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一位竹杖芒鞋走天涯的僧人辭別紅塵,隨著西湖的碧波飄搖而去,從此,世上少了一位公子李叔同,多了一位律宗祖師弘一法師。 影視中的李叔同 1880年,天津,一只喜鵲銜著松枝飛到巨富李筱樓家三姨太的產(chǎn)房里,隨著呱呱墜地的洪亮嬰兒聲,三姨太誕下一位虎頭虎腦的漂亮小子,父親為其取名成蹊,待稍稍長大后正式取名叔同。 李家是晚清數(shù)一數(shù)二的富戶,歷代掌控銀錢業(yè)和鹽業(yè)這兩項最是盈利的行當。到李筱樓這一代,李家已到達巔峰,連晚清最負盛名的重臣李鴻章都為他的喪儀“點主”。 出生在這樣的鐘鳴鼎食之家,注定了李叔同人生的與眾不同。當李叔同出生時,父親已經(jīng)68歲,母親才19歲,老夫少妻慣生麒麟子,歐陽修如是,孔子更如是,恰巧,李叔同也如是。 少年李叔同 李家家大業(yè)大,卻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望族,畢竟在以人為上的封建社會,李家的子嗣未免太過單薄。李筱樓的長子早夭,次子體弱多病,老年得一健康的兒子,自然對待他如掌上珍寶,愛惜非常。 李叔同自幼便顯現(xiàn)出了超出同齡人的聰慧,尚在牙牙學語之際,便能學著父親背誦對聯(lián),5歲啟蒙,“年十三,輒以篆刻和書法名于鄉(xiāng)。” 富貴人家大都喜歡禮佛,李叔同幼時會伴著父母家人一起到寺廟進香,在他5歲那年,父親重病在床,更是伴著《往生咒》通往極樂。 5歲的李叔同不明白父親去世的哀傷,更不懂父親的去世對于他來說意味著什么,看著父親葬禮上敲著木魚的和尚,他反而過家家似的用被單做袈裟,學著和尚打坐的樣子。 或許,年幼的李叔同便已經(jīng)同佛結下不解之緣,只是,這場約會遲到了二十多年。 李叔同的生身母親只是一個大字不識、見識淺薄的姨太太,為了李家這本就不興的子嗣,也為了將李家的光耀門楣延續(xù)下去,李叔同父親去世后,他便正式養(yǎng)在了大太太郭氏房中,跟著族學先生開始啟蒙念書。 李叔同天賦很高,對于文人雅趣賞玩觸類旁通,無論是詩書字畫,還是篆刻書法,都無一不精。 李叔同生母三姨太在李府地位不高,平時無甚消遣,最大的愛好便是到戲院看戲。時常跟著母親到戲院看戲的李叔同也在耳濡目染中喜歡上了戲曲,長大后跟大部分的富家子弟一樣,迷戀泡戲園子、養(yǎng)戲子。 李叔同、楊翠喜 情竇初開的少年,愛比天大,十幾歲的李叔同也有著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迷戀上了坤伶楊翠喜。 同大部分名伶可憐的出身一樣,楊翠喜也出身貧寒,自幼便被賣給樂師學藝,還好長大后出落得漂亮,再加上一副好嗓子,自福仙樓登臺后,一炮而紅,吸引了無數(shù)名流貴人前來捧場。 李叔同也屬于這些捧場的名流子弟中的一員,不過不同于其他人把楊翠喜當成玩意兒一樣的戲子,他將這個漂亮可人又才華橫溢的女子當成真心愛人。 楊翠喜 只要有楊翠喜登臺,李叔同必定會去捧場,這既是對愛人的依戀,也是對戲曲藝術的瞻仰。晚上散場后,李叔同還會提著燈籠送楊翠喜回家,發(fā)乎情止乎禮,兩個年輕的男女在這亂世中嘗到了純粹的戀愛。 連高門大戶的女子都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更何況是楊翠喜這樣下九流的戲子呢?隨著她名聲越傳越遠,連皇親貴胄親王奕劻以及他的兒子載振都對楊翠喜著迷,為了巴結這對父子,當?shù)毓賳T便將楊翠喜買下來,送到了親王府上。 自此,李叔同的初戀慘淡收場,被迫順從家中安排,娶了端莊溫柔又能干孝順的俞蓉兒。俞蓉兒出身富商之家,與李叔同門當戶對,不僅長得漂亮,還擁有傳統(tǒng)女性的優(yōu)美品質,是李家上下都滿意的媳婦。 不過李叔同討厭的正是俞氏這循規(guī)蹈矩的正經(jīng)模樣,他從小被規(guī)矩束縛著長大,長大后便想著掙脫這一切,所以面對俞氏這看起來近乎完美的妻子,他完全無法喜歡。 俞氏一生為李叔同生下了3個孩子,除了長子早夭,還活下來兩個。幾十年的歲月里,俞氏獨自一人撫養(yǎng)兩個兒子長大,忍受丈夫的冷漠。 俞氏嫁給李叔同是不幸福的,她十幾歲作他的妻子,45歲就撒手人寰,夫妻幾十年,她幾乎都在等待中度過。 而李叔同向來任性妄為,說去日本留學,便毫不留戀地離開,并且還娶了房東家的女兒雪子。 李叔同(左)茶花女扮相 雪子迷戀李叔同的才華,曾給他做過裸體模特,二人在藝術中相知相識,哪怕知道李叔同在中國有家庭,還是背負著小三的罵名委身于心愛的男人,還好李叔同給了她妻子的名分。 李叔同回國時,雪子也放棄了在日本的一切,拋下生養(yǎng)她的父母,跟隨丈夫來到屬于他的故土,她以為等待她的將是畢生的幸福日子,可14年后,卻因為李叔同的執(zhí)意出家,黯然歸國。 李叔同算得上天才式的人物,《送別》傳誦至今,奠定了他在文學和音樂上的地位。而且他是第一個用五線譜作曲的中國人,被稱為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的啟蒙人。 戲劇以及繪畫上,李叔同也貢獻頗大,是中國話劇藝術的奠基人,是中國油畫的鼻祖。除此之外,他在篆刻、書法、廣告學、社會學、法學、哲學、環(huán)境學、漢字學等領域也造詣非常、貢獻頗多。 除了個人才華,李叔同也曾為人師表,桃李滿天下,劉質平、豐子愷等近代著名大師皆是他的門生,他的弟子幾乎撐起了大半個近代藝術的殿堂。 無論做什么,李叔同都頗具天賦且執(zhí)著如一,力求做到最好,包括佛學。可人無完人,如此優(yōu)秀的他偏偏是一個對女人不專一,對家庭不忠誠的浪蕩子。 他出家未曾跟兩個妻子有過半句商量,原配俞氏在報紙上得知他出家的消息后,帶著兩個兒子風塵仆仆地來到杭州,跪在李叔同出家的寺廟外長達4個小時,磕得頭破血流只為見他一面。 此時的李叔同只有39歲,已經(jīng)出家3天,法號為弘一,可他卻仿若入佛門幾十年的老僧,完全拋棄了紅塵,連妻子兒子都不見。 最后,還是小沙彌于心不忍,帶著他們去見了李叔同。俞氏叫著三郎,孩子們叫著爸爸,血淚交融在臉上,好不凄慘,可李叔同卻目空一切,只道:“我心已空無一物,紅塵已離我遠去,施主請回!” 李叔同初斷食后照片 俞氏肝腸寸斷,絕望地帶著兩個兒子回了家,家人讓她再去求李叔同還俗,可她只淡淡一句:“我們不去,因為他是不回來的?!?/span> 李叔同最不待見這個妻子,連她的葬禮都不回去參加,可到底,俞氏卻是最懂他的人,也或許,在漫長的等待中,俞氏早已等得麻木了。 在出家前,李叔同將所有塵世的財產(chǎn)、書畫、收藏、私物都作了安排,大部分都送給了好友。可對于兩個妻子,原配俞氏,他沒有關于她的任何片言只語,另一個妻子雪子,他也只是將自己的一綹胡須和一個月的薪水托人送給了她,然后安排她回了日本。 李叔同自畫像 對于外人,哪怕是普通的學生,李叔同都妥善貼心,唯獨自己的兩個妻子,李叔同狠心如斯,實在難以接受。 李叔同用余生24年的時間來參透佛法,而且選擇了律戒最為嚴苛的律宗。出家前,李叔同是富家公子哥兒,含著金湯匙出生,從未受過生活的苦楚和壓迫,可出家后,他毫不猶豫地舍棄了塵世的一切,一件僧袍破了又補,穿了十幾年,青燈古佛,竟然能夠忍受這樣的寂寞。 李叔同無論做什么都要做到極致,以前研究藝術如此,讓他學有大成,后來研究佛法同樣如此,嚴格要求自己,每天只吃一餐,過午不食,粗茶淡飯,物欲幾乎沒有,常年只有一把雨傘和被單、僧袍。 李叔同被譽為律宗第十一世祖,斷了700多年的律宗因為李叔同的奔走宣揚、編修佛殿而得以傳承。余生他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弘一法師的名號竟然聲名遠播更甚當年的才子李叔同。 李叔同 有人不理解李叔同的所作所為,既然對佛法感興趣,在家修行也可以,為何要拋妻棄子,拋下多年積攢的一切去過那樣的苦日子呢? 說實話,作為一個俗人,我也不理解李叔同的選擇,直到看到李叔同的弟子豐子愷的理解:“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有的人做人認真,滿足了“物質欲”還不夠,滿足了“精神欲”還不夠,還必須去探求人生的究竟。” 做一個認真的人,可能李叔同做到了極致,但做一個有人情味兒的人,李叔同終究還是不合格的。 做一個認真的人,可能李叔同做到了極致,但做一個有人情味兒的人,李叔同終究還是不合格的。 李叔同大徹大悟,以佛心愛世人,可在他圓寂那一刻,是否有一刻曾想起那兩個為他守候半生的鮮活女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