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濟生腎氣丸:由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肉桂、附子(制)、牛膝、車前子組成。溫腎化氣,利水消腫。用于腎陽不足、水濕內(nèi)停所致的腎虛水腫、腰膝痰重、小便不利、痰飲喘咳。 4、四神丸:由肉豆蔻(煨)、補骨脂(鹽炒)、五味子(醋制)、吳茱萸(制)、大棗(去核)組成。溫腎散寒,澀腸止瀉。用于腎陽不足所致的泄瀉,癥見腸鳴腹脹、五更溏瀉、食少不化、久瀉不止、 面黃肢冷。 5、右歸丸:由熟地黃、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藥、山茱萸(酒炙)、菟絲子、鹿角膠、枸杞子、當(dāng)歸、杜仲(鹽炒)組成。溫補腎陽,填精止遺。用于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陽痿遺精,大便溏薄,尿頻而清。 脾陽虛者又稱脾虛寒證,常表現(xiàn)為食少消化不良,噯氣泛酸、大便稀溏、腹脹腹痛等。人的脾的功能正常運轉(zhuǎn),陽氣才能生長充實。脾陽虛者可選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等。 6、附子理中丸:由附子(制)、黨參、白術(shù)(炒)、干姜、甘草組成。溫中健脾。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 胃陽虛又名胃虛寒證,常表現(xiàn)為胃脘冷痛、喜溫喜按、畏冷肢涼、嘔吐等。用于胃陽虛的中成藥有香砂養(yǎng)胃丸、小建中顆粒、四逆湯、安中片、胃腸散、八味肉桂膠囊等。 7、香砂養(yǎng)胃丸:由木香、砂仁、白術(shù)、陳皮、茯苓、半夏(制)、醋香附、枳實(炒)、豆蔻(去殼)、姜厚樸、廣藿香、甘草、大棗、生姜組成。溫中和胃。用于胃陽不足、濕阻氣滯所致的胃痛、痞滿,癥見胃痛隱隱、脘悶不舒、嘔吐酸水、嘈雜不適、不思飲食、四肢倦怠。胃陰虛者不宜用,主要表現(xiàn)為口干欲飲、大便干結(jié)、小便短少。 8、小建中片:由白芍、大棗、桂枝、灸甘草、生姜組成。溫中補虛,緩急止痛。用于脾胃虛寒,脘腹疼痛,喜溫喜按,嘈雜吞酸,食少心悸及腹瀉與便秘交替癥狀的慢性結(jié)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脾胃濕熱者不宜。 心陽虛:由于陽氣受損,虛寒內(nèi)生所引起,臨床以胸悶胸痛,心悸冷汗,惡寒肢冷為主要表現(xiàn),用于心陽虛的中成藥有參附強心丸、芪藶強心膠囊等。 9、參附強心丸:由人參、附子(制)、桑白皮、豬苓、葶藶子、大黃組成。益氣助陽,強心利水。用于慢性心力衰竭而引起的心悸、氣短、胸悶喘促、面肢浮腫等癥,屬于心腎陽衰者。 肝陽虛:是指肝臟的陽氣不足而導(dǎo)致陰寒內(nèi)盛及相火內(nèi)郁化熱。經(jīng)常出現(xiàn)頭暈?zāi)垦!擅{隱痛、情緒抑郁、多疑善慮、月經(jīng)不調(diào)、腰腹疼痛、脾氣急躁等。用于肝陽虛的中成藥有十香丸、茴香橘核丸等。 10、十香丸:由沉香、木香、丁香、小茴香(炒)、香附(制)、陳皮、烏藥、澤瀉(鹽水炒)、荔枝核(炒)、豬牙皂。疏肝行氣,散寒止痛。用于氣滯寒凝引起的疝氣、腹痛等癥。注意濕熱內(nèi)侵,瘀血阻滯,氣虛下陷所致的疝氣不宜使用,另外豬牙皂有毒,不宜過服、久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