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說,那是巖中花樹,為什么是巖中的花樹呢? 花樹非要開在巖中,就是一個陰中生陽的象,這是天心地心花心的自強不息,也是天心地心花心的厚德載物。 所謂“巖”,就是山+石,山中石,山是好山,陽山,生木生火;石是好土,陰土,生金生水。陰陽合一的巖,以土為根本就生出了一個大大的誠信。 所以,王陽明用了“巖中花樹”這個例子,只因這顆花樹是誠信生來出的花樹,這個花樹的誠信就是知行合一后,致良知的結(jié)果。 “致良知”就是乾坤合一中,坤中有乾,陰中生陽的因果,巖石中的花樹是因果中的結(jié)果,這個結(jié)果是因,也是果。若以心觀之,無不照見一切。 世人多觀不到此外,只因世人心智沒有開化,無智之時,只以為人有心,何知,花有心,樹有心,巖有心,山有心,天地皆有心。 巖石中的花樹,無非是論了個天人合一之心。在春夏秋冬中,生根發(fā)芽生長開花。 花心通了個天地之心。 你若用天人合一之心去感應(yīng),再看那巖中花樹,是心,也是物,是意,也是志。是元亨利貞與元亨利牝馬之貞的志意身心,四相一體,心意而合,全在一炁。 這一炁本無分別,何苦要分別。 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guān)?” 這樣一問,就是有了分別心。一分別,這世上的人、物、事就與你無關(guān)了,即使有關(guān),也是關(guān)聯(lián)了個自私自利的心罷了。 不知拈花一笑,何知花樹一心。 宇宙是顆大花樹,你是一顆小花樹 你總認(rèn)為,那花靜靜地開在那里,只是自開自現(xiàn),與你無關(guān),你對萬事萬物的認(rèn)知,只知手心,不知手背,只知自己,不知天地,你的客觀性禁錮了你的心智,所以你的意識也不通天地,認(rèn)為那枝孤零零的花與你何干,甚至認(rèn)為王陽明先生是主觀唯心主義。 其實這世上的圣人,何曾分別過主與客,何曾分別過物與心,主客本一身,物心本一體,你不看那花,那花與你是隱性的因果;你看那花,那花與你是顯性的因果。隱性就是蝴蝶的翅膀,顯性就是鯤鵬的扶搖。 所以,你知了伏羲就知了文王,知了文王就知了老子,知了老子就知了孔子,知了孔子就知了如來。這世間千千萬萬家學(xué)問,無非是那“巖中花樹”上的枝枝葉葉、片片瓣瓣罷了。 天地一樹花,本在自開自落,何況人乎,樹乎? 人可獨立,人也可不獨立,花可獨立,花也可不獨立,世界本一體,萬物本一心,不要分別。 觀花就是觀了個自在,觀大觀神觀天地,觀已觀花觀自己。 你說是花動,我說是風(fēng)動,你說是風(fēng)動,我說是心動。在乾坤合一的元亨利(牝馬)里,萬物一體,象阿凡達(dá)的神樹,靈,無處不在,無處不通,所以王陽明的心學(xué),不是僅僅是人的心學(xué),而是“天人合一”中“天人感應(yīng)”的心學(xué)。 這顆人心,一會兒直,一會兒曲,通天通地通人通物。 心學(xué)是天人合一之學(xué),心是天、地、人、物四心合一,這才是心學(xué)的根和源。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span> 這不就是說了個乾坤一體,天地一心嘛。 你不看那花,那花是坤,是靜,是寂。你看那花時,那花是乾,是動,是明??磁c不看,動與不動,無非一心。 你看時,與花同明,你明,花也明,你觀花一笑,花觀你一動,世界就明。你不看時,與花同寂,你寂,花也寂,各自安靜,世界就寂。無論你觀與不觀,見與不見,動與不動,世界都是一個整體。動時互動,靜時互靜,就是各自安好,歲月靜好。 心物一體,萬物圓融,全在立心,這是根本。好比人身體中的心,一陰一陽有兩個,一個是心臟管著顯性的身體,一個是心意管著隱性的意志。 顯性的心再一細(xì)分,就是心臟管著氣血,是氣血交流的關(guān)鍵,肺吸氣,血換氣,陰生陽,入心臟,心室心房。陽血順動脈而行,深入全身各處,經(jīng)毛細(xì)血管回歸,成了氣換血,陽退陰,再入心臟,憑借一左一右兩個心房心室,用四相定了個周天大循環(huán)。 顯性的心是這樣,隱性的心也是這樣。 就象花與你,同歸于寂,同歸于明,一明一寂,一寂一明,寂為明,明成寂。在明與寂中,不斷交流、交互、交易、交護、交性、交情。 沒有否定,也沒有肯定,沒有客觀,也沒有主觀,與眼睛那個“觀與不觀,看與不看”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花樹如流沙 對于知行合一來說,用心觀才是根本,把天心地心人心物心合一的觀,才是大觀、神觀,說了個修行,踐了個實行,觀成明就是行者,當(dāng)善則善,乾行也;不觀成寂,就是八戒,坤靜也,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當(dāng)觀則觀,當(dāng)不觀則不觀。觀時收心,讓那花應(yīng)著天地應(yīng)著你,終日乾乾,這是知;不觀時放思,放思即不思,潛龍勿用,讓自己自由自在的寬處,這是致。致知在格物,格就格了良心,用良心來觀,觀與不觀都是乾坤一體,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這就是致良知。 觀時,由寂向明,這是太極圖的陽魚,向著太陽的方向前行,這是唯物。不觀時,由明而寂,這是太極圖的陰魚,向著月亮的清亮處落心,這是唯心。知行合一里,向知處努力就是唯物,就是坤里生陽,坎也,水也,智也,不息也。知行合一里,向行處實踐,就是陽里見陰,離也,火也,禮也,虛受也。 看看,陰陽永遠(yuǎn)交合在一起。知即行,行即知,不知,不能行,不行是不知。 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我認(rèn)為:知之,為;智之。不知,為;不智。是智也。 就是說,花就是在那里,當(dāng)看則看,當(dāng)不看則不看。當(dāng)看時,好好看,就是智慧呀!不當(dāng)看時,偏偏去看,這是不智慧呀!當(dāng)看時,好好看,當(dāng)不看時,絕對不看,才是大智慧呀! 其實,更進一層,山里有花沒有花,不重要,你的心里有沒有花才最重要。 所以,王陽明說的花,根本不是山中的花,而是你心中的花。你不見此花,是你心中沒有花,沒有花,就是賊,憾山中賊易,憾心中賊難呀。有了花,就是心中有了善良,有了善良,才能致良知。 你看那個花字的甲骨文,陰中生陽,四朵花,四朵花象四只手,個個執(zhí)中,執(zhí)了個陰陽變化的中,執(zhí)了個老陰,老陽,少陰,少陽的中,執(zhí)了個天中,地中,人中,物中。 好好看那花吧!人心惟危,是沒有花。道心惟微,是真有花。惟精惟一,是觀花,允執(zhí)厥中,是神花。 巖中花樹,那巖石就是你,那花樹就是心,你本是心生善良,奈何身不善良。 您明白了嗎?人當(dāng)學(xué)花樹,有花樹,生花樹,成花樹,花樹滿身,飄香萬里。 詩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