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八部》(97)感知論怎么看人性?獸有獸性,人有人性,獸性是指動物的本能屬性,比如虎豹豺狼,我們用人性標準來定義它們?yōu)閮礆?,其實兇殘只是它們的本能性行為。人本來就是動物之一種,人也具有動物性本能,但人卻另外生出了一種存在屬性,叫人性,人性是有別于動物本性的一種行為屬性,具有人性是人存在的標志性特征。 什么是人性?人性就是人特有的行為,比如求善、愛美、追求公平正義等等,人性相反的一面就是獸性,兇殘、惡毒、自私和無情等等。最值得我們追究的是,所有的生物都只有一性——本性,它們的本性就是其存在屬性,從始至終不發(fā)生變化。羊生來就吃草,狼生來就吃肉,即它們的行為屬性與本質(zhì)相符,不會因某種另外的目的導致分裂。人則完全不同,人性具有兩面性,有時善,有時惡;對此善,對彼惡;此處為善,別處為惡。人性的復雜多變,超過我們的想象。人性是人專有的精神行為特征,是人的“專利”。而且,人性是專為他人而產(chǎn)生的,如果沒有他人的關(guān)系,人性就毫無存在意義。說得更直白一些,人性就是用來對付他人的,人性就是用來調(diào)節(jié)人與人的關(guān)系的。人性就是我們?nèi)祟愖畹湫偷淖宰髯允埽覀冎圃斐鍪裁慈诵裕覀兙统惺苁裁慈诵浴?/span> 最大的懸念是,我們?yōu)槭裁串a(chǎn)生出了這么復雜、這么多變、這么難以捉摸的人性?人性的由來是一個謎。與其他生物不同的是,人性不是我們的存在本質(zhì),人被天然本性和人性分裂開來,而人性本身又被人性各個不同的面分解開來。從產(chǎn)生與本性不一的人性開始,人就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本質(zhì)性的存在整體,人性將人分解開來,人具有了多重性、多面性甚至多義性。一旦有了人性,人就不知道該怎么做自己了,人就再也沒有自己了。有了人性,人就在做人,做一個有利益的人,無論是利人還是利己。一旦有利,那就有了分別,有人得利,就有人失利,利就是利益界限,界限就是分別,有人性就有了分別,出于人性,人就會分裂成各種人格,每一種人性人格都達到某種目的。整體的人被人性的各種需求分裂成碎片,自有人性起,人就再也沒有了完整的存在。 人從單純的動物性生存,到復雜的人性化生存,人的一個存在目的,被人性分解成多個目的,人到底該為人性的哪種目的活著?而更重要的是,人性服從于人的什么目的?人由單純的生物式存在變成精神式的人性化存在,這是為什么?人性是生存的產(chǎn)物嗎?人性服務于人的生存目的嗎?顯然不是,人性在很大程度上干擾了純粹的生存活動,人性的目的并非只是為了生存。人性產(chǎn)生于生命倫理,是為生命存在的復雜性服務的,是生命倫理關(guān)系的復雜性反應,沒有生命倫理,人性就毫無產(chǎn)生的必要。 以感知倫理做參照,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人性倫理的關(guān)系,生命倫理是怎樣生發(fā)出人性,并由人性來分裂人的本性。人由生命走上了人性的迷途,人性成為人的精神屬性以后,人的生物本性就徹底喪失了。顯然,我們已經(jīng)無法在生命倫理中放棄人性而存在,人性成了人掙脫不開的蛹殼。人性注定了人存在的分裂性、矛盾性和悲劇性,人性已經(jīng)徹底綁架了人,讓人不得不在人性中就范,不得不做一個多面、多義、多種目的的人,做一個被人性利益分裂成碎片的人,成為人性不折不扣的奴隸。 為什么我們總是在人性的兩面夾擊中苦不堪言,為什么我們在善惡、愛恨、親疏、真假……等等人性的選擇中惶惑不安?因為人性的任何一面都是荒謬的,人性的兩面總是矛盾的,人就在人性矛盾的中央,被折磨得苦不堪言。而人性就像一只魔法的手,把人推向人生苦難的深處。然而,我們?nèi)祟惸芊艞壢诵詥幔糠艞壛巳诵跃头艞壛松鼈惱?,放棄了生命倫理,我們怎么生存?/span> 長期以來,我們呼喚人性,我們也在防范人性和痛恨人性,在人間,最含混的概念就是人性了,我們甚至不知道該保留人性,還是該去除人性?我們想當然地想要留存人性好的一面,去除壞的一面,一是好壞無法準確定義,二是一枚硬幣有兩面,只要某一面行嗎?但是,如果人與人的關(guān)系就是人性的多面性關(guān)系,沿著人性的通道,人能夠善始善終嗎?最根本的問題是,如果我們都是性情中人,我們能建立純粹的美好生活嗎?我們要人性,還是要生物本性的存在?兩者的本質(zhì)性區(qū)別,我們知道嗎?我們能做出最終的選擇嗎?(接下) |
|
來自: 衆(zhòng)妙之門 > 《人心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