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已花甲 + ,敦煌莫高窟在腦海中只是一個符號。說來話長,依稀記得小學上地理課的時候,老師講過敦煌莫高窟,還是和其它石窟并列講的。隱約有云岡石窟、大足石刻、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剛學會查地圖,什么左西右東上北下南,什么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好不容易找到了,原來敦煌在地圖上只是一個很小很小的點兒。
隨著游歷地方的增多,隨著年齡的增大,敦煌莫高,在心目中越來越向往、越來越想去。雖沒到過,在影視中知道反彈琵琶,曉得飛天樂舞,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洋河敦煌大曲’酒,商標上就有一個敦煌仙女飛天的形象。 這次西部之旅,是在孩子們擎起的孝心中起航的。 探秘過神奇的茶卡鹽湖,下一站目標就是敦煌。如果再折返西寧走高速肯定繞遠,如果從茶卡鹽湖直接去敦煌路況不明。地圖標注是八百來公里省道,比高速近三百多公里?,F在回來以后可以這樣說,長途行車,高速是不二的選擇。
開始了。越走人越稀,越走越荒涼,看不見綠色,哪怕是一棵草,看不見村莊,哪怕是一間房。曠野上點綴著稀疏干枯、類似草原上羊胡子草一類的植物。只是路,還是路,無盡頭的路;只是沙,只是石,無盡的砂石。這是什么地方,這里近乎是無人區(qū)。是的,那天的氣溫就達到了新高的38°,想想也是,戈壁地表的溫度該多高,什么植物再耐旱烤也烤死了。 運氣還不錯,走了一截兒省道加足了油,就與高速連上了(開通不久)。事實告誡,這油算加對了。別指望有服務區(qū),別指望有如廁,別指望有吃飯喝水的地方。一路覺得很奇怪,高速之間有便道可以相互串并。也是的,幾百里無人煙,走錯了路可以返回,就這點來說還挺人性化的。
茫茫戈壁寂寥無聲,沙丘起伏一望無垠,旋風擰著旋兒在沙丘間飛竄,一股狼煙騰起;平地無風蕩起沙塵,把公路兩側的山巒遮掩的霧氣蒙蒙;沙丘里呲咧的石塊猙獰的露著棱角,干涸的沙河巨石磊磊向使著山洪咆哮的曾經。有車輛駛過,心里覺得踏實些,一段自駛自駕,心里有些發(fā)毛。 德令哈、瓜州、大柴旦,一系列生僻拗口的地名接踵而來次第略去,荒涼逐漸倍增。罕見在沙洲中發(fā)現了一汪清澈,引得人們駐足觀看,可惜岸邊無草,灘上沒畜,看來還是咸水湖。 終于看到敦煌的指示牌了,一顆懸著的心總算歸位了。市區(qū)迎面就是大沙山,緊挨的鐵路橋橋墩間距就像天然的取景框,被沙山塞了個滿滿當當。公路的右側隱約一座古城,停車,捂著鼻子鉆進嗆人的土塵觀看,指示牌顯示這就是敦煌古城原址。
看膩討厭都市的嘈雜,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急切盼著這樣的情形出現。從來沒有走過這樣的道路,真正領略了荒漠戈壁的彪悍,就連看到加油站都顯得那么親切,掏錢的速度心情從來沒這么情愿。 敦煌,難道這是考驗朝覲者的誠心,莫高,難道這是對拜見人的殺威棒? 不是隨意來到敦煌就能看到莫高窟的。趨之若鶩的人們云集于此,飛機、自駕、旅行社不算,僅每天火車送達的人數就接近四千。人滿為患。 趕到敦煌旅行社,運氣真不錯,佛陀總算開眼了,我們買到了限額參觀的應急票。應急票的定義:只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參觀四個主要洞窟。這已足以。 應急參觀定在第二天十一點鐘。翌日清晨五點多鐘我們開始游覽鳴沙山和月牙泉,不到十點就來到游客中心等待。等車期間,看招貼畫惡補思維,同時盡力搜羅著腦海中僅存的歷史知識。 敦煌莫高窟,是我們華夏的瑰寶。它時間跨越近一千七百年。悠悠華夏五千年歷史從未斷檔,要想認定某階段特定的歷史,除了史書記載,考古出土的歷史文物就是不言的實物證據。有的歷史在證據面前不得不改寫,就這個意義上講,敦煌莫高窟就是現世的、僅存的,不可多得的、活生生的歷史教科書。史載,莫高窟最早開鑿于前秦北朝,隋唐鼎盛,到了唐代就已經有近百座石窟了。
通往景區(qū)的大巴車來了。沿途荒漠至極,奇怪,到了莫高窟附近綠洲乍現恍如隔世般。一座石橋橫跨沙河,過橋就是莫高窟。橋下無水有流水痕跡,橋畔的沙丘上有塔林矗立,對面蔥郁處就是鳴沙山斷崖,莫高石窟就開鑿在斷崖上。
南岸橋頭用規(guī)制石塊壘砌著'莫高窟’字樣的石碑。上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公布,甘肅省人民政府立的字樣。 過橋到北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造型精巧的牌樓。三跨透門兩層飛檐其上,木柱石墩榫卯斜撐擎起,上方豎懸匾額'莫高窟’,門楣正中藍底金字'石室寶藏’,豎匾橫字對稱。背后同方位還是'莫高窟’,字跡則換成了'三危攬勝’,看上去是文學泰斗郭沫若先生的墨跡。
前邊一小廣場,最吸睛的是'飛天仙女’和'反彈琵琶’的純白塑像,飄飄欲飛姿態(tài)美倫。 斷崖窟室被欄桿圍擋,一排大楊樹緊貼欄桿,有的樹粗冠大看上去有近百年樹齡??呤覍訑挡坏?,二層以上都有參觀的圍欄走道,外山體已經被保護起來,色澤與建筑材料的質地與山色渾然一體。保護后,每個窟室留一處方形門洞,個別地方建有飛檐。
每一撥參觀排隊的人很多,出奇的悶熱及熱浪陣陣襲來,但擋不住探奇的心緒。按照安排依次參觀指定的窟室。窟室里光線很暗,待一撥人進入后,解說員打著小電筒開始講解。佛陀端坐正顏威色,壁畫鮮艷局部脫落,佛陀有來歷,壁畫有說辭,驚異的發(fā)現佛陀與道教尊者同在一窟,這是歷史上形成的此起彼伏,同時也說明了歷史上一個時期皇朝及信眾的側重點,融合在一起也是佛道一家的見證。
莫高窟的標志是96窟的大佛。佛像通高35.5,米,此佛開鑿于初唐,兩膝間寬12米,是佛國中的未來佛'彌勒佛’,亦是'釋迦佛’的接任者。由于莫高窟的山體是砂巖構造,佛像極難成形,只能先鑿出佛像的輪廓,然后再用草泥填砌麻泥細塑,最后著色而成。為了保護大佛不受風雨侵蝕,最初建了四層塔樓護衛(wèi),后改為五層,經歷朝歷代不斷修葺最后定型為九層。走進窟室抬頭仰望,大佛偉岸氣度非凡,人在佛腳下,佛首高云天。定睛掃描佛像鮮艷,儀態(tài)慈祥穩(wěn)如泰山,尤其是鮮紅的嘴唇,給人以親和親近的感覺。
出來后在廣場上仰望,更覺巍峨莊重,斗栱飛檐層次分明,金剛鈴響起烘托佛國氣氛,鍺紅色的九級塔樓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148窟是佛祖涅槃窟??呤覍挸?,主佛壇上塑涅槃佛像,佛像側右而臥,右手枕于臉頰,左手順勢放在左腿上,臉型豐滿,雙目微閉,衣紋自然,一幅安然入睡的模樣。佛祖身后塑有72名弟子、天人、各國王子、佛姨母、菩薩等舉哀像,表情各異神態(tài)清晰??呤冶诋嬌术r艷人物鮮活,是保存較為完好的一個窟室。 觀覽畢意猶未盡。試想,坐擁400多洞窟,45000平米壁畫的莫高窟,瞻拜其中的四個窟室簡直是管中窺豹。神秘莫高窟,每個窟都有每個窟的故事,莫測莫高窟,每幅壁畫都有它的內涵。 這歷史的昭示,這歷史的畫卷,浩瀚無垠淵源流長。
其實,窟室最早由僧人開鑿,后來陸續(xù)也參雜了個人成分,說得通俗點,就是張家窟、李家窟、王家窟組成,塑佛像敬佛陀,講家事拜祖宗,還有自己(供養(yǎng)人)的形象一并塑在那里。這里還有歷朝代國家行為的財力投入修葺和雕塑,也是敦煌文化傳承至今的主要原因。 壁畫其實也不生澀。主要是佛像、佛國故事、佛教史記、山水畫卷、耕作舞蹈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飛天舞蹈就是鮮活的事例,許多歷朝歷代人們的發(fā)式、穿戴、打扮、首飾、用品、習俗……都能在這里找到答案。只要慢慢品慢慢看,真得是奧妙無窮。
窟外的小廣場上綠蔭森森,花草繁盛,百米之外就是荒漠干涸的沙河。附近有一處標有民俗字樣的建筑,進去發(fā)現,原來這里最初是作學問的莫高窟研究人員起居和辦公的地方。這些大家學者傾畢生精力發(fā)掘研究敦煌莫高窟的歷史痕跡,并為此奮斗了一生。里面有頂級研究學者的事跡和年表,他們有的國外學成歸來,有的矢志終身奉獻,在極其簡陋的地方做著及其偉大事業(yè),令人肅然起敬。兩棵扎苒的百年以上樹齡的大樹聳立在庭院中,它見證了莫高窟的百年變遷,歷史將記住他們。
值得一看的是敦煌石窟文物保護所陳列中心。觀覽過石窟再到這里等于加深印象,重溫史詩。這里有佛像制作的全過程,這里有發(fā)掘出來的經文、殘片,這里有壁畫是如何畫成的釋疑,還有復制的厘毫不差的洞窟原作。 時代在進步,敦煌現在已經成功復制了數字化的各個洞窟的檔案,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今后將來要想看到某一個窟室,調出影像即可。
敦煌,莫高,如它的名字一樣,大的輝煌,高深莫測。這些華夏的寶藏,雖歷經外國文物販子的掠奪,但它的根還在敦煌還在莫高,莫高窟,千佛洞,永遠矗立在華夏大地上,她是華夏文明史撬動世界進步的一個支點,她也屬于全人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