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zhuǎn)自:有畫說文史 這期內(nèi)容,還是和大家聊一聊東坡先生蘇軾。很多人喜歡蘇軾,你要問他為什么,有人會說因為他的才華,有人會說因為他的魅力,也有人只是因為蘇軾的某一句詩某一句詞,比如“竹杖芒鞋輕勝馬”、“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如果你不會幾句蘇軾的詩詞,甚至都會有種跟不上時代潮流的感覺,在今天這樣忙碌的社會,一個離我們九百多年的文人,竟然還能如此受人追捧,絕不是偶然。 蘇軾 我想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蘇軾的作品,總是能觸動任何時代任何人心中的某一個角落,當這種情感的觸動形成廣泛的共鳴時,網(wǎng)絡時代的蘇軾熱潮自然也就開始流行。 蘇軾的詩詞,能穿越上千年時光引發(fā)后人的共鳴,不僅說明他有著無與倫比的天賦,也證明了他的聰明才智舉世無雙。 但是,你們知道嗎,在世人都羨慕蘇軾的聰明和才華時,蘇軾卻寧愿自己不要那么聰明,他在詩中表示自己被自己的聰明耽誤了一生,他甚至覺得,愚鈍,有時候比聰明更重要!這是為什么呢? 蘇軾 時間來到公元1083年,此時的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經(jīng)有三年之久,這一年,迎來了蘇軾被貶之后的第一大喜事,他的侍妾王朝云為他生下了一個大白胖小子,這讓正處于人生陰霾中的蘇軾欣喜若狂,非常得意。 按照當時的習俗,新生兒在出生以后要舉行“洗三”儀式,也就是當孩子出生三天以后、要邀請親朋好友為孩子沐浴洗禮,寓意洗滌污穢消災免難,那么在給兒子洗澡的時候,蘇軾當眾賦詩一首,名為《洗兒戲作》,怎么寫的呢?他說: 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 這首詩和蘇軾以往的風格大不相同,的確頗有“戲作”的嬉笑之感,他說所有人生孩子都希望他以后能聰明,但我就是被聰明給耽誤了一生,所以我希望他以后愚鈍一點,最好能無災無難地當個大官。 那么這首詩,是蘇軾在給兒子洗三時的應景之作,既表達了自己對兒子的期盼與祝福,同時又借此來宣泄了自己心頭的抑郁和憤懣。 他當然不是真的想讓兒子蠢一點笨一點,而是因為自己空有一身聰明才智卻屢遭貶謫的現(xiàn)實遭遇,這才希望兒子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至于“無災無難到公卿”,其實是借以諷刺當時主政的公卿宰相都是庸才而已。 蘇軾 公元1083年,蘇軾已經(jīng)46歲,中年得子,自然欣喜不已,他在《洗兒戲作》中對兒子提出的期望最終并未實現(xiàn),因為不到一年之后,這個孩子便因故夭亡。 在《洗兒戲作》當中,蘇軾雖然一派諧謔調(diào)侃的口吻,但實際上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給這個孩子取起名為“遯”,小名“幹兒”,這兩個名字都是出自《周易》,“遯”有謙退之意,“幹”則是出自“幹父之蠱”,意為希望兒子能子承父業(yè)堪當大任。 從蘇軾給兒取名為“遯”和“幹兒”可以看出,他當時應該是一種非常矛盾的心理,蘇軾作為父親,結合自己生平遭遇,他希望兒子不要重復自己的老路,明哲保身做個普通人就好; 蘇軾 與此同時,他又希望兒子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是多么復雜而糾結的一種感情啊,這應該也是天下所有父母曾為之矛盾的事情。 但是我想,蘇軾在感慨“惟愿孩兒愚且魯“和“無災無難”的時候,一定是發(fā)自肺腑之言,因為在蘇軾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里,或許,學會讓自己愚蠢一點、平凡一點,真的會比像蘇軾這樣的聰明人過得更好更幸福一點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