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戰(zhàn)爭到底是在一個什么樣的大環(huán)境下,英國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導致美國不惜背叛宗主國也要成立一個新的國家? 北美大陸在殖民時代不僅僅是由英國霸占的,還有他的一個老冤家—法國。這兩個國家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比較紳士的,但是到了爭奪重要的地理優(yōu)勢上,就開始了角力。 英法七年戰(zhàn)爭中的變化 為了和法國爭搶北美的,在1756年到1763年間,也是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的十幾年前,英國和法國打了一場7年戰(zhàn)爭,最后以英國人的勝利而告終。 法國在北美洲北部的加拿大經(jīng)營了一百多年的割讓給了英國?,F(xiàn)如今,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區(qū)依然是講法語的法語區(qū)。 資料圖:英法七年戰(zhàn)爭 為什么美國的獨立要從英法的七年戰(zhàn)爭說起呢? 因為在這次英法七年戰(zhàn)爭中,引發(fā)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國家戰(zhàn)爭就是如此,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英國雖然在這次戰(zhàn)爭中取得了勝利,但同時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除了傷亡很多的士兵,還有一個最要命的就是錢燒的太多太多。英國在七年戰(zhàn)爭結(jié)束后,英國的國債達到了1.3億英鎊,是戰(zhàn)爭之前的兩倍。 英國人想這次戰(zhàn)爭主要是為了北美才打響的,為了北美的安全,所以英國人就想把這一筆錢轉(zhuǎn)嫁給北美的頭上?,F(xiàn)在英國出了財政困難,身為英國人的北美殖民者是不是要慷慨解囊資助一下國家呢? 這里需要說明一點,在北美成立的一百多年里,英國并沒有直接從收過稅,只是任命一些總督行使管理權(quán),在這里的總督還沒有立法和稅收的權(quán)利。 所以北美的在經(jīng)濟上是完全獨立的,自己的錢自己花,沒有上繳給英國政府,上的稅收都是由每個政府收取而且由每個政府支配的。 英國不收稅不代表它不愛錢,而是在北美有著巨大的商業(yè)利益。北美不僅僅是英國的原材料供應地,而且還是工業(yè)品的一個重要市場,其實英國在北美的殖民擴張最先看到的就是商業(yè)利益,就像鴉片戰(zhàn)爭中英國對中國的一樣,無條件通商。 資料圖:鴉片戰(zhàn)爭 英國的擴張主要是商業(yè)的擴張,從它在殖民時期以商業(yè)利益為先就可以看出來,比如割讓了我國的香港,因為香港的地理位置和有一個有很大發(fā)展前途的港口。而比如俄羅斯的擴張就是領(lǐng)土的擴張,搶走了我國東北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資料圖:俄國占領(lǐng)中國土地 1764年,戰(zhàn)爭結(jié)束后的第二年,英國政府就頒布了《糖稅法》,規(guī)定北美進口的糖必須繳納每加侖(1 加侖=3.78 升)三便士的海關(guān)稅,這筆稅收由英國政府直接收走。 這是歷史上英國政府第一次向北美收稅,這也導致了北美的糖商和百姓的不滿。 有了百姓的支持,那些糖商抗稅變得有了底氣,糖商便開始進行走私,不走你英國的海關(guān),我讓你收稅。因為北美洲的東海岸很長,又加上英國本來也沒有在北美管理海洋進出口的機構(gòu),就連北美進出口的管理人員也是本地人,他們也不支持多收稅,自然對百姓和糖商的走私是裝糊涂的。只要糖到了你英國的商店里,你如何才知道哪些交了稅,而哪些沒有交稅呢? 所以英國人這次的收稅肯定成功不了,折騰了半年,收了沒有多少錢。 英國政府就轉(zhuǎn)動腦筋,想到了第二個辦法。在第二年里頒布了《印花稅》法案,規(guī)定所有的印刷品都得用帶一些特定花紋的紙來印刷,而這種紙由倫敦提供,而稅收就從這種紙張里面收。報紙、書本、政府文件、甚至連撲克牌都得用這樣的紙張來印刷,每張紙的印花稅大約為幾分錢。 英國政府這一次想到一個好辦法,糖你看不出來走私或者沒有走私,而印花可以一眼就能分辨出來。如果北美不用英國的紙張呢?那英國還收什么稅呀? 但是的北美只是英國的原料進口國,工業(yè)水平還十分落后,只有一些造船業(yè)和手工業(yè),最主要的還是農(nóng)業(yè),而為紙張加上小印花對美洲人民來說真是辦不到,所以只能從英國進口。 資料圖:18世紀的美國 這樣一來,北美群眾又開始鬧情緒了。鬧得最兇的就是波士頓,北美的律師們跳出來給民眾打氣,給抗稅提供法律依據(jù)。因為早在1689年,英國通過了《權(quán)利法案》,明確規(guī)定,在沒有得到納稅人同意的情況下,政府無權(quán)收稅。 如何算得到納稅人同意呢?總不能一個人一個人的去問他們同意不同意。由于議會是由納稅人選舉產(chǎn)生的,所以只要議會同意就代表著納稅人同意。 而印花稅確確實實是由英國政府的議會發(fā)布的,但是英國政府的議會里沒有一個人是北美的殖民者,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政府沒有征得北美殖民者的同意就擅自收稅確實違反了《權(quán)利法案》,這種說法就是著名的:“無代表,不上稅”。 自從有了法律依據(jù),上的人抗稅就更加有底氣了,英國人派過去的收稅官經(jīng)常會受到莫名其妙的毆打,群毆,有時候會被插上羽毛而游街示眾。當個國家公務(wù)員還得天天提心吊膽,天天擔心自己的小命,還得時刻保持著怕被揍的心情。慢慢的收稅官這個工作就沒人去干了。 整整一年,英國人的印花稅一分也沒有收上來。然后英國政府就取消了印花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英國又出事了,1773年,那個當年向中國輸送鴉片的東印度公司因為經(jīng)營不善而瀕臨破產(chǎn),所以他們就去游說英國國會,因為國會里有很多人也是東印度公司的大股東,所以就決定幫助東印度公司,頒布了《救濟東印度公司條例》。 資料圖:東印度公司 該條例賦予東印度公司在北美的獨家茶葉專賣權(quán)。在這之前,東印度公司是北美地區(qū)的指定茶葉進口商,這個指定是由英國指定的,只不過要先加25%的稅后再經(jīng)過英國,賣到英國的茶葉然后在倫敦拍賣給北美的經(jīng)銷商。 當時荷蘭的走私茶葉比加稅的英國茶葉要便宜得多,所以東印度公司和英國的加稅茶葉在北美市場根本就沒有競爭力,很多茶葉的經(jīng)銷商都是從荷蘭走私茶葉。 這個條例可以讓東印度公司不用經(jīng)過英國這個中間商直接到北美去銷售茶葉,而且還免去了25%的加稅,導致了東印度公司的茶葉比那些走私的茶葉還要便宜,就導致了北美走私茶葉和銷售茶葉商人的不滿。于是這些人聯(lián)合起來抵制東印度公司的茶葉,被稱作“茶葉黨”。 英國政府對東印度公司的免茶葉稅導致英國的稅收減少,所以英國人就把出口到美國的茶葉每磅(一磅=0.45千克)增收三便士的茶葉稅。這樣一來,那些抵制東印度公司茶葉的“茶葉黨”們又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 1773年的12月,四艘裝滿茶葉的東印度公司船只抵達了波士頓港口,得到消息的“茶葉黨”成員化妝成印第安人跑到船上,將342箱茶葉倒入了大西洋,按照當時的價格來合算的話,這些茶葉合計15000英鎊,這就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 資料圖:波士頓傾茶事件 這在當時只是有經(jīng)濟糾紛的一場事件,沒有重大傷亡,財產(chǎn)損失也不算大,可為什么就成了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導火索了呢? 歷史事件有時候就想多米諾骨牌一樣,有連鎖反應,只要有一張牌倒下,后面的事情就會接踵而至,如果后來英國政府處理得當,可能也不會鬧得越來越兇。 1774年,英國政府通過了《不可容忍法案》,決定懲罰北美,特別是波士頓,這個舉措徹底激化了雙方的矛盾。這個法案的內(nèi)容主要是: 第一、關(guān)閉波士頓的港口,直到英國覺得事情解決后才可以開放。 第二、剝奪波士頓所在的馬薩諸塞的自治權(quán)力,很多由選舉出的官員改為英國任命。 第三、剝奪馬薩諸塞的司法權(quán)利。 第四、英國政府賦予英國士兵可以隨意進入北美人的家里去搜查。 這個法案徹底激怒了建設(shè)馬薩諸塞的清教徒和民眾,以前都是自己獨立,管理自己,現(xiàn)在要由英國派來官員來管理。還有就是司法權(quán)利被剝奪后,一些案子可以不用受審,直接由英國法官直接判定,這引起了馬薩諸塞精英的極力反感。 在君主立憲制之后的英國,居民的家里都是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第四條徹徹底底的引起了馬薩諸塞百姓的強烈不滿。 資料圖: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 英國你今天剝奪馬薩諸塞的權(quán)利,明天再剝奪別的的權(quán)利,大家一想這樣也不是辦法,于是由馬薩諸塞的上層精英開始游說其他。就這樣,在大環(huán)境和促進因素的促動下,美國轟轟烈烈的獨立戰(zhàn)爭就要開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