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聞訊而來 我大喜過望 存在主義哲學說:我選擇,我自由,我存在。 《蝙蝠俠》說:你內(nèi)心深處如何并不重要,你的所作所為決定了你是誰。 這兩句的意思是:你的內(nèi)心深處是怎樣的,這極為重要,看清楚,你可以做選擇,你的選擇,最終決定了你是誰。 作為一個能量體,你可以照亮自己,當你做每一個選擇時,它是出于愛,還是出于權力欲,它是出于生的能量,還是黑暗的能量,這極為關鍵。當你有意識、有覺知地選擇愛時,你就照亮了自己這個生命體,榮耀了你自己。 主動的、帶著主體感地去做選擇,很重要,這才最終塑造了你是誰。 尊重你的感覺,哺育你的感受,成為你自己。 三大類心理疾病中,神經(jīng)癥最輕,但缺乏魅力,而嚴重如邊緣人格和反社會人格,卻有魅力,原因是他們的活力在伸展。藝術家中常見躁郁、躁狂、抑郁乃至精神分裂,也是因這一點。所謂正常人,即一般意義的健康人,不可避免有神經(jīng)癥特質——活力被壓抑,一旦他們的活力被解鎖,最容易實現(xiàn)和解。 王小波告訴我們,一個真正的個人主義者是什么樣子的,可以享受xing愛、享受智慧、享受有趣。 一個孩子要成為英雄,活力需要得到伸展。這是你自己的英雄之旅,在這個歷程中,你看似是在與外界作戰(zhàn),其實是借此來錘煉你的自我。你以為妨礙自己自由的是外界,但其實真正妨礙自由的,恰恰是你的自我。 這個歷程的關鍵,不是變得更好,而是能觸碰到你自己真實的、看似恐怖的人性。英雄之旅,不是一棵小樹拼命長成正能量滿滿的大樹,而是同時也深入黑暗汲取能量的完整的大叔,它的樹冠伸向明亮的天空,樹根則扎根黑暗的大地。這個過程的關鍵,在于觸碰痛苦和黑暗。觸碰了自己的痛苦,才能懂的別人的痛苦;觸碰了自己的黑暗,才能容納別人的黑暗。并且,真觸碰到時,會發(fā)現(xiàn)痛苦中有饋贈,而黑暗即是力量與生命。 這場英雄之旅,榮格有一個更精妙的說法:自性化歷程——將整個世界,聚于己心。你在漫漫旅程中,發(fā)現(xiàn)外部世界和內(nèi)在世界是一回事,你把自己的心展開在世界上,又將整個世界的圖像聚于己心。 尼采也提出一個類似的歷程,并分別以駱駝、獅子和孩童來代表。英雄之旅里有三個階段:第一、花園,孩童在伊甸園般的懷抱中,純潔美好;二、沙漠,你如同駱駝,忍辱負重地行走在漫漫旅途中,見證復雜而完整的人性,你本想通過簡單的行善與忍耐,抱著其他一些單純而看似正確的信念,與他人乃至世界相處,卻發(fā)現(xiàn)事情總是事與愿違,你不斷的受挫;第三,獅子,你有力量的活著。你看到了外界的復雜和內(nèi)在的復雜,你必須把真實的自己拿出來。 討好和主動迎合其他人,討其高興,以求對方給自己一個認可,但同時,他們自己的生命,逐漸淹沒在空虛感中。之所以空虛,是因為靈魂一直沒有得到滋養(yǎng)。從自己感覺出發(fā)而做的選擇,不管多瑣碎,都是對靈魂的滋養(yǎng)。 《人間失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直刺人心的準自傳,描繪這種心里說:我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滑稽的言行討好別人。那是我對人類最后的求愛——我靠滑稽這條細線維系著與人類的聯(lián)系。表面上,我總是笑臉迎人,可心里頭,卻是拼死拼活,在兇多吉少、千鈞一發(fā)的高難度下,汗流浹背的為人類提供周詳?shù)姆铡?/span> 無數(shù)有嚴重被拋棄創(chuàng)傷的人,總要拼命去抓住一點什么,以此形成一種存在感,但同時,只要一孤獨一安靜,就會感覺到要命的空虛。 僵尸首先在家里產(chǎn)生,而權利體系再批量打造。而真實的解決方案是每個人自己的覺醒。 自己的覺醒就夠難了,逼別人覺醒更難。 你覺醒了,會帶來整個家庭的轉變。 王家衛(wèi)的電影《一代宗師》里有一句經(jīng)典臺詞:人這輩子,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里子,能耐是其次的。 個人成長中,核心自我的誕生是一個超級里程碑。 核心自我誕生之前,你像是環(huán)境的影響物,譬如你對別人的評價超級在意,似乎別人的評價定義了你是誰,你會極力調整自己,以爭取做到環(huán)境里的最好。但這種時候你是沒有自由度的,別人的評價會極大地左右著你。 一旦核心自我誕生了,環(huán)境的變化,還會刺激你的反應,但不能再動搖你的根基。由此,你有了從環(huán)境中跳出來觀察的能力與份從容。 雖然總在強調錘煉,但必須得說,核心自我的形成,總是取決于一個人與周圍關系的質量。如果有一溫暖且良性互動的穩(wěn)定關系,你會感覺到心靈在迅速成長。忽然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自己不再被外在環(huán)境中的苛刻評價所左右,那就意味著,你終于有了自我。 溫暖互動的關系很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你必須有自己負責的意識,而不是依賴,依賴必導致過度要求、抱怨和攻擊。核心自我的建立,最初必須建立在這種感受之上:我是好的。 絕對不能接受批評的人,是因為“我是好的”這種基本自戀都沒有形成,所以一點點“我是壞的”的信息就可以讓他的自我破碎。 核心自我的養(yǎng)育,其實就是被允許做自己,允許你的能量以你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你的內(nèi)在就有一個非常牢靠的內(nèi)核。 心理學家弗蘭克是這樣講的:“投入的去愛一個人,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幸福就會降臨。” 真正滋養(yǎng)實體自戀的東西有兩個,即我投入的去愛,我投入的去工作,或者說我投入的去做我喜歡的事情,這兩者最終的結果都會增加一個人的實體自戀;但一個人活在虛體自戀時,他似乎就沒辦法增進自己的本事,也沒辦法去增進自己的真感情,把大把的時間和精力都耗在比較虛的事情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維護面子上,以至于他對自身真正的實力就有所忽略。 把問題保持在一個清澈的水池中,看看有沒有一朵蓮花會綻放。 人際關系當中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于別人的不同意見和負面情緒,自己有多大的容納空間,也就是度量。 一個人能有多大的容人之量,這取決于他心中有多大程度上住著一個人,而這一點又取決于他自己曾在多大程度上能住進另外一個人心里。 在抱持性空間里,一個人可以很放松,可以做自己。她有空間可以觀察自己,也有空間觀察別人,因此可以變得很從容。 相反,若沒有抱持性空間,而是活在絞殺中,那么一個人就會時常緊張的去處理事情,沒有空間做觀察,并且很容易會因為一點小事沒處理好,就有大禍臨頭的感覺,這既會導致他絞殺自己,也容易導致他去絞殺別人。這樣的感覺之下,他們不可能有容忍之量,最多就是貌似好脾氣而忍著,但他們對別人的排斥也會非常嚴重。 關系當中的鏈接,是雙方的能量在一個空間內(nèi)順暢流通的結果。 做事時,重要的不是頭腦多聰明,而是讓能量流動起來。能量流動起來后,它會自動指引你走向何方,這就是所謂發(fā)揮,而超常水平發(fā)揮,都意味著能量充沛而順暢地流動。但能量流動需要空間,而頭腦總是在妄動的話,頭腦中不間斷地對各種事進行評判、分析和管理,讓這些能量都缺乏空間去順暢流通,這就意味著能量一直被切斷。 如果評判及念頭無形當中驅使的人們做了太多切斷能量的事情,所以對頭腦忘動念頭的覺知非常的重要。 真愛,源自真實。 沒有品嘗過真實就可以被接納被愛的人,會忍不住去討好、付出、誘惑與控制。 只有真實,才能相遇。 就像科胡特說的--不含誘惑的深情。 一個能量體要向外伸展自己,每一個伸出去的觸角,如被另一個能量體接住,鏈接就由此建立,于是這個觸角,這份能量就被看見,就得到了祝福,由此變成了生的能量,在體驗上,就是色彩繽紛的;但如果這個能量觸角沒有得到回應,他就會變成黑色的、攻擊性的死的能量,這份黑色的能量,如果繼續(xù)向外伸展,就會變成破壞性,如果不向外,就會轉而向內(nèi)攻擊自己,變成對自己不同程度的毀滅。 當你注視著深淵時,深淵也在注視著你,當深入理解這份黑色的猙獰形象后,你會發(fā)現(xiàn),它就是生命力自身,甚至它就是存在,就是道。 這份轉化可以由自己來完成,你每一個主動的選擇都是這份能量在表達,所以你如何選擇,就是你生命的根本所在。 生的能量和死的能量的區(qū)別,僅僅在于,一個能量體能否被看見。 看見,就是愛,所以,愛,就是答案。 |
|
來自: 發(fā)財辣辣辣辣辣 > 《創(chuàng)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