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主要講了干支相合取象、合配六十納音、星象運轉(zhuǎn)、五行來源等重要基礎(chǔ)。這一篇來揭秘五運六氣和寒熱變化引起的胎長旺衰絕,這也是天地五行運轉(zhuǎn)周期當中所隱藏的最大奧秘。 9、五運六氣 六十“甲子”的原本意義也不是用來記載時間,而是用來記載在特定時間內(nèi)天上五行之氣的狀態(tài)與地上五行之氣狀態(tài)的,比如六十年的天干地支,它記載的是每一年當中,主宰天上的五行之氣的性質(zhì)是什么,地上五行之氣的性質(zhì)是什么?同樣,每月,每天,每時的干支,也是記載著當時的天氣性質(zhì)和地氣性質(zhì)。大自然的變化,有春、夏、秋、冬四時的交替,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變化,因此,產(chǎn)生了寒、暑、燥、濕、風的氣候,它影響了自然界的萬物,形成了生、長、化、收藏的規(guī)律。 五運六氣主要是由“五運”和“六氣”兩部分組成的。五運,即木、火、土、金、水五行的運動。亦即木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的統(tǒng)稱。運者,輪轉(zhuǎn)運動,循環(huán)不已之謂。故曰:“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素問·天元紀大論》)。五運又有大運(中運)、主運、客運之分,它們的變化都是以當年紀年的天干及其陰陽屬性為準則的。五行臨御五方,合應(yīng)五時,就產(chǎn)生了寒、暑、燥、濕、風五時氣候更迭的主氣,反映出一年中氣候寒、熱、溫、涼的變化。故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素問·天元紀大論》)。 五氣和五行,分之則二,合之則一?;瘹鉃轱L、寒、濕、燥、火,成形為木、火、土、金、水。形氣相感,形化氣,氣成形,形為陰,氣為陽,陰陽的對立統(tǒng)一運動,推動著事物的發(fā)展,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圣。故曰:“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素問·天元紀大論》)。 六氣,即風、熱(暑)、火、濕、燥、寒的簡稱。亦即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的變化。這六種氣候變化要素,也就是在天的陰陽之氣。故曰:“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素問·天元紀大論》)。三陰三陽是陰陽之氣多少的不同稱謂。“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素問·天元紀大論》)。三陰為厥陰、少陰、太陰;三陽為少陽、陽明、太陽。 六氣中熱(暑)與火同氣,故在運氣學(xué)說中不言風、熱(暑)、火、濕、燥、寒,而稱風、寒、濕、燥、君火、相火等六氣。六氣是氣候變化的本元,三陰三陽是六氣的標象。標本相合,就是風化厥陰,熱化少陰(君火),濕化太陰,火化少陽(相火),燥化陽明,寒化太陽。故曰:“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陰之上,濕氣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所謂本也,是謂六元”(《素問·天元紀大論》)。六氣,時至而至,便是天地間的六元正氣,如非其時而至,就成為邪氣了。所以說:“五氣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素問,五運行大論》)。 六氣以三陰三陽為主,結(jié)合地支,用以說明和推算每年氣候的一般變化和特殊變化。每年的六氣,一般分為主氣、客氣、客主加臨三種情況。主氣用以述其常,客氣用以測其變。主氣和客氣相合,稱為客主加臨,可以用來進一步分析氣候的復(fù)雜變化。五行與十天干相合而能運,六氣與十二地支相合而能化。故曰:“運氣者,以十干合,而為木火土金水之五運;以十二支對,而為風寒暑濕燥火之六氣”(《運氣易覽》)。 10、陰陽寒熱轉(zhuǎn)換推動五行生克變化 陰陽,也就是寒熱,陽為熱氣,陰為寒氣,夏天炎熱為寒熱失衡,寒衰熱旺。冬天嚴寒也為寒熱失衡,熱衰寒旺。陰陽調(diào)和方能生育萬物,陰陽就好比現(xiàn)代人說的溫度,零下50度太寒則萬物不生,攝氏50度太熱則萬物干枯。陰陽是種氣,寒氣熱氣,那五行是種物質(zhì),物質(zhì)的存活很在意溫度的適宜,五行化在世間為金木水火土物質(zhì),需要溫度的適宜才能互相轉(zhuǎn)化相生,生生不息,如太熱則水干,木枯,土旱,金熔,火炎,五行則不能互相依存,必然枯竭而使五行轉(zhuǎn)化系統(tǒng)停止。如太寒則水冰,木腐,土凍,金冷,火危,萬物無生發(fā)之意,使五行轉(zhuǎn)化系統(tǒng)不能延續(xù)。 所以陰陽五行是分開來說的,陰陽是陰陽,五行是五行,陰陽代表寒熱,五行代表金木水火土物質(zhì),先陰陽后五行,陰陽絕,五行則無存。太熱則如火星,太寒則如水星,其星球萬物無生態(tài)和生命之息,一片死寂。從以上論述可知,夏炎熱,冬寒凍,唯獨夏冬之月出生,方有陰陽寒熱失調(diào)之時,春秋之月乃陰陽寒熱溫度適宜之季節(jié)。無需治理其寒暖失衡之病,觀其五行衰旺即可。八字在陰陽失衡的時候必須先調(diào)節(jié)陰陽寒熱平衡,如果陰陽都平衡的局,再觀五行失衡,補不足損有余。“天氣始于甲干,地氣始于子支者,乃圣人究乎陰陽重輕之用也。著名以彰其德,立號以表其事。由是甲子相合,然后成其紀。遠可步于歲,而統(tǒng)六十年;近可推于日,而明十二時。歲運之盈虛,氣令之早晚,萬物生死,將今驗古,咸得而知之”(《運氣論奧諺解》)。 天干與地支相配,多出兩個地支無天干相配,形成了旬空,也叫空亡。這是由于日月五星和地球都在不停的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攪動了原本相對靜止的黃道十二宮的能量場,這就造成了地球周圍能量分布的不均勻,這就相當于河流中的河水在石塊下游,石塊背后的地方形成的漩渦,這個漩渦的位置就是空亡。隨著時間推移,日月五星位置發(fā)生了改變,漩渦的位置也隨之發(fā)生改變,原來的漩渦消失,相鄰的地方變成了漩渦,周而復(fù)始,循環(huán)一周,從而產(chǎn)生六十甲子的往復(fù)循環(huán)。 為什么古代人要不厭其煩地記載下天地五行之氣的運行規(guī)律呢?原因是天地的五行之氣不但對地球氣候環(huán)境的變化有重大的影響力,而且對地球上一切生命體的生存和發(fā)展都有重大的影響力,因此,只要把握天地五行之氣的運行狀態(tài),一方面可以用來分析未來環(huán)境氣候的變化趨勢,另一方面可以用來預(yù)測環(huán)境對生命體的影響趨勢,能夠預(yù)測未來的環(huán)境趨勢,這對人類的生活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即使在現(xiàn)代社會,對未來環(huán)境狀態(tài)變化趨勢的預(yù)測,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干支配五行 天干分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癸五對,然后分別配五行以測定每年的歲運;地支也可以分別配五行,用以紀月。天干地支各有兩種五行配屬方法:①干支配屬五行和方位:天干相配的結(jié)果是甲乙屬木,應(yīng)東方;丙丁屬火,應(yīng)南方:戊己屬土,應(yīng)中央;庚辛屬金,應(yīng)西方;壬癸屬水,應(yīng)北;地支相配的結(jié)果是寅卯屬木,巳午屬火,辰未戌丑屬土,申酉屬金,亥子屬水。②干支化運與化氣配屬:天干化五運的結(jié)果是: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十二支化氣的結(jié)果是:丑未主土(太陰濕土),卯酉主金(陽明燥金),辰戌主水(太陽寒水),巳亥主木(厥陰風木),子午寅申主火(君火相火)。 地支配三陰三陽六氣 所謂三陰是一陰(厥陰)、二陰(少陰)、三陰(太陰);所謂三陽是一陽(少陽)、二陽?。柮鳎⑷枺ㄌ枺?。所謂六氣就是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之中火與暑基本屬于一類,所以便不列火與暑,而只把火分為君火和相火兩種。 地支配三陰三陽六氣的規(guī)律是:子午少陰君火,寅申少陽相火,丑未太陰濕土,卯酉陽明燥金,巳亥厥陰風木,辰戌太陽寒水。 天干地支,五六相合,構(gòu)成六十年一個氣候變化的大周期。前三十年,包括七百二十節(jié)氣(以一年二十四節(jié)氣計算),是為一紀,后三十年,亦七百二十節(jié)氣,凡一千四百四十節(jié)氣,共計六十年(也稱六十甲子);甲子中的天干,主要是主五運的盛衰,甲子中的地支主要是司六氣的變化,所以講述五運六氣,不能離開干支甲子。 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的五行性質(zhì)特色中,顯示出甲乙攜帶著風氣,丙丁攜帶著火氣,戊己攜帶著濕氣,庚辛攜帶著燥氣,壬癸攜帶著寒氣,它表明天上的五行之氣在按部就班地遵照五行相生的程序運行變化。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的五行性質(zhì)特色中,顯示出寅卯攜帶著風氣,巳午攜帶火氣,申酉攜帶燥氣,亥子攜帶寒氣,辰戌丑未攜帶濕氣,以一種獨特的程序運行,表明出地上五行之氣有著另外的一種既遵循五行相生規(guī)律。天干表明是說天上的五氣規(guī)律,地支表明是說地上的五氣規(guī)律。 嚴格地說,古代人們創(chuàng)造天干地支,其原意既不是用來記載時間,也不是用來記載什么神奇的秘密,它的真正作用,是用來記載天上與地上風、寒、濕、燥、火這五行之氣的運動變化情況,準確地忠實地記載天上和地上五行之氣運行的盛衰狀態(tài)和規(guī)律特點,它們蘊涵著萬事萬物從萌芽到成長、興旺、衰退、消失的過程。這才是天干地支隱藏的最大秘密! |
|
來自: 天地人和00ksak > 《面相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