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第235條辨:“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fā)汗則愈,宜麻黃湯。” 【原文解釋】陽明病,呈現(xiàn)浮脈,無汗而又喘促的,用麻黃湯發(fā)汗,就可痊愈。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就用麻黃湯,所以,麻黃湯是非常好用。麻黃湯是治喘,不單單是喘,其實咳嗽也是喘。所以,我們學(xué)中醫(yī)要擴大一點,不要僅限于字面上的東西,要知道如何去延伸。所以,咳嗽也是喘,我們有大青龍湯,小青龍湯,很多處方里面都會用到麻黃。麻黃是入肺。 無汗而喘者,因為病人還有表證,都可以使用麻黃湯。意思就是只要有表證,看到的是桂枝湯證,就用桂枝湯去解,看到是麻黃湯證,就用麻黃湯去解。 陽明證要攻下,一定是要沒有表證才可以攻下。這是基本的原則。遇到太陽中風(fēng),就用桂枝湯,病人是太陽傷寒,就算是病人有陽明證,看到了麻黃湯證,還是先用麻黃湯,把汗發(fā)掉以后,再去攻下。千萬不要來一個自己創(chuàng)立的麻黃湯合承氣湯 這個條辨就是說,如果病人陽明病,又兼有脈浮,無汗而喘,喘就是傷寒,麻黃湯證,就需要發(fā)汗,發(fā)汗則愈。宜麻黃湯,就是說在陽明病攻下前,,如果病人確定有表證,一定要先解表后再攻下。 這一條和上一條,都是用“宜”,而不是“主之”,也就是說,“宜”是首選,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