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摶是歷史上有名的神仙家,居華山四十年,人稱“華山道士”,字圖南,號希夷,是五代末、北宋初的道教大師?!端问贰氛f“摶好讀易手不釋卷。常自號扶搖子。著《指元篇》八十一章言導養(yǎng)及還丹之事。”他的象數(shù)學的淵源出自道教煉丹術,從煉丹術的角度研究《周易參同契》,借助《周易》卦爻象和陰陽之數(shù)闡釋煉內(nèi)丹的過程,其所采用的方式繼承五代以來用圖式解《周易》的學風,融會貫通,創(chuàng)立圖式,形成了其卓有成效的圖書之學。據(jù)宋、元、明三代學者的記載,陳摶易學有三類圖式流傳下來。一是先天太極圖,二是龍圖,三是無極圖。下面就陳摶所傳的先天太極圖、龍圖和無極圖分別作簡要的介紹。 此圖參考朱伯崑先生《易學哲學史》第六章,書中介紹此圖為北宋陳摶之“先天太極圖”,保存在明初趙撝謙《六書本義》中。朱伯崑先生認為:按趙氏領會,此圖式是對《系辭》文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的解釋。圖中黑白兩條魚形,乃陰陽二氣環(huán)抱之狀。陰氣盛于北方,為純陰,居坤卦之位;陽氣盛于南方,為純陽,居乾卦之位。陰氣極于北,陽氣始生,居東北震卦位,卦象為一陽二陰,表示陽氣尚微弱。其后,經(jīng)過東方離卦位,東南兌卦位,至正南方的乾卦位,陽氣達到極盛,卦象為三陽。陽氣極于南,同時一陰生起。陰氣初生,居西南巽卦位,卦象為一陰二陽,表示陰氣尚薄弱。其后,經(jīng)過西方坎位,西北艮位,至北方坤卦位,卦象為三陰,陰氣極盛,一陽初生。如是,循環(huán)不已。此圖的左邊白色部分,居于東方,與右邊的白色部分代表陽,彼此響應,兩陽環(huán)抱的黑色部分代表陰,形成二陽夾一陰之象,是離卦象。右邊黑色部分,居于西方,與左邊的黑色部分環(huán)抱白色部分,形成二陰夾一陽之象,是坎卦象。圖中的白色部分,由弱到強的轉變,自震卦一陽生,到離卦二陽夾一陰,再到兌卦二陽增長,再到乾卦三陽極盛,陽氣達到全盛,這是陽長陰消的過程。圖中的黑色部分,由弱到強的轉變,自巽卦一陰生,到坎卦二陰夾一陽,再到艮卦二陰增長,再到坤卦三陰極盛,陰氣達到全盛,這是陰長陽消的過程。圖中黑白兩條魚形,白魚頭部有黑點,黑魚頭部有白點,意味著陽中蘊含著陰的因子,陰中蘊含著陽的因子。平時這兩個點隱藏不顯,當陽的勢力達到極盛的時候,盛陽將變革,陽中蘊含的陰的因子開始發(fā)揮作用,與對方的陰彼此感應,發(fā)揮能量并成為生陰之本,這就是白色中顯露的黑點。同樣,黑魚頭部的白點,是生陽之本。
陳摶的先天太極圖式當本于《周易參同契》。《周易參同契》乾坤居上下,坎離居左右,乾坤為天地之象,坎離為日月之象,再與其他四卦相配,以說明陰陽二氣的消長,此圖亦明此理,因此也可以稱作卦氣圖。清代經(jīng)學家胡渭在其《易圖明辨》中闡釋此圖,認為其本于《周易參同契》月體納甲說,陽氣自東北的震卦生起,經(jīng)離、兌至乾,是月光增長的過程,即陽息;陰氣自西南巽卦生起,經(jīng)坎、艮至坤,是月光虧損的過程,即陰息。圖中白、黑兩條魚形,為東離西坎,離為日,坎為月。黑中的白點和白中的黑點,稱陽精、陰魄。代表陰中含有陽精,陽中含有陰魄。換言之,月中有陽精,日中有月魄。煉丹家認為,體味此圖式中所蘊含的自然規(guī)律,對于人身法天象地,順應天地造化,煉身體內(nèi)的陰陽二氣有指導意義。周敦頤有詩贊曰:“始見丹訣信希夷,蓋得陰陽造化幾?!?/span>此圖生動形象地描畫出了太極含陰陽、陰陽含八卦的關系,亦精妙傳神地表達了陰和陽的關系:相因相反,相輔相成,此長彼消,對立統(tǒng)一,對待流行,生生不己。《宋史·藝文志》著錄陳摶《龍圖易》一卷,“龍圖”即龍馬負圖,是關于河洛一類的圖式,是河洛之學的前身。上面的圖式出自元朝張理所著《易象圖說》,第一行的左邊的圖式是天數(shù),經(jīng)過第一變,成為第二行左邊的圖式。第一行右邊的圖式是地數(shù),經(jīng)過第二變,成為第二行右邊的圖式。這樣就由原先的純天數(shù)圖式和純地數(shù)圖式變成第二行的天地合位圖式;第三變是將天地合位的兩個圖式合在一起,稱為龍馬負圖。這三變稱為“龍圖三變”,之所以要經(jīng)過三變,是因為孔子在《周易·系辭下傳》中“三陳九卦之義”,即對履卦、謙卦等九卦之德陳述了三次: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于物;恒,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后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恒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而這三次變化的依據(jù)是《周易·系辭下傳》中“天數(shù)五,地數(shù)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shù)二十有五,地數(shù)三十,凡天地之數(shù),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所以上圖第一行的天數(shù)和地數(shù),天數(shù)是以五個數(shù)為一組,五組等于二十五,地數(shù)是以六個數(shù)為一組,五組等于三十。
第一變,是在天數(shù)的五組中去除十個數(shù),根據(jù)《龍圖序》所說,分別從上、左、右、下組去除四、一、二、三共四個數(shù),中組的五數(shù)不動,變成第二行左邊第一變的圖式,剩下十五個數(shù),三個奇數(shù),兩個偶數(shù),成為奇偶之數(shù)相配合的圖式,稱為“參天兩地”之象。第二變,是在地數(shù)的五組中進行拆分,將中間的一組拆成一、二、三共三個數(shù),把這三個數(shù)分別加到上、左、右三組中去,下組的六個數(shù)不動,這樣就在上、左、右、下四個方位形成了七、八、九、六個四個數(shù),即《龍圖序》所說的“六分而成四象”。然后,再把之前天數(shù)中去除的十個數(shù)添加到此圖的中央,就形成了第二行的右面的圖式。這樣,“天地之數(shù)五十有五”的總數(shù)沒有變,而兩圖已各成天地合位之圖。第三變,是將天地合位的兩圖合在一起,這種相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兩圖相重,另一種是兩圖相交。兩圖相重,即如《龍圖序》所言,天一同地六相重,天一居上,地六居下,依此類推,地二同天七,天三同地八,地四同天九,天五同地十。兩圖相交,是第二行左圖中的五不動,右圖中的十隱藏不顯,凡奇數(shù)分別居于四正位,偶數(shù)分別居于四隅位。上述兩種相合的方式變成下面兩個圖式,稱為龍馬負圖,就是我們?nèi)缃癯R姷暮訄D、洛書的圖式。上述的變化過程可參照《宋文鑒》中陳摶的《龍圖序》一文?!褒垐D三變”解釋“天地之數(shù)五十有五”,以圖來顯示天地之數(shù)的演變,從而說明八卦卦象起于龍圖,七、八、九、六這四個數(shù)即少陽、少陰、老陽、老陰四象皆由數(shù)演變而來,天地之數(shù)變化組合而成龍馬負圖,這為宋代易學對于河圖、洛書圖式的形成和研究開了先河。此圖據(jù)稱為陳摶所傳,清代朱彝尊在《曝書亭集》卷五十八《太極圖授受考》中描述:“陳摶居華山,曾以《無極圖》刊諸石,為圜者四,位五行其中,自下而上。初一曰'玄牝之門’;次二曰'煉精化氣,煉氣化神’;次三五行定位,曰'五氣朝元’;次四曰'陰陽配合’,曰'取坎填離’;最上曰'煉神還虛,復歸無極’。故謂之《無極圖》,乃方士修煉之術爾?!泵髂┣宄觞S宗炎(黃宗羲弟,與兄黃宗羲、弟黃宗會號稱“浙東三黃”)在其所著《圖學辨惑》中認為此圖始于河上公,傳自陳圖南,名為無極圖,乃方士修煉之術,黃宗炎在其書中錄有此圖,并解釋說:乃方士修煉之術,其義自下而上,以明逆則成丹之法。其大較重在水火,火性炎上,逆之使下,則火不燥烈,唯溫養(yǎng)而和燠;水性潤下,逆之使上,則水不卑濕,唯滋養(yǎng)而光澤。滋養(yǎng)之至,接續(xù)不已;溫養(yǎng)之至,堅固而不??;律以老氏虛無之道已為有意。其最下圈名為玄牝之門,玄牝即谷神。牝者竅也,谷者虛也,指人身命門兩腎空隙之處,氣之所由以生,是為祖氣。凡人五官百骸之運用知覺,皆根于此。于是提其祖氣上升為稍上一圈,名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有形之精,化為微芒之氣。煉依希呼吸之氣,化為出入有無之神。使貫徹于五臟六腑,而為中層之左木火、右金水、中土相聯(lián)絡之一圈,名為五氣朝元。行之而得也,則水火交媾而為孕。又其上之中分黑白而相間雜之一圈,名為取坎填離,乃成圣胎。又使復還于無始,而為最上之一圈,名為煉神還虛,復歸無極,而功用至矣。
上面這段話,依據(jù)無極圖式,細致地講述了煉內(nèi)丹的過程,最下一圈和最最上一圈皆為虛無,從虛無到虛無之間的一段為有,最終“煉神還虛,復歸無極”,因而此圖式名為《無極圖》。陳摶《無極圖》旨在為返歸于道提出一個理論依據(jù)及方法論,這個圖式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從無到有復歸于無”的宇宙演化,大道背后是“反者道之動”規(guī)律。一是具體的內(nèi)修方法即“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修煉內(nèi)丹三大步驟。關于陳摶所傳的三個圖式:先天太極圖、龍圖、無極圖在易學哲學史上的地位,朱伯崑先生作了如下評述:“其龍圖易,講天地之數(shù)的變化和組合,由此而形成的河洛之學應屬于數(shù)學;其無極圖,講坎離卦象和五行之象,當屬于象學;其先天太極圖,既講八卦之象,又講陰陽變易的度數(shù),象和數(shù)兼而有之。但三類圖式的共同點都講陰陽變易的法則,就這一點說,陳摶的易學可以說是宋代易學哲學的先驅?!?/span>上圖為黃宗羲《易學象數(shù)論》中的“掛一圖”的“元之元”部分,黃氏于“皇極二”中釋此圖曰:乾、兌、離、震為天之四卦,四卦自交成十六卦,十六而十六之得二百五十六卦,謂之《掛一圖》,以之分配元、會、運、世、年、月、日、時。然在一元會止十二,止以辟卦配之。一元之中有三百六十運,一會之中有三百六十世,一運之中有三百六十年,一世之中有三百六十月,一年之中三百六十日,一月之中三百六十時,凡此六者,則以《掛一圖》配之。皆用四爻直一,三百六十盡二百四十卦,余十六卦,每氣之首各用四爻,二十四氣恰盡余卦。
“掛一圖”中,從“元之元”到“世之世”,共有二百五十六卦。一元有十二會,與十二辟卦相配,再配以二十四節(jié)氣。黃宗羲以此方法起卦得運卦、世卦、年卦、月卦、日卦、時卦,論證分析后,認為朱子說“《經(jīng)世》書以十二辟卦管十二會,繃定時節(jié),卻就中推吉兇消長。堯時正是乾卦九五”所言不確,黃宗羲算出“唐堯在星之癸,一百八十,是上爻將終,安得云九五哉?于其易明者且然,況科條煩碎,敦肯究心于此乎?”邵雍的這種算法確實科條煩碎,難怪《四庫全書總目》說“務窮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我們發(fā)現(xiàn),這種逐次以一配多,然后再配以卦氣、歷法的方式頗似“焦林直日”,焦氏是以值日之卦與六十四卦次第相配,可以出現(xiàn)四千零九十六種結果,以所占得的結果對應林辭,而邵氏是以各卦配元、會、運、世、歲、月、日、時,將時間納入卦中,以流年對應卦爻象,得出占卜結果,兩者另一個共同的特點是將卦氣納入體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