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柴胡石膏散 【別名】柴胡升麻湯、柴胡石膏湯 【處方】赤芍藥50兩,柴胡(去苗)50兩,前胡(去苗)50兩,石膏(煅)50兩,干葛50兩,升麻25兩,黃芩37兩,桑白皮37兩,荊芥穗(去土)37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外感風(fēng)熱、少陽(yáng)、陽(yáng)明合病,壯熱惡風(fēng),頭痛身疼,鼻塞咽干,口渴心煩,咳嗽自汗,脈浮緩。時(shí)行瘟疫,心胸如滿,寒熱往來(lái),痰實(shí)咳嗽,涕唾稠粘。傷風(fēng),及陽(yáng)氣郁遏,元?dú)庀孪?。春夏感冒,聲重聲啞,甚至痰壅氣喘,咳嗽咽干,自汗?/p> 【用法用量】柴胡升麻湯(原書同卷寶慶新增方)、柴胡石膏湯(《奇效良方》卷十)。 【各家論述】《醫(yī)方集解》:柴胡平少陽(yáng)之熱,升、葛散陽(yáng)明之邪,前胡消痰下氣而解風(fēng)寒,桑皮瀉肺利濕而止痰嗽,荊芥疏風(fēng)熱而清頭目,赤芍調(diào)營(yíng)血而散肝邪,黃芩清火于上中二焦,石膏瀉熱于肺胃之部;加姜、豉者,取其辛散而升發(fā)也。 【摘錄】《局方》卷二 2、茯神湯 【別名】茯神散 【處方】茯神(去木)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柴胡(去苗)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貝母(去心,焙)1兩半,秦艽(去苗土)1兩,檳榔(銼)2兩,甘草(炙,銼)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風(fēng)勞咳嗽,心躁煩熱,驚悸,鼻塞咽干,唇腫口瘡,胸滿少睡,手臂及腰腳疼。 【用法用量】茯神散(原書卷九十)。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七 3、龍麝紫芝煎 【處方】何首烏1兩,天麻1兩(去苗),吳白芷1兩,防風(fēng)1兩(去苗),羌活1兩(去苗),甘草1兩(炙),黑附子1兩(炮),甘松1兩,胡椒1兩,良姜1兩,零陵香1兩,藿香葉1兩,肉桂1兩,川姜(炮)1兩,白檀半兩,麻黃(去節(jié))1兩,龍腦2分半,麝香2分半。 【制法】上為細(xì)末,炒米粉4兩,黃色糯米粥汁,入白蜜2兩和就,作鋌子,1寸半長(zhǎng)。 【功能主治】一切諸風(fēng),半身不隨,口眼斜,頭旋耳鳴,鼻塞咽干,四肢麻木疼痛,痰毒下注,腰膝沉重,筋攣骨冷,皮膚瘙癢,昏迷困倦,飲食進(jìn)退,行步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1鋌,細(xì)嚼,茶酒送下。如病重,每服3鋌子,日3次。 【摘錄】《御藥院方》卷一 4、八風(fēng)丹 【處方】滑石(細(xì)研)、天麻(酒浸),各一兩。龍腦(研)、麝香(研),各一分。白僵蠶(微炒)、白附子(炮),各半兩。半夏(白礬制)二兩,寒水石(火燒通赤.細(xì)研.水飛)半斤。 【炮制】上件藥,搗羅為細(xì)末,入研者藥同研令勻,煉蜜和圓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治諸風(fēng)及痰熱上攻,頭痛面赤,目眩旋運(yùn),鼻塞咽干,頸項(xiàng)不利,痰唾稠濁,神情如醉,百節(jié)疼痛,耳嘯蟬嗚,面上游風(fēng),口眼蠕動(dòng)。 【用法用量】每服一圓,細(xì)嚼,溫荊芥湯下,茶清亦得,食后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5、薄荷湯 【處方】荊芥穗、鹽(炒),各三斤;雞蘇葉七斤半,瓜蔞根十一兩,縮砂仁三兩,甘草(炒)四斤。 【炮制】上為末。 【功能主治】消風(fēng)壅,化痰涎。治頭昏目眩,鼻塞咽干,心胸?zé)?,精神不爽?/p> 【用法用量】每服一錢,沸湯點(diǎn),食后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6、柴胡升麻湯 【處方】柴胡(去苗)、干葛、荊芥(去梗)、赤芍藥、石膏,各一錢半。前胡(去苗)、升麻、桑白皮、黃芩,各一錢。 【功能主治】治時(shí)行瘟疫,壯熱惡風(fēng),頭痛體疼,鼻塞咽干,咳嗽涕唾稠黏。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三片,豆豉二十粒,煎至一鐘,不拘時(shí)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7、柴胡石膏散 【處方】赤芍藥、柴胡(去苗)、前胡(去苗)、石膏(煅)、干葛,各五十兩。升麻二十五兩,黃芩、桑白皮,各三十七兩半。荊芥穗(去土)三十七兩。 【炮制】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時(shí)行瘟疫,壯熱惡風(fēng),頭痛體疼,鼻塞咽干,心胸如滿,寒熱往來(lái),痰實(shí)咳嗽,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豉十馀粒,同煎七分,去滓,稍熱服。 小兒分作三服,更量大小加減,不計(jì)時(shí)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8、薄荷湯 【處方】荊芥穗 鹽(炒)各1.5千克 雞蘇葉3.75千克 瓜蔞根330克 縮砂仁90克 甘草(銼,炒)2千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消風(fēng)化痰。主風(fēng)熱上壅,頭昏目眩,鼻塞咽干,心胸?zé)?,精神不爽?/p> 【用法用量】每服3克,沸湯點(diǎn),食后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9、八風(fēng)丹 【別名】八風(fēng)丸(《圣濟(jì)總錄》卷十六)。 【處方】滑石(細(xì)研)天麻(酒浸)各30克 龍腦(研)麝香(研)各0.3克 白姜蠶(微炒)白附子(炮)各15克 半夏(白礬制)60克 寒水石(火燒通赤,細(xì)研,水飛)250克 【制法】上藥搗羅為細(xì)末,人已研藥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諸風(fēng)及痰熱上攻,頭痛面赤,頭暈?zāi)垦?,鼻塞咽干,頸項(xiàng)不利,痰唾稠濁,神情如醉,百節(jié)疼痛,耳嘯蟬鳴,面上游風(fēng),口眼蠕動(dòng)。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xì)嚼,食后溫荊芥湯或茶清送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10、薄荷湯 【處方】縮砂仁3兩,瓜蔞根11兩,甘草(炒,銼)4斤,雞蘇葉7斤半,荊芥穗3斤,鹽(炒)3斤。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消風(fēng)壅,化痰涎。主頭昏目眩,鼻塞咽干,心胸?zé)?,精神不爽?/p>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后沸湯點(diǎn)服。 【摘錄】《局方》卷十 11、柴胡升麻湯 【處方】柴胡(去蘆)、前胡(去蘆)、干葛、石膏(煅)、赤芍藥,各十兩。升麻五兩,荊芥(去梗)七兩半,黃芩(去粗皮)、桑白皮,各六兩半。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時(shí)行瘟疫,壯熱惡風(fēng),頭痛體疼,鼻塞咽干,心胸?zé)M,寒熱往來(lái),痰盛咳嗽,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豉十馀粒,同煎一盞,去滓,稍熱服,不拘時(shí)。小兒更量大小加減。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12、柴胡石膏散 【別名】柴胡升麻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處方】赤芍藥 柴胡(去苗)前胡(去苗)石膏(煅)干葛各1.5千克 升麻750克 黃芩 桑白皮各1.26千克 荊芥穗(去土)1.11千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解表清里。主時(shí)行瘟疫,壯熱惡風(fēng),頭痛體疼,鼻塞咽干,心胸?zé)M,寒熱往來(lái),痰盛咳嗽,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淡豉10粒,煎至100毫升,去滓,稍熱服。小兒分作三服,量大小加減,不拘時(shí)候。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13、八風(fēng)丹 【別名】八風(fēng)丸 【處方】滑石(細(xì)研)1兩,天麻(酒浸)1兩,龍腦(研)1分,麝香(研)1分,白僵蠶(微炒)半兩,白附子(炮)半兩,半夏(白礬制)2兩,寒水石(火燒通赤,細(xì)研,水飛)半斤。 【制法】上為細(xì)末,入研者藥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諸風(fēng)及痰熱上攻,頭痛面赤,目眩旋運(yùn),鼻塞咽干,頸項(xiàng)不利,痰唾稠濁,神情如醉,百節(jié)疼痛,耳嘯蟬鳴,面上游風(fēng),口眼蠕動(dòng)。 【用法用量】八風(fēng)丸(《圣濟(jì)總錄》卷十六)。 【摘錄】《局方》卷一 |
|
來(lái)自: 火帝養(yǎng)生_WSH > 《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