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尾曲:薛凱琪 - 一直一直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段話:
是啊。 女孩天生比男孩更加敏感、早熟、心思細膩。 所以,在養(yǎng)育女孩的過程中,父母注定是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心力。 然而,如果想要女兒這朵稀世名花綻放得更加燦爛、奪目,光有呵護和寵愛還遠遠不夠,父母一定要注意以下這6個細節(jié)。 01 花兒需要光照 就像女兒需要安全感 還記得那個曾經(jīng)全網(wǎng)刷屏的“外賣寶寶”嗎? (來源:@央視新聞) 她名叫霏兒。 2019年春節(jié)的時候,才5個月大的她不幸患上了小兒肺炎。 這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霏兒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媽媽找了份菜場賣豬肉的工作,爸爸則送起了外賣。 為了照顧女兒,爸爸決定帶著女兒一起送餐。 本以為小小的孩子會受不了顛簸的苦。 可沒想到,住在外賣箱的霏兒不僅不哭不鬧,還總是對著爸爸笑。 去年11月,爸爸將霏兒的日常拍成了視頻,發(fā)到網(wǎng)上,又一次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關注。 大家這才發(fā)現(xiàn),當初的“外賣寶寶”,已經(jīng)出落成了一個可愛的小姑娘。 但不變的,還是她那始終燦爛又溫暖的笑容。 (來源:抖音@情兒園園(帶娃送餐)) 歸屬感和安全感,是每個女孩從出生起就該得到的兩樣禮物。 歸屬感,就是不管貧窮還是富有,都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與父母有著深厚的情感鏈接; 而安全感,就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相信“我很重要,我的父母很愛我”。 擁有了這兩樣后,一個女孩才不會用犯錯的方式博取大人的愛和關注,長大后,才不會將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另一個人身上。 所以,在女兒小時候,給她最好的愛,不是富足的條件。 而是媽媽溫暖的懷抱和爸爸寬大的肩膀。 這對女孩來說,不僅是愛,更是一生幸福的底氣。 02 花兒需要溫度 就像女兒需要有愛的家 教育家杜威曾說:
一個有溫度的家,不僅滋養(yǎng)了女兒的精神世界,更讓她們變得自信、樂觀、溫柔。 就像之前上過《爸爸去哪兒》的小泡芙。 在節(jié)目里,她始終像個小太陽一樣溫暖著所有人: 做任務的時候,她會親手為爸爸媽媽各做一件走心的禮物; 看到村長李銳因為工作沒辦法吃飯時,她會貼心地說“那你工作完很累了,我們也可以喂你吃??!”; 想到有小朋友可能會摔倒、受傷,她特意走到哪都背著一個小藥箱…… 可實際上,每一個有愛的孩子,都是因為自己就活在愛里。 結婚多年,劉畊宏和妻子Vivi始終相親相愛。 之前,Vivi曾因為子宮肌瘤,差點大出血死在手術臺上。切除子宮后,又迅速發(fā)胖,這讓她的內(nèi)心一度非常自卑。 劉畊宏見狀,主動當起了她的健身教練,帶她直播減肥,幫助她重拾自信。 直播的過程中,每當看見有人嘲笑Vivi時,劉畊宏都會站出來:
先有好夫妻,才有好父母。 從小見證過愛的女孩,才能懂得愛、學會愛,用自己的正能量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 03 花兒需要空氣 就像女兒需要自由探索的空間 生活中,不少父母總想把女兒養(yǎng)成“乖乖女”。 一旦發(fā)現(xiàn)女兒表現(xiàn)得頑皮好動,或是不拘小節(jié),就會指責她們:
可實際上,一個束手束腳的女孩,不僅會失去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且注定沒辦法承受生活的風浪。 豆瓣高分電影《海蒂和爺爺》中,就展現(xiàn)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女孩的人生: 女孩海蒂,自幼父母雙亡,被姨媽“丟給”住在阿爾卑斯山區(qū)的爺爺。 然而,當她第一次來到阿爾卑斯山,就不顧姨媽的反對,脫下了繁瑣的洋裝和厚重的靴子,自由自在地在山坡上奔跑。 而小姐克拉拉,則是家中的獨生女,她患有腿疾,常年坐著輪椅。 因為媽媽過世,爸爸常年不在家。在嚴厲的女管家的教導下,克拉拉變得沉默、郁郁寡歡。 直到她遇見了海蒂,才知道: 原來,女孩子的世界里不是只有精致和完美。 和海蒂相識后,克拉拉第一次在山間自由玩耍,第一次感受蝴蝶親吻自己的腳背,第一次因為想要觸摸蝴蝶從輪椅上站了起來…… 保護女兒最好的方式,不是把她寵成嬌弱無力的小公主。 而是放開手,允許她自由探索,讓她野蠻生長,在任何地方都能盡情綻放。 04 花兒需要水分 就像女兒需要富足的內(nèi)心 之前,聯(lián)合國曾公布過一組數(shù)據(jù),全球有3500萬女童無法上學。 其實,在我們的周圍,也經(jīng)??M繞著這樣的聲音:
可實際上,無論什么時候,書香氣,都是一個女孩最好的裝扮。 就像2017年,曾以2000首詩詞的儲備量橫掃百人團,三戰(zhàn)三捷拿下《中國詩詞大會》冠軍的清華才女武亦姝。 當談及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時,武亦姝父母表示:
一家人一起閱讀,一起討論書中的內(nèi)容。 網(wǎng)上曾經(jīng)有一個問題: 一個女孩子不管讀了多少書,最終還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市、做一份普通的工作,嫁作人婦、相夫教子,那讀書還有什么意義嗎? 有一個答案說透了問題的本質(zhì):
讀書,對于孩子,特別是女孩子而言,就像是人生的最后一道屏障。 在順境中,給予女兒平靜、從容的力量; 在逆境中,保護著女兒不至于摔得粉身碎骨,甚至留下了一絲絕處逢生的希望。 所以,養(yǎng)育女孩,千萬不要讓她輕信了“讀書無用”的偏見。 鼓勵她多讀書、多思考,把學習當作一輩子的事情,當她站在人群中時,哪怕一言不發(fā),身上的氣質(zhì)也會超脫于眾人。 05 花兒需要土壤 就像女兒需要見世面 心理學家李玫瑾在《春妮的周末時光》里說過這樣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本能地想保護女孩一輩子。 甚至恨不得將她安置在一個真空的環(huán)境里,讓她永遠活在真善美的世界里。 但很遺憾,父母和女兒的緣分,其實是一場倒計時。 從女兒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她有一天要獨自面對那些形形色色的人。 所以,新褲子樂隊的主唱彭磊曾說:
去的地方多了,見的人多了,女孩才能擁有一雙辨別是非的慧眼。 才能懂得保護自己,在未來更好地搏擊長空和遠方。 06 花兒需要除蟲 就像女兒需要有底線 前段時間,韓國播出了一檔真人秀《長輩們不了解的高中生爸媽》,邀請了五位未成年媽媽(在韓國20歲算成年)。 其中,有憑借高中寬大的運動服,瞞著同學生下寶寶的; 有不顧家人反對,毅然選擇做“單親媽媽”的; 還有剛滿20歲,卻已經(jīng)生下二胎的…… 真的很難想象,這些自己都還一臉稚氣的女孩子,居然要擔負起養(yǎng)育另一個生命的職責。 她們普遍因懷孕而輟學,又因為沒有學歷,只能一邊找各種兼職,維持生計,一邊照顧著嗷嗷待哺的孩子。 在同齡人談論夢想、學校的時候,自己只能每天跟孩子一起吃最便宜的速食食品。 更無奈的是,不少未成年媽媽還出現(xiàn)了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 酗酒、抑郁癥、情緒失控…… 甚至對著孩子潑水,用刀威脅孩子的生命。 看了這些,我更加確信: 家有女兒,父母最應該教她們的,就是底線教育。 告訴女兒,愛人之前先愛自己,永遠不要為了任何事出賣或者傷害自己的身體。 身體和情感的底線,就是女孩保護自己的盔甲,任何時候都要自己守住。 07 《養(yǎng)育女兒》一書中寫的:
父母的養(yǎng)育方式里,藏著女兒未來的命運。 每一個自信、陽光、幸福的女孩背后,都站著深謀遠慮、運籌帷幄的父母。 但是我堅信,只要做到以上幾點,那么我們的女兒將不再是溫室里的花朵,而是夾縫中蓬勃向上的那一處美麗。 她們將向著陽光,扎根深處,無論多艱難、多不易,都能傲然綻放。 點亮【在看】,與所有父母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