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全國有哪些著名的古建筑,其實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新修筑的嗎? 今天,蘭臺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國內(nèi)知名的“新建”古建筑。 現(xiàn)在的天安門是1969年重修的 01北京天安門。 眾所周知,天安門是我國標(biāo)志性建筑,是無數(shù)國內(nèi)外游客到北京旅游時一定要來打卡的景點。 但是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現(xiàn)在的天安門并不是古代遺留下的建筑,是1969年重建的。 為什么要重新建呢? 作為一座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城樓,天安門在晚清就已經(jīng)年久失修了,清朝滅亡后,無論是前清還是北洋政府、國民政府,都沒有很好的修繕和維護天安門。 1950年代的天安門 以至于在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的時候,天安門已經(jīng)破敗不堪了,尤其是城樓都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結(jié)構(gòu)性問題。 從開國大典開始,國家一直在對天安門進行修補,但是城樓的結(jié)構(gòu)性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 1966年邢臺地震也波及到了北京,震波讓天安門原本就存在的結(jié)構(gòu)問題就更加嚴(yán)重;很多柱子已經(jīng)無法滿足支撐需要,隨時可能發(fā)生坍塌。 換言之,天安門當(dāng)時已經(jīng)成了名副其實的“危樓”。 于是,有關(guān)部門不得已在1969年對天安門進行徹底的重建。 天安門重建工作從1969年12月開始,于1970年4月結(jié)束。 重建后的天安門除了底座還是原來的建筑,其余部分都是1970年新建的了。 新修建的天安門比原來的古建筑高了87厘米。 西湖雷峰塔 02杭州雷峰塔。 原來的雷峰塔在1924年就已經(jīng)倒塌了,魯迅先生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談這件事情,這就是著名的《論雷峰塔的的倒掉》。 魯迅先生在文章里開宗明義就提到了沒有倒塌的雷峰塔其實也一直破破爛爛,他并不認(rèn)為有什么好看的:
現(xiàn)存的雷峰塔是1999年重建,2002年10月完工的。 清代雷峰塔 不過這也不是雷峰塔第一次重建了。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曾經(jīng)圍困杭州城,在圍城的時候,倭寇們放火燒掉了雷峰塔;倭亂平息后杭州士紳又花錢重修了雷峰塔。 黃鶴樓 03武漢黃鶴樓 黃鶴樓的名氣相信只要是中國人都不陌生,唐代詩人崔顥的《黃鶴樓》堪稱千古絕句;但是,許多武漢人都不推薦自己外地的朋友去黃鶴樓玩。 主要原因就是黃鶴樓是1985年新修的。 其實歷史上由于武漢長江樞紐的地位,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黃鶴樓重建過很多次。 有歷史學(xué)家統(tǒng)計過,黃鶴樓大概重建過27次。 清代的黃鶴樓毀于1884年武昌的一次大火,而1884年的這棟黃鶴樓其實重建時間也不長,1868年才建成。 黃鶴樓光清代就重建了好幾次。 1871年的黃鶴樓 不過,歷朝歷代重修黃鶴樓,都是在原址上重修的。 而新中國成立后,為了修建武漢長江大橋,占了黃鶴樓的舊址;而1981年重建時,是在距離原址1公里左右的地方重新選址新建的。 前面的天安門和雷峰塔都是原址重建,而黃鶴樓則直接搬家了,也難怪武漢本地人不推薦去了。 現(xiàn)代滕王閣 04南昌滕王閣。 滕王閣也是因為唐代詩人而聞名的,只不過不是詩而是一篇序。 王勃的《滕王閣序》,相信沒有中國人會陌生。 不過滕王閣和黃鶴樓一樣,不僅重修,而且也沒有在原址重新。 清代滕王閣 目前滕王閣是1989年梁思成先生設(shè)計的,當(dāng)時參照了宋代李誡的《營造法式》一書,最終的成品是一座仿宋建筑群。 不過歷史上,滕王閣一共重修了29次,比黃鶴樓還要多2次。 現(xiàn)代趙州橋 05石家莊趙縣趙州橋。 趙州橋的歷史相信不用蘭臺科普了,中國人都知道。 不過趙州橋最可惜的地方在于,當(dāng)年修繕時趙州橋并沒有完全損毀,是可以“修舊如舊”的;但是在1958年的修繕時,以“壓力灌漿”工藝,取代古橋原來采用的“干擺砌筑”工藝,這也讓當(dāng)年不少建筑學(xué)家痛心疾首。 因為這完全改變了原來趙州橋的工藝。 清代趙州橋 梁思成后來還專門撰文表示了對這次修繕工作的不滿:
綜上所述,這五大“新建”古建筑都存在“特修斯之船”的悖論問題。 忒休斯之船 所謂“忒休斯之船”悖論? 特修斯之船這個悖論,講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幾百年的船,只要一塊木板腐爛了,那么這塊木板就會被替換掉,那么問題來了,如果這艘船的所有零件都被替換掉了,最終產(chǎn)生的這艘船是否還是原來的那艘特修斯之船,還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 那么,大家覺得這五大“新建”古建筑,它們還是原來的建筑嗎?還是原來那艘“忒休斯之船”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