旗鼓地報考了更高層級的體制單位。 領導很興奮,求爺爺告奶奶希望她考上。 結果,考功出色的小趙果然考上了。 但上層單位很雞賊的打聽到了小趙的事跡,很快在面試把她刷掉了。 于是,小趙依然坐在那個工位上,領導依然不斷掉頭發(fā)。 有意思~ 不過,我今天啰嗦了那么長的小趙的故事,到不是為了批判,而是在觀察。 其實,若論工作態(tài)度,說實話老邱也不比小趙高尚多少。 但小趙承受的責難,可比老邱多多了(從這個角度講也不公平)。 要不是小趙“天賦異稟、后知后覺、鈍感力爆表”,恐怕今天掉頭發(fā)的絕不會是領導。 換一個角度,雖然我也并不太喜歡小趙,她和我的技術官僚理念并不相符,但我依然覺得,對大多數人來說,要做的不是批判,而是思考和學習。 不一定成為小趙,但她的處事邏輯卻有值得參考的地方。 回到主題,假如你明知資歷不夠不可能晉升的情況下,你還表現優(yōu)異、意味著什么? 對得起工作?對得起良知?對得起領導? 還是,就按照著慣性、無腦的做事、遵循“把事情做到最好”總是沒錯的理念? 可惜,職場不是學校,如果一個人在職場不考慮發(fā)展問題、不考慮收入問題、不考慮回報問題、不考慮晉升問題、不考慮環(huán)境和處境問題。 那么,和在豬圈里做豬、把自己養(yǎng)肥又有什么區(qū)別? 這時候,我才發(fā)現,90后的小趙,其實面臨著一個和小李同樣的年齡大勢問題。 提拔做領導、還遠遠輪不上她;晉升虛職,前面也有一大堆像小李那樣嗷嗷待哺的80后。 論績效、論資歷、論年限,小趙何德何能比得過小李呢? 所以,無論小趙努力與否,她的職級都不可能提升。 事實上,那些和小趙一樣,已經同樣工作了七八年的90后們,在這樣一個本就職數不多的單位里,也沒有一個能夠提拔的。 而相反,盡管小趙已經拉胯到了領導都想把她請走的地步,可與她本人,確實也沒有什么可失去的。 想到這里,再看看小趙那張無辜、懵圈、亦無所謂的臉時,我突然明白了一切~ 民間自有大神、大神自在身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