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從西北連綿至北京)的餐桌上,一年四季都少不了一道羊肉,手抓羊肉、羊肉串、羊蝎子、涮羊肉、羊肉餃子……可以說是“無羊不歡”。而在南方,羊肉則往往被視作如應季蔬菜水果般的存在,有人愛它獨特味道,也有人敬而遠之,但一到冬季,又讓人不約而同地想起。 諸如許慎《說文解字》中的闡釋,“羊”和“祥”、“善”、“美”等字意相通,“羊大”即是“美”,“魚羊”即是“鮮”,“羔美”即是“羹”,這些附會至今仍受到廣大認可。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羊肉,鎖定了人們的味蕾和胃。 “羊”這個字首見于商周,字形凸顯了羊頭上的雙角,是典型的象形文字,無法再做拆分。這也反映出距今三千多年前,當時的人們對這一物種已經(jīng)有了比較清晰的認知,中國的養(yǎng)羊業(yè)也達到了一定規(guī)模。 據(jù)《禮記·王制》記載:“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币簿褪钦f,只有士大夫階層以上才有殺羊的權力,而理由也是作為祭祀供品,而非專門用來食用。 ▲ 宋代羊肉風靡,《夢華錄》中的花月宴便詮釋了一道羊肉名菜:杏仁玉羊 羊肉的做法越來越精細而多樣,也愈加說明它的味美,無論怎么做都好吃。 是羊肉太神奇,還是我們太瘋狂? 吃羊肉的好處顯而易見,關鍵在于適量。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日常攝取120~200g禽畜肉類為佳,每周不要超過500g,如果過多則會因為脂肪、膽固醇的攝入,從而增加心腦血管等疾病的風險。具體操作可以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做適量增減。健康和美味都要,是成年人對待食物的畢生夙愿。 初見涮羊肉一汪清澈見底的純凈水,也許有人的第一反應會是:就這? 一些店家或許是在照顧這類心情,象征性在水里加上一兩顆紅棗、枸杞,乃至蔥段,但這種操作在前輩食客眼里已經(jīng)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因為他們認為這真的沒有必要。 這自然對羊肉的品質(zhì)提出了高要求,其中最為出名的要數(shù)寧夏灘羊,又以鹽池出品為優(yōu),稱作“寧夏五寶”之一,“鹽池三寶”之首。寧夏灘羊不與其他羊類雜交,尤其是專供食用的的羯羊(即出生一個月內(nèi)被閹割的小山羊),肉質(zhì)細膩綿軟,無膻味。 和涮羊肉的講究近似,一道好的手抓羊肉同樣要讓人吃出“原汁原味”的效果。羊排、羊脖是最適合來做抓肉的部位。羊排肥瘦相間,表皮自帶韌勁,肉纖維絲絲分明。羊脖子活動,肉多又滑。一邊吃肉一邊從骨縫找肉的樂趣,令人相當過癮。 手抓羊肉的做法也有奧妙,首先要力求新鮮?,F(xiàn)殺的羊肉,血水少,簡單清洗即可下鍋。適時撇去浮沫,然后再往里加入一些去除膻味的香料,如姜片、干辣椒、花椒,同時進一步提煉肉香。煮時不宜過長,15分鐘至半小時內(nèi)最佳,這樣才能保留豐富的肉汁,只要筷子能對肉穿插而過即可。 并非只有北方人熱衷這種還原古樸的吃法,其實中國江浙一帶也好“白切”。 剔完骨頭的羊肉置于荷葉上,在秋冬干冷的陽光下凝結(jié)成塊,雖然外表看似拙樸,但切開后卻有脂肪和瘦肉特有的曲折紋理,肉質(zhì)入口即化,和陽春面搭配食用,更能走近江南風土的佳境。 在新疆,烤羊肉串直接簡稱為烤肉,而烤肉的最大特點就是“真香”。不敢說當?shù)氐拿總€人都是烤肉高手,但可以說只要是能烤的,新疆人都會烤著吃。 烤羊肉只需精鹽、孜然和辣子調(diào)味,用鐵簽和紅柳串起。新鮮的紅柳樹皮在熱烤過程中會分泌出一種肉眼可見的紅色柳汁,滲透入肉,將肉膻味升華為獨一無二的奇香,讓人口嫌體正直,欲罷不能。 湯水面上浮現(xiàn)出一層淡淡清亮的油脂,有如散開的荷葉,一入口就滿齒留香,因此也有“最香不過缸子肉”的說法。 簡陽羊湯的奶白和鯽魚的加入密不可分,這一做法也直接取意于“鮮”字。湯里的底料豐富,羊肉、羊心、羊肺、羊肚再加羊腸,可謂樣樣俱全。經(jīng)過五六個小時的慢火熬制,出來的味道自然不同凡響。 羊肉帶皮是這道菜的精髓,這樣才吃到彈牙和軟糯互相碰撞的口感。使用砂鍋盛物,炭火加熱燉煮,更添一份氤氳陶醉的煙火氣。 煲中煮物加入馬蹄、竹蔗、紅蘿卜等食材,以及吸汁能力爆棚的支竹(炸腐竹)和生面,每一口都是大滿足。 歷經(jīng)千年,天南地北,中國人從未冷落過對羊及羊肉的喜愛。即使羊肉總有一股奇怪的味道揮之不去,也想盡調(diào)和適應的方法,最終轉(zhuǎn)化成一道道獨特而又廣為認可的佳肴。每一口羊肉,都是這份包容和智慧的證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