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萬慶濤 王鴻杰 商字是一級常用字,現(xiàn)代漢字使用頻率排名第547位。這么常用的一個字,竟然被李學勤主編的《字源》認為是“構(gòu)形不明”,“本形、本義尚需進一步研究”。 許慎《說文解字》認為,商字的本義是“從外知內(nèi)也。從?[nè],章省聲?!币馑际钦f,商字是從外面估測里面的情況,從?(吶,木訥,不善言辭),由外表彰顯其義,因此是章省聲。三國魏人張揖《廣雅》認為,“商,度也?!薄掇o源》商字的第一義項是“計量”?!掇o海》商字的第一義項是“販賣貨物”?!锻趿艥h語字典》商字的第一義項是“商度,估計”。《現(xiàn)代漢語詞典》商字的第一義項是“商量”。《漢字源流字典》認為,商字本義是酒器,是觴的象形字。 商字演變(《字源》) 商字的本義究竟是什么,還要從甲骨文字形和當時的社會狀態(tài)中尋找。 商字甲骨文大致可以分成四種字形。第一種字形,如下圖甲骨文01,上部是倒三角形加一橫,往下由一豎連著兩個左右對稱、表示石塊的符號。第二種字形,以下圖甲骨文03為例,比第一種字形多一個倒三角形(在上部)。第三種字形,如下圖甲骨文05,比第一種多一個口字(在兩個石塊中間)。第四種字形,如下圖甲骨文06,比第一種多兩個帶點的圓圈(在中間一豎的兩側(cè)),提梁的倒三角形填實且變成一條豎線。 商字商周甲骨文字形 商代金文第一種字形,如下圖商代金文01,是填實了甲骨文第三種字形中的兩個石塊。第二種字形,如下圖商代金文02,基本同甲骨文第三種字形。第三種字形,如下圖商代金文04,由甲骨文第三、第四種字形混合而成,保留甲骨文第三種字形增加的口字,把甲骨文第四種字形兩個中間有點的圓圈變成了四個口,平衡地置于天平提梁線的兩側(cè)。 商周時期金文字形 從商字四種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商字本義當是一架原始簡易天平,這個天平由提梁、平衡桿、左右兩塊等量的石頭砝碼共同構(gòu)成。通過石頭的等量,確定砝碼的重量。當需要稱量貨物的重量時,去掉一邊的石砝碼,在這個位置放上貨物,只要天平左右平衡,就知道貨物的重量。 使用天平時,人們感覺三角形的石砝碼不容易掌握平衡,就把石塊打磨成圓形,并在中心鑿孔,以便懸掛。于是,商字左右兩側(cè)加上圓形有孔的石砝碼。單提梁天平在稱重時,經(jīng)常會因貨物太重被拉斷,于是人們就增加一個提梁,變成雙提梁天平。在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要討價還價,討價還價需要用語言進行,而語言需要口頭進行。這樣以來,人們就在原始天平底下增加一個口字。 當然,作為原始簡易天平的商字,目前還沒有物證。如果在出土的石器中,可以找到兩塊重量和形狀大體相同的三角或圓形石塊,就可以證明這種原始簡易天平的存在,其他部件都因年代久遠而朽爛于無形。 石砝碼最初是三角形,后來演變?yōu)閹Э讏A形。這種圓形帶孔的石器,早在新石器時期的紅山文化時期就可能出現(xiàn)了,但這種帶孔的圓形石塊也可能是用來捕魚的網(wǎng)墜,或者一物兩用。據(jù)研究,舊石器時代,人類社會還不存在交易,只有到新石器時代,人們的生產(chǎn)能力提高了,才會拿本部族剩余產(chǎn)品與其他部族交換本部族需要但卻不自產(chǎn)的產(chǎn)品。 產(chǎn)品交換,最初是物物交換,后來發(fā)展出貨幣。但無論是哪一種交換,都需要稱量產(chǎn)品,以實現(xiàn)等價交換。 貨物重量不一,使用的石砝碼大小不同。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天平,是楚國天平。它是由天平桿、兩個銅質(zhì)天平盤和10個環(huán)形砝碼(又稱環(huán)權(quán))構(gòu)成。天平桿正中間有鉆孔,孔內(nèi)穿絲線作為提鈕,兩端各有一孔,內(nèi)穿線用來系天平盤。稱重時,在天平盤一端放相應重量的環(huán)權(quán),另一端是所需稱重的物品。當天平達到平衡時,環(huán)權(quán)的重量就是物品的重量。 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天平 明清兩代,鹽商使用朝廷制定的圓形石質(zhì)砝碼,大小四個,有的上面分別寫有生、意、興、隆四個字。附圖是清代鹽商所用的石砝碼,現(xiàn)收藏在遵義四渡赤水紀念館赤水河鹽文化陳列館。 清代鹽商用的石權(quán)(砝碼) 商字既然是用于貨物交換的天平,那么,商人就是使用天平進行貨物交換的人。 那么,從商王自稱大邑商便可推斷,使用天平“商”,是商族有別于其他氏族部落的特點?;蛟S,他們的祖先最先發(fā)明了原始簡易天平并用于與鄰近部族的易貨貿(mào)易。同時,他們也把簡易天平刻畫下來,作為自己的族徽,寫作商。 利用最先進的貿(mào)易工具簡易天平,加上自然地理優(yōu)勢,商族逐步壯大起來,然后不斷向外擴張,兼并鄰近部族,征伐不臣服的部族,成為當時實力最強、控制范圍最大的邑,首領開始稱王,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錄信史的王朝。 由于造字的時代距離西周時間久遠,因此周人并不十分了解商字的造字本義,也就是照貓畫虎,比著葫蘆畫瓢,造成商字頻頻發(fā)生形變。 參考文獻: 1.《辭源》,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 2.《現(xiàn)代漢字詞典》(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96年第三版。 3.《辭?!?,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 4.《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版。 6.《漢字源流字典》,谷衍奎編,華夏出版社,2003年版。 7.《說文解字》(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孫永清編著,中國書店,2011年版。 8.《字源》,李學勤主編,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9.《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編,四川辭書出版社,2014年版。 10.《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版。 11.《實用甲骨文字典》,陳年福編著,四川辭書出版社,2019年版。 12.《國學大師》(網(wǎng)絡版)。 13.《新華字典》(網(wǎng)絡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