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3年,藍玉被錦衣衛(wèi)告發(fā)謀反,入獄3天,就被“剝皮實草”、滅了3族。但他死得并不冤,養(yǎng)兵馬、欺負皇妃……該干的,不該干的,他都干了。 藍玉是除了常遇春、徐達之外,明朝開國最厲害的戰(zhàn)神。 北上破元,他一戰(zhàn)俘虜7萬多人,繳獲馬、羊、牛等15萬余頭,是名副其實的“大明衛(wèi)青”。 他和朱元璋還沾親帶故,是太子朱標的舅舅,女兒嫁給了朱元璋的第11子蜀王朱椿。 然而,軍功累累、貴為皇親國戚的藍玉,卻因為一個小小錦衣衛(wèi)的告狀,被捕入獄。入獄3天,他就被“剝皮實草”,滅了3族。 “剝皮實草”,是一種殘忍的死刑,將人皮完整地剝下來,做成袋子的形狀,在里面填滿稻草,隨后懸掛始終示眾。 藍玉到底犯了什么事? 他死得到底冤不冤枉?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藍玉之死說起。 一場精心設計的冤案藍玉的死,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冤案。 1393年,藍玉被錦衣衛(wèi)蔣瓛告發(fā)謀反,朱元璋當即把他抓進監(jiān)獄。 當時的藍宇,貴為涼國公,但入獄3天,他就被朱元璋判處“剝皮實草”之刑,還滅了3族,牽連數(shù)萬人,史稱“藍玉案”。 藍玉真的謀反了嗎? 從已有的史料來看,這可能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冤案。 在《明史》《明太祖實錄》等史料中,藍玉之死的記載并不詳細,只有一個結果。
不過,有一本書,卻詳細記載了事情的始末。 這本書,就是《逆臣錄》。 這是藍玉死后,朱元璋特意命人記錄下來的案件始末,包括所有人的供詞,并昭告天下的一本書。 按理說,這本書,應該成為藍玉謀反的鐵證。 然而,我卻認為,這本書,恰恰證明了藍玉的清白。 《逆臣錄》中供詞很多,句句都在指認藍玉謀反,似乎每個被牽連的人,都罪大惡極。 可是,整體來看,供詞前后矛盾、違背史實,處處都是疑點。 疑點一:主謀尚未招供,朱元璋就急哄哄殺人《逆臣錄》這本書,收錄了近萬人的供詞,上至將軍、王爺,下至販夫走卒,全部矛頭都指向以藍玉為首的一眾主犯。 按照這個邏輯,主犯的供詞,應該要和他們相呼應,形成一條重要的閉路,才能明確給藍玉定罪。 據(jù)《明史》記載,二號人物景川侯曹震供述了罪行。
然而,我翻遍了整個《逆臣錄》,卻找不到藍玉和曹震的供詞,其他為首的幾人,也基本不見供詞。 不見供詞,只有兩種原因:
我認為,大概率這些主角們都沒有招供。 入獄3天,藍玉再傻也不可能馬上招供,然而,他卻直接被朱元璋處以死刑了。 按照慣例,這種牽連甚廣的謀反案,涉及重要的皇親國戚,要徹查真相,然后才會下殺手。 藍玉案牽涉數(shù)萬人,就算每個人只審問一遍,挨個對比供詞,也需要至少半個月的時間,才能查明真相。 朱元璋這么著急,似乎在暗示眾人:藍玉我已經(jīng)殺了,這就是一起謀反案無疑,后面繼續(xù)審案子的人,你們好好看著辦! 疑點二:策劃謀反的宴會,太荒唐 在《逆臣錄》中,藍玉策劃謀反的時間,是洪武26年正月十日到二月八日之間,此時,他從北方征戰(zhàn)回來,在府中接連安排宴會,實則策劃謀反。 當時,來訪涼國公府邸的人,有各類王侯將領,也有許多地方官,更有不起眼的販夫走卒、奴仆家丁,甚至還有幾個街頭混混式的人物。 他們都受到了藍玉的款待。 在《逆臣錄》中,藍玉在飯桌上,熱情洋溢地商量謀反的細節(jié):“自后常到?jīng)鰢幧套h謀逆”“節(jié)次于本官宅內往來謀逆”…… 據(jù)史料記載,這一個月,拜訪藍玉的人數(shù)上千,不少人去了好幾次。 而這,就是藍玉策劃謀反的時間。 這也太荒唐了。 藍玉手握重兵,就算要謀反,也不可能選擇人員流動這么密集的場所,而朱元璋也不可能對此半點反應也沒有。 藍玉驍勇善戰(zhàn)、有謀略,又不是個笨人,怎么可能這么明目張膽? 疑點三:策劃謀反的時間,非?;奶?。策劃謀反的時間,屬于謀反案中非常重要的內容。 最后定罪中,藍玉對外計劃起兵的時間是洪武26年,開始策劃謀反的時間,卻有很多個:洪武21年、洪武23年…… 這些時間點,來自不同人的供詞。 策劃謀反的時間不一致,似乎不是什么硬傷,然而,洪武21年,卻是個非常特殊的時間點。 這一年,藍玉率領十萬大軍,北上破元,建立了一生最大的功勛。 可有人卻說,這個時間點,他卻給千里之外的人寫信,要商量謀反。
你是藍玉,你會在作戰(zhàn)立功的關鍵時刻,給千里之外的人寫信謀反嗎? 以上三個疑點,是《逆臣錄》中最大的疑點,此外,供詞表述雷同一致、強行和胡惟庸案牽連等,也是公認的硬傷。 如果從是否造反來看,藍玉之死,無疑是冤枉的。 但是,結合藍玉的所作所為,我卻認為,他的死,并不冤枉。 為何藍玉死得不冤?藍玉造反疑點重重,為何我卻認為他死得不冤呢? 因為這么多年,如果不是朱元璋處處寬容他,他早就死了很多回了。 其一,四處聯(lián)姻,夸張勢力,形成與皇家相對抗的利益集體。明朝開國初期,朱元璋為了安撫各大功臣,鞏固朱家的勢力,實行與功臣聯(lián)姻的政策。 當時,朱元璋的16個女兒,有八個嫁給了開國武將的后代,而魏國公徐達、鄂國公常遇春女、衛(wèi)國公鄧愈等一系列將領家中的適齡女眷,也都紛紛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們。 這樣一來,朱家和功臣之家形成了穩(wěn)固的一對一姻親關系,而朱元璋是這個姻親關系的掌控者。 但是,藍玉破壞了朱元璋的計劃。 他在這個姻親關系之下,培植了自己的小團體。 藍玉本就是常遇春的妻弟,還與開國武將葉昇是姻親關系;藍玉又鼓動常遇春之子常茂迎娶另一位開國名將馮勝的女兒。這還不算完,藍玉還在繼續(xù)籌謀擴大這個聯(lián)姻圈子。 在藍玉的操作下,掌控兵權的武將家族,形成了【以常家為大核心、藍家為小核心】的圈子。 圈子里的人,都是大明舉足輕重的將領,若他們有反心,大明江山就危險了。 藍玉的行為,說小了是結黨營私,說大了就是培植造反的實力。 自古功臣,最忌諱的就是功高蓋主,但藍玉毫不在乎,拼命擴張勢力,無疑是把自己往死路上推。 其二,仗著軍功,多次挑戰(zhàn)朱元璋的底線。藍玉軍功赫赫,但氣焰也非常囂張。 徐達、常遇春死后,他就成了大明舉足輕重的將領,加上軍功無數(shù),又是皇親國戚,藍玉多次挑戰(zhàn)朱元璋的底線:
朱元璋很喜歡藍玉,很多次他都選擇原諒。 但是,有些事,可一可二不可三。 當朱元璋生氣時,他直接把原本準備冊封藍玉的“梁國公”改為了“涼國公”,并且在鐵券上提醒他要時刻自省。 不過,藍玉不僅沒反省,反而更過分了。 他在家里的各種服飾上刻龍紋,用各種鑄金器具,大肆擴大家奴、馬坊的規(guī)模,幾近達到私自培養(yǎng)兵馬的程度。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藍玉此舉,分明把自己視為“小皇帝”,有自己的兵馬和親信,還擅自用天子飾品。 別說心狠的朱元璋,換做任何一個皇帝,恐怕都沒有辦法容忍吧。 其三,干涉政務,中飽私囊,成了大明朝發(fā)展的毒瘤。除了在個人享受上挑戰(zhàn)帝王權威,藍玉還經(jīng)常帶著一眾武將插手地方政務。 明朝那些開國武將,在打天下時確實功勛卓著,不可或缺,但等到朱元璋晚年時期,國家基本穩(wěn)定,需要的,不止是武力,還有治國方略。 但是,武將不擅長治國。 按照朱元璋的計劃,天下太平時,武將應該慢慢退居幕后,與此同時,他多次敲打武將,讓他們多讀讀史書,爭取做過文武全才。 但藍玉打破了朱元璋的計劃。 以藍玉為首的武將集團,在藍玉的帶領下,肆意干涉地方政務,仗著身份讓地方官不敢妄動,中飽私囊、欺壓百姓成了家常便飯。 最過分的時候,他們還要插手官營的鹽業(yè),這等于是動了朱家的蛋糕。 朱元璋發(fā)現(xiàn)后,大怒,但礙于參與之人都是功臣,不好直接發(fā)作,只是沒收了他們的錢財、鹽引。
此時,藍玉等人,已經(jīng)成了大明朝穩(wěn)定發(fā)展的毒瘤。 朱元璋看在軍功的面上,沒有追究,可藍玉若不吸取教訓,注定要走向滅亡。 以上,是我認為藍玉死得不冤的理由。 寫在最后藍玉作為一代戰(zhàn)神,是值得尊敬的。 他很聰明,甚至還能先于朱元璋、朱標看出朱棣的反意。 但他的性格,是他的硬傷。 居功自傲、囂張跋扈,他相信,以自己的軍功和地位,無人可以輕易撼動自己。 只是,他忘記了。 這天下,畢竟是朱元璋的天下。 當太子朱標去世,朱元璋徹底不再信任他,開始著手鏟除這顆毒瘤,力爭為孫兒留下太平江山。 從這個角度來看,就算藍玉沒有造反,他也死得不冤,畢竟,私主元妃、棕兵闖關、私用龍飾、干涉政務、插手鹽引……不管是哪一樁,都足以定藍玉死罪。 此前,朱元璋只是信任他,認為太子朱標可以駕馭他,才留著他的性命。 你怎么看?歡迎留言。 |
|
來自: 西醫(yī)也在學中醫(yī) > 《明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