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1955年,新中國首次授銜的上將共有55名,而后分別于1956年和1958年補授了王建安和李聚奎兩位予上將軍銜,這兩位將軍與首次參加授銜的55位上將合稱57名開國上將。 在這57名開國上將中,不乏能征善戰(zhàn)的猛將,也不乏軍政雙優(yōu)的全才將領,當然還有善于幕后貢獻的,每位將軍的革命經歷和歷史職務都不同,所以有些將軍名滿天下,有些將軍似乎默默無聞,但他們對革命的貢獻都是同等重要的。 在這57位高級將領中,因個人經歷和其他因素,有十位與其他四十七位將軍的情況略有不同,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十位分別是誰? 第一位:蕭克。 之所以說蕭克將軍不同于其他上將,是因為以他的資歷,即便被授予大將軍銜也是靠前的位置,紅六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八路軍第120師副師長,這幾個職務都是大將以上的標準,以這樣的資歷,位列上將,確實不同于其他將軍,因此才有“蕭克鎮(zhèn)上將”的說法。 第二位:賀炳炎。 首次授銜的開國上將,按照1952年軍隊評級,有33位正兵團級,19位副兵團級,兩位無軍隊級別,還有一位就是“獨臂上將”賀炳炎,準兵團級,按照當時的評銜標準,準兵團級將領多被評為中將,甚至還有解方等三位被評為少將,賀炳炎是唯一的準兵團級上將,在有軍隊級別的開國上將中是級別最低的一個。 第三位:李克農。 所有的開國上將,或多或少都在戰(zhàn)場上帶過兵,參謀型的、后勤型的、政工型的,幾乎都有帶兵的經歷,只有一位從未在硝煙中領過兵,那就是李克農,他的主戰(zhàn)場是情報領域,作為大名鼎鼎的“龍?zhí)度堋敝?,他發(fā)揮的作用至關重要,有些直接能決定戰(zhàn)爭的走勢,看似沒有戰(zhàn)功,實則貢獻巨大。 第四位:葉飛。 如果說開國上將中有哪些虎將,韓先楚、許世友、賀炳炎、陳士榘、陳錫聯(lián)、葉飛等人絕對位列其中,若論這些人最特殊的一位是誰,那就是葉飛,葉飛不但能征善戰(zhàn),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菲律賓華僑,是唯一的具有雙重國籍的開國上將。 第五位:呂正操。 57名開國上將,大多都是佩戴三枚勛章的,有些都是佩戴三枚一級勛章的,呂正操只有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沒有八一勛章,這是因為呂正操早期屬于東北軍,直到抗戰(zhàn)爆發(fā)后,才加入人民軍隊,之后屢立戰(zhàn)功,貢獻頗多,呂正操將軍也是最后一位去世的開國上將。 第六--第八位: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岳。 這三位上將各自只有一枚勛章,因為他們都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出于大義選擇和平接受改編的原國民黨將領,他們的義舉,促進了解放大業(yè)的順利進行,也避免了戰(zhàn)火涂炭,對于解放事業(yè)有巨大貢獻,所以,這三位將軍都被授予了一級解放勛章。 第九--第十位:閆紅彥、烏蘭夫。 這兩位,一位是陜北紅軍的代表人物之一,一位是內蒙古革命的領導人之一,因為工作安排,1952年軍隊評級時,兩位并沒有在軍隊任職,所以沒有被評級,首次授銜的上將中,只有他們二位沒有軍隊級別。 因為每位將軍的履歷各不相同,所以才有了一段段精彩紛呈的將帥傳奇故事,每一位開國將帥都值得我輩永遠銘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