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有詩句:“不持一鴟酒,肯借五車書?”他認(rèn)為:跟人借這么多書,是要送上一點(diǎn)酒以表謝意的。鴟是鴟夷, 東漢應(yīng)劭對于“鴟夷”解釋是:“取馬革為鴟夷。鴟夷,榼形?!薄妒酚?/span>?伍子胥列傳》說鴟夷大到可以裝上伍子胥的尸體,那么一鴟夷的酒,就不是一般讀書人送得起的東西了。而東漢時(shí)就需要對鴟夷作解釋了,可見那時(shí)鴟夷已經(jīng)沒什么人用了。 宋人的《呂氏雜記》說:“予幼時(shí)有教學(xué)老人謂予曰:'人借書而與,借人書而歸之,二者皆癡也。,聞之便不喜其語。”古書用竹簡,裝在袋子里,就像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那樣?!敖钑圾|,還書一鴟”是說要完璧歸趙,不可取其精華。后人不解,或者故意,把“鴟”變成了“癡”,以致弄到“借一癡,與二癡,索三癡,還四癡?!睍x朝的杜預(yù)給自己兒子的遺書中還說:“書勿借人。古諺云:借書一嗤,還書一嗤?!?、 也有人覺得不能這樣解釋,于是宋人的《高齋漫錄》說鴟應(yīng)該是與鴟、癡同音的“瓻”,是酒器。宋朝人注《廣韻》“瓻”字說:“借書盛酒器也。”借書而有專用酒器?元人吾丘衍《閒居錄》又解釋說:瓻是一種專門的瓦器,是用來盛書的。于是,把事情弄得愈來愈不可思議了。 原載《人間福報(bào)》2013年4月2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