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對于我們而言并不是陌生的詞匯,尤其是男性朋友?,F在很多人在看病的過程中,總愛問醫(yī)生自己是不是腎虛,需要不需要補腎?還有的人根本不咨詢醫(yī)生的意見,身體一不舒服就干脆在家里吃補腎藥,沒有效果的時候來找醫(yī)生。
那么究竟什么是腎虛呢?我們知道,腎為先天之本,是人體生殖發(fā)育的根源,臟腑機能活動的原動力。腎的精氣從作用來說分為腎陰、腎陽兩方面,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一旦這種平衡遭到破壞,就會出現腎陰、腎陽偏衰或偏盛的病理變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腎虛。
中醫(yī)養(yǎng)生和治病講究對癥,養(yǎng)腎的時候不能盲目亂補,否則不僅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甚至還會適得其反。所以,在調理的時候,首先需要了解腎虛的類型,下面就詳細介紹一下這幾種腎虛類型:
1. 腎陽虛——畏寒怕冷
腎陽能推動人體各個臟腑的生理活動,是一身陽氣的根本,也稱“元陽”。腎陽不足就會影響各個臟腑的生理活動而發(fā)生病變。所以要通過后天的靜心調養(yǎng)來呵護腎臟。腎陽虛就是人體衛(wèi)氣衛(wèi)陽虛弱了,會有以下表現:
(1)感冒不斷,畏寒怕冷
(2)愛喝水,四肢不溫,又口干舌燥
(3)口腔潰瘍,夜尿多
(4)腰痛、腰酸、關節(jié)等經常痛
(5)排尿無力,余瀝不盡
(6)腎炎、膀胱炎、陽偉
所以,這類人在調理的時候就要溫陽祛寒。
2. 腎陰虛——容易上火
腎陰是腎精作用的體現,全身各個臟腑都要依靠腎陰的滋養(yǎng);是人體陰液的根本,肝失滋養(yǎng)則肝陰虛、肝陽亢;心失滋養(yǎng)則心陰虛、心火旺、心煩失眠、心神不安;腦失滋養(yǎng)則眩暈耳鳴。反過來,各個臟腑陰液嚴重不足時,也會導致腎陰不足,如熱邪侵犯灼傷胃導致胃陰不足,進一步就會損傷腎陰,稱為“腎陰涸”。往往會出現:
(1)潮熱盜汗、兩顴潮紅
(2)舌紅,口干咽燥
(3)手腳心、胸口發(fā)熱
(4)大便干結、小便黃赤
(5)失眠多夢
所以,平時要及時補陰,制約偏亢的陽氣。
3. 腎氣不固——二便、精有異常
腎氣虛失于固攝。勞累過度,久病失養(yǎng)耗傷精氣,腎氣的固攝作用減弱,出現腎氣不固的癥狀。
腎司二便,小便靠腎氣攝納控制。就會出現以下情況:
(1)尿失禁,小便淋漓不止
(2)關門不固,出現早“謝”
(3)夜尿增多,腰膝酸軟
(4)聽力減退,面色蒼白
(5)舌質淡,苔白
所以治療的時候要注意勞逸結合,切勿強勞傷腎,固攝腎氣。
4. 腎不納氣——時常喘息
中醫(yī)認為呼吸不單是肺的事,吸氣靠腎,呼氣靠肺。肺腎兩臟密切配合才能正常平和地呼吸。如果腎氣虛衰,腎不納氣,就會出現以下情況:
(1)喘息不已,吸氣困難
(2)呼多吸少,欲望減退
(3)早些,腰膝酸軟
(4)頭暈耳鳴,夜尿增多
(5)面色白,舌質淡
所以治療這種關鍵在于調補腎氣。
腎不納氣與上文的腎氣不固都是腎精所化的氣不足。腎氣不固,失于封藏固攝,就會出現小便失禁、早些滑精;腎不納氣,失于攝納,不能接納肺吸入,出現呼多吸少的喘息。二者雖然同為腎氣虛,但表現的癥狀各異。因而“腎氣不固”的治療,是在補腎氣的基礎上重在固澀收斂;而“腎不納氣”的治療是在補腎氣的基礎上,重在攝納。
那么,你的腎虛處在哪一個階段了,仔細對照一下,抓緊時間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