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周敦頤《太極圖》及《太極圖說》

 歲寒松柏520 2017-09-16



周敦頤:儒、道、釋三教之整合與打通者


第 一 節(jié)

周敦頤作《圖》及《圖說》考

  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宋真宗天禧元年至宋神宗熙寧六年 (公元1017—1073年)間人。生于道州營道縣之營樂里。原名惇實,后避英宗舊諱改敦頤。他是一位順應(yīng)三教合流思潮的儒家學(xué)者。他以儒家的社會倫理哲學(xué)為主體,吸取佛教的“禪定”思想及道教陳摶《無極圖》的宇宙觀,開創(chuàng)了道(理)學(xué)體系。他把儒家的《周易》思想與陰陽五行說、道教的內(nèi)丹理論相結(jié)合,論證宇宙的本原——“無極而太極”,并制作了描繪宇宙形成和發(fā)展變化的宇宙生成圖式,還著作了闡發(fā)《太極圖》的《太極圖說》。

  元脫脫撰《宋史 ·列傳·道學(xué)》載:

  至宋中葉,周敦頤出于舂陵,乃得圣賢不傳之學(xué),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端问?·周敦頤傳》也說他:博學(xué)力行,著《太極圖》,明天理之根源,究萬物之終始。按《太極圖說》為《太極圖》之闡發(fā),《太極圖》為《太極圖說》之圖象。朱熹說:“先生之精,因圖以示,先生之蘊(yùn),因圖以發(fā)”。雖然,《宋史》肯定周敦頤曾作《太極圖》及《太極圖說》⑴,但從宋代至清代,對《圖》及《圖說》是否出自周敦頤,均有爭議。如宋時朱熹與陸九淵反復(fù)辨難,朱熹作肯定,陸九淵則疑其非周之作;迨至清代,黃宗炎作肯定,而朱彝尊則疑其出之于程顥(明道)。同時,認(rèn)為出自周敦頤者,又有分岐,宋代朱震等認(rèn)為周敦頤乃受之于穆修,而朱熹等則認(rèn)為是周敦頤所自作。自宋以來,仍屬懸案。

  關(guān)于周敦頤哲學(xué)著作的最早記載,為周敦頤至友潘興嗣所撰《濂溪先生墓志銘》:

  尤善談名理,深于易學(xué),作《太極圖》、《易說》、《易通》數(shù)十篇。南宋初朱震在《漢上易解》中也述及此事,《宋史 ·朱震傳》中說:

  陳摶以《先天圖》傳種放,放傳穆修 ……。穆修以《太極圖》傳周敦頤,敦頤傳程顥、程頤。

  朱震在宋高宗四年(公元1134年)為高宗講《易》時,在《進(jìn)周易表》中亦曾謂摶以《太極圖》傳種放,種放傳穆修,修傳周敦頤。

  朱熹是堅持周敦頤作《圖》及《圖說》者,他不同意朱震 “修傳周敦頤”的說法,只勉強(qiáng)承認(rèn)穆修對周敦頤有所影響,而《圖》仍系周敦頤所自作。他在《再定太極通書后序》⑵中說:

  張忠定公 (張詠)嘗從希夷學(xué),而其論公事之有陰陽,頗與圖說意合。竊疑是說之傳,固有端緒,至于先生然后得之于心,而天地萬物之理,巨細(xì)幽明,高下精粗,無所不貫,于是始為此圖,以發(fā)其秘耳。在《周子太極通書后序》⑶中說:

  五峰胡公仁仲作《通書序》, ……夫以先生之學(xué)之妙,不出此圖,以為得之于人,則決非種穆所及,……是以嘗竊疑之。及得志文⑷考之,然后知其果先生之所自作,而非有所受于人者。

  因此,朱熹在《濂溪先生事狀》 ⑸中肯定周敦頤作《圖》及《圖說》。他不僅肯定周敦頤作《太極圖》;而且認(rèn)為《太極圖》應(yīng)列為《通書》之首篇;更認(rèn)為周敦頤道學(xué)之奧妙均具于《太極圖》中?!吨茏犹珮O通書后序》⑹:

  蓋先生之學(xué),其妙具于太極一圖,《通書》之言,皆發(fā)此圖之蘊(yùn),而程先生兄弟語及性命之際,亦未嘗不因其說。 ……潘清逸志先生之墓志,敘所著作,特以作《太極圖》為稱首,然則此圖當(dāng)為書首不疑也。

  及至明末,王夫之 (船山)認(rèn)為只有第二圈之“取坎填離”圖是陳摶所傳,其余則皆為周敦頤所自作。《思問錄外篇》:

  《太極》第二圖,東有坎、西有離,頗與玄家畢月鳥、房日兔,龍吞虎髓、虎吸龍精之說相類,所謂互藏其宅也。世傳周子得之于陳圖南,愚意陳所傳者此一圖,而上下四圖,則周子以其心得者益之,非陳所及也。

  明末清初的黃宗炎,在《易學(xué)辨惑 ·太極圖說辨》⑺中說,周敦頤“得圖于方士,得偈于釋心證,而后推墨附儒,借大易以申之,更為《太極圖說》”。認(rèn)為此圖非易,為老、仙、釋淆亂之作。《太極圖說辨》中說:

  太極圖者,并刃于河上公,傳自陳圖南,名為無極圖,乃方士修煉之術(shù), ……周茂叔得之更為太極圖說,則窮其本而反于老莊,可謂拾瓦礫而悟精蘊(yùn),但綴說于圖,合二途為一門,……又懼老氏非孔孟之正道,不可以傳來學(xué),借大易以申其易,混二術(shù)而總冒以儒……。

  清毛奇齡依據(jù):張南軒所說周濂溪之學(xué)始宗陳希夷,后從穆修、邵康節(jié)游,又嘗學(xué)于潤州鶴林寺僧壽涯;胡汲仲《大同論》所說河南程氏二子得周子之傳,周子之傳出北固 (潤州)竹林(鶴林)寺僧壽涯;胡雙湖一桂《啟蒙翼傳》所說胡武平、周茂叔同師潤州鶴林僧壽寺涯,其后武平傳其學(xué)于家,茂叔傳二程等說法。認(rèn)為周敦頤的《太極圖》端緒于陳摶及僧壽涯,所謂“方士所傳,老僧所授”,周敦頤合二氏加以修飾,繪制出了《太極圖》。他在所撰《西河合集·太極圖說遺議》⑻中肯定周敦頤傳《太極圖》:

  聞之漢上 (朱震)所進(jìn)圖在高宗紹興甲寅,而親見其圖,而摩畫之,則在徽宗政和之丙申,……況其圖后注云:右太極圖周惇實,茂叔傳二程先生,其稱惇實,則在英宗以前,未經(jīng)避諱改名之際,其圖之最真最先已暸然矣。

  以上所引述的這些,基本上都肯定周敦頤作了《圖》及《圖說》。而自宋以來,持異議者亦復(fù)不少,如宋陸九淵、清朱彝尊可為代表。如朱熹《答陸子靜書》 ⑼記載:

  象山陸九淵書云:梭山兄謂《太極圖說》與《通書》不類,疑非周子所為 ……。

  陸九淵最根本的理由是,《太極圖》及《太極圖說》在 “太極”之上又加“無極”,“太極”是儒家宇宙本原的術(shù)語,而“無極”乃道家宇宙本原的術(shù)語,周敦頤是儒家,他所著《通書》亦不言“無極”,故斷定《圖》與《說》非周之作??墒撬钟兴q豫,接著說:

  假令《太極圖說》是其所傳,或是少時所作,則作《通書》時,蓋已知其說之非矣。此言殆未可忽也。

  及至清代,朱彝尊撰《太極圖授受考》,在該文的前部分也說:陳摶居華山,曾以《無極圖》刊諸石,相傳摶受之呂巖,巖受之鐘離權(quán),權(quán)得說于伯陽,伯陽聞其旨于河上公;周敦頤取而轉(zhuǎn)易之,更名《太極圖》,仍不沒《無極》之旨??墒窃谠撐暮蟛繀s又拐彎抹角懷疑周傳《太極圖》之說。他寫道:

  山陽度正作元公 ⑽年表,書慶歷六年知虔州興國縣,程公珀假促南安,因與先生為友,令二丁師之,時明道年十五,伊川年十四,爾其后先生作《太極圖》,獨手授之,他莫得而聞焉。考是年元公以轉(zhuǎn)運(yùn)使王逵薦移知彬縣,自是而后,二程子未聞與元公覿面,然則從何地手授乎?伊川撰《明道行狀》云:“先生為學(xué),自十五六時聞汝南周茂叔論道,……未知其要,泛□于諸家,出入于老釋者幾十年,反求諸后得之”。繹其文,若似乎未受業(yè)于元公者,不然,何以求道未知其要,復(fù)出入于老、釋邪?

  言外之意,即程顥并不曾受圖及說于周敦頤,由于程穎多年出入于老、釋,則圖及說可能為程顥所作,非周敦頤所作。

  綜上所述,我認(rèn)為潘興嗣、胡五峰等與周敦頤同時,而且關(guān)系較密切,朱熹根據(jù)他們的記述加以考訂,是比較可靠的。陸九淵、黃宗炎、朱彝尊等之所以有疵議,關(guān)鍵在于儒道相絀,出發(fā)于維護(hù)儒家尊嚴(yán),千方百計要擺脫周敦頤開創(chuàng)的道學(xué)吸取了道家 “無極”之旨的說法;可是在事實面前,又只能無可奈何地游移其詞,甚至如黃宗炎在承認(rèn)之后卻又痛斥這是“奉螟蛉為高曾”、“戴僭竊為君父⑾”,不免失之偏激。其實朱熹早就力辟關(guān)于周敦頤吸取道家“無極”為宇宙本原的說法。據(jù)《國史·周敦頤傳》所載《太極圖說》原文為“自無極而為太極”,朱熹覺察到這樣會過份抬高道家,有損儒家尊嚴(yán),于是他在考訂《太極圖說》時,便刪去“自”、“為”,并且一再解釋“無極”乃是指“太極”的原始體性,無聲、無嗅、無形……。在《太極圖說解》中說:“非太極之外復(fù)有無極也”。其實,這都不過是“掩耳盜鈴”而已。







第 二 節(jié)

《太極圖》、《太極圖說》蘊(yùn)義

  據(jù)《周子全書》卷一記載,經(jīng)朱熹整理考訂后的周敦頤《太極圖說》,全文為: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fù)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運(yùn)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唯人也得其秀而為靈。形既生矣,神發(fā)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

     故圣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元脫脫撰《宋史 ·周敦頤傳》亦錄周敦頤《太極圖說》全文。與《周子全書》所錄《太極圖說》相校,則微有出入,“四時運(yùn)焉”改作“四時行焉”,“唯人也得其秀而為靈”改作“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余盡同。



  關(guān)于周敦頤《太極圖》,我所見到流傳下來的圖式,有好幾種。

  (一)朱震向來高宗所進(jìn)周敦頤《太極圖》。

  朱震字子發(fā),荊門軍人,登政和進(jìn)士第。胡安國薦于高宗。既至,高宗問以《易》、《春秋》之旨,他把考訂的周敦頤《太極圖》進(jìn)給了高宗。據(jù)清代毛奇齡《太極圖說遺議》所抄錄朱震《易掛圖》上卷《太極圖》,其圖示:



  自上而下,首圈為 “陰靜”。次圈為“坎離匡郭”圖。首、次圈表示自“無極而太極”?!翱搽x匡郭圖”外邊的一輪,左邊白表示“太極動而生陽”,右邊黑表示“動極而靜,靜而生陰”;第二輪黑白相錯,左黑右白,表示“靜極復(fù)動”;第三輪白黑相錯,左白右黑,表示“一動一靜,互為其根”。第三圈的“陽動”與五行相生聯(lián)在一起,表示太極生兩儀后,“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運(yùn)行。從五行相生圖至首圈“陰靜”,就體現(xiàn)“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圖中下小圈,表示“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第四圈表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產(chǎn)生了人類。第五圈表示“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二)朱熹所考訂的周敦頤《太極圖》。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祖籍安徽婺源,出生于福建南劍尤溪縣,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 (公元1130年),卒于宋寧宗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朱熹得程氏正傳,非常重視《太極圖》。他校訂周敦頤著作,《太極圖》便包括在內(nèi)。《宋史·朱熹傳》載,朱熹著有《太極圖解》。《周子全書》中錄朱熹考訂的圖示為:



  據(jù)《朱子圖解》,大意是:

  (第一圈)○此所謂無極而太極也。所以動而陽、靜而陰之本體也……。(第二圈)此○之動而陽、靜而陰也。中○者,其本體也。左圈者,陽之動也,○之用所以行也。右圈者,陰之靜也,○之體所以立也……。(第三圈)此陽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也。者,陽之變也;者,陰之合也……。(第四圈)乾男坤女,以氣化者言也。各一其性,而男女一太極也……。(第五圈) ○萬物化生,以形化者言也。各一其性,而萬物一太極也。……然形,右圈之為也;神,左圈之發(fā)也。五性之德也,善惡男女之分也,萬事萬物之象也。此天下之動,所以紛綸交錯,而吉兇悔吝,所由以生也。……是以一動一靜,各臻其極;而天下之故,常感通乎寂然不動之中。蓋中也,仁也,感也。所謂左圈也,○之用所以行也,正也,義也、寂也。所謂右圈也,○之體所以立也。中正仁義,渾然全體;而靜者常為主焉。則人○于是乎立,而天地日月,四時鬼神,有所不能違矣?!?/span>

  (三)黃宗炎《易學(xué)辨惑·太極圖說辨》所錄周茂叔《圖》。黃宗炎,明末清初人,黃宗義(梨州)之弟,字晦木,一字立溪,學(xué)者稱鷓鴣先生。學(xué)行與宗羲埒。在他所撰《易學(xué)辨惑·太極圖說辨》中,亦錄有周敦頤《太極圖》,與朱熹所考訂的《太極圖》相比較,兩者有所不同;即在《太極圖說辨》內(nèi),“辨曰”中之五行圖亦與黃宗炎所錄《周茂叔圖》有不同處。是本來有所不同,還是刻板者之誤? 姑錄之以供查考:



  周茂叔圖 (自上而下,順而生人)

  黃宗炎認(rèn)為周敦頤得此圖于穆修,而其端緒則為陳摶《無極圖》。故在其辨說文中將此圖與《無極圖》兩下比較,作了一點辨別性質(zhì)的解說。扼要擇錄于下:

  茂叔握方士之實,悟老氏之指,而蒙以大易之名, ……方士之訣,逆則成丹,茂叔之意,以為順而生人。太虛無有,有必本無,是為最上○,乃更“煉神還虛,復(fù)歸無極”之名,曰“無極而太極”。太虛之中,脈絡(luò)分辨,指之為理,是為次,乃更“取坎填離”之名,曰“陽動陰靜”。氣生于理,落為氣質(zhì)之性,是為又次之,乃更“五氣朝元”名,曰“五行各一性理”。氣既具而形質(zhì)呈,得其全靈者為人,人有男女,是為又次○,乃更“煉精化氣,煉氣化神”之名,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得其偏者蠢者為萬物,是為最下之○,乃更“元牝之門”為“化生萬物”。就其義而詳繹之,又與方士乖矣。方士之元牝煉化,本屬兩層,其用功亦有次第,故作為二圖。茂叔之男女萬物,直至一氣所生,則無分先后,二圖之內(nèi),一為贅疣。方士之五氣朝元,言化氣化神之后,墮肢體,黜聰明,搜一身之五藏,悉守其神氣,然后能坎離交媾,火不炎上,水不潤下,而金丹圣胎成矣。茂叔于此二圖,先有條理而后有氣質(zhì),吾不知氣質(zhì)未露,條理安托,紊其先后,義亦背畔矣。方士之還虛歸無,又合于元牝,上下始終周旋無間,最上一圖與最下一圖,分而合,合而分,會之不可言一,離之不可言二,所以成長生妙。茂叔于此為天地化生之本,雖得老氏之正宗,而于此圖則未免牽強(qiáng),又欲合以大易,則更不倫矣……。

  (四)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思問錄外篇》中也對《太極圖》作了圖解。其中說:

  繪太極圖,無已而繪一園圈爾,非有匡郭也。如繪珠之與繪環(huán)無以異,實則珠環(huán)懸殊矣。珠無中邊之別,太極雖虛而理氣充凝,亦無內(nèi)外虛實之異。從宋者說,竟作一園圈,圍二殊五行于中,悖矣。此理氣,遇方則方,遇園則園,或大或小,絪緼變化,初無定質(zhì),無已而以園寫之者,取其不滯而已。王充謂從遠(yuǎn)觀火,但見其園,亦此理也。

  又說:

  圖有五重,從上而下,今以此圖首北趾南,順而懸之,從下而窺之,則陽東陰西,其位不易矣。動極而靜,靜極復(fù)動,所謂動極靜極者,言動靜乎,此太極也。 ……陽含靜德,故方動而靜;陰儲動能,故方靜而已動。故曰:動靜無端,待其極至而后大反,則有端矣。

  我認(rèn)為《太極圖》的構(gòu)圖有五重, (一)無極而太極;(二)陰靜陽動;(三)五氣順布;(四)順以生人;(五)化生萬物。

  “無板”一詞,原出于道家:

  知白守黑,復(fù)歸于無極。 (《老子·知其雄章》)

  入無窮之門,以游無極之野《 (莊子·在宵篇)》

  物之終始。初無極已。 (《列子·湯問夏革篇》)

  無則無極。有則有盡。無極之外,復(fù)無無極。無盡之中復(fù)無無盡。無極復(fù)無無極,無盡復(fù)無無盡,是以知其無極無盡也,而不知其有極有盡也。 (仝上)

  “無極”是道家所主張的宇宙本原。

  “太極”一詞,原出于儒家?!渡袝ず榉丁罚骸拔┗首鳂O”、“皇建其有極”?!兑住は缔o》:“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是儒家所認(rèn)為的宇宙本原。

  “無極而太極”,實際上是依據(jù)《道德經(jīng)》第四十二章所說“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而承認(rèn)道家所說的“無極”是宇宙最原始的本原。

  陰靜陽動,其真諦在于《太極圖說》中所說的 “一動一靜,互為其根”。這個提法亦原出于道家,《道德經(jīng)》:“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

  五氣順布,五氣指五行之氣。五行說原出于《尚書 ·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東漢《周易參同契》把一二三四五當(dāng)作水火木金土的系數(shù),把五行分為三個五。即中央土為一五,表示天五生土;左邊火與木為一五,表示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右邊水與金為一五,表示天一生水,地四生金。三五終歸于下面的園圈,表示歸于一元。周敦頤據(jù)此改為“五氣順布”。

  順以生人,即《太極圖說》中所說: “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說明“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其中“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原出于《易·系辭》?!抖Y記·禮運(yùn)》稱人為“直行之秀氣”,《尚書·泰誓》稱人為“萬物之靈”。

  萬物化生,即《太極圖說》中所說: “二氣交感,化生萬物”?!兑住は缔o》:“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兜赖陆?jīng)》:“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包涵了儒家與道家的思想。

  周敦頤認(rèn)為社會倫理道德仁義禮智信,是水火木金土五行之性所派生的,因此五常之德與自然的五行之性一樣,是絕對合理的、永恒的。正如朱熹在《語類》卷九十四中所說: “太極便是性,動靜陰陽是心,金木水火土是仁義禮智信,化生萬物是萬事”。又說:“太極只是個極好至善底道理。……周子所謂太極,是天地人物萬善至好的表德”。

  總之,《太極圖》所講的是人同自然的關(guān)系、個人同社會的關(guān)系、社會倫理道德同自然的關(guān)系。在其宇宙生成論及社會倫理思想方面,明顯的是儒道雜糅。






另附一篇解說太極圖的文章

《太極圖》是北宋理學(xué)家周敦頤對宇宙生成過程所作的圖示歸納,并有簡單的文字說明,謂之《太極圖說》。圖共有5個層次,大小10個圓圈,有11條線相連接,外加圖題26字,《說》共249字。

全文是:"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fù)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陽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 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fā)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物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圣人與天地合其德,曰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生氣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周敦頤的《太極圖》與《太極圖說》是兩種可合為一、可分為二的著作,圖離開了說,就不能明其意,說離開圖,則無以立其象。這么簡單而系統(tǒng)的一圖一說,自它產(chǎn)生之曰起,就在學(xué)術(shù)界產(chǎn)生了空前的反響,至今還爭論不休。


《說》的第一句話"無極而太極",在宋人修的國史本傳上作"自無極而為太極"。對這句話歷來有爭論,南宋朱熹認(rèn)為"自"、"為"二字是修史者妄增。若以國史所說,可理解為無生有:若以"無極而太極"為據(jù),則可理解為無極即太極,是氣生萬物?,F(xiàn)代學(xué)者對此莫衷一是。最新的研究表明,國史所說應(yīng)是修史者的篡改,"無極而太極"比較符合原意。
《太極圖說》文約而意深,全文可分四部分:自"無極而太極"至"太極,本無極也"是第一部分,為宇宙論;自"五行之生也"至"變化無窮焉"是第二部分,講萬物化生論,自"惟人也得其秀"至"小人悖之兇"為第三部分,講人性論;余為第四部分,是全文的總結(jié)。

圖的第一個大圈,表示宇宙萬物所自出的太極。無極是周敦頤宇宙本體論的最高范疇,是一種非感官所能覺察的無形的存在形式,是宇宙的本原。由于無極在圖中無法表示,只好以文字說明,在太極前加無極,表示太極所自出。圖的第二個大圈是陽動陰靜,中間小白圓為太極。太極左右分為兩個半環(huán),左為陽為動,右為陰為靜,兩個半環(huán)各有黑白相間,白為陽,黑為陰。左邊兩白一黑,說明陽中有陰,動中有靜;右邊兩黑一白,說明陰中有陽,靜中有動。太極是陰陽的總括,它通過自身的動靜產(chǎn)生出陰陽二氣,它的自動中宇宙萬物產(chǎn)生發(fā)展的根源。圖的第三層即由水、火、木、金、土5字6個小圈11條線組成,表明陰陽二氣的變化產(chǎn)生丁五行、四時、萬物。同時,《太極圖說》對宇宙生成萬物的過程又作了逆推表述,即五行是一個陰陽,陰陽即是太極,太極本是無極,這說明了宇宙生成由無極而太極,由太極而陰陽,由陰 陽而五行的順序變化。宇宙的生成由無極發(fā)展為五行,表示宇宙由氣狀階段進(jìn)入到了有形有質(zhì)的階段,五行不僅在共性上有別于二氣,而且在個性上也有了相互間的質(zhì)的不同。圖的第四層題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用一大圈表示。圖的第五層題為"化生萬物",用一大圈表示。這兩層的意思是說,萬物的化生過程,由無極的真氣產(chǎn)生了陰陽五行之氣,陰陽五行之氣又產(chǎn)生了乾坤之道,然后乾坤二氣的交感就化生出了萬事萬物,萬物生生不息,分化演變逐漸形成了這個世界。

《太極圖說》以簡約的圖示和文字說明了由無極生陰陽,由陰陽生五行,再由五行相互作用生成萬物,萬物衍化形成世界的宇宙演化生成過程。這一宇宙論,標(biāo)志著理學(xué)體系的奠定,對中國古代學(xué)術(shù)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




【附】:太極圖
  
      一、太極圖
  中國古代概括陰陽易理和反映世界發(fā)生、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的圖式。世傳太極圖出自陳摶之手,陳氏傳有三種圖式:一為先天太極圖,一為龍圖,一為無極圖。宋朱熹:“先天圖傳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傳。蓋方士技術(shù)用以修煉,《參同契》所言是也。”(《語類》卷一百)后世所繪太極圖很多,大致可分二類:一類為數(shù)層圖組合的圖式,如無極圖、太極先天之圖、周氏太極圖等,形式基本相同,最上一圈以單圓表示術(shù)極,二圈分黑白三層,標(biāo)有陽動陰靜字樣,表示陰陽交錯,運(yùn)動變化;中分金木火水土五行,表示陰靜陽動產(chǎn)生世界基本構(gòu)成特質(zhì);下面再有二圈,分別標(biāo)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或“萬物化生”字樣,以示產(chǎn)生萬物,此圖概括了無極——太極——陰陽——五行——萬物生生不息變化無窮的宇宙演變過程。另一類為以陰陽魚圖為主的圖式,如古太極圖、先天太極圖、來氏太極圖等,其圖外圓象征太極,內(nèi)以S曲線分黑白環(huán)弧形,白中有一黑點,黑中有一白點。白為陽黑為陰,象征陰陽互根;環(huán)弧形如兩魚交游狀,以示陰陽變化循環(huán)不已??梢姸悎D式,形式有異,內(nèi)涵類同。今流行太極圖為陰陽魚圖式,此圖各部分原有固定位置且賦以特定含義,但現(xiàn)代所繪太極圖無嚴(yán)格方位標(biāo)準(zhǔn),多著重提示陰陽變化循環(huán)之義。對于太極圖起源及內(nèi)涵,歷來有不同認(rèn)識。今人多結(jié)合現(xiàn)代科技理論加以闡述,如有人認(rèn)為,太極圖是對波粒二象性的準(zhǔn)確概括,太極圖圓形是粒子性,中間S曲線是波動性,太極圖是波粒二象性的統(tǒng)一;還有人認(rèn)為,太極圖為宇宙天體球在水平面內(nèi)的平面投影,其中兩個小點為定南北向之用,S形貢線是日、月、五大行星等天體周運(yùn)軌道在水平面內(nèi)投影的圖示。此類探討,目前尚有較多爭議。
  二、太極圖源說
  關(guān)于太極圖起源的學(xué)說。太極圖一般分為兩類,一類為數(shù)層組合圖式,一類為陰陽魚互糾圖式。關(guān)于數(shù)層組合太極圖淵源,有多種說法:(1)北宋周敦頤所作。北宋潘興嗣:“(周)尤善談名理,深于易學(xué),作太極圖、易說、易通,數(shù)十篇?!保ā跺ハ壬怪俱憽罚┲祆涑执擞^點(《周子太極通書后序》)。(2)傳自陳摶。南宋朱震:“陳摶以先天圖傳種放,放傳穆修······穆修以太極圖傳周敦頤,敦頤傳程顥、程頤。”(《宋史·朱震傳》)陸九淵:“朱子發(fā)謂濂溪得太極圖于穆伯長,伯長之傳出于陳希夷,其必有考?!保ā蛾懢艤Y集·與朱元晦書》)(3)來自佛徒壽涯。宋元之際劉因:“而或又謂周子與胡宿、邵古同事潤州一浮屠而傳其易書?!保ā队浱珮O圖說后》)這個“浮屠”,就是壽涯。(4)源自陳摶刻于華山石壁的無極圖,經(jīng)魏伯陽、鐘離權(quán)、呂洞賓傳給陳摶,陳刻之華山石壁,后來又通過種放、穆修傳給周敦頤,周把它改造成了太極圖。(《太極圖辨》)陳摶刻華山石壁之事宋金元明無一人道及,此說可疑。(5)源于《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經(jīng)圖》。清毛奇齡:“或云其圖在隋唐之間,有道士作《真元品》者,先竊其圖入《品》中,為太極先天之圖,此即摶之竊之所自始,且稱名有'無極’二字,在唐玄宗序中?!保ā短珮O圖說遺議》)又說:“此在陳摶授圖之前已行世者,是摶所為圖,一本于《道藏·真元品》,一本于圭峰《禪源全集》,而總出于《參同契》,是真臟實據(jù)。”(《復(fù)馮山公論太極圖說》)《真元品》即《上方大洞真元妙經(jīng)圖》?,F(xiàn)代馮友蘭、張岱年、侯外廬等許多學(xué)者贊成此說。近有人提出《上方大洞真元妙經(jīng)圖》乃是周敦頤以后的著作,其后兩品及后序也不是唐代作品,唐明皇御制序亦為偽造。(王卡《道藏提要》、李申《太極圖淵源辨》)所據(jù)不一,尚有爭議。關(guān)于陰陽魚互糾太極圖淵源,也有幾說。(1)得之于蜀之隱者,或武夷君。宋末元初袁桷說:“朱熹囑其友蔡季通如荊州,復(fù)入峽,始得其三圖焉”。(《謝仲直易三圖序》)后為謝仲直所獲。此三圖傳自彭翁,彭翁傳自武夷君。明初趙撝謙《六書本義》最早記載陰陽魚太極圖,趙氏認(rèn)為:“又天地自然之圖······世傳蔡元定得于蜀之隱者,秘而不傳,雖朱子亦莫之見,今得之陳伯敷氏,當(dāng)熟玩之。”(《六書本義》)清朝渭引宋濂說:“羅端良作陰陽相含之象······言出于青城山隱者?!保ā兑讏D明辨》)(2)源于《周易參同契》。朱熹:“先天圖傳之希夷,希夷又自有所傳。蓋方士技術(shù)用以修煉,《參同契所言是也?!保ā墩Z類》一百)胡渭則從陰陽盛衰之?dāng)?shù)推晦朔弦望之氣而知其理,以證朱熹此說。(《易圖明辨》)尚有另說,此略。
  三、含三為一
  亦作“函三為一”。古代對太極意義的分析語。魏孟康《三統(tǒng)歷》注:“太極元氣,含三為一?!本吞珮O圖言,“三”指陰陽魚結(jié)構(gòu),即白、黑、及白黑的分界線;“一”指太極圖大圓圈。白、黑及分界包含在同一圓圈之內(nèi)。歷代有不同解釋。(1)以黑白二色代表陰陽兩方、天地二部;黑白之分界線即劃分天地陰陽界限的人部。天、地、人為“三”;陰、陽、分界標(biāo)準(zhǔn)為“三”。太極圖即由正、反、合三者組成的整體。體現(xiàn)了老子“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思想。白方中一點,為地之極點,表示陽中有陰;黑方中一白點,為天之中點,表示陰中有陽。(2)太極圖為相反相成兩方屬性及其劃界標(biāo)準(zhǔn)或活動場所三者的統(tǒng)一。相反指水火對立,從空間言指水星、火星,從時間言指夏熱與冬寒;相成指木金生成,從空間言指木星和金星,從時間言指春始、秋終?!巴痢奔词撬鸷湍窘鸬膭澖鐦?biāo)準(zhǔn),也是火水木金的活動場所。(3)“三”指三爻,“一”指一卦,喻三爻組成一卦,天地人合為一體之意。
  四、三五至精圖
  闡釋《參同契》丹藥形成的圖式。圖見后蜀彭曉《周易參同契通真義》?!秴⑼酢罚骸疤柫髦?,常欲去人。卒
   得金華,轉(zhuǎn)而相因?;癁榘滓?,凝而至堅。金華先唱,有傾之間,解化為水,馬齒闌干。陽乃往和,情性自然。迫促時陰,拘畜禁門。慈母育養(yǎng),教子報恩。嚴(yán)父施令,教飭子孫。五行錯王,相據(jù)以生。火性銷金,金伐木榮。三五與一,天地至精??梢钥谠E,難以書傳?!眻D中,火木為汞,水金為鉛,土為黃芽。土居中央,表示“三物一家,都?xì)w戊己”。火木居左,水金居右,按坎離為易說,左為離,右為坎。水金相通,表示金生水;火木相通,表示木生火。水火居上位,表示水火藥物在煉丹中占首要地位。下一白圈,指丹藥,即“三五與一”的“一”。所以水火又直通向此白圈。據(jù)后人考證,此圖式,被道教徒所吸收,五代陳摶無極圖中的五氣朝元圖和周氏太極圖中五行順布圖,皆出于此。
  五、水火匡郭圖
  解釋《參同契》丹藥形成圖式。圖見后蜀彭曉〈周易參同契通真義〉本。圖中左半為離卦,右半為坎卦,白者為
   陽爻,黑者為陰爻。就煉外丹說,左離為青龍即丹砂,右坎為白虎即鉛,當(dāng)中小白圈,指丹藥。此圖式后來成為道教講述煉丹的圖式之一。另說,離火為日,為陽;坎水為月,為陰,所謂坎離相抱,龍虎相交,水火相通,日月相合,即陰陽相配合之義。把后人考證,宋陳摶的無極圖和周敦頤太極圖皆源于此。
  六、古太極圖
  亦稱“伏羲八卦方位太極圖”、“參同契太極圖”。傳為古代方士解釋《周易參同契》圖式。較早見于明初趙仲
   全《道學(xué)正宗》。此圖概括了《參同契》中所說的月體納甲、二陰、三五、九宮、八卦、鼎器、藥物、火候諸內(nèi)容。兩邊白黑交互,白以示陽,黑以象陰,陰陽不相離,陰中含陽,陽中含陰。圖以八分,據(jù)其各自屬性,分別配以八卦,揭示丹家進(jìn)退行持的火候。震三始交陰而陽生,自震到兌再到乾而陽極盛,陽盛極于南;巽始消陽而陰生,自巽到艮再坤而陰盛極,陰盛極于北。其中八分,震東北,白一黑二,一奇二偶;兌東南,白二黑一,二奇一偶;乾正南,全白,三奇;巽西南,黑一白二,一偶二奇;艮西北,黑二白一,二偶一奇;坤正北,全黑,三偶;離正東,取西之白中黑點,為二奇含一偶;坎正西,取東之黑中白點,為二偶含一奇。清胡渭《易圖明辨》認(rèn)為:此圖“即其陰陽盛衰之?dāng)?shù),以推晦弦望之氣而知其理有合符節(jié)者矣。陽氣生于東北而盛于正南,震離兌乾在焉,即望前三候,陽息陰消之月象也;陰氣生西南而盛于正北,巽坎艮坤在焉,即望后三候,陰息陽消之月象也。陰極于北而陽起薄之,陰避陽,故回入中宮而黑中復(fù)有一點之白,陽極于南而陰來迎之,陽避陰,故回入中宮,而白中復(fù)有一點之
黑。蓋望夕月東日西,坎離易位,其黑中白點,即是陽光,白中黑點,即是陰魄。”并以此推斷陳摶之學(xué)源出《參同契》,該圖與幾乎同時見世的“天地自然之圖”相類似,只多出表示方位的指示線,余均同。古太極圖蘊(yùn)含極深刻的哲理,對后世影響極大,在太極圖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七、先天太極圖
  又稱“天地自然之圖”、“天地自然河圖”、“卦氣圖”,簡稱“先天圖”、“太極圖”。據(jù)宋明易家考證此圖出自
 陳摶之手。陳摶源自《參同契》,一說源于西蜀隱者。宋朱熹《語類》、元袁桷《謝仲直易三圖序》、明趙撝謙《六書本義》、趙仲全《道學(xué)正宗》等有所論述。此圖最早載于《六書本義》。圖中黑白兩條魚形,乃陰陽二氣環(huán)抱之狀。陰氣盛于北方,為純陰,居坤卦之位。陽氣盛于南方,為純陽,居乾卦之位。陰氣極于北;陽氣始生,居?xùn)|北震卦位,卦象一陽二陰,表示陽氣尚微弱;其后,經(jīng)過東方離卦、東南兌卦位,至乾卦位,卦象為三陽,陽氣極盛。陽氣極于南;陰氣初生,居西南巽卦位,卦象為一陰二陽,表示陰氣尚薄弱;其后,經(jīng)過西方坎、西北艮,至坤卦位,卦象為三陰,陰氣極盛。如此循環(huán)不已。圖中左白部分,居?xùn)|方,與右白部分相呼應(yīng),環(huán)抱黑的部分,表示二陽中挾一陰,為離卦象,此即“對過陰在中”;右黑部分,居西方,與左黑部分相呼應(yīng),環(huán)抱白的部分,表示二陰中挾一陽,為坎卦象,此即“對過陽在中”。左白部分,從震一陽生,到離二陽挾一陰,再到兌二陽增長,最后到乾卦三陽極盛,為陽息的過程;右黑部分,從巽一陰生,經(jīng)過坎艮二卦,二陰增長,到坤卦三陰全盛,為陰息的過程。圖中黑白兩魚尾,
  表示陰陽二氣初起;黑白兩魚頭、左方表示陽起而迫陰,陰避陽,回入中宮;右方表示陰起迎陽,陽避陰,回入中宮。黑白兩魚眼,表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此圖與“古太極圖”相比,只少表示方位的指示線條,余則相同。兩圖均以圖形言陰陽變易。后世所制其他太極圖式均未脫離此圖基本內(nèi)涵。
  八、天地自然河圖
  即“天地自然之圖”、“先天太極圖”。圖見明初趙謙《六書本義》,為陰陽魚太極圖最早記載。圖題為“天地自然河圖”,文注為“天地自然之圖”。趙氏認(rèn)為“此圖世傳蔡元定得于蜀之隱者,秘而不傳,雖朱子亦莫見之,今得之陳伯敷氏,當(dāng)熟玩之。有太極函陰陽,陰陽函八卦自然之妙,實萬世文字之本原,造化之樞紐也。嗚呼,神哉!”(《六書本義》)該圖特點在于溶陰陽相合、卦氣運(yùn)行于一圖,其白色一邊為陽,黑色一邊為陰,以示陰陽相倚而不相離,魚眼以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參見“先天太極圖”條。
  九、無極圖
   ①傳為陳摶所傳三圖之一。表示煉內(nèi)丹的過程,同陳摶《指玄》和俞琰《參同契發(fā)揮》中所說的煉內(nèi)丹的方術(shù)相一致,且對《參同契》煉丹術(shù)有所發(fā)展,將煉外丹引向煉內(nèi)丹。依清黃宗炎《圖書辨惑》所言,此圖式最下一圈為“玄牝之門”,指人身兩腎間空虛之處,為祖氣即丹田之氣所出之處。第二圈“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祖氣上升,加以提煉,煉有形之精而化為微茫之氣,煉依稀呼吸之氣而化為出有入無之神,即化精氣而為呼吸之氣,化呼吸之氣而為精神,第三圈五氣朝元,表示所煉之氣貫穿于五臟之中,統(tǒng)率水、火、木、金、土五氣,凝聚一起。其中水(腎)火(心)二氣最為重要,居于上位。煉到火氣下降,水氣上升,火不燥熱,水不卑濕,溫養(yǎng)之至,則進(jìn)入第四圈。第四圈“取坎填離”,水火相交,形成圣胎。中央小白圈指圣胎。此圣胎加以修煉,則進(jìn)入最上圈。最上圈“煉神還虛,復(fù)歸無極”,達(dá)到虛無飄渺,無有極限的神仙境地,同祖氣所出之“玄牝之門”相呼應(yīng)。最下一圈和最上一圈,皆為虛無,當(dāng)中一段為有,表示從無到有,又反歸于無。虛無為萬有之根本,故名之為無極圖。黃氏認(rèn)為,其中的五氣朝元圖本于《參同契》的三五至精圖,取坎填離圖本于《參同契》的水火匡郭圖。陳摶的無極圖表明,宋初的道教已用《周易》的范疇解釋煉內(nèi)丹的方術(shù)。此無極圖后被周敦頤發(fā)展為“太極圖”。參見“太極先天圖”、“周氏太極圖”條。
   ②指“太虛圖”,參見下面的“太虛圖”條文。
  十、太虛圖
   一名“無極圖”。圖載宋林至《易禪圖》“法象第一”。此圖為一大圓,中空,表虛無之象。為太極之前之“無極”狀態(tài),無窮盡,無方體,無界域,是為無象之象,非有非無,故無以名之,名之為無極,對“太虛”的解釋,早已有之。《素問·天元紀(jì)大論》:“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yùn)終天,布?xì)庹骒`,總統(tǒng)坤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馳張,生生化化,品物咸章?!闭f明太虛(無極)乃萬物起始之源。
  十一、太極先天之圖
  傳為道教太極圖式。見今本《道藏·洞玄部》之《上方大洞真元妙經(jīng)圖》。因此經(jīng)之前有“唐明皇御制序”,故有人
   認(rèn)為可能是唐朝著作。清朱彝尊《太極圖授受考》:“自漢以來,諸儒言易,莫有及太極圖者。惟道家者流,有《上方大洞真元妙經(jīng)》,著太極三五之說。唐開元中明皇為制序,而東蜀衛(wèi)琪流,有《玉清無極洞仙經(jīng)》,衍有無極、太極諸圖”。今有人考證認(rèn)為《上方大洞真元妙經(jīng)》乃北宋周敦頤以后著作,其御制為偽托(王卡《道藏提要》)故有周氏太極圖源于此圖和此圖源于周圖之爭。此圖上圈為陰靜;第二圈為乾卦象,右半圈為坎卦象,為乾坎相抱;第三圈為陽動,環(huán)繞五行相生圖,且兩邊列以“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第四圈為“萬物化生”;最下一圈未標(biāo)明其義。
  十二、周氏太極圖
  傳為北宋周敦頤易學(xué)圖式。載其著《太極圖說》。此圖式現(xiàn)存有二:(1)舊本太極圖。即南宋朱震為高宗講易時所
   進(jìn)的太極圖,見于朱震《易卦圖》上卷(通志堂本)。與今本太極圖比較,陰靜在上,而陽動在下,黑在有白,而白中無黑。清毛奇齡認(rèn)為朱震所進(jìn)之圖是太極圖原貌,與太極先天圖同。(《毛西河先生全集》)南宋楊甲作《六經(jīng)圖》,元張理《大易象數(shù)鉤深圖》,其引太極圖均作此圖式。一說朱震獻(xiàn)圖第二圈為黑白互糾形?!端膸烊珪匪d朱震所獻(xiàn)圖,卻比太極先天之圖少一個其中寫著“陽動”二字的空心圓,僅有“陽動”二字,第二圈則為黑白相同。南宋黃震說:“又太極圖,初圈象無極而太極者,其下注陽動二字?!保ā兑链ㄖ琳摗罚┠纤涡?yīng)叟所引的“太極妙化神靈混洞赤文圖”與此形略同。
 ?。?)今本太極圖。為朱熹整理改動并流行于后世之圖。朱熹說:“然既以第一圈為陰靜,第二圈為陽動,則夫所謂太極者果安在耶?”(《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二)黃震在(黃氏日鈔》中稱,朱熹之前刻本,其中“第七卷載周子《通書》,綴以太極圖,圖與《通書》合而為一,足證晦翁之說,而解陸氏之疑?!敝祆鋵ⅰ瓣庫o”置第二圈兩旁,并將此圈黑中有白而白中無黑改為黑白互糾形。周氏太極圖表達(dá)的基本內(nèi)容為:太極作為宇宙本源,其本性是寂靜,先天地而存在;后生出天和地或陰陽二氣,即第二圈乾坤合抱之象;由于陽氣的運(yùn)動、陰氣的配合,生出五行之氣;陰陽五行之精華,與無極本性“陰靜”凝聚而構(gòu)成萬物的性質(zhì),亦即五行生成圖中最下一圈;乾道成男居左,坤道成女居右,男女交感,萬物則生。其實質(zhì)是講宇宙的生成過程。關(guān)于此圖是否為周敦頤所作,宋時即有爭議。陸九淵認(rèn)為:“梭山兄謂太極圖說,與《通書》不類,疑非周子所為。不然,則或是其學(xué)未成時所作,不然,則或是傳他人這文,后人不辨也?!?br>
 
(《陸九淵集·與朱元晦書》)全祖望于《周程學(xué)統(tǒng)論》中亦說:“無極之真,原于道家者流,必非周子之作,斯則不易之論?!保ā端卧獙W(xué)案·濂溪學(xué)案》)周敦頤友人潘興嗣撰《濂溪先生墓志銘》:“(周)尤善談名理,深于易學(xué),作太極圖、易說、易通,數(shù)十篇?!敝祆鋼?jù)此斷定《太極圖說》為周敦頤所作。后世多持此說。關(guān)于此圖來源,觀點也不一致。清朱彝尊認(rèn)為此圖來于道教太極圖示,其《太極圖授受考》說:“自漢以來,諸儒言易,莫有及太極圖者,惟道家者流,有《上方大洞真元妙經(jīng)》,著太極三五之說。唐開元中明皇為制序,而東蜀衛(wèi)琪注《玉清無極洞仙經(jīng)》,衍有無極、太極之圖?!保ā镀貢ぜ肪砦迨耍S宗炎《太極圖說辨》認(rèn)為此圖來于陳摶無極圖,認(rèn)為“周茂叔得之,更為太極圖說?!庇终f:“方士之訣,逆則成丹。茂叔之意以為順而生人。太虛無有,有必本無。是為最上。乃更煉神還虛,復(fù)歸無極之名,曰無極而太極?!爆F(xiàn)在多認(rèn)為周敦頤當(dāng)是受此二圖啟發(fā)而作太極圖。
  十三、太極圖說
  北宋周敦頤為其《太極圖》寫的說明。全文二百四十九字。將道教修煉之圖改為天地萬物生成圖式。認(rèn)為太極是宇宙的本體;原始、絕對的太極能產(chǎn)生有形有象的二氣、五行;陰陽二氣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的相互作用則構(gòu)成人和萬事萬物;五行統(tǒng)一于陰陽,陰陽統(tǒng)一于太極;太極又稱為無極;無極是指太極的無形無象、無邊無限,以及萬物產(chǎn)生以后的變化無窮;在宇宙萬物中突出人的價值和作用,“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痹谌巳豪?,又突出圣人的價值和作用,認(rèn)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薄短珮O圖說》首句“無極而太極”,據(jù)朱熹《說濂溪傳》中說,當(dāng)時《宋史》中的《周敦頤傳》引作“自無極而太極”,朱熹認(rèn)為不應(yīng)有“自”、“為”二了。清代毛奇齡認(rèn)為《宋史》所載是正確的。朱熹作《太極圖說解》加以發(fā)揮,遂成為程朱理學(xué)的理論基礎(chǔ)。對后世影響很大。其版本很多;朱熹《近思錄》;明人所編《周元公集》、《周子全書》;清初張伯行所編《周濂溪集》、黃宗羲等所編《宋元學(xué)案》等盡皆收入,另有清刻單行本《太極圖集解》。
  十四、太極六十四卦圖
   元陳剩夫進(jìn)上之圖。圖載明來知德《易經(jīng)來注圖解》。以先天圓圖為本,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秩然于一圖。以O(shè)為陽爻,以—為陰爻。陽在左而上下皆包于陰,陰在右而上下皆包于陽。雖卦位稍參差不齊,實于太極圖合。來氏說:“憲宗乾原圖下有一心字,以圖中心一點,未免視圖與心為二也。”(《易經(jīng)來注圖解》)故去“心”字。并認(rèn)為:乾坤陰陽皆由微至著,其機(jī)實始于姤復(fù)之間。此圖體現(xiàn)太極圖陰陽漸次消息之理。
  十五、來氏太極圖
 明來知德易學(xué)圖式。其圖白者為陽儀,黑者為陰儀。黑白二路,表陽極生陰,陰極生陽。說明氣機(jī)生生不息、循環(huán)不絕之理?!胺侵虚g一圈,乃太極之本體。”中空以圓,用來象征太極,共陰陽淵由自微而顯,則顯而著,均與自然消息而合。來氏作《美圓歌》:“我有一丸,黑白相合,雖是兩分,還是一個。大之莫載,小之莫破。無始無終,無右無左?!逼湓闯鲇诠盘珮O圖。清杭辛齋《易楔》:“此本瞿塘氏之圖,亦從古太極圖研索而出者也?!眻D中以居中的黑白二條線代表原古太極圖中的兩點。來氏認(rèn)為:“此圖為圣人作易之原。理氣象數(shù),陰陽老少,往來進(jìn)退,常變吉兇,皆寓于其中”。體現(xiàn)伏羲六十四卦陰陽消長之理,反映伏羲八卦、文王八卦方位,及一年氣象、一日氣象、天地形象、帝王文章、人材等混沌狀態(tài)。
  十六、伏羲八卦太極圖
   明來知德以其太極圖解釋伏羲八卦方位的圖式。其圖中空,以圓象征太極,白線居于黑中,黑線居于白中,說明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黑中分太陰、少陰,白中分太陽、少陽,說明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精義。來氏認(rèn)為:“伏羲只在一奇一偶上,生出六十四卦,又生出后圣許多爻象。如一陽上加一陽為太陽,陽自然老之象;加一陰為少陰,陰自然少之象;一陰上加一陽為少陽,陽自然少之象;加一陰為太陰,陰自然老之象。太陽上加一陽為乾,加一陰為兌;少陰上加一陽為離,加一陰為震;少陽上加一陽為巽,加一陰為坎;太陰上加一陽為艮,加一陰為坤。皆陰陽自然生八之卦?!保ā兑捉?jīng)來注圖解》)說明伏羲八卦體現(xiàn)太極自然之妙。
  十七、文王八卦太極圖
   明來知德以其太極圖解釋文王八卦方位的圖式。以白路為坎卦,黑路為離卦,說明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之理。認(rèn)為諸儒依據(jù)邵雍解釋文王八位,通說穿鑿,解之反晦?!笆獠恢耐踔裕鬃右呀饷饕?。'帝出乎震’一節(jié)是也?!薄吧w文王以伏羲之卦,恐人難曉,難以致用,故就一年春夏秋冬方位、卦所屬木火土金水相生之序,一陽復(fù),自復(fù)而臨,而泰,而大壯,而夬,陽以漸而長,至乾為純陽;黑路,為一陰姤,自姤而遯,而否,而觀,而剝,陰以漸而長,至坤為純陰。說明其太極圖完全體現(xiàn)伏羲六十四卦而列之?!保ā兑捉?jīng)來注圖解》)說明文王八卦體現(xiàn)四時、五行之理,而與其太極圖合。
  
 
  十八、氣象太極圖
   明來知德以其太極圖解釋一年、一日之象的圖式。一年氣象圖將二十四節(jié)氣配以太極圖,說明一年之氣象。來氏認(rèn)為“萬古之人事,一年之氣象也。春作夏長秋收冬藏,一年不過如此。自盤古至堯舜,風(fēng)俗人事,以漸而長,蓋春作夏長也。自堯舜以后,風(fēng)俗人事,以漸而消,蓋秋收冬藏也?!币蝗諝庀髨D將十二辰配以太極圖,說明一日之氣象。來氏認(rèn)為:“萬古之始終者,一日之氣象也,一日有晝有夜有明有暗,萬古天地,即如晝夜?!?/td>
  十九、太極河圖
   明來知德以其太極圖解釋河圖的圖式?!兑捉?jīng)來注圖解》認(rèn)為:“河圖雖曰一六在下,二七在上,其實皆陽上而陰下;雖曰三八在左,四九在右,其實皆陰左而陽右;雖曰以五生數(shù)統(tǒng)五成數(shù),其實皆生數(shù)在內(nèi),而成數(shù)在外;雖陰陽皆自內(nèi)達(dá)外,其實陽奇一、三、七、九,陰偶二、四、六、八,皆自微而漸盛。不可分裂將其幾點置某處。陰陽左右雖旋轉(zhuǎn)而無定在。陰陽合于中心,而上本天地之中氣,故不可拘執(zhí)河圖虛中五十無位之說。”河圖陰陽數(shù)排列符合太極之理。
  二十、景岳太極圖
   明張景岳制。圖見其《類經(jīng)圖翼》。用于概括宇宙陰陽變化之理。其內(nèi)圈左黑右白,二黑左白右黑,外圈全白,以示陰陽循環(huán),生生不息之意。張景岳引《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注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jì),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币话阏J(rèn)為此圖從立論到作圖,均源于周敦頤太極圖。
  二十一、左輔太極后圖
   明左輔制。見于其著《涇川文集·太極后圖》。左輔在其《太極后圖說》中認(rèn)為,周氏“太極一圖,別立于陰陽五行男女萬物之上,則有異乎形而上下之謂焉。此其圖之所以不盡意也?!惫省案`取夫子之意而發(fā)揮于周子之圖”,乃作太極后圖。其圖包含陰陽、四時、五行內(nèi)容,將四時一分為二,八個節(jié)氣配屬四正四維八卦,中有由立夏到立冬之間的太極圖曲線。其太極一分為二的分界線已經(jīng)不是子午線,而是戊己連線,且呈現(xiàn)曲線形式,揭示了立夏與立冬二節(jié)的運(yùn)動變化規(guī)律。曲線兩邊各有一條狹窄的曲線表示陰中有陽和陽中有陰。另外,《太極后圖說》雖有“后天卦位”,圖中實為先天伏羲八卦序位。
  二十二、地承天氣圖
   清胡渭易學(xué)圖式。圖見《易圖明辨》。據(jù)《周易·坤·彖》“至善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之意而繪,用以說明天地萬物生長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兑讏D明辨》卷三:“《參同契》曰:恒順地理,承天布宣。石澗俞氏琰曰:人之元氣,藏于腹,猶萬物藏于坤;神入氣中,猶天氣降而至于地;氣與神合,猶地道之承天,天地以此而產(chǎn)物,吾身以此而產(chǎn)藥?!短?jīng)》云:藏心于淵,美厥靈根。與此同旨。”
  二十三、循環(huán)太極圖
  清胡煦所制太極圖式。圖見《周易函書約存》。本于明來知德太極圖。胡氏認(rèn)為此圖與河圖及先天八卦相似,均體現(xiàn)
 循環(huán)不息之機(jī)。河圖之象,一奇生于北內(nèi),三奇長于東內(nèi),然后七奇出于南外,九奇盡于西外。二偶生于南內(nèi),四偶長于西內(nèi),然后六偶出于北外,八偶盡于東外。傳統(tǒng)以為先天八卦圖乃則河圖而畫,除坎、離為交接之際外,其震之一陽生于坤內(nèi),即一奇生于北內(nèi);兌之二陽盛于東內(nèi),即三奇之長于東內(nèi);乾之三陽,極盛而外出,即七奇之極盛而外出。其巽之二陽消于外,艮之一陽盡于外,即九奇之盡于外。其巽之一陰,生于乾內(nèi),即二偶之生于南內(nèi);艮之二陰,盛于西內(nèi),即四偶之生南內(nèi);艮之二陰,極盛而外出,即六偶之極盛而外出。其震之二陰消于外,兌之一陰盡于外,即八偶之盡于外。先天八卦圖上下盛衰、內(nèi)外始終之方位,與河圖相似。說明河圖先天八卦原本具有循環(huán)之義。此圖內(nèi)外三分,則可以配三畫之卦;內(nèi)外六分,則可以配六畫之卦。陽之初生,必在子中,及返而就消,即在子初;陰之初生,必在午中,返而就消,即在午初,既分位不移,以定其上下之體;陰陽之生,皆必在內(nèi),及盛而就消,乃始外出。與八卦、六十四卦橫圖、方圖相合。震、巽居中,兌、艮居外,
體現(xiàn)《周易·彖》自內(nèi)為來、以外為往之義;乾雖位上,而始終必交至于坤,坤雖位下,而始終必交至于乾,以定其下交上躋之理;陰雖極盛,必不離陽,陽雖極盛,必不離陰;以陰終陰始,即在純陽極盛之時,陽終陽始,即在純陰極盛之時,以定其兩相依附、根陰根陽之理;陰陽皆旋始而旋終,均體現(xiàn)流行不息之用;又純乾純坤,分位所得,只于六爻以合于周天三百六十,為六十卦所得前三后三之?dāng)?shù);陽進(jìn)則陰退,陰進(jìn)則陽退,以別其更迭著作之體;陽多則陰少,陰多則陽少,以辨其分位各得之宜;陽有進(jìn)退,陰無進(jìn)退,以別其行止動靜之節(jié);虛其中間以為天心,使人知卦爻所起,以象其肆應(yīng)不窮之妙。此圖蘊(yùn)含河圖與先天八卦的精義。
  二十四、端木氏太極圖
   亦稱“易有太極是生兩義圖”。清端木國瑚解釋太極是生兩儀的圖式。其圖為一圓圈,中列一直線,分圓為二,體現(xiàn)《周易·系辭》“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之意,中線左邊為陽儀,右邊為陰儀,其太極之義自然顯現(xiàn)。端木氏認(rèn)為太極之理不可用圖表達(dá)詳盡,然而無圖又不足以明陰陽顯化之妙,因此便舍棄太極而畫兩義,若兩儀之理明,太極自然存在其中,無象之象,因象而顯,于是作此太極圖。清杭辛齋《易楔》認(rèn)為“此端木國瑚氏之圖也。”并詳解“是”字的深刻含義,“于文日正為是。下正北方下,而上直日,日中影正,影正則左右自分為兩,左陽而右陰,故易于乾之初爻曰'不見是’,未濟(jì)之上爻曰'有孚失是’。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此一'是’為始終,其故可深長思也。”認(rèn)為:“是生兩儀”之“是”,上貫“易有太極”四字,下貫全章,全易六十四卦,皆以“是”作骨,故特此乾卦初爻與未濟(jì)卦終爻強(qiáng)調(diào)發(fā)明,可知孔子贊易筆法。又認(rèn)為“易有太極”之“有”表示孔子贊易從“有”立說,而與老子以“無”立說不同,全易之生生不已,皆由此“有”了發(fā)生。
  二十五、陰陽魚
  對流行太極圖陰陽各半的形象稱謂。太極圖中,以一條“S”形曲線分為二部分,其形似魚,故名。其中黑色部分為陰故稱陰魚;白色部分為陽故稱陽魚。陰陽魚互糾,表示陰陽相倚而不相離,以反映宇宙世界陰陽雙方的運(yùn)動變化規(guī)律。
  二十六、魚眼
  現(xiàn)代流行太極圖中兩條魚形頭部的小圓。其中白色一邊小圓呈黑色,黑色一邊小圓呈白色,白象征陽,黑象征陰,以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一說,陰陽魚眼表示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清胡渭《易圖明辨》:“陰極于北而起薄之,陰避陽,故回入中宮,而黑中復(fù)有一點之白;陽極于南而陰來迎之,陽避陰,故回入中宮,而白中復(fù)有一點之黑。蓋望夕月東日西,坎離易位,其黑中白點,即是陽光;白中黑點,即陰魄?!?/td>
  二十七、太極圖封閉與開放
  今人對太極圖的分析觀點之一。將太極圖模型未分離狀態(tài)看成是封閉的圓圈或連環(huán),將其打開狀態(tài)看成是開放的螺旋。封閉狀態(tài)可以接著分為陰陽兩個鏈條,兩鏈條被奇、偶兩個環(huán)節(jié)劃分。陰陽中間各有臍點或洞穴,為發(fā)展中旋轉(zhuǎn)的中
 心;陰陽交際之處可分又不可分。認(rèn)為科學(xué)是一種封閉圓圈,這個圓圈的末端通過中介而同這個圓圈的開端連在一起,同時這個圓圈是圓圈的圓圈······這一鏈條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便是各門科學(xué)。太極是圓圈、連環(huán)形成的鏈條和環(huán)節(jié),在自為中分出陰陽而開始抗?fàn)幰郧笃胶猓ㄟ^上升下降運(yùn)動的鏈條而在環(huán)節(jié)點產(chǎn)生飛躍。鏈條就是否定,兩根鏈條形成了否定的否定。如果從圖下端的偶數(shù)環(huán)節(jié)打開,太極圖就成了一個開放的螺旋。另有人以為太極圖開放即分離方式有二咱:一是以臍點即太極陰陽魚的魚眼為軸心,向左右方向旋轉(zhuǎn),其圓周仍成一個橫向S曲線,表明太極真一之氣外出的運(yùn)行方式;一是以節(jié)點為軸心,向上下方向旋轉(zhuǎn),成為一個豎向S曲線,表明太極真一之氣上升運(yùn)動方式。太極開放后形成兩極(陰和陽)分化,分化后自身又要封閉起來,以保持陰陽平衡。封閉后陰陽魚頭部回縮,尾部延伸,運(yùn)行方向指向尾部。開放時上升,封閉時則下降;開放時外出,封閉時則內(nèi)入,完成氣的升降出入過程,保持了太極分化后各部分陰陽平衡。太極繼續(xù)分化,可產(chǎn)生無數(shù)多的太極。太極以臍點為軸心分化,便產(chǎn)生陰陽兩儀,發(fā)展為八卦;若以節(jié)點為軸心分化,便產(chǎn)生五行。還有人以之比附為細(xì)胞的分裂,或比附牛頓引力定律、庫倫定理、法拉第定律等。以上說法,尚有爭議,有待控討。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