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設想,人類的科技發(fā)展到某一天,將會完全無中生有地創(chuàng)造生命。沒想到,這個“未來”來得有點早。 最近,以色列科學家宣布,他們在沒有精子、沒有卵子、沒有子宮的情況下,竟然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胚胎!“創(chuàng)造生命”,人類真的封神了嗎? 很遺憾地告訴你,這件事沒有那么神奇。這項新發(fā)現(xiàn)的具體內容,我們一會再解釋,首先要給大家科普一些基礎知識。 我們知道,作為有性繁殖的生物,生命延續(xù)的方式通常是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相結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在母體的子宮內進行發(fā)育,最終變成一個新的生命。 這個過程確實是大自然的奇跡,畢竟受精卵只是單獨的一個細胞,竟然能逐漸生長出鼻子、眼睛、四肢、心臟等各個部位。但這個過程中,發(fā)生了太多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過程,叫細胞分化。 我們做一個比喻:受精卵就像是一個小學生,上學的時候什么都要學,語文、數學、英語、美術、音樂、體育,甚至還有一門自然課能涵蓋以后接觸到的自然科學的方方面面。有了這些基礎,這個小學生未來才有無限的可能,他可能成為文學家、數學家、翻譯家、藝術家、科學家等等。 但是,他現(xiàn)在的知識不足以在任何一方面取得任何成就,也不會在任何一項中取得足夠大的成就(小學就攻克癌癥的案例除外)。 到了大學,情況就不一樣了。他會選擇專業(yè),主攻這個方向的知識。他可能會學習物理,成為物理學家,每天鉆研物理知識,甚至可能未來拿到諾貝爾獎。 可是,這個時候你讓他再通過學習,成為其他領域的專家,就不太可能了。由于理性思維的慣性,他很難成為文學家;由于手指比較僵硬,他不太可能成為鋼琴家;由于沒進行過大量鍛煉,他無法在奧運會上參賽。 也就是說,全能和專精本來就是一件矛盾的事,在正常情況下是無法兼得魚和熊掌的。 這就要說回到人體的細胞了。受精卵在子宮內的發(fā)育,就是不斷分化的過程,也就是讓自己的后代變得越來越專業(yè)。有些細胞在心臟發(fā)揮作用,有的細胞在眼睛內觀察世界,有的細胞在大腦中傳遞信息。 它們擁有了自己最擅長的技能,但已經失去了全能性。盡管它們都是同一個人的細胞,擁有著相同的基因,但是其實外表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當然了,小學和大學之間還隔著初中、高中這樣的階段,受精卵和分化后的細胞之間也隔著早期胚胎,胚胎干細胞,干細胞等等階段。干細胞就像是中學生,雖然學的內容比小學更細了,但是只要還沒“填報專業(yè)”,仍然有無限的未來。 這一次科學家做的實驗,就是這樣的。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Jacob H.Hanna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借助的,就是原始態(tài)胚胎干細胞構建胚胎模型,使其進行培養(yǎng),從而進行分化的過程。而且,他們培育的也不是人類的胚胎干細胞,而是小鼠的。 我不是說這項研究不牛叉,只是科普一下,這件事還沒有神奇到離譜的地步。 在8月1日的頂級期刊《細胞》上,研究人員介紹了他們的研究。實際上,這個實驗也不能說順利,因為在實驗過程中,大部分胚胎在很早的時候就死亡了。不過,也有少部分成功地生長了8.5天,這樣的成績也是人類此前從未達到過的。相當于小鼠妊娠時間的一半,這些胚胎的發(fā)育還是很不錯的。 并且,這部分比較成功的胚胎和正常的小鼠胚胎相似度達到了95%,甚至已經長出了胎盤、脊椎和大腦的雛形、消化道、跳動的心臟。從這一點來說,確實有點類似于“無中生有地創(chuàng)造生命”。但這里必須要打上引號,因為這個“生命”根本沒有真的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但是在接受《衛(wèi)報》采訪的時候,Hanna也明確表示,他們培育出來的不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小鼠胚胎,這個“合成胚胎”是無法真正在小鼠子宮里出生的,這也是他們搞出“人造子宮”的原因。 實際上,這個小鼠胚胎體外培養(yǎng)系統(tǒng)是他們以前就研發(fā)出來的,此前他們用這個系統(tǒng)培育過真正的小鼠受精卵,并取得了成功,所以這一次更進一步,換成了胚胎干細胞。 母體的子宮不僅要給胚胎提供營養(yǎng),還會釋放出不同的化學信號,這些信號才是指導細胞分化的關鍵。因此,研究人員還模擬出了這些信號,誘導胚胎進行分化。 當然,這不代表本次研究毫無意義,恰恰相反,他們的成果令人興奮。說真的,你不會真的指望著人類在未來真的無中生有地創(chuàng)造生命吧?實際上,能夠培育出分化的各個器官,就已經意義重大了,這項技術可以在未來幫助我們培育出大量的人體器官,給需要的人進行移植。 咱們知道,每年有無數人等待著器官移植,甚至因為等不到而遺憾離世。今年年初的時候,美國甚至有人因為等不到捐獻的人類心臟,接受了豬心的移植手術,最終還是不幸死亡。 因此,如果這項技術能夠在未來應用到人類的胚胎干細胞中,科學家就有望按照需求培育出大量的心臟、肝等各個器官,徹底解決這個難題!他們的確沒有完全憑空創(chuàng)造出生命,但卻有可能在未來拯救生命。如果這項技術真的能夠應用,那么諾貝爾獎應該也不成問題了。 不過,這樣的研究也會最終帶來倫理問題,畢竟憑空創(chuàng)造一個有機體雖然不是真正活動的生命,但在人類胚胎細胞上動手腳也是有可能引起諸多麻煩的。也有科學家呼吁,人類應該趁早建立起法律和倫理框架,更新現(xiàn)有的法律法規(guī),避免未來不必要的麻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