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1日,印度民主聯(lián)盟候選人莫爾穆成為了印度總統(tǒng),這是印度歷史上的第二位女總統(tǒng),出身部落地區(qū)的莫爾穆能登上如此高位在印度實屬罕見。 不過呢,在印度的體制當中總統(tǒng)只是象征性的存在,實權掌握在了總理手中,這也是為什么印度總統(tǒng)一直沒什么存在感的原因。 那么,在印度這樣一個女性地位不是很高的國家,有沒有出現(xiàn)過一個扛起大旗的女總理呢? 有,且只有一個,她就是英迪拉·甘地。英迪拉在總理職務上工作了15年,不管對內對外都非常強硬,因此也有著“鐵娘子”之稱。不過也是因為她的強硬,導致跟隨多年的親信警衛(wèi)站在了對立面,最終一顆子彈結束了她的生命。 英迪拉原名英迪拉·普里雅達希尼·尼赫魯,她的父親就是著名的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而她的祖父也曾擔任過國大黨的主席,作為家中獨女,英迪拉注定是要代表家族繼續(xù)從政的。 在英迪拉出生之際,父親正在與“圣雄”甘地聯(lián)手推動,她10歲之時,父親已經(jīng)成為印度政壇的重要人物。父親對英迪拉很看重,即便是去處理政事也經(jīng)常會帶她在身邊,讓她聽聽國內國外的時局變化。 尼赫魯這樣做其實也是想考驗考驗女兒,看看女兒到底適不適合走這條路,沒想到結果讓他非常欣喜。 英迪拉12歲時自發(fā)組織了一群年齡相仿的同伴成立“猴子隊”,他們會幫著大人們傳遞一些情報消息、為國大黨發(fā)傳單、貼標語,也算為抗英獨立做了點貢獻,就類似于中國抗日時期的兒童團。 在印度教神話傳說中,猴子是力量與能力的象征,做這些事及起這個名,可見英迪拉是有政治天賦的,所以尼赫魯也把她當做接班人來培養(yǎng)。 1938年,英迪拉正式加入國大黨,當時印度還未完全脫離英國統(tǒng)治,精英階層還是習慣性地將子女送到英國留學,尼赫魯為了讓女兒積攢自己的人脈,也將女兒送到了英國。這間接促成了一段不是那么美好的婚姻。 英迪拉在英國邂逅了一位名叫費羅茲·甘地的印度青年,兩人各方面的差距都非常大,英迪拉年輕時很漂亮,又出身婆羅門,背后還有一個力量強大的家族,而費羅茲又黑又胖,是信奉拜火教的低種姓帕西人,家境很普通,不管怎么看都不搭。 但費羅茲硬是憑借幽默風趣的性格和天不怕地不怕的氣勢贏得了英迪拉的芳心,兩人于1942年結婚,英迪拉之后就冠以了夫姓,成了英迪拉·甘地。 他們的婚姻最初還很幸福,英迪拉為費羅茲生下兩個兒子,但后來尼赫魯面臨政治壓力后,英迪拉就帶著兩個兒子移居德里,全力協(xié)助父親。這導致他們的感情出現(xiàn)裂縫。 費羅茲是個比較傳統(tǒng)的人,他更希望自己的妻子老實在家相夫教子,所以矛盾就產(chǎn)生了,加上他們二人聚少離多,有太多沖突點,宗教、民族、種姓等等因素,都使得他們漸行漸遠。 比較諷刺的是,費羅茲靠著妻子的助力進入了政壇,但后來卻加入了與老丈人對立的反對派,多次公開跟國大黨唱反調。 而且費羅茲站穩(wěn)陣腳后,還移情另一名穆斯林女子,這算是公然打了尼赫魯家族的臉。 英迪拉對這些竟然都忍受了,到最后都沒有離婚,只不過她的心里也是當這個丈夫不存在了吧。印度宣告獨立后,英迪拉就全身心地投入政壇,她擔任了父親尼赫魯?shù)乃饺嗣貢?,?jīng)常參加婦女、兒童活動并多次隨父出國外交訪問,為自己獲取了一定的政治資本。 1959年,英迪拉在父親的幫助下成功當選為印度國大黨主席,基本上當選總理的道路就被鋪平了。1964年尼赫魯去世,英迪拉強忍著悲痛,按照父親的遺愿,承擔起振興家族、統(tǒng)治國家的重任來。 憑借從小養(yǎng)成的政治素養(yǎng)及家族留下的龐大政治遺產(chǎn),英迪拉于1966年當上了印度總理,她也是印度至今為止唯一的女總理。在她掌權的15年內,印度在多項領域都得到了突破,能有這個成績,與她強硬的作風是有很大關聯(lián)的。 對外,英迪拉1971年趁著東、西巴基斯坦內亂之際,悍然出兵打擊,成功將其肢解,東巴基斯坦在印度的支持下獨自建立了孟加拉國。 印度由此徹底擺脫了自“印巴分治”以來,每逢與巴基斯坦作戰(zhàn)都要被兩面夾擊的困境。 而且英迪拉力主擁核,在她的支持下,印度科學技術領域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就,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原子能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當時國際上都反對核擴散,是英迪拉強硬地頂住了壓力,讓印度成功擁有了核武器。 這些事跡讓她的聲望一度超過了父親尼赫魯,被時人譽為“鐵娘子”。 對內,英迪拉也同樣強硬,只不過這些政策就讓她毀譽參半了。比如她看到了印度人口過多給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的壓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她修改了憲法推行強制性節(jié)育,嚴令各地政府對男性實施結扎。 1975年印度全國緊急狀態(tài)期間,英迪拉幼子桑賈伊·甘地主要負責此事,一年內有著近400萬男性被強制做了絕育手術,這個過程中有相當大一部分人死在了手術臺之上,很多人將此稱為“可怕的行動風潮”。 英國BBC當時也進行了報道,說“自印度人口控制計劃1970年代開始以來,有無數(shù)的育齡男女死于節(jié)育手術事故”。 這種做法短時間內是降低了出生率,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現(xiàn)在印度一樣人很多。 而且這個強制節(jié)育政策基本上受害的都是窮人,有條件的可以花錢通融,沒錢的就只能挨手術刀了,所以更激化了社會矛盾,引起底層的不滿,很多印度人因此將英迪拉稱為“毒婦”。 不過這并沒有改變英迪拉強硬的作風,以至于她最后因為宗教問題而丟了性命。 印度國內的宗教問題很復雜,在被英國殖民之前,伊斯蘭教與印度教就已經(jīng)爭斗了很多年。在印巴分治后,印度國內雖然信仰印度教的人占據(jù)了大多數(shù),但像伊斯蘭教、錫克教都還有很大的影響力。 錫克教徒雖然只占印度總人口的2%,但他們有尚武傳統(tǒng),是印度重要的兵源之一。且錫克教沒有種姓制度,講究人人平等,所以他們爆發(fā)出的戰(zhàn)斗力非常可怕,另外他們較為勤勞,居住的旁遮普邦生產(chǎn)了差不多占印度一半的糧食。 有這些硬實力做基礎,錫克教徒也想要更大的自治權力,甚至是獨立。 一向強硬的英迪拉怎么可能容忍這種事情,不過她是個政客,最初是想用最小的代價來解決錫克教的問題。 所以她一邊向錫克人示好,于1966年11月同意將旁遮普一分為二,建立錫克族為主的“旁遮普邦”和印度教徒為主的“哈里亞納邦”,算是給了錫克人高度自治權。但另一邊,英迪拉也暗地里采用了很多措施,試圖分裂瓦解錫克教。 但是她的做法沒有奏效,錫克人中的激進派賓藍德佤勒崛起,要求旁遮普邦獨立,這個行為直接觸及了印度政府的底線,所以之后印度教與錫克教之間各種暗殺不斷,1982年到1984年之間造成了數(shù)千人的死亡,賓藍德佤勒也遭到了通緝。 1984年6月,賓藍德佤勒帶著3000多名錫克教激進武裝分子,藏入了錫克人的圣地阿姆利則金廟。這個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眾多印度教徒向政府請愿,希望政府出兵鎮(zhèn)壓這群人。 進攻金廟就是得罪了全體錫克人,但如果不進攻,英迪拉的政治生涯基本上就宣告結束了。所以英迪拉也沒得選,在6月6日下令進攻金廟。 最后包括賓藍德佤勒在內的646人死亡,4712人被拘捕,這些傷亡基本上都是錫克人,錫克人的圣地金廟也被打得千瘡百孔。 一時間印度的宗教矛盾更加激化,不少錫克教徒揚言要刺殺英迪拉。為此,印度政府加強了英迪拉的安保人員,但是一向強硬的英迪拉卻沒把這當回事。 她的衛(wèi)隊中有不少錫克教徒,有人向她建議,在這緊張時刻,應該把這些錫克教徒請出衛(wèi)隊當中。但英迪拉認為這些衛(wèi)隊都是跟隨自己十多年的親信,不會因為這件事而做出什么過激的行動,所以就沒有換人。 要說英迪拉也是心大,她進攻別人的圣地就等于是摧毀了別人的信仰,這樣的情況難道還指望別人講什么舊情?更何況,那些死去的錫克教徒,說不定就有衛(wèi)隊成員的親戚,別人憑啥還保護你? 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的兩名錫克教警衛(wèi)本特·辛格、薩特萬特·辛格暴起發(fā)難,朝著她射出了30多發(fā)子彈,英迪拉瞬間倒地,即便被送去搶救也沒能挽回性命,享年67歲。 那兩名警衛(wèi)在刺殺之后沒跑,就站在原地大喊已經(jīng)完成了使命,顯然是要為錫克人報仇。最終,這二人被處以絞刑。 但是英迪拉的死并不代表著宗教仇恨的結束,僅僅一天后,印度教徒對錫克人展開了瘋狂的報復,見人就砍、遇店就燒。 而印度官員對此也持默許態(tài)度,有錫克人前去報案通通不受理,甚至有的警察還會發(fā)武器給印度教徒,那些錫克教傷者去醫(yī)院,也沒人給治療。 這種瘋狂持續(xù)了整整四天,有近萬錫克教徒被殺,無數(shù)商鋪被毀,印軍也是用“英迪拉被錫克人刺殺”為由制造輿論,對錫克教武裝采取堅決鎮(zhèn)壓的做法。此后,錫克人的獨立運動就轉入了地下。 英迪拉在遇刺的前一天曾說過:“我這一生都用來為人民服務。即使我死了,我相信、我每一滴血都會用來哺育印度,讓她變得更加強大?!?/strong>只是,因她親手激化的宗教矛盾而流下的血,又是用來做什么的呢? 因為強硬,英迪拉才能在女性地位不高的印度執(zhí)掌最高權柄,但也是因為強硬,使得她的評價兩極分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