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分析 本篇全面而又系統(tǒng)地論述了診法學說的內容,以討論脈診為重點,旁及望診、問診、聞診的有關內容,對診法原理和具體方法均做了扼要論述,論述的內容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診法總的原則要求 1.診病環(huán)境應該安靜 經文指出“診法常以平旦”,認為診斷疾病的時間,以平旦為佳,因為,平旦(清晨)時“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人體內外環(huán)境安靜,最能反映人體氣血盛衰的客觀情況,故此時四診所得之資料,可判斷疾病的輕重吉兇。但從臨床實際來看,診病都要求在平旦是不可能的,因此,其精神實質,主要在于說明診脈時,必須讓患者安靜,排除各種干擾因素,提高診斷的準確性。也就是后面所說“持脈有道,虛靜為?!钡牡览怼?/span> 2. 強調四診合參 原文緊接著提出“切脈動靜”應與“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余不足,六腑強弱”等其他診病方法結合起來,強調全面檢查、四診合參、廣泛地收集臨床資料,“以此參伍”,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 (二)診法原理及診病方法1.脈診原理及其意義 1.“夫脈者,血之府也”, 概括了切脈診病的道理。府,物聚的地方,血,此處也包括了氣。經脈是氣血運行的道路,氣血運行的速度、數(shù)量、質量有變化時,脈象也就有所變化,從而根據脈象的變化,便可測知人體陰陽氣血的盛衰,以判斷邪正斗爭的情況。接著列舉了一些典型脈象,指出其與人體生理、病理的聯(lián)系。 2. 望神、色、形態(tài)的要點 “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笔峭裆睦碚摳鶕>?,指兩目的神氣;五色,指面色。氣,此處也包括了血,精明五色為臟腑精氣之榮華,且易于觀察,通過對目之精光和神氣、顏面五色的觀察,可測知人體氣血陰陽的盛衰,從而預測疾病的順逆。 原文通過論述面部望診的“五欲”與“五不欲”,闡明望色的要領,在于色和澤2個方面,面部五色潤澤、明亮、含蓄,反映胃氣充沛,正氣未敗壞,預后良好;面部五色枯槁、晦暗或暴露而無光澤,反映正氣衰敗,胃氣枯竭,五臟真氣敗露于外,預后不良,這些可作為判斷預后吉兇的依據,對臨床有指導意義。不少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內臟器質性病變如肝硬化、癌腫等,在晚期均表現(xiàn)為晦滯枯槁的膚色,為難治或不治之征。 眼睛的視物功能與臟腑精氣關系密切,《靈樞·大惑論》“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辈炷恐饕窃\察目之神氣及視覺狀況,精氣充沛則有神,視物清晰;精氣衰則無神,視覺錯亂,辨色異常。在某些精氣垂絕的嚴重病證,兩目還可能出現(xiàn)戴眼、瞳子高等目睛上視或反串現(xiàn)象,多見于驚風痙厥或精脫神衰的險證。 五臟精氣充沛,身體得到滋養(yǎng)則形體強健;五臟失其所藏,內守不足,則精氣衰敗,形體衰頹,本節(jié)所論述的形態(tài)特征,如“頭傾視深”、“背曲肩隨”等,以及患者所表現(xiàn)出來的病理性動態(tài)特征,包括強迫性體位,如“轉搖不能”、“屈伸不能”等,都是相應內臟精氣衰竭的外在表現(xiàn),可見于老年精氣衰敗者,若久病見之,則五臟精氣衰敗,提示預后多屬不良,故謂“得強者生,失強者死”。 3. 從聞診和問診了解臟腑虛實的變化 五臟主藏精、氣、神,并通過經絡源源不斷輸送到身體各部分,以維持生命活動。人體外在生命活動的種種表現(xiàn),包括語言情志,都是五臟機能活動的外在反映,故曰“五臟者,中之守也”。 原文列舉了“中盛臟滿,氣勝傷恐,聲如從室中言”,“倉廩不藏”,“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水泉不止”5種病候,這些病候是五臟精氣衰亡失守的征象,主要通過聞診或問診獲得。久病見之,為五臟衰敗,精氣神失守之征,提示預后不良。 五藏失守一段原文也說明,患者的語音變化反映不同的病情?!奥暼鐝氖抑醒浴?,是中氣為濕所困,故發(fā)聲重濁沉悶;“言而微”及“言語善惡,不避親疏”代表虛實相對的兩種語言特征。這種通過聽音聲以診斷病情虛實、神氣存亡的方法,為臨床所重視和運用,如《傷寒論》“實則譫語,虛則鄭聲”之說,其淵源即可溯自本篇。 (三)脈合陰陽四時 1. 四時脈象及意義 本節(jié)論述了正常人體脈象隨四時陰陽交替消長出現(xiàn)春規(guī)、夏矩、秋衡、冬權的變化規(guī)律,從而突出了人體內環(huán)境與外環(huán)境和諧統(tǒng)一的特征,是“天人合一”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 “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笔撬臅r陰陽二氣周期性消長變動的規(guī)律。冬至是陰氣最隆盛之時,此后陰氣則開始由盛轉弱,由外趨內,陽氣則由弱變強,由內趨外,故陰氣逐漸下降和內斂,陽氣逐漸滋長,經歷四十五日(至立春),進入春季。夏至陽氣發(fā)展至極,同時開始由旺盛轉衰減,陰氣則由衰弱轉隆盛,陰氣逐漸滋長,陽氣將逐漸由強變弱,經歷四十日(至立秋),進入秋季。此后陰氣逐漸隆盛,陽氣繼續(xù)收斂,陰氣由內向外,陽氣由外趨內,陰氣主外,陽氣內藏,冬至日發(fā)展到極限。陰陽二氣反復循環(huán),形成了四時氣候變化的動力,人的脈象也隨之變化。 “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由于陰陽二氣的交替消長是推動氣候變化的動力,根據“天人相應”的原則,人體內部陰陽之氣的變化節(jié)律與之保持一致,因此,體內陰陽二氣的變化也動態(tài)地反映到脈象上,于是便有春規(guī)、夏矩、秋衡、冬權的正常脈象變化特點。 2.陰陽盛衰與夢境 接著本篇提出根據患者所產生的不同夢幻,作為對不同病證診斷的方法,目的是補充對脈應四時陰陽的認識。夢幻既是人體受外界事物刺激后,于入睡時在大腦中的再現(xiàn),又是體內臟腑經絡氣血陰陽盛衰變化所致,故可通過詢問患者的不同夢幻情況來判斷體內陰陽盛衰變化。如陰陽失調,因水為陰,陰盛可夢見大水,火為陽,陽盛可夢見大火焚燒等,臨床可作為參考。 (四)五臟之脈,各有所主 四時脈象所反映出來的虛實不同,分別主相應臟腑的虛實病變,而判斷的依據就是脈象正常變化的規(guī)律。本篇指出各種疾病有不同的致病因素,而疾病所形成之后的病理變化,更是復雜。有關新病久病的區(qū)別,應從色脈著眼,久病深及于臟,氣血俱損,因而“脈與五色懼奪”;而新病尚在淺表,氣血微傷,所以“脈與五色俱不奪”,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五)尺膚診法 尺膚診是《內經》所創(chuàng)立的特有的診病方法,在《內經》切診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內容除散見諸篇外,尚有《靈樞·論疾診尺》專篇論述。診尺膚主要是從尺膚的部位、色澤、溫度等的變化,以測身之寒熱和津液的盈虧,通過分候尺膚各部位更可察知有關臟腑身形的病變。本段把尺膚分為上中下三部,并配屬相應的臟腑,其配屬原則與后世寸口三部脈的配屬相類似,反映了診法上“上下左右,各如其位”的整體觀。后世醫(yī)家對尺膚診在臨床上的應用,在溫熱病、兒科疾病等方面都有發(fā)揮,仍有較重要的臨床診斷意義(圖6-1)。 |
|
來自: 昵稱1Z7nN02j > 《內經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