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阿德勒說:
自信到自卑 只是言語的距離 堂姐是大伯的大女兒,剛上小學時,大伯和伯母帶著小女兒和兒子搬到市里生活。 堂姐和爺爺奶奶留在村里,直到四年級,才轉(zhuǎn)到市里讀書。 小時候,她是一個愛說愛笑的小姑娘,開朗大方。 轉(zhuǎn)到市里跟父母住到一起之后,她的性格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見到家人親戚也不再說笑,整個人變得很沉默,總是低著頭走路,說話很小聲。 后來我們一起聊天我才知道原因。 她到市里讀書以后,由于之前一直說方言,普通話說不好,在班里受到同學嘲笑。 大伯說:“為什么弟弟妹妹都能說好,你說不好呢?說不好就會被嘲笑?!?/span> 由于她跟爺爺奶奶生活了三年,與家人的生活細節(jié)不一樣,大伯和伯母總是反復糾正她,端碗的姿勢、拿筷子的方式,每次吃飯都像是煎熬。 有一次,她問自己的媽媽:“為什么爸爸那么喜歡妹妹呢?” 媽媽說:“因為妹妹學習好,唱歌好,還是班長?!?/span> 她繼續(xù)問:“弟弟學習不好啊,為什么爸爸也那么喜歡弟弟呢?” 媽媽說:“因為弟弟是男孩。” 我想那一刻,她肯定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徹底否定了自己。 還有一次期末考試,她自我感覺考得很好,特別開心,跟媽媽說:“我覺得我能考第一或第二。” 爸爸聽到了,說:“光說有什么用,拿出實際成績再說。” 父母肯定不會對自己的孩子懷有惡意,大伯和伯母肯定是愛女兒的。 但是這些無意中說的話,卻被10歲的堂姐記在心里,徹底改變了她的性格。 長大后,堂姐仍然沉默寡言,她對我說:“少說少錯,沒準哪句話說得就不對?!?/span> 她說,無論我做得怎么樣,父母永遠都在挑我的缺點。 現(xiàn)在婚姻、工作中出了任何問題,我都感覺是自己的責任,永遠在檢討自己。 不當?shù)募彝ソ逃?,往往是造成個人自卑的根源。 02
03 培養(yǎng)自信的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們應該鼓勵、引導孩子獨立生活、獨立思考,讓他相信能自己做好任何事情,找到自己的答案和價值。 舉個例子,爸爸媽媽們可以讓孩子從學會自己穿鞋穿襪子等簡單事項開始提升獨立性。
孩子需要的不是過度的保護,而是你相信他能做好這件事的信任。 如果孩子想要嘗試幫忙擦桌子、做家務,爸爸媽媽們不需要極力阻止,而是可以先為孩子進行示范,然后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