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味苦性寒。為破氣行痰要藥。主破結(jié)實,消脹滿,胸脅痰,心下痞痛。周禮有云,橘生淮北則為枳,其成熟時,早采者為枳實,皮厚二中堅,晚采者為枳殼,皮薄而中虛。枳殼較輕,體積卻大,枳實較重,體積小。 2、 唐容川曰枳殼為木實,有木之質(zhì),木能疏土,故歸脾胃,其味比厚樸輕,故理胃氣。 3、 《金匱要略》曰,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此水飲所作,枳朮(枳實、白術(shù))湯主之。就是脾濕太重了,胃陽無法消化喝下的水,積累成此,用手拍拍肚子發(fā)出咚咚之聲。脾虛水濕盛用白術(shù),氣滯痞塞不通用枳實,兩味藥一升一降,一個扶正一個祛邪,一個治痰濕來源,一個消痞滿去路,兩個既治疾病來源,也開病邪去路。此應(yīng)與桂甘姜棗麻辛附子湯區(qū)別,此為臟寒,腑所吸收的營養(yǎng),臟無法吸收使用,停留在腸壁、臟腑之間、三焦里面,中醫(yī)稱之為氣分。 4、 枳術(shù)丸系列橘皮枳術(shù)丸、陳夏枳術(shù)丸、香砂枳術(shù)丸。枳實因善破散胸中痰氣,古人雅稱破胸槌。血府逐瘀湯專治胸中血府血瘀,藥方中一派補血活血的基礎(chǔ)上加入枳殼、桔梗,開降胸中郁氣,那血脈循環(huán)就更順暢了。 5、 仁齋直指方》中講,脫肛一癥,氣聚不散故也。里急而不得出,外脹而不得入,可以枳殼散作湯劑,即枳殼、甘草二藥。或以枳殼燒灰存性,調(diào)敷在肛周,這樣氣散則腫消,腫消則肛縮。用枳實、枳殼不是給脫肛落井下石,而是把肛門郁滯之氣破散開,那脫肛就縮回來。濁氣就像一個個的沙包堵塞在肛門周圍,升舉之力無法收縮,因為沙包在哪里堵著,當(dāng)用錐子捅破,沙漏掉,自然收斂。這個枳實枳殼就是這個錐子。濁氣下排,下垂之象,才能夠升舉,故《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講,枳實能夠利五臟,益氣輕身。是把濁氣郁滯破散開后,五臟自然輕靈,氣機便能夠輕松向上升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