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心錄》中云:“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span> 做人,不可獨占利益,如果不與眾人分享,就會招人怨恨,終會陷入危難; 做事,不可公之于眾,若與眾人商議大事,就會各行其是,終究難成氣候。 人生在世,做人要思慮周詳,做事要長遠打算,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01 俗話說:“獨食難肥?!?/span> 一個人獨自享用好處,在精神上也難以得到真正的滿足。 在利益面前,若獨自霸占好處,不與他人共享,只會眾叛親離,最終無利可圖。 從前,有一頭驢和一匹馬一起去鎮(zhèn)上馱東西。 回家路上,驢馱著沉重的貨物壓得它喘不過氣來,逐漸體力不支。 于是,驢對馬說:“這些貨物對你來說不算什么,幫我馱一點,減輕我的負擔(dān)吧?!?/span> 馬稍作思索便欣然答應(yīng),將驢身上的貨物都馱到自己身上繼續(xù)走。 快要到家時,驢想獨占功勞,靈機一動,便不懷好意地對馬說道: “幫我馱了這么久,你也累了吧,我來馱吧,把你的貨物我也幫你馱。” 疲累的馬沒有多想,便接受了驢的好意,將貨物全放到驢身上 。 到家時,主人只看見馬什么都沒馱,而驢則累的氣喘吁吁。 于是,便說道:“這頭驢真有勁,不像這匹馬一點用都沒有。 不如將這匹馬賣了算了,還能省下不少錢,反正有這頭驢就夠了?!?/span> 此后,所有的貨物都是這頭驢來馱,驢最終被活活累死。 趨利,乃人之本性,若為了爭奪利益,處處算計他人,終將得不償失。 做人,別總想著自己獨占好處,見利忘義,只會得罪他人,讓自己吃大虧。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分享利益,善于謀求更大的發(fā)展,賺到的還是自己。 面對利益,一定要懂得取舍之道,學(xué)會讓利,有利分享,才能得到長遠的好處。 02 《戰(zhàn)國策》有言:“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 聰慧之人從不會與俗人合流,成大事者從不會與眾人謀劃。 謀求大事,若與眾人商議,不一定能得出有價值的結(jié)論,還會影響自身選擇。 東漢末年,董卓荒淫無道,殘暴狂妄,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漢獻帝初平三年,作為大司徒的王允忍無可忍,暗自謀劃除去董卓。 王允用盡千方百計刻意討好董卓,騙取信任,以便計劃能更好的實施。 他還將義女貂蟬送于呂布,讓貂蟬從中離間呂布和董卓,使得兩人翻臉。 他又找來呂布密謀一番,激起呂布對董卓的怨恨,從而使呂布答應(yīng)共同除去董卓。 后來,趁著漢獻帝因慶賀病愈在未央殿召會群臣,呂布在董卓上朝進殿時刺殺他。 最后,蠻橫一世董卓被除,其親信也被呂布率兵清剿,并誅殺了其三族。 而在整場謀劃中,整個計劃就只有王允、楊瓚知道,并未與過多人進行商議。 就連身在局中的呂布和貂蟬,也是在行動前才得知整個計劃的內(nèi)幕。 若當時有太多人一起謀劃,事情也不會如此順利,還可能會走漏風(fēng)聲。 人活于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人多嘴雜,意見難以達到統(tǒng)一。 若是做大事時猶豫不決,各行其是,就容易錯失良機,壞了自己的大事。 能成大事者,必然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看準了就去做,哪怕失敗也心甘。 重大決策,不必四處宣揚,深思熟慮,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y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