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米喬 朗讀┃小莫 指導(dǎo)┃郭新愛 編輯┃丄學(xué)號 之前,在網(wǎng)上看過這樣一故事: 一位媽媽正在給自己8歲的兒子輔導(dǎo)作業(yè),過程當然也是難逃:“不輔導(dǎo)作業(yè)母慈子孝,一輔導(dǎo)作業(yè)雞飛狗跳”的鐵定律。 不僅經(jīng)常忍不住吼孩子,甚至有時候氣急了還會動手。 就在兒子背錯課文的時候,媽媽反手就是一記耳光,而在這之前身上已經(jīng)被棍棒伺候過了。 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在想: 言語辱罵,棍棒教育,再搭配上響亮的耳光…… 這種配置的家庭教育套餐到底有幾個孩子能咽得下去呢?身心再健康的孩子怕也承受不了多久吧! 《心理撫養(yǎng)》這本書中寫道: “家庭是人生的起點,人的許多問題源于早年養(yǎng)育” 說到底,孩子的問題歸根到底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guān)。 以下三種父母很容易把孩子養(yǎng)廢。 01 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 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太多家長習慣于用語言去攻擊和傷害自己的孩子卻不自知。 比如很多家長都會說: “你看看人家,你再看看你,簡直笨的要死” “我怎么生了你這么個沒用的東西?” “你怎么不去死呢?” 我們是真心地愛自己的孩子,可是我們卻總是對孩子惡語相向。 前不久,看到一個新聞,浙江溫州一名十多歲男孩因中考成績不理想欲跳樓輕生。 當被問及緣由時,男孩滿臉委屈,一邊嚎啕大哭,一邊說: “成績沒考好,我家里人都說我不行” 好在消防員及時趕到,才將他從危險的邊緣拉了回來。 同樣是不久前,一名十來歲的女孩,因母親的一句“你怎么不去死”,獨自爬上樓頂,愈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 經(jīng)過民警再三勸說,才不情不愿地回了家。 這些孩子才十幾歲,就頻頻輕生,拿自己寶貴的生命當兒戲,實在是令人痛心。 有人說:“父母的嘴是孩子一生的風水” 你為他喝彩,他就會給你一個又一個的驚喜,你說他不如別人,他會用行動證明他真的很笨。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肯定和鼓勵是護佑,否定和打擊卻是詛咒。 我們永遠也無法估量自己的一句惡語會給孩子帶來多少傷害。 在一則法治新聞中,采訪了幾位犯罪的青少年,當談到自己的父母時,他們的經(jīng)歷如出一轍。 無一例外地遭受過父母的言語侮辱和謾罵。 有被罵豬腦子的 有被說沒用的 還有讓去死的 語言是窗戶(否則它們是墻)一詩中寫道: 聽了你的話,我仿佛受到了審判 無比委屈,又無從分辨 在離開前,我想問,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嗎? 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能引發(fā)孩子內(nèi)心的痛苦。 而這在心理學(xué)上被稱為“語言虐待”,相比于身體虐待,它的傷害無法用肉眼看見,卻殺傷力極大。 都說父母的良言是護航孩子一生的燈塔,父母的惡語卻是孩子終身的毒瘤。 每個小孩的內(nèi)心都是柔軟和稚嫩的,父母輕飄飄的一句話,有時比一巴掌扇過去都痛。 一個孩子最好的運氣,無疑是擁有一個會好好說話的媽媽。 02 管理不好情緒的父母 丫丫是我大學(xué)同學(xué),她不但人長得漂亮,而且特別能干。 但她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脾氣特別不好。 這給她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多困擾,戀愛中更是屢屢受挫。 她為什么會這樣? 根本原因是因為她有一個脾氣暴躁,焦慮脆弱的母親。 丫丫說,小時候自己犯了錯,受到的不是歇斯底里的吼叫就是扎扎實實的胖揍。 有一次經(jīng)歷讓她至今都無法忘記。 高中的時候,因為和班里男生玩的比較好,被老師誤以為是早戀叫了家長。 媽媽見到她,二話沒說,掄起臂膀,當著全班同學(xué)的面,奮力給了她一個耳光。 暴怒到:“我看你就不是學(xué)習的那塊料”。 在那次事件之后,她開始變得和母親越來越疏遠,直到后來離開家,獨自生活。 本以為離開家就好了,可隨著年紀漸長,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脾氣越來越像母親。 和領(lǐng)導(dǎo)、同事、甚至是戀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也越來越水深火熱。 很長一段時間里,她都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一度覺得自己很差勁。 直到去做了心理咨詢,她才找到了癥結(jié)所在,原來自己一直深受母親的影響。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 孩子是通過母親的情緒來建立對事物的反應(yīng)模式的。 的確如此。 如果媽媽總是表現(xiàn)出一副樂觀、開朗的態(tài)度,孩子也會體驗到世界充滿了善意和快樂。 如果一個母親總是表現(xiàn)出一副陰郁、沉悶的樣子,孩子也會覺得世界陰云密布。 就像《父母的情緒影響孩子一生》這本書中說的那樣: 家長的好情緒能讓孩子感到愉快、自信,是促使孩子進步的助推器。 在一個情緒穩(wěn)定、快樂的媽媽身上,孩子看到的自己是可愛的、勇敢的、自信的。 而在一個暴躁、憂郁、隨時可能情緒失控的媽媽身上,孩子看到的是不被世界喜歡的自己。 都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擁有一個精于管理自己情緒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幸運。 03 看不見孩子情感需求的父母 知名心理學(xué)家武志紅老師曾說:在親子關(guān)系中,回應(yīng),像一縷光照亮了孩子的世界,讓孩子感到被愛、被理解、被看見。 前兩天和朋友聊天,她告訴我自己剛和母親大吵了一架。 事情是這樣的 朋友談了一場六年的軍戀,剛分手不久。自己還沒緩過勁來,整天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 媽媽看不下去了,就安慰她:“沒關(guān)系啊,分了就分了。 反正你們也經(jīng)常見不到面,跟網(wǎng)戀沒什么區(qū)別,又能有多深的感情呢?” 這話乍一聽似乎沒什么毛病,可也正是這句話成了吵架的導(dǎo)火索。 朋友媽媽說完這句話,朋友直接炸毛了,對著母親憤怒的吼道: “我六年的感情,怎么就被你輕而易舉的用一句話給否定晚了,我很受傷你看不見嗎?” 事后朋友告訴我,其實這樣的反應(yīng)大可不必,畢竟母親也是為自己好,這些自己都是知道的。 但當時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聽到那句話,整個人的情緒完全不受控制。 聽到這里,我試著問她小時候的經(jīng)歷,才發(fā)現(xiàn)朋友一直遭受著“情感忽視”。 她給我講了一件小時候的事情: 7歲那年,她氣沖沖地回到家,一看到媽媽就趕緊告狀:“我同學(xué)欺負我,她真的特別討厭?!?/span> 可媽媽既沒有很認真、耐心地去聆聽,也沒有任何回應(yīng),只是簡單的說了一句:“肯定是你惹她了,不然她怎么不欺負別人” 朋友說當時聽到媽媽這么說,她內(nèi)心既失望又難過,但也沒有再說什么。 可時至今日,這件事在她心里依然沒有過去,每次想到心里都覺得特別受傷。 而這種事情在她的成長路上不過只是冰山一角。 講完自己的經(jīng)歷她說:我知道媽媽很愛我,雖然家庭條件并不富裕,但為了讓自己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母親總是起早貪黑的工作。 在生活上從來沒有虧待過自己分毫,但情感上我卻總是覺得特別空虛,好像缺了一角似的。 心理學(xué)教授李玫瑾曾指出:“心理撫養(yǎng)比物質(zhì)撫養(yǎng)更重要”。 其實,把孩子撫養(yǎng)成為一個情感健康的人,遠比提供優(yōu)渥的物質(zhì)生活更重要。 而培養(yǎng)一個情感健康的孩子是需要父母給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動、共情和關(guān)注的。 因為只有當孩子感覺到被看見、被理解時,他內(nèi)心才會感受到父母的愛與溫暖。 在情感忽視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內(nèi)心是孤獨和痛苦的。 只有在主動看見和積極回應(yīng)的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內(nèi)心才會洋 一個能看見孩子內(nèi)心,關(guān)注孩子情感的父母是治愈孩子最好的良藥被愛填滿。 沒有人生來就是父母,也沒有生來就會做父母,或許我們都不是完美的父母,但我們卻可以學(xué)著向完美無限接近。 作者:米喬,95后非典型處女座女生,喜歡跑步,閱讀和一切美好的事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