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媒:舊時代的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包辦代替,子女無權(quán)自行抉擇。也有的是男女兩家系親朋,愛好結(jié)親,而更多則是憑媒人從中說合聯(lián)姻。提媒時,首先把男女雙方的年月日時的生辰“八字”,叫算命瞎子掐算一下,名之日“合八字”,“八字”和屬相如果“相合”,男女兩家互往相親,認為郎才女貌,雙方同意結(jié)親,就擇吉日“下訂”。“下訂”:就是換“啟”,等于結(jié)婚證書?!皢ⅰ笔怯么蠹t紙制成的一尺長、半尺寬的封套,封面印有金色龍鳳兩種花紋。封套內(nèi)裝用紅紙折疊的六張冊頁,長寬略小于封套。男女家各向指定出售龍鳳大“啟”的商店購買,同時必須向印花稅局購買二十元的印花稅票,貼在龍風(fēng)大啟上,證明訂親已照章納過稅了。“下訂”以前,按照傳統(tǒng)的習(xí)俗,女家要向男家要四樣金器,就是婦女戴的首飾,如戒指、耳環(huán)、手簪子等,最少也要兩件赤金首飾。下訂之日,媒人先到男家,把首飾、大紅雙喜字絨花、彩色絹花、胭脂、官粉和開封有名的景文州織的黑色汴綢包頭、大紅綢子汗巾等各色禮品,以及印有金龍的大紅紙啟里邊折疊的六頁紅紙中間的四頁,從右往左,上寫“敬求金諾”四個兩寸見方的楷書字,右邊第一頁上款寫“大德望某某姻兄哂納”左邊第六頁上寫“姻愚弟某某載拜”,“啟”的封面上寫“萬載良緣”四個正楷字,“啟”外還裝有一只一寸長的交叉鍍金“小如意”。媒人將男家的“下訂”禮物,送到女家,照禮單點收后,女家當(dāng)時回送勇家的禮物是:文房四寶、衣料、腰帶、鞋帽等,並將寫好的“鳳啟”請媒人向送男家?!傍P啟”內(nèi)六頁紙上中間的四頁從右往左,寫有“天作之合”四個正楷字,右邊第一頁上款寫煙兄某某惠納,左邊第六頁下款寫姻愚弟某某載拜。“啟”的封面上“喜締良緣”四個正楷字,“啟”內(nèi)也裝了一個鍍金交叉小如意。在訂婚的好日子,媒人提著“下訂”的禮物,往返于男女兩家,受到兩家宴請款待。“下訂”換啟以后,接著男家向女家“送好兒”,把選定迎娶的好日子,提前通知女家。迎娶:迎娶的“喜好兒”送給女家以后,開始忙于為新娘趕制四季的綢緞新衣,在出名的點心鋪訂做女家要的“龍鳳餅”,有的四十斤,有的六十斤。這種龍鳳餅,是起酥白皮,糖餡,橢圓形,與二兩重的月餅相似,每個龍鳳風(fēng)餅印有龍鳳花紋,上邊點上紅點,過禮時女家收到,再分送給至親厚友。做雙鋪雙蓋的新被褥,必須請夫婦和兒女雙全的婦女,用紅線來縫被褥。還要做兩個二尺長,兩頭五寸見方的枕頭,兩頭縫有大紅緞子繡花的麒麟送子。枕頭是用深藍色細棉布,枕蕊裝麥秸,并放進一些花生、栗子、核桃、紅棗等,中間留一個四寸長的口子,迎娶過門再縫合。提前向花轎鋪定花轎,向親友印送喜貼。迎娶的前兒天,請裱糊匠裱糊新房,請棚匠在院子里搭棚,請做“門活”的為酒席“撈桌”,貼喜聯(lián),大門上搭門彩,完全用大紅紗布包扎,上面插上各色的紙花。請“執(zhí)客”(招待人員)、“陪俊”(即儐相)、娶女客,以及撒草料盤和添胭脂的都辦人員。迎娶的前一天,男女兩家,互相“過禮”。男家給新娘做四季新衣、幾十斤龍鳳餅、金銀首飾、“如意”、化妝用品等,一件一件放在禮桌上。這種禮桌,高有二尺半,長有二尺,寬一尺多,桌面四周,鑲有木邊,高約寸余。每張禮桌,由兩個穿紅色號褂的人,用兩根木棍放在禮桌下面,用雙肩拾著,排成一行,跟在禮桌后面的,是抬著成對的鵝、鴨和兩尾活的黃河大鯉魚,押禮的人帶著禮單,乘坐轎車,跟在后面。禮物送到女家,照禮單點收。隨后女家將準(zhǔn)備好的許多件鮮艷的服裝、座鐘、臺鏡、成對的瓷壺、瓷碗、銅燈,蠟臺、梳妝臺、首飾盒、銅面盆、大瓷花瓶、瓶內(nèi)插著紅綠雞毛撣和吉慶有余,后邊抬著兩只大皮箱,上面放著紅綠緞被、枕頭。一拉幾十張禮桌,最后一個人抱著一個紅漆馬桶,里面放有一雙紅漆筷子,四個熟紅雞蛋,一些紅綠花生。這個人坐在馬桶上,要男家的喜封,少給不放,最后由男家?guī)讉€人,一面給喜封,一面在歡鬧中把馬桶奪去。男家在過禮那天,設(shè)置收禮桌,請專人收禮,登在禮薄上。根據(jù)禮物輕重,給一“謝貼”,并給送禮人幾個喜封(內(nèi)包銅錢作為“差敬”)。收的喜帳,懸掛在屋內(nèi)或院子里,喜帳上的題詞:“百年好合”、“鸞鳳和鳴”、“五世其昌”等,有的定做的雙喜大金字,上款是:“某某兄令郎花燭之喜”,下款是:“愚弟某某拜賀”。迎娶的前一天晚上,新房內(nèi)已有一些女親來看新房,孩子們也湊熱鬧。按老規(guī)矩,請一位夫妻兒女雙全的年輕婦女,手托一個干果木盤,上面放有紅綠色花生、紅棗和款子,立在新房中間,抓一把干果和麩子口內(nèi)念著:“一撒金,二撒銀、麒麟送子早到門”。隨手撒向帳子里。辦喜事最忌諱寡婦進新房,更忌坐新床、摸新房的物品。這是一種怕不吉利的封建迷信。迎娶當(dāng)天,多在辰時發(fā)橋,出發(fā)前,有一個婦女手執(zhí)沾香油燃燒著的紙捻,在花轎里外照了照,另有一個廚師,用一把長火剪,鉗在一個燒紅的鐵犁,圍著轎繞一圈,然后一位系著紅緞子繡花裙子,穿艷麗服裝的年輕婦女的娶女客,走進花轎,坐等出發(fā)。這時院子里燃放鞭炮,鼓樂齊鳴,新郎身穿緞子袍子馬褂,交叉披著大紅繡球綢帶,禮帽上插兩枝金花,由兩位“陪俊”陪伴,沖著院中的香案,磕了三個頭。同兩位陪俊分別坐進轎內(nèi),轎的順序是:第一頂轎陪俊,第二頂轎新郎,坐的是綠呢子轎。第三頂轎陪俊,第四頂轎新娘坐的花轎。迎娶時先由“娶女客”乘花轎到女家?;ㄞI前面不擋轎門。出發(fā)時轎前是旗鑼傘扇,兩面大鼓、兩根長喇叭,鳴鑼開道,鼓樂齊鳴。儀仗的前面,由一個人沿途撚放紙炮,“清場”夾著紅氈,隨同照料。花轎走后,男家一位中年婦女,領(lǐng)著一個八、九歲的兒童,提一個紅布包著的圓盒,里邊放的是金銀首飾、絨花、絹花、梳子等,抄近路先到女家,等候花轎一到,由“娶女客”給新娘“上頭”。花轎到了女家,女家把大門關(guān)上,由男家送幾個“喜封”,方才開門。女家出來兩位男執(zhí)客,把新郎和陪俊迎進客房,沖門一張方桌,上面擺八個點心盤,五盞蓋碗茶,新郎坐正中,左右二陪俊和女家二執(zhí)客作陪。靜候新娘打扮好上轎。男家的娶女客,由女家出來一位系著紅緞子花裙的年輕好女,把娶女客迎出花轎,進大門二人對拜,進屋門對拜,讓坐又對拜。稍停娶女客進到里間,給新娘“上頭”,所謂“上頭”,就是把新娘在家當(dāng)姑娘留的一根大搟子,挽成發(fā)髻,別上一根簪子,古人稱女子“年已及笄”即此意義。出嫁前幾天,姑娘須要“絞臉”,(即把臉上的茸毛用線絞去)。娶女客照拂新娘凈面、敷粉、搽胭脂、點紅咀唇兒、戴首飾、插花、換新衣裙,將兩只綠綢子襪套在鞋上。一輻紅色繡花手幅,蓋在頭上。這時新娘已在低聲抽泣,她的母親也含淚走近女兒的身邊,手拿一個白饃,讓女兒咬三口饃,吐在母親的懷里。新娘和新郎向院中的香案,一同跪拜,辭別祖先和父母,用一把羅圈椅子,把新娘抬上花轎,安上轎門,隨著儀仗娶回男家。花轎一回來,鼓樂喧天,鞭炮齊鳴,先由兩個小女孩兒,每人端一個小瓷碟,進入轎內(nèi),用一個手指沾一沾碟子里調(diào)好的宮粉和胭脂,在新娘的臉上抹了下就出來了,叫作“添胭脂”。隨后由兩個年輕婦女,一個拿著織布機上的杼(zhù),一個拿著錫圓筒,內(nèi)放九枚方孔制錢和一些紅綠花生,名之謂“寶品壺”,一齊交給新娘抱在懷里,從花轎里把新娘攙了出來,按老規(guī)矩,新娘下轎不能走在土地上,必須走在預(yù)先鋪在地面的紅氈上,用兒條紅氈向前倒換。跳過馬鞍,走到院中香案桌前。香案正中放了一個方形的斗,用紅紙封著,斗的前面寫了一個大“喜”字,斗內(nèi)放滿了五谷雜糧,插了三枝箭,橫架一張弓。新郎、新娘拜了天地,一個年輕婦女,端著一個大木盤,上邊放滿了麩皮和彩紙碎片,連抓幾把,撒向新郎和新娘。這時由兩個青年各端起一個蠟臺,上面有正在燃燒著的大紅蠟燭引導(dǎo)著新郎、新娘進入新房。新郎、新娘并坐床前,吃了交杯酒,新郎隨手把新娘的蓋頭掀掉,全屋子的人拍手大笑,新郎走出了新房。接著女家的送女客和男女新親都來了,由男家的娶女客和陪俊出面在筵席上陪伴款待。跟隨新娘來的陪嫁乾娘,重新為新娘梳洗打扮,女家的送女客和女新親,吃過酒席來新房和新娘敘話。中午,新郎和新娘在院子里供案桌前,給親友長輩一一醴頭。每人要給一個紅紙包著的錢幣,名為拜物。每次擺席上第一道菜時,由“清場”領(lǐng)著新郎趴在地面的紅氈上破一個頭,高喊“新郎官看菜啦,往上一式嘍”。謝媒紅:迎娶之口,一桌豐盛的筵席款待“老媒紅”,第一道菜就是一尾紅燒黃河大鯉魚,酬謝媒人。開封舊俗稱媒人為“老媒紅”,并請吃黃河大鯉魚。送房:迎娶之日,晚上九點鐘左右,客人們走后,一些年輕的親友,來給新郎、新娘“送房”,新房的外間,兩張方桌連在一起,新郎和新娘并肩坐在里邊,桌上擺了十幾碟涼菜,一壺酒,青年們坐在桌子的周圍,向新郎和新娘鬧轟一陣,興盡送入“洞房”。聽房:客散人靜,時已夜深,少數(shù)年輕的親友,躡手躡腳地走近新房的窗下,竊聽新郎和新娘親密交談,趴在窗外偷看新房中有什么動作。只見這一對新婚夫婦,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無形的封建禮教的枷鎖,局限在這座“燕爾新婚”的洞房之中,紅燭高燒,默默地相對無語,良霄苦長,秉燭達旦,個中滋味可知!回門:新婚的次日,新郎和新娘,乘坐轎車同赴女家,進門先叩拜祖先,再向岳父,岳母叩頭,設(shè)筵款待門婿。傍晚新婚夫婦回家,向公婆磕頭,終身大事,告一段落。嫁女:女家接到男家的“喜好兒”以后,準(zhǔn)備給將要出嫁的女兒,辦嫁妝,親友的長輩和平輩,都要買汗巾、胭脂、花粉給姑娘“添箱”。同時也有送錢禮的。陪送的皮箱里放十至數(shù)十元錢,名為“壓箱子底兒”。不扎門彩,大門上僅橫懸一長幅紅彩綢,也貼“必敬必戒”、“毋違夫子”、“百輛迎之”等喜聯(lián)。也設(shè)筵席款待親友。姑娘娶走,在舊時代作父母的,總認為女兒嫁出去,成為人家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