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這樣一個說法:“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這是因為恭王府歷經(jīng)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柳蔭街,為清代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王府。也是中國首家以王府文化為特色的國家級王府博物館。因恭親王奕訢曾居住在此而得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府邸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初為大學士和珅的私邸。同治初年,這里的第三代主人恭親王奕訢,身兼議政王、軍機領(lǐng)班大臣等要職,重權(quán)在握,顯赫一時,乃大筑邸園,同時也對府邸部分進行了修繕與改建。現(xiàn)在看到的恭王府建筑規(guī)模與格局,就是在那個時候最后形成的。 恭王府前半部是富麗堂皇的府邸,后半部為幽深秀麗的古典園林??傉嫉孛娣e將61120平方米,南北長約330米,東西寬180余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園占地28860平方米。擁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處。 府邸建筑莊重肅穆,尚樸去華,明廊通脊,氣宇軒昂。規(guī)制是王府最高等級。明顯的標志是親王府的中、東、西三路各有三個院落,有門臉五間,正殿七間,后殿五間,后寢七間,左右有配殿。低于親王等級的王公府邸決不能多于這些數(shù)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顏色也是不能逾制的,僅次于帝王居住的宮室。府后的萃錦園則銜水環(huán)山,古樹參天,曲廊亭榭,富麗天然;其間景致之變化無常,開合有致,實為中國園林建筑的典范。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開始在這東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華宅第,時稱“和第”。有說法稱、明弘治年間、大太監(jiān)李廣也曾經(jīng)置第于此。嘉慶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歷歸天,次日嘉慶褫奪了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兩職,抄了其家,估計全部財富約值白銀八億兩,相當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財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賜令自盡”。 和珅因罪賜死后,嘉慶皇帝遂將這座宅第轉(zhuǎn)賜給他的“愛豪宅不愛江山”的胞弟慶僖親王永璘所有。王永璘算得上歷代主人里最為鐘愛這座豪宅的人。早在和珅當?shù)罆r,乾隆的諸位皇子便湊在一起商訂,將來不管誰當了皇帝,都要“辦”掉和珅,惟十七皇子永璘說:“將來不論哪位哥哥當上皇帝,只要把和珅的這座豪宅賞給我,我就知足!” 咸豐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親王奕?成為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 府邸建筑分東、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嚴格的中軸線貫穿著的多進四合院落組成。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銀安殿和嘉樂堂,殿堂屋頂采用綠琉璃瓦,顯示了中路的威嚴氣派,同時也是親王身份的體現(xiàn)。東路的前院正房名為多福軒,廳前有一架長了兩百多年的藤蘿,在京城極為罕見。東路的后進院落正房名為“樂道堂”,是當年恭親王奕欣的起居處。西路的四合院落較為小巧精致,主體建筑為葆光室和錫晉齋。精品之作當屬高大氣派的錫晉齋,大廳內(nèi)有雕飾精美的楠木隔段,為和珅仿紫禁城寧壽宮式樣(此為和珅僭侈逾制,是其被賜死的“二十大罪”之一)。 王府的主殿銀安殿,綠色琉璃瓦,彰顯王爺?shù)臍馀?。按照清朝的?guī)制,只有皇帝住的地方可以用黃色琉璃瓦頂,親王和郡王的王府里,中路的主建筑可以用綠色琉璃瓦頂。銀安殿通常被稱作銀鑾殿,在王府中的占據(jù)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王府中的重要典禮、儀式和政務(wù)活動,通常在銀安殿舉行。這里原來設(shè)有親王的寶座,還有皇家頒布的任職令、晉級令和官印等,裝在錦匣里,陳放在這座大殿內(nèi)。 嘉樂堂是和珅時期的建筑。門上方懸掛有“嘉樂堂”匾額一方。該匾是乾隆帝賜給和珅的,但匾額無署款,無鈐記,故無由證實,但和珅留有《嘉樂堂詩集》,說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親王時期,嘉樂堂主要作為王府的祭祀場所,內(nèi)供有祖先、諸神等的牌位,以薩滿教儀式為主。 府邸與花園的分界處,有一座氣勢宏大的二層建筑橫貫東西,被稱為“后罩樓”。整棟建筑有183余米長,內(nèi)有房屋111間,按照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滿則虧”的講究,被俗稱為“99間半”。后罩樓東部名“瞻霽樓”,西部名“寶約樓”,中部名“福鏡樓”。中路西邊開有府邸通往后花園的門。在后罩樓最西端,建有一座有流泉、假山、亭閣的室內(nèi)花園,被稱作“水法樓”,是京城王府中唯一古代室內(nèi)水法樓遺存。 據(jù)說后罩樓二樓是收藏寶物的地方,和珅家財數(shù)不勝數(shù),為了便與記憶各類東西放在哪里,他把二樓的窗子設(shè)計成形狀各異的什錦磚雕窗作為記號?,F(xiàn)在看也是新穎獨特、別具匠心,令人嘆為觀止。 后罩樓的窗戶“福慶有余” 咸豐二年(1852年),恭親王奕?正式入住,始稱“恭王府”。此時恭王府內(nèi)的宗教活動和內(nèi)容豐富且兼容,除了嚴格進行滿族本教薩滿教祭祀外,府內(nèi)也留下了不少佛教的印跡。奕?將后罩樓底層中間改為佛樓,樓內(nèi)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和菩薩,是當時府內(nèi)的禮佛之所。 垂花門,是府邸中內(nèi)宅與外宅的分界線和唯一通道。前院與內(nèi)院用垂花門和院墻相隔。外院多用來接待客人,而內(nèi)院則是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得隨便出入,這條規(guī)定就連自家的男仆都必須執(zhí)行。 府邸后花園又名錦翠園,園內(nèi)布局、設(shè)計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水平。造園模仿皇宮內(nèi)的寧壽宮。全園以“山”字型假山拱抱,東、南、西面均堆土累石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頗高。山頂平臺,成為全園最高點。居高臨下,可觀全園景色。 與府邸相呼應,花園也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風格的漢白玉拱形石門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書“?!弊直疄橹行?,前有獨樂峰、蝠池,后有綠天小隱、蝠廳,布局令人回味無窮。 西式門,據(jù)說當時在北京只有3個,是恭王府的三絕之一。 后花園有一段墻仿長城砌筑,號稱“小長城”,古時候的山海關(guān)被稱為榆關(guān),人們習慣稱長城以內(nèi)為關(guān)內(nèi),長城以外為關(guān)外。由于滿族人發(fā)祥于關(guān)外,滿清入關(guān)而得天下,所以在此按照長城的樣式來建造榆關(guān),表達了主人對故土的懷念,也以此牢記祖上的功德。 后花園里最有故事的亭子非“妙香亭”莫屬。這座亭子呈海棠花造型,建筑屋頂為雙層木結(jié)構(gòu)平頂造型,一層的四邊均為直角,而二層則為圓弧形,暗含了“天圓地方”的理念。其材質(zhì)主要為木質(zhì),亭檐為單層,并且采用華麗花紋進行了一定的裝飾。 當年這里的一層名為般若庵,屋內(nèi)墻上有佛龕,上面有恭親王所書的心經(jīng)二字,二層原來叫妙香亭,是王府主人喝茶賞景之所。順著亭側(cè)的疊石臺階可以登臨亭內(nèi),在夏天,這里實屬品茗納涼之絕佳所在。 據(jù)傳恭親王當年不滿慈禧的專橫,故建造了這個慈禧官帽形亭子建好后他每天都要登頂把帽亭踩在腳下以發(fā)泄私憤。 在恭王府內(nèi)還有另一獨特的亭子,名為沁秋亭,又名流杯亭。在設(shè)計上,沁秋亭采用了傳統(tǒng)木質(zhì)單圍柱和方形屋頂。在建筑結(jié)構(gòu)上,沁秋亭采用八角攢尖頂?shù)慕Y(jié)構(gòu)設(shè)計,其特點是屋頂為錐形,沒有正脊,頂部集中于一點,即寶頂。 沁秋亭地上的水渠從東西看像流“水”的水字,南北看像長壽的“壽”字,取“水常流,壽常有”之意,故也叫水壽亭。 “月牙河繞宅如龍蟠,西山遠望如虎踞”,這是史書上對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選址而言,它占據(jù)京城絕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園很注重風水,北京據(jù)說有兩條龍脈,一是土龍,即故宮的龍脈;二是水龍,指后海和北海一線,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間的連接線上,即龍脈上,因此風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為財,在恭王府內(nèi)“處處見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從玉泉湖引進來的,而且只內(nèi)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風水學斂財?shù)恼f法。 后花園中心是一“蝠池”,在清代的北京,往私宅中引入活水,是要經(jīng)皇帝特批的,恭王府是少數(shù)幾個獲此殊榮的王府之一。這個用青石圍砌成的蝙蝠形大水池,舊名為“蝠河”,后稱“蝠池”,又因形狀像元寶,也稱元寶池。水池的周圍種滿了榆樹,每到春夏之交,榆莢飄落,狀似銅錢的“榆錢兒”落滿蝠池,諧音“福錢”滿盈,寓意是福貴雙全。 東路最有名的建筑是大戲樓,在它南端明道齋與曲徑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又構(gòu)成園中之園。 大戲樓,廳內(nèi)裝飾清新秀麗,纏枝藤蘿紫花盛開,使人恍如在藤蘿架下觀戲。稱為恭王府三絕之一。 邀月臺是恭王府的最高處,它位于滴翠巖的山頂。顧名思義,邀月臺自然是賞月的地方。在和珅居住的時期,每當中秋月圓,主人就在此擺上水果點心,與家人朋友共同賞明月,所以叫邀月臺。邀月臺所在假山雖然不高,但小巧的平臺托襯于山間樹木蒼翠的枝葉之中,四周以矮矮的漢白玉欄桿圍繞,站立其上,天上明月仿佛真的抬手可及,能夠與之舉杯對酌。 邀月臺為三開間建筑,中間供奉康熙帝御筆“福”字。 和珅當年有多得數(shù)不清的寶貝。不過在所有寶貝里面,最值錢的其實是一個字,那就是康熙御筆的“?!弊直?,號稱“天下第一?!?。不過這個“?!弊直畢s是藏在恭王府花園的假山滴萃巖里面,這座假山是用糯米漿砌筑成的,非常堅固。據(jù)說當時抄和珅家時發(fā)現(xiàn)了這個福字,拆不了,嘉慶帝下令封了洞。福字再見天日還是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總理發(fā)現(xiàn)的。 這個福字單看左半邊:是一個“才”字,再把點擋上來看是一個“子”字。單看右半邊:是一個“壽”字,右上角是一個“多”字,右下角是一個“田”字。 所以這個福字是: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壽。 花園中路最北端有蝠廳又稱蝠殿。建筑正廳五間,前后出抱廈三間。兩側(cè)又出耳房,四面出廊,形制多變,如蝙蝠兩翼。耳房比正廳略前,形成曲折對稱類似蝙蝠的平面,故名蝠廳。其建筑彩繪上的斑竹,全部是由油工一筆一筆畫上的。該建筑的造型和彩畫被譽為“古建筑中只此一例”,在花園主山和府墻的蔽護下,幽靜而秀美,恭親王奕訢經(jīng)常在此和大臣們謀劃軍國大事。這里也是個消夏納涼的好地方。后成為恭親王之孫、著名書法家溥儒(溥心畬)的書房。 湖心亭是恭王府花園西路的主景。在結(jié)構(gòu)設(shè)計上,湖心亭采用了木質(zhì)單圍柱和硬山卷棚頂。兩坡相交處不作大脊,形成弧形的曲面,屋面前坡與脊部呈弧形滾向后坡,使其具有一種陰柔之美。 湖心亭又叫觀魚臺、詩畫舫,取自莊子濠上觀魚之樂的典故,是主人泛舟垂釣賞魚的地方。 相傳湖心亭周圍的湖水是從玉泉湖引入的,特點是只引入不導出。從風水學角度講,中國人相信水是財富的象征,“只入不出”,暗喻主人斂財風水的心理情節(jié)。在北京有兩條龍脈,其中一條就是恭王府所在地,后海和北海之間的連接線上,即龍脈上,視為風水非常好。 走進恭王府,會讓人有種震撼感。一、規(guī)格之高,可與宮殿建筑比美。 二、形式多樣,多種類型內(nèi)檐裝修豐富多彩。 三、界劃靈活,府內(nèi)各廳堂的空間根據(jù)使用功能劃分,格局多樣,不同的空間需求各得其所。 四、做工精細,技巧高超,用材異常講究,令人嘆為觀止。 走在恭王府的樓閣亭臺之間,你仿佛感受了一段清王朝的興衰歷史。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今恭王府回到了百姓的懷抱,成為了北京人喜愛游覽的一個名勝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