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孔子常教導學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對針對不同的學生,孔子的教學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有一天,子路對孔子說:“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 孔子說:“你有父親兄長在,你怎么能聽到這些道理就去實行呢!” 孔子恐怕子路還未孝養(yǎng)父兄,就去殺身成仁了。過了一會兒,冉有也來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應該聽到后就去實行?!?公西華問道:“先生!子路問是否聞而后行,先生說有父兄在。冉有問是否聞而后行,先生說應該聞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請教先生?” 孔子說:“冉有為人懦弱,所以要激勵他的勇氣。子路武勇過人,所以我讓他謙退?!?/span> 豐子愷先生在《懷李叔同先生》一文中有記敘這樣一個老師李叔同的細節(jié)—— 有一個人上音樂課時不唱歌而看別的書,有一個人上音樂時吐痰在地板上,以為李先生不看見的,其實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責備,等到下課后,他用很輕而嚴肅的聲音鄭重地說:“某某等一等出去。”于是這位某某同學只得站著。等到別的同學都出去了,他又用輕而嚴肅的聲音向這某某同學和氣地說:“下次上課時不要看別的書?!被蛘撸骸跋麓翁挡灰略诘匕迳??!闭f過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罷”。出來的人大都臉上發(fā)紅。 又有一次下音樂課,最后出去的人無心把門一拉,碰得太重,發(fā)出很大的聲音。他走了數(shù)十步之后,李先生走出門來,滿面和氣地叫他轉(zhuǎn)來。等他到了,李先生又叫他進教室來。進了教室,李先生用很輕而嚴肅的聲音向他和氣地說:“下次走出教室,輕輕地關門。”就對他一鞠躬,送他出門,自己輕輕地把門關了。 俗話說 ,“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作為教師,同樣有一點東西非常重要,即要非常清楚知道自己有什么,可以給到學生什么,能否給學生做道德上的榜樣,能否在學問上給學生帶來大的啟發(fā),清楚了這些,然后再去從事教師這個行業(yè),才會有最基本的心安和從容,正如 《白虎通·三教》中所言:“教者,何謂也?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 其次,要充分了解不同學生的類型,然后根據(jù)不通類型因材施教,辨證施治,才能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抖Y記·學記》中就說:“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span> 用今天的話講, 即學習的人有四種毛病,或者是不足之處,教育別人,傳授知識的人一定要知道。主要是人的學習態(tài)度,有的人貪多求快,貪多而不求甚解;有的人蜻蜓點水,孤寡淺陋,視野不開闊;有的人急于求成,專找捷徑;有的人畏首畏尾,遇難即止。這四種毛病,心思沒有完全相同的。教書的人知道了這些人的心思,才能對癥下藥,糾正這類毛病。所謂教師,就是善于幫助學生澄明其善性,發(fā)揮其長處,并能糾正學生的失誤的人。 針對這些不同問題的學生,孟子最早提出了教師的五種必備教育方式。 孟子說:“君子教育的方式有五種:有像及時雨滋潤沾化,潤人細無聲的,有幫助養(yǎng)成品德的,有幫助發(fā)展才能的,有解答疑問的,有以身作則,靠品德學問使人私下受到有益教誨的。因材施教,這五種就是君子施行教育的常用方法?!?/span>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