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2019年的7月7日,英國警方偵破了一件英國國內乃至全歐洲最大的現代奴隸訴訟案。 一個由5男3女組成的犯罪集團從波蘭誘拐400多人至英國,這些人被逼迫打黑工,淪為現代奴隸。警方為此進行了長達3年的調查和審理工作。 英國人雖把反對奴隸制寫進憲法,然而呢,從古至今就不曾停止各種明里暗里的奴隸貿易,縱使上世紀的人權宣言交雜著獨立風暴席卷整個日不落帝國,災后余生的英國帝國雖然早已是明日黃花,但還是動不動端著宗主國的架子,對前殖民地指手畫腳,乃至直接插手干預,也是常事。 (一)北美十三州 16至20世紀初,英國殖民主義者對外進行了長達400年的殖民戰(zhàn)爭。利用這一段時間的原始積累英國由一個偏安歐洲西北部的撮爾小國一舉登上世界霸主的寶座。 16世紀后期工業(yè)革命與商業(yè)資本的興起給予英國一個絕佳的機會。 英國授予商人殖民掠奪的權力與軍隊,隨后一個個口頭上追求合平通商的資本家搖身一變成殖民掠奪者和奴隸主。 最早成體系的奴隸貿易是從由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死對頭誤打誤撞發(fā)現了新大陸后才開始的,美洲土地肥沃然而缺少勞動力,而非洲土地貧瘠卻人口眾多,于是乎資本家便動起了歪腦筋。但這一切和英國并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葡萄牙與西班牙 起初的英國沒有實力和西班牙爭奪非洲,只能乖乖躲在在北美東岸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這十三個知名地后來便是美國起家的地方,緊接著英國又在17世紀中葉占領西印度群島的圣基茨等地,這些島嶼成為種植園后成為海盜最佳的補給場所。 英國和海盜的淵源從建國之初就開始掛上了鉤,英國皇室世代被授封為法國的諾曼底伯爵,然諾曼底伯爵這一稱號起初是法國人用以招安維京海盜的,中世紀的加勒比海盜且又時常擔任英國的皇家海軍。 普魯士七年戰(zhàn)爭 (二)獨立戰(zhàn)爭 在公元1775年4月19日之前,北美殖民地的殖民者和英國本土之間的關系就在日益惡化,直到英國國會出臺《強制法案》后,忍無可忍的北美殖民者在馬薩諸塞州的萊克星頓打響了公然反抗英國的第一槍。這個小鎮(zhèn)因此一戰(zhàn)成名,被后世譽為“美國自由的搖籃”。 整個矛盾源自于英國不幸被卷入普魯士發(fā)動的“七年戰(zhàn)爭”之中,英國雖是戰(zhàn)勝國但過多的損耗和沒有收益的戰(zhàn)爭也導致國力空虛。無奈之下,英國國會才試圖將本土難以承受的戰(zhàn)費強加在北美殖民地上。 大幅提高了殖民地稅率,完全超過了殖民地民眾的心理承受極限,成為促使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的導火索。趁著英國內亂,歐洲那些個和英國有仇的國家一個接著一個插手英國殖民地內政,其中最為突出的莫過于英國的世仇法國。 七年戰(zhàn)爭 《強制法案》出臺之后,13個殖民地代表在第一次大陸會議上做出決策,在英國成立地區(qū)議會之前迅速控制了馬薩諸塞。面對這樣的公然挑釁,英國國會認為馬薩諸塞已處于反叛狀態(tài)。為重新恢復英國在殖民地的統治權,英國當局立即下令,要求北美英軍總司令蓋奇在馬薩諸塞使用武力鎮(zhèn)壓。 獨立戰(zhàn)爭期間,英法兩國頻頻發(fā)動戰(zhàn)爭。而這一切,都是路易十六為殖民地民眾提供的獨立的有利條件。1776年,華盛頓等人發(fā)表《獨立宣言》,直接為法國干預和支持“獨立戰(zhàn)爭”鋪平了道路。 獨立戰(zhàn)爭 就這樣,法王路易十六高調宣布參戰(zhàn),就連西班牙和荷蘭這樣的“英國世仇”也橫插一腳,打著“援助”名義提供物資給華盛頓。 在強大且直接的軍事幫助下,寡不敵眾的英國海軍分身乏術,不得已承認美國獨立,“美國獨立戰(zhàn)爭”最終以美國獲勝而告終。 (三)東印度公司 1600年英國商人在印度成立英國東印度公司,該公司是英國直接管轄東方的主要生力軍,1612年,東印度公司擊敗在印度的葡萄牙人,從統治印度的莫臥兒王朝手中取得了壟斷性的貿易特權。 從此時至1757年間,英國人沒有以殖民者的身份出場,因為莫臥兒王朝當時還算是強大,英國人沒有選擇用戰(zhàn)爭來掠奪財富,老老實實和莫臥兒王朝做了100年的生意,而當莫臥兒王朝大限將至時,一個個諸侯王分裂印度互相廝殺的時候,英國人就開始瞄準那些弱小的勢力一點一點的下手。 普拉西戰(zhàn)役 在1757年的普拉西戰(zhàn)役后,英國東印度公司成功統治印度。 普拉西戰(zhàn)役爆發(fā)時,孟加拉擁有7萬軍隊,還有法國送給他們的53門大炮和四十多名炮手。這在當時是一支不可小覷的軍隊,人數眾多,裝備有現代化熱武器,哪怕是當時的清王朝傾家蕩產也沒有這種規(guī)模的熱武器軍隊。而東印度公司方面,僅有九百余人,加上印度士兵兩千人,總數不過三千。 這本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zhàn)斗,可1757年6月23日戰(zhàn)斗當天,忽然下了一場大雨,把孟加拉軍隊的炮火都淋濕了,以致其在戰(zhàn)斗中發(fā)揮不出應有的效應,而東印度公司方面先早有準備,他在大炮和火藥上都蓋上了油布,因此并沒有受到嚴重的損傷。 最終,本次戰(zhàn)役,英軍只以72人的傷亡,擊敗了孟加拉七萬大軍,成就了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跡。 法國支援印度的武器 (四)印度獨立戰(zhàn)爭 1857年初,殖民當局用牛油和豬油做潤滑油涂在子彈上,這帶有明顯的種族、宗教歧視,嚴重傷害了廣大信仰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士兵的感情,軍隊嘩變事件不斷發(fā)生。 3月29日,第三十四團士兵MangalPandey懷著對殖民者的滿腔怒火,開槍打死3名英國軍官,被處絞刑。這一事件加速了民族起義的爆發(fā)。 這次是印度歷史上第一次由下層人民和部分愛國封建主進行的抗英獨立戰(zhàn)爭。起義持續(xù)了兩年多時間,席卷了整個印度的六分之一領土,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參加了起義,也誕生了印度的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此后由于起義軍內部發(fā)生矛盾,無法協同作戰(zhàn),英軍實行收買政策,許多封建主叛變投敵,起義軍首領有的退走尼泊爾,有的被害遇難。 到1859年底, 各地零星的游擊戰(zhàn)最后都停止了。最后第一次印度獨立戰(zhàn)爭宣告失敗。 此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軍全線被德國壓制,而印度以甘地為首的積極分子又發(fā)動“非暴力不合作”的獨立運動。 英國為了節(jié)省軍費,不得已使印度獨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