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八年(1858年),廬州重新被太平軍占領,丁憂在家的李鴻章攜家眷輾轉至當時在南昌的兄長李翰章家里。 此時的李鴻章仍然關心著時局,他不斷給曾國藩寫信,既請教統(tǒng)帥之道,也流露出投奔之意。這年底,時年35歲的李鴻章來到曾國藩設在江西的建昌大營報到,開啟了一段在曾國藩幕府做幕僚的重要人生經歷。 初到湘軍大營時,李鴻章主要負責起草文書?;垩圩R人的曾國藩深知李鴻章的才氣,但也知他恃才傲物,鋒芒畢露,真要獨當一面還要多加歷練。當時湘軍幕府中有不少如李元度、左宗棠之類的能言善辯之士,曾國藩經常有意無意安排他們與李鴻章辯論,而李鴻章有時也會被駁得啞口無言,銳氣大挫。曾國藩更是身體力行來影響李鴻章。李鴻章喜歡晚睡晚起,而曾國藩每日清晨必等到幕僚都到齊后才肯用餐。為了能留在湘軍大營,李鴻章漸漸地改掉了之前身上的很多毛病。 李鴻章開始并沒有單獨的統(tǒng)兵作戰(zhàn),主要是幫助恩師參贊軍機。當時新任安徽巡撫翁同書在太平軍攻打安徽期間棄城而逃,作為兩江總督的曾國藩自然很氣憤,決定要參劾翁同書。翁同書是后來身為同治、光緒兩朝帝師翁同龢的長兄,其父翁心存當時也身居大學士高位。曾國藩讓李鴻章草擬奏疏,李便寫下了“臣職份所在,例應糾參,不敢以翁同書之門第鼎盛瞻顧遷就”的重語。 曾國藩把李鴻章起草的奏疏上奏朝廷,翁同書被充軍新疆,曾也更加喜歡李鴻章的才華。但李鴻章也因此與翁同龢結下了大仇,為日后翁同龢處處刁難李鴻章的北洋水師埋下了伏筆。 曾國藩的幕僚人才濟濟,但李鴻章當時與左宗棠、彭玉麟等相處得很不好,與李元度的交情倒是很好。后來,李元度因輕敵冒進而又不聽指揮大敗于太平軍,曾國藩便令李鴻章彈劾李元度。但李鴻章拒不聽命,還與恩師鬧翻,李鴻章便憤而離開了湘軍大營。 曾國藩也意識到自己的過分,便主動寫信招請弟子回來,再經過胡林翼、郭嵩燾等朋友的勸說,李鴻章于第二年又重新回到了湘軍大營。為了彌補湘軍在湖南兵力的不足,曾國藩便命李鴻章回合肥老家招兵。蛟龍歸海,李鴻章很快便迎來了自己事業(yè)的春天。 李鴻章回到合肥后,憑借家族世交和自己的名望,迅速招募地方團練武裝,張樹生、劉銘傳、潘鼎新等人被納入麾下,組成了淮軍武裝的底盤。李鴻章將這支數千人的淮軍帶到安慶,曾國藩按照湘軍的規(guī)制進行了整編,并交由李鴻章統(tǒng)領。隨著隊伍的不斷壯大,李鴻章成了統(tǒng)帥上萬兵馬的淮軍統(tǒng)帥,并逐漸脫離了湘軍的陣營。 咸豐十年(1860年),清政府苦心經營的江南大營第被太平軍攻破,清軍在長江下游地區(qū)的最后一支主力也失去了,江南豪紳地主紛紛逃到了上海。為了免遭滅頂之災,豪紳們一方面請來西方雇傭軍(美國人華爾成立的“洋槍隊”。后來改為“常勝軍”),一方面還派人去請曾國藩派兵救援。曾國荃當時正在攻打南京,鮑超又身染疾病,其他湘軍將領又不在身邊。曾國藩便想到了李鴻章,渴望建功的李鴻章便欣然應允。 同治元年(1862年),上海士紳斥銀18萬兩,雇了7艘英國商船,將在安慶的淮軍從太平軍眼皮底下分期分批地運到了上海。 初到上海的淮軍引起了常勝軍的哄笑,淮軍的裝備陳舊軍服殘破,看上去如同一群叫花子。不以為動的李鴻章激勵將士勇于作戰(zhàn),當年的下半年就獨立進行了虹橋、北新涇和四江口的三次惡戰(zhàn),成功守住了上海,中外人士對這支淮軍刮目相看。 為了增強保衛(wèi)上海的實力,李鴻章購買了一批先進的洋槍洋炮來裝備淮軍,淮軍的戰(zhàn)斗力大大增強。雖然人數不占優(yōu)勢,但戰(zhàn)斗力遠遠超過了太平軍,從此,太平軍便不足為懼了。 這時候,湘軍走過了它的鼎盛時期,一個屬于李鴻章和淮軍的時代到來了。 也是在這一年,時年39歲的李鴻章被實授江蘇巡撫,成為清朝最為富庶地區(qū)的軍政大員之一。此后,淮軍集團便悄然崛起,李鴻章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時候終于到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