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帖部匯考四 陳〈善慧大寺碑 善知阇黎碑 惠集法師碑 蔡景歷碑 顧野王祠古碑 徐陵報(bào)德寺塔銘 周弘報(bào)德寺碑 孝義寺碑 張慧湛墓志銘〉 北魏〈冰固堂碑 諸岳廟碑 盧魯元碑闕 廣德殿碑 大代修華岳廟碑 崔浩碑 中岳碑 保太后碑 衛(wèi)操碑 孔宣尼廟記 文成太后碑 造三級(jí)浮圖碑 孝文吊比干文 孝文北巡碑 穆崇碑 祗洹碑 韓麒麟碑 定鼎碑 太尉于烈碑 金鄉(xiāng)縣令徐公碑 元成碑 石門銘 瑤光寺碑 鄭羲碑 鄭羲上碑 張夫人墓志 車騎大將軍邢巒碑 宣武皇帝御講碑 王子晉碑 淮陽太守梁峰碑 齊兗二州刺史傅公碑 兗州刺史元匡碑 劉使君德化頌 叱閭神寶修闕城銘 安東將軍孫君墓志 定州刺史崔亮頌 兗州刺史賈司伯碑 贈(zèng)司空元暉碑 神龜造碑像記 磚浮圖石蓋銘 魯郡太守張猛龍碑 郭太妃碑 望都令侯宗碑 一千人造像記 孟思文等造像碑 孝女碑 房曇淵等造像記 侍中廣平穆王碑 范陽王誨碑 御史臺(tái)雙塔頌 賀拔岳碑 圣旨寺碑 岐州刺史王毅墓志 化政寺石窟銘 造像記 司空匡穆周公碑 北海王詳石碣 東平太守劉霸碑 相州刺史徐雅碑 中岳嵩陽寺碑銘 膠州刺史祖淮碑 孝侯碑 張烈碑 高翻碑 賈思同碑 張?jiān)缒怪尽】鬃訌R碑 魏蘭根碑 瀛州刺史李公碑 樂陵太守劉公碑 劉起貴造像記 逢元彥造像記 任城王造浮圖記 佛像碑 安州刺史赫連栩碑 造石像記 敬君像記頌 太公呂望碑 冀州刺史關(guān)寶颙紀(jì)德碑 鎮(zhèn)東將軍劉乾碑 汝南王碑 如君頌 中山太守常通碑 汝南文宣王碑 末帝碑 升仙太子碑 松滋公興溫泉頌 驪山溫泉頌 庚戌造教戒經(jīng)幢記 司徒斛律斯公碑 景王碑 大鴻臚卿鄭引伯碑 崇先寺記 康王妃郭氏碑〉 北齊〈石刻佛經(jīng) 相里寺碑 九級(jí)塔像銘 造像記 郭道尊等造像記 孫士淵造像記 建陵士修靖館碑 摩崖報(bào)德碑 郁久閭業(yè)碑 石當(dāng)門等造像記碑 東兗州須昌縣玉像頌 碑樓寺碑 常山義七級(jí)碑 孔子廟碑 造像碑 石像頌 石浮圖記 崇因寺碑 關(guān)亮造像記 救疾經(jīng)偈 華陽公主碑 造石像記 權(quán)法師碑 邑義人造像記 造雙塔碑 佛龕碑 太祖大師正覺寺重修佛殿二記 鎮(zhèn)國大銘像碑 趙智和 造像碑 蒙山碑 少林寺碑 隴東王孝感頌 觀世音石像碑 造像記 唐邕造像碑 長樂王尉景碑 馮翊王平等寺碑 白長命碑 南陽寺碑 大安樂寺碑 開明寺彌勒像碑 賈羅侯等造像碑 邸珍碑 龍門山造像記 宋悅和等造像記 會(huì)善寺碑 司空趙起碑 赫連子悅清德頌 贈(zèng)司空趙奉碑 宜陽國太妃傅氏碑 臨淮王造像碑 造釋迦像碑 朗公道場(chǎng)碑 造寺碑 宋使君像碑 高隆造像記 造像碑 徐州張長史碑 楚陽太守張樂碑 大將軍兗州刺史劉杰碑 天柱山銘 臨清王假黃鉞碑 二祖大師碑 二圣寺龍華贊佛碑 永樂十六角題名〉 北周〈儀同碑 宇文眾造像碑 延壽公碑頌 太學(xué)生拓拔府君墓志 常樂寺浮圖碑 席肅公神道碑 西岳碑 宇文泰紀(jì)功碑 同州刺史普六如忠墓志 云州刺史胡歸德碑 溫州刺史烏丸僧墓志 大像碑 黃羅剎碑 夌積山應(yīng)乾寺重修七佛龕銘 折克行墓碑 豆盧恩碑 楊忠碑〉 隋〈源使君碑 興福寺碑 呂龜碑 上邽山石銘 爾朱敞碑 天龍山碑 臨漳趙令清德頌 龍藏寺碑 安定縣官寺碑 太平寺碑 廣業(yè)郡守鄭君碑 修舍利塔碑 平陳碑 齊國太夫人楊氏墓志 午卯寺碑 潞州頌德碑 鄂國公造鎮(zhèn)國大像碑 李康清德頌 梁洋德政碑 賈普智造像碑 益州至貞觀碑 董明府清德頌 賈春英浮圖碑 正解寺造像碑 劉景韶造像碑 趙君寶塔碑 紫微觀碑 信行禪師碑 化善寺碑 驃騎將軍楊端墓志 造像碑 韓擒虎碑 李氏像碑 車騎將軍盧瞻墓志 安喜公李使君碑 王明府造像碑 梁州使君陳茂碑 原國大夫人鄭氏墓志 江夏縣緣果道場(chǎng)磚塔下舍利記 興國寺碑 天寧寺塔幢 景陽井欄銘 辱井銘 舍利石塔銘 蒙州普光寺碑 賈使君墓志 張光墓志 大將軍梁恭墓志 幽州智泉寺舍利塔詔 仁壽元年碑 同州塔銘 舍利塔記 棲巖道場(chǎng)舍利塔碑 愿力寺舍利寶塔銘 浙州南鄉(xiāng)縣塔記 張先生碑 恒岳寺舍利寶塔銘碑 文儒先生劉炫碑 灣州使君江夏徐公碑 楊素碑 李淵為子祈疾疏 唐高祖造像記 賀蘭才墓志 滎澤令常丑奴墓志 鷹揚(yáng)郎將義城子梁羅墓志 汎愛寺碑 文帝舍利塔 顯崇觀碑 李刺史墓碑 鉗耳君清德頌 西平太守上官政墓志 海州長史劉瑤墓志 黃門侍郎柳旦墓志 開府鄭渙墓志 陳明府修孔子廟碑 青城山碑 潞縣令段君碑 平都治碑 大都督袁君碑 西林道場(chǎng)碑 善寶寺碑 故州碑 令狐熙碑 房彥謙碑 包愷墓碣 鳳林寺碑 大興國寺碑 滏山石窟碑 上儀同楷縉墓志 虞世則造像記 造登身像記 高陰郡陰勝道場(chǎng)碑 姚察夫人蕭氏志 貴州總管侯莫陳穎墓志 司隸大夫贈(zèng)臨河縣公碑 縣令梁執(zhí)威德政碑 尚書左丞郎茂碑 北絳公夫人蕭氏墓志 敕改羅漢院碑 緣 果道場(chǎng)磚塔舍利銘 寶積寺塔銘 楊將軍墓碑 天寧寺塔碑 海陵公賀若誼碑 智 泉寺舍利感應(yīng)記 楞伽寺碑 姑蘇上方寺舍利塔銘 秦王告少林寺主教〉
字學(xué)典第六十三卷法帖部匯考四陳善慧大寺碑 按《輿地碑目》:大建五年。
善知阇黎碑按《輿地碑目》:大建五年。
惠集法師碑按《輿地碑目》:大建六年。
蔡景歷碑按《南史·蔡景歷傳》:景歷卒。禎明二年,重贈(zèng)景歷侍中、中撫軍將軍,于墓所立碑。
顧野王祠古碑按《天下金石志》:晉僧于水際得古斷碑,云野王于此修輿地志,即今寶云寺東。
徐陵報(bào)德寺塔銘按《輿地碑目》:在長興縣大雄寺。
周弘報(bào)德寺碑按《輿地碑目》:在長興縣大雄寺。
孝義寺碑按《晏元獻(xiàn)類要》:徐陵撰,在卞山下,今在墨妙寺。
張慧湛墓志銘按《集古錄》:陳隋之間字書之法,極于精妙,自開皇仁壽而后至唐高宗已前碑碣所刻,往往不減歐虞,而多不著名字,如鉗耳君清德頌。慧湛陳人,至唐太宗時(shí)改葬。其銘刻字畫遒勁,有法玩之忘倦,惜乎,不知何人書也。
北魏冰固堂碑按《水經(jīng)注》:方嶺上有文明太皇太后陵,陵之東北有高祖陵,二陵之南有冰固堂,堂之內(nèi)外四側(cè)結(jié)兩石,扶帳青石屏風(fēng)以文石為緣,并隱起,忠孝之容題刻貞順之名,廟前鐫石為碑。
諸岳廟碑按《水經(jīng)注》:始光二年,少室道士寇謙之議建大道場(chǎng)壇廟,兼諸岳廟,碑亦多所署立。
盧魯元碑闕按《北史·盧魯元傳》:魯元卒,帝甚惜之。葬于崞山,為建碑闕。
廣德殿碑按《水經(jīng)注》:帝幸朔北,楊難當(dāng)重譯拜闕陛,見之所故殿,以廣德為名。魏太平真君三年刻石樹碑,勒宣時(shí)事,碑陰題宣成公李孝伯等從臣姓名。
大代修華岳廟碑按《集古錄》:興光二年三月甲午立。魏自道武天興元年議定國號(hào),群臣欲稱代,道武不許,乃仍稱魏,今魏碑?dāng)?shù)數(shù)有之。
崔浩碑按《金石略》:興光二年,在華州。
中岳碑按《金石略》:太安二年十二月,有碑陰。
保太后碑按《魏書·高宗乳母常氏傳》:氏以事入宮,世祖選乳高宗。慈和履順,有劬勞保護(hù)之功。高宗即位,尊為保太后,葬磨笄山,樹碑頌德。
衛(wèi)操碑按《魏書·衛(wèi)操傳》:操與從子雄,同來歸國?;傅奂沃詾檩o相。及劉淵、石勒之亂,勸帝匡助晉氏。東嬴公司馬騰聞而善之,表加將號(hào)。后,操立碑于大邗城南,以頌功德?;逝d初,維州別駕段榮于大邗掘得此碑文。
孔宣尼廟記按《金石錄》:在今懷州界中,太和元年立其額,又有延興四年太上皇帝祭孔子文者,孝文之父獻(xiàn)文帝也。
文成太后碑按《魏書·文成皇后本紀(jì)》:太和五年,起作壽陵,刊石立碑,頌太后功德。太后立文宣王廟于長安,又立思燕佛圖于龍城,皆刊石立碑。
造三級(jí)浮圖碑按《金石錄》:孝文太和十二年七月。
孝文吊比干文按《魏書·高祖本紀(jì)》:太和十八年十一月,車駕幸鄴。甲申,經(jīng)比干之墓,親為吊文,樹碑而刊之。 按《金石錄》:比干碑陰盡紀(jì)侍從群臣官爵姓名。
孝文北巡碑按《集古錄碑》云:太和二十一年修省方之典北臨舊京碑,無題首,故依本紀(jì),為北巡碑。
穆崇碑按《魏書·穆崇傳》:崇子真,除南部尚書。高祖追思崇勛,令著作郎韓顯宗與真撰定碑文,建于白登山。
祗洹碑按《水經(jīng)注》:平城東郭外太和中閹人,宕昌公鉗耳處時(shí)立。祗洹舍于東皋,庭中有祗洹碑,碑題大篆。
韓麒麟碑按《酉陽雜俎》:歷城縣魏明寺中有魏公碑,太和中所造也。魏公曾令人遍錄州界石碑,言此碑詞義最善,常藏一本于枕中,故家人名此枕為麒麟函,韓公諱麒麟。
定鼎碑按《金石略》:景明三年,沈馥正書,一名御射碑。
太尉于烈碑按《金石錄》:宣武景明四年四月。
金鄉(xiāng)縣令徐公碑按《金石略》:景明中立,在濟(jì)州。
元成碑按《金石略》:正始五年,在祁州。
石門銘按《集古錄》:銘云此門漢永平中所穿,自晉氏南遷斯路廢矣?;饰赫荚?,刺史羊祠開創(chuàng)舊路,永平二年正月畢功。
瑤光寺碑按《金石錄》:宣武永平三年八月。
鄭羲碑按《金石錄》:永平四年在今萊州南山上磨崖刻之,蓋道昭為光州刺史刻其父碑于茲山。
鄭羲上碑按《金石錄》:初予為萊州,得羲碑于州之南山,其末云上碑在直南二十里天柱山之陽,此下碑也。因遣人訪求,在膠水縣界中遂模得之。其子道昭永平中為光州刺史,為其父磨崖石刻二碑焉。
張夫人墓志按《金石錄》:延昌元年十月。
車騎大將軍邢巒碑按《金石錄》:延昌三年十月。
宣武皇帝御講碑按《金石錄》:延昌四年。
王子晉碑按《金石錄》:延昌四年十月立。
淮陽太守梁峰碑按《金石錄》:延昌四年十月立。
齊兗二州刺史傅公碑按《金石錄》:孝明熙平元年十二月立。
兗州刺史元匡碑按《金石錄》:熙平二年立。
劉使君德化頌按《金石錄》:熙平三年十一月建。
叱閭神寶修闕城銘按《金石錄》:神龜元年歲次戊午十一月修治闕城,并作館第,敬造三級(jí)浮圖。
安東將軍孫君墓志按《金石錄》:其名字鄉(xiāng)里年壽皆不載,《魏書儒林傳》有孫惠蔚所書事跡傳,與志皆合。
定州刺史崔亮頌按《金石錄》:亮為定州,既去,郡人立碑頌德,神龜二年建。
兗州刺史賈司伯碑按《金石略》:神龜二年,在西京。
贈(zèng)司空元暉碑按《金石錄》:碑云孝文時(shí)為主客郎中,神龜二年卒。
神龜造碑像記按《集古錄》:魏神龜三年立此碑,字畫遒勁。
磚浮圖石蓋銘按《金石文字記》:正書嵩山會(huì)善寺掘地得此石,蓋銘曰:神龜三年七月三日,魏故太傅侍中太尉公世子元亶元奉為建七層磚浮屠,一區(qū)謹(jǐn)銘函,蓋今存寺中。
魯郡太守張猛龍碑按《金石文字記》:行書,正光三年正月。,今在曲阜縣孔子廟。其陰書陽原縣義士州主簿王人生造頌文,多剝?nèi)薄?br>郭太妃碑按《金石錄》:正光三年四月。
望都令侯宗碑按《金石錄》:正光三年六月。
一千人造像記按《金石錄》:正光五年四月。
孟思文等造像碑按《金石錄》:正光六年四月。
孝女碑按《北史·河?xùn)|姚氏女傳》:姚氏,字女勝。正光中母死,不勝哀,遂死。太守崔游請(qǐng)西塋墓立碑,自為朱文,表其門閭,比之曹娥,改其里曰上虞里,墓名孝女冢。
房曇淵等造像記按《金石錄》:莊帝永安三年十月。
侍中廣平穆王碑按《金石錄》:俗云陵家碑,太昌元年,在西京。
范陽王誨碑按《金石錄》:孝武帝太昌元年十二月。
御史臺(tái)雙塔頌按《金石錄》:永熙二年。
賀拔岳碑按《金石錄》:永熙三年正月。
圣旨寺碑按《金石略》:永熙三年,在北京。
岐州刺史王毅墓志按《金石錄》:大統(tǒng)元年十月。
化政寺石窟銘按《金石錄》:杞疑造文帝大統(tǒng)七年十二月。
造像記按《金石錄》:大統(tǒng)十五年六月。
司空匡穆周公碑按《咸陽金石遺文》:無名氏隸,大統(tǒng)十三年立,在縣東北十五里。墓前隸書甚工,近上已斷,字存十七,背螭中鑿龕佛像,制刻精古,真六朝遺跡也。
北海王詳石碣按《水經(jīng)注》:滱水自靈丘縣,又西流南轉(zhuǎn),東屈徑北海,王詳之石碣。
東平太守劉霸碑按《金石錄》:孝靜天平元年四月。
相州刺史徐雅碑按《金石錄》:天平二年二月。
中岳嵩陽寺碑銘按《金石文字記》:八分書,天平二年四月,今在嵩山會(huì)善寺。末有正書一行,曰:大唐麟德元年,從嵩陽觀移來,會(huì)善寺立。
膠州刺史祖淮碑按《金石錄》:天平三年十月,碑云:君膠州平昌安丘人也。六世祖逖又云卒贈(zèng)膠州刺史。
孝侯碑按《金石略》:天平三年,在東京。
張烈碑按《金石錄》:碑在今青州界中,文字磨滅。《青州圖經(jīng)》稱卒于元象元年云。
高翻碑按《金石錄》:《魏書本傳》云以元象中追加贈(zèng)謚碑,后題建立歲月,文字殘缺,惟有魏元字可辨。又云歲次己未,蓋元象二年建也。
賈思同碑按《金石略》:興和二年,在青州。
張?jiān)缒怪?/h3>按《金石略》:興和二年十月。
孔子廟碑按《集古錄》:后魏北齊時(shí)書多若此,筆畫不甚佳,然亦不俗,而往往相類,疑其一時(shí)所傳,當(dāng)自有法,又其點(diǎn)畫多異,故錄之。 按《金石文字記》:今在曲阜縣廟中,魏書李仲璇傳除兗州刺史,以孔子廟墻宇頹毀,遂修改焉,即此碑也。其文一行,之中有篆、有分、有隸、有草。
魏蘭根碑按《金石錄》:史云天平初以開府儀同歸本鄉(xiāng),武定三年卒,而碑云天平二年,當(dāng)以碑為正。
瀛州刺史李公碑按《金石錄》:武定二年二月。
樂陵太守劉公碑按《金石錄》:武定二年二月。
劉起貴造像記按《金石錄》:武定二年五月。
逢元彥造像記按《金石錄》:武定二年十二月。
任城王造浮圖記按《集古錄》:不著其名,云武定四年建。
佛像碑按《金石錄》:武定四年。
安州刺史赫連栩碑按《金石錄》:武定五年四月。
造石像記按《集古錄》:碑云大魏武定七年歲次己巳,武定孝靜年號(hào)也。
敬君像記頌按《金石錄》:武定七年。
太公呂望碑按《金石文字記》:穆子容撰,正書,武定八年四月,今在汲縣西北三十里太公廟。
冀州刺史關(guān)寶颙紀(jì)德碑按《天下金石志》:武定八年,在平定州。
鎮(zhèn)東將軍劉乾碑〈已下碑俱無年月〉按《金石錄》:無年月。
汝南王碑按《金石錄》:無年月。
如君頌按《金石錄》:字畫如后魏時(shí)人。
中山太守常通碑按《金石略》:在定州。
汝南文宣王碑按《金石略》:在西京。
末帝碑按《金石略》:在西京。
升仙太子碑按《金石略》:梁雅文在西京。
松滋公興溫泉頌按《金石錄》:在京兆府。
驪山溫泉頌按《天下金石志》:在臨潼縣。
庚戌造教戒經(jīng)幢記按《墨池編》:裴思順造。
司徒斛律斯公碑按《金石略》:無年月。
景王碑按《金石略》:無年月。
大鴻臚卿鄭引伯碑按《金石略》:無年月。
崇先寺記按《金石錄》:無年月。
康王妃郭氏碑按《墨池編》:無年月。 北齊石刻佛經(jīng) 按《金石文字記》:天保二年,太原縣西五里有山曰風(fēng)峪,風(fēng)峪之口建石佛,于內(nèi)環(huán)列,所刻佛經(jīng)凡石柱一百二十有六,書法非近代所及。
相里寺碑按《金石文字記》:八分書,天保三年正月,今在汾陽縣太相里崇勝寺。碑刻佛像,其下方及兩旁皆題名,碑陰有文并頌,一通漫滅。
九級(jí)塔像銘按《集古錄》:不見書撰人名氏,蓋北齊時(shí)人所作也。其年號(hào)見于文者三,曰真君九年者,后魏太武號(hào)也。又曰武定四年者,東魏孝靜號(hào)也。又曰天保三年,北齊文宣號(hào)也。其字畫多異,往往奇怪,錄之以備廣覽。
造像記按《金石錄》:文宣天保四年五月。
郭道尊等造像記按《金石錄》:天保四年八月。
孫士淵造像記按《金石錄》:天保四年八月。
建陵士修靖館碑按《金石錄》:天保六年十月。
摩崖報(bào)德碑按《金石表》:天保六年,釋仙書。
郁久閭業(yè)碑按《金石錄》:天保七年五月。
石當(dāng)門等造像記碑按《金石錄》:天保七年十二月。
東兗州須昌縣玉像頌按《金石錄》:天保八年十二月。
碑樓寺碑按《嵩陽石刻記》:天保八年丁丑立其碑,蓋紀(jì)劉碑為首造碑之緣起也。今在本寺俗稱劉碑寺。
常山義七級(jí)碑按《集古錄》:不著書撰人名氏,文為聲偶,頗奇怪,字畫亦佳,往往有古法。碑云天保九年造。
孔子廟碑按《金石文字記》:八分書,乾明元年,今在曲阜縣廟中。
造像碑 石像頌按《金石錄》:皇建元年。
石浮圖記按《集古錄記》云:河清二年,北齊高湛年號(hào)也。筆畫清婉可喜。
崇因寺碑按《金石略》:皇建二年,姚淑八分書。
關(guān)亮造像記按《金石錄》:河清元年,比丘道常書。
救疾經(jīng)偈按《金石錄》:河清二年二月。
華陽公主碑按《金石錄》:河清二年八月。
造石像記按《金石錄》:河清二年九月。
權(quán)法師碑按《金石錄》:河清二年十月。
邑義人造像記按《金石錄》:天統(tǒng)二年七月。
造雙塔碑按《金石錄》:天統(tǒng)三年三月。
佛龕碑按《金石錄》:天統(tǒng)三年立,武平三年刊在西京。
太祖大師正覺寺重修佛殿二記按《金石略》:正覺寺重修佛殿二記:一后魏武定四年,一北齊天統(tǒng)三年建。
鎮(zhèn)國大銘像碑按《集古錄》:天統(tǒng)三年,字畫頗異,雖為訛謬,亦其傳習(xí)時(shí)有與今不同者。 趙智和造像碑 按《金石錄》:天統(tǒng)五年十一月。
蒙山碑按《金石略》:天統(tǒng)五年,王思誠八分書。
少林寺碑按《金石文字記》:正書武平元年正月,今在本寺大殿。前刻佛像,與相里寺碑制略同,書法甚劣,會(huì)善寺大殿前有武平七年十一月造像記,其制亦同。
隴東王孝感頌按《金石錄》:隴東王者,胡長仁也。武平中為齊州刺史,道經(jīng)平陰有古冢,詢?cè)L耆,舊以為郭巨之墓,遂命僚佐刻此頌焉。
觀世音石像碑按《金石錄》:武平二年八月。
造像記按《金石錄》:武平二年九月。
唐邕造像碑按《金石錄》:武平三年五月。
長樂王尉景碑按《金石錄》:武平三年七月。
馮翊王平等寺碑按《金石錄》:馮翊王名潤,齊神武子也。碑云寺魏廣平王懷所立,永平中造定光銅像在寺外,齊高祖始遷像入寺,潤又增修殿宇焉。
白長命碑按《弇州山人》:槁此碑在青州北門外大佛寺中,高齊武平四年建。其書不能大佳,然猶有漢晉隸分法。
南陽寺碑按《金石文字記》:八分書,武平四年六月,今在青州府北門外龍興寺。
大安樂寺碑按《金石錄》:題廣業(yè)王大安樂寺碑。廣業(yè)王者,尉萇命之子破侯也。碑云魏末萇命嘗營護(hù)此寺,其后破侯與其弟興敬復(fù)加營葺,故立此碑。
開明寺彌勒像碑按《金石錄》:武平五年八月。
賈羅侯等造像碑按《金石錄》:武平五年十月。
邸珍碑按《金石錄》:武平六年二月。
龍門山造像記按《金石文字記》:正書,武平六年六月,后魏胡太后崇信浮屠鑿崖為窟中刻佛像,大者丈馀,凡十馀處,惟此武平六年者,書法差可畫,方格如棋局,而其半已磨滅。
宋悅和等造像記按《金石錄》:武平七年七月。
會(huì)善寺碑按《嵩陽石刻記》:武平七年立。
司空趙起碑按《金石錄》:《北齊書》云起天統(tǒng)二年除滄州刺史,武平中卒于官,今以碑考之,起自滄州還封南泉郡王乃卒。
赫連子悅清德頌〈已下碑無年月〉按《北史·赫連子悅傳》:子悅為鄭州刺史,政為天下之最,鄰人請(qǐng)立碑頌德,詔許焉。
贈(zèng)司空趙奉碑按《金石錄》:彥深父也。碑云父諱奉,字奉伯。
宜陽國太妃傅氏碑按《金石錄》:額題齊故女侍中宜陽國貞穆太妃傅氏碑,傅氏趙彥深之母,有賢操,事載于史。
臨淮王造像碑按《金石錄》:臨淮王者,婁定遠(yuǎn)也。
造釋迦像碑按《金石錄》:無年月。
朗公道場(chǎng)碑按《金石錄》:無年月。
造寺碑按《金石錄》:無年月。
宋使君像碑按《金石錄》:無年月。
高隆造像記按《金石錄》:無年月。
造像碑按《金石錄》:劉之遴撰〈闕〉四年四月立。
徐州張長史碑按《金石錄》:〈闕〉九年十月。
楚陽太守張樂碑按《金石錄》:在澶州。
大將軍兗州刺史劉杰碑按《金石略》:在澶州。
天柱山銘按《天下金石志》:在膠州。
臨清王假黃鉞碑按《金石略》云云。
二祖大師碑按《金石略》云云。
二圣寺龍華贊佛碑按《金石略》云云。
永樂十六角題名按《集古錄》:不著年月,列名人甚多,不知為何時(shí)碑。其字畫頗怪,似是東魏北齊人所書。其后又書云造十六角鎮(zhèn)國大浮圖,則知其為塔矣。謂之十六角,只見此碑。 北周儀同碑 按《輿地碑目》:周元年宇文周碑,今在襄陽縣民董氏家。
宇文眾造像碑按《金石錄》:閔帝武成元年十月。
延壽公碑頌按《金石錄》:保定元年三月。
太學(xué)生拓拔府君墓志按《金石錄》:周弘正撰,保定元年十一月。
常樂寺浮圖碑按《元豐類槁》:常樂寺浮圖碑,周保定四年立。其辭云襄州刺史王秉,字孝直,建長樂寺磚塔七層,其碑今在襄州開元寺塔院。
席肅公神道碑按《輿地碑目》:在襄陽府,保定四年。
西岳碑按《元牘記》:后周天和二年修西岳碑,趙文淵隸書,當(dāng)南北分爭之時(shí),即此文章字畫,足以見其景象。
宇文泰紀(jì)功碑按《輿地碑目》:在簡州。
同州刺史普六如忠墓志按《金石錄》:天和三年七月。
云州刺史胡歸德碑按《金石錄》:天和六年十月。
溫州刺史烏丸僧墓志按《金石錄》:天和七年三月,僧修姓王氏,梁南城侯神念之子,太尉僧辯之弟,歸后周為溫州刺史,賜姓烏丸。
大像碑按《集古錄》:大象二年宇文氏之事跡,無足采,惟其字畫不俗,亦有取焉。
黃羅剎碑按《金石錄》:虞世南撰羅剎事,周為行軍總管,子君漢唐初為將,有功,武德中為父追立此碑。
夌積山應(yīng)乾寺重修七佛龕銘按《金石略》:夌積山應(yīng)乾寺重修七佛龕銘,庾信文,在秦州。
折克行墓碑按《天下金石志》:在府谷縣西。
豆盧恩碑按《金石文字記》:八分書,今在咸陽縣。碑云恩字永恩,今北史附見其兄豆盧寧傳。
楊忠碑按《天下金石志》:忠隋文帝父碑在象山。
隋源使君碑按《金石錄》:開皇元年。
興福寺碑按《金石錄》:開皇二年,龐夐書。
呂龜碑按《金石錄》:開皇二年十一月。
上邽山石銘按《十國春秋》:蜀王承檢乾德時(shí)筑防蕃城,至上邽山下獲石刻,篆字大隋開皇二年渭州刺史張崇妻夫人王氏銘。
爾朱敞碑按《集古錄》:敞者,榮從弟,彥伯之子也。《敞傳》云字乾羅,而此碑字天羅,文雖殘闕,然斑斑尚可讀。開皇五年立。
天龍山碑按《金石文字記》:八分書,開皇五年,今在太原縣天龍寺。
臨漳趙令清德頌按《金石錄》:開皇六年。
龍藏寺碑按《集古錄》:張公禮撰,不著書人名字。正書,字畫遒勁,有歐虞之體。隋開皇六年建,在今鎮(zhèn)州。
安定縣官寺碑按《金石錄》:開皇八年五月。
太平寺碑按《金石錄》:開皇九年八月。
廣業(yè)郡守鄭君碑按《金石略》:開皇九年,韋霈正書。
修舍利塔碑按《金石錄》:開皇九年。
平陳碑按《金石錄》:薛道衡文,在江陵府。
齊國太夫人楊氏墓志按《金石錄》:開皇十年三月,夫人字季姜,仆射高颎母也。
午卯寺碑按《金石錄》:開皇十年五月。
潞州頌德碑按《金石錄》:開皇十年十一月。
鄂國公造鎮(zhèn)國大像碑按《金石錄》:開皇十一年九月。
李康清德頌按《集古錄》:不著書撰人名氏,文為聲偶,而字畫奇古可愛。于廢九門縣城中得此碑,字多訛闕,其后題十一年辛亥二月十二日建,上有二字闕,乃開皇也。
梁洋德政碑按《集古錄》:碑在今蔡州新息,隋開皇十一年參軍裴玉與州人為息州刺史,梁洋建寶塔表德政碑。
賈普智造像碑按《金石錄》:開皇十一年。
益州至貞觀碑按《金石錄》:開皇十二年,到曼才正書。
董明府清德頌按《金石錄》:開皇十二年三月。
賈春英浮圖碑按《金石錄》:開皇十二年七月。
正解寺造像碑按《金石略》:劉升卿撰,開皇十二年。
劉景韶造像碑按《金石錄》:開皇十三年四月。
趙君寶塔碑按《金石錄》:開皇十三年十月。
紫微觀碑按《輿地碑目》:在巢縣,開皇十四年劉穎制銘其碑,皴剝難讀。
信行禪師碑按《金石錄》:開皇十四年正月。
化善寺碑按《金石錄》:開皇十五年正月,碑陰有郎馀令題記云隋尹式撰。
驃騎將軍楊端墓志按《金石錄》:開皇十五年三月。
造像碑按《金石錄》:開皇十五年九月。
韓擒虎碑按《集古錄》:開皇十五年十月,不著書撰人名氏。
李氏像碑按《金石錄》:開皇十六年七月。
車騎將軍盧瞻墓志按《金石錄》:開皇十六年十一月。
安喜公李使君碑按《金石文字記》:八分書,開皇十七年二月,今在馬嵬堡北五里。
王明府造像碑按《金石錄》:開皇十七年八月。
梁州使君陳茂碑按《集古錄》:開皇十八年,不著書撰人名氏,而字畫精勁可喜。
原國大夫人鄭氏墓志按《金石錄》:開皇二十年二月。
江夏縣緣果道場(chǎng)磚塔下舍利記按《金薤琳瑯》:開皇廿年六月,無書撰人氏。
興國寺碑按《集古錄》:李德林制,開皇中立。
天寧寺塔幢按《帝京景物略》:塔高十三尋,塔前一幢,書體遒美,開皇中立。
景陽井欄銘按《金石略》:分書,開皇中,在江陵府。
辱井銘按《元豐類槁》:辱井有篆文,共十八字,在井石檻上,不知誰為文。又有景陽樓下井銘,又有陳后主叔寶《辱井記》云江寧縣興巖寺井石檻銘,莫知誰作也。
舍利石塔銘按《輿地碑目》:在鄂州勝緣寺,仁壽初立。
蒙州普光寺碑按《集古錄》:仁壽元年建,無書撰人名氏,筆畫遒美。開皇仁壽以來碑碣字畫多妙,而往往不著名字。
賈使君墓志按《金石錄》:仁壽元年七月。
張光墓志按《金石錄》:仁壽元年八月。
大將軍梁恭墓志按《金石錄》:仁壽元年十月。
幽州智泉寺舍利塔詔按《天下金石志》:仁壽元年,內(nèi)史令王臣暕宣。
仁壽元年碑按《安州志》:在安州,無撰書人名。
同州塔銘按《金石文字記》:八分書,仁壽元年十月,今在同州。
舍利塔記按《金石錄》:舍利塔記仁壽二年三月。
棲巖道場(chǎng)舍利塔碑按《金石錄》:仁壽二年。
愿力寺舍利寶塔銘按《金石錄》:仁壽三年,相州刺史薛冑建愿力寺雙七級(jí)浮圖銘,是年正月在此銘前。
浙州南鄉(xiāng)縣塔記按《墨池編》:仁壽四年。
張先生碑按《北史·張文詡傳》:文詡,河?xùn)|人。博覽群書,特精《三禮》,蘇威勸令從官,固辭。仁壽末,策杖歸。終于家,鄉(xiāng)人為立碑頌,號(hào)曰張先生。
恒岳寺舍利寶塔銘碑按《金石錄》:大業(yè)元年。
文儒先生劉炫碑按《金石錄》:大業(yè)元年。
灣州使君江夏徐公碑按《墨池編》:大業(yè)二年,郝王威撰。 按《金石略》:欒州使君江夏徐公碑,大業(yè)二年侯孝直八分書。
楊素碑按《北史·楊素傳》:大業(yè)二年,素卒。帝下詔立碑,以彰盛美。
李淵為子祈疾疏按《金石文字記》:行書,大業(yè)二年正月,今在鄠縣草堂寺。
唐高祖造像記按《金石錄》:唐高祖造像記,太宗造像記附,大業(yè)二年。
賀蘭才墓志按《金石錄》:大業(yè)三年二月。
滎澤令常丑奴墓志按《金石文字記》:正書,大業(yè)三年八月,今在興平縣崇寧寺。
鷹揚(yáng)郎將義城子梁羅墓志按《金石文字記》:正書,大業(yè)四年八月,今在西安府城外。杜曲此志,正書,猶帶八分,凡隋以前之書法多如此。
汎愛寺碑按《墨池編》:大業(yè)五年。
文帝舍利塔按《金石錄》:李伯藥撰,書人姓名殘缺,大業(yè)五年四月。
顯崇觀碑按《輿地碑目》:大業(yè)五年,為至尊皇后祝壽所記,在鄖鄉(xiāng)縣。
李刺史墓碑按《輿地碑目》:大業(yè)五年,葬在廢狠山縣南。
鉗耳君清德頌按《集古錄》:不著書撰人名氏,其碑首題云:太隋恒山郡九門縣,令鉗耳君清德之頌。大業(yè)六年建,字畫有非歐虞之學(xué)不能至也。碑在今廢九門縣中。
西平太守上官政墓志按《金石錄》:大業(yè)六年三月。
海州長史劉瑤墓志按《金石錄》:大業(yè)六年十一月。
黃門侍郎柳旦墓志按《金石錄》:大業(yè)六年十一月。
開府鄭渙墓志按《金石錄》:大業(yè)六年十二月。
陳明府修孔子廟碑按《金石文字記》:仲孝俊撰,八分書,大業(yè)七年七月,今在曲阜縣廟中。
青城山碑按《輿地碑目》:在常道道觀軒轅石龕之下,大業(yè)七年立,太常博士陰道文。
潞縣令段君碑按《金石錄》:大業(yè)八年十二月。
平都治碑按《金石錄》:大業(yè)十一年八月。
大都督袁君碑按《金石錄》:大業(yè)十二年二月。
西林道場(chǎng)碑按《集古錄》:渤海公撰,公為隋太守博士時(shí)作,不著書人名氏,而字法老勁,疑公之書也。此碑大業(yè)十三年建,顏魯公寓題陰百馀字,尤奇?zhèn)?,今附于碑后?br>善寶寺碑按《金石略》:大業(yè)中立,在東京。
故州碑按《續(xù)通典》:吉水縣東北二十五里有故州城堞尚存,有龜趺在沙磧,石碑半在江,秋冬水清人尚見大業(yè)等字。
令狐熙碑按《北史·令狐熙傳》:熙拜滄州刺史。吏人追思,相與立碑頌德。
房彥謙碑按《北史·房彥謙傳》:彥謙為長葛令,有惠化,百姓立碑頌德。
包愷墓碣按《北史·包愷傳》:愷精《漢書》。教授數(shù)千人。卒,門人起墳立碣焉。
鳳林寺碑按《集古錄》:庾信撰。
大興國寺碑按《金石錄》:無年月。
滏山石窟碑按《金石錄》:無年月。
上儀同楷縉墓志按《金石錄》:許善心撰序,虞世基銘,無年月。
虞世則造像記按《金石錄》:無年月。
造登身像記按《金石錄》:無年月。
高陰郡陰勝道場(chǎng)碑按《墨池編》:虞世南撰,在臺(tái)州。
姚察夫人蕭氏志按《墨池編》:在京兆。
貴州總管侯莫陳穎墓志按《金石錄》:隋書有穎傳以其事,考之多合。
司隸大夫贈(zèng)臨河縣公碑按《金石略》:在絳州。
縣令梁執(zhí)威德政碑按《金石略》:在絳州。
尚書左丞郎茂碑按《金石略》:在鎮(zhèn)州。
北絳公夫人蕭氏墓志按《金石略》:在京兆府。
敕改羅漢院碑按《輿地碑目》:隋初立,在資州法云院。 緣果道場(chǎng)塼塔舍利銘 按《輿地碑目》:隋人撰,近時(shí)民家掘得之。
寶積寺塔銘按《輿地碑目》:在吳縣橫山,隋人所書。碑石全好,字畫秀整,絕類虞褚。
楊將軍墓碑按《輿地碑目》:在成州。
天寧寺塔碑按《天下金石志》:在宛平縣。
海陵公賀若誼碑按《天下金石志》:在興平縣崇寧寺。 智寺舍利感應(yīng)記 按《天下金石志》:王邵撰,在房山縣。
楞伽寺碑按《天下金石志》:書人名氏未詳,碑甚古,在蘇州。
姑蘇上方寺舍利塔銘按《墨池編》:魏瑗書。
秦王告少林寺主教按《金石文字記》:行書,今在寺中,其文刻于裴漼碑之上方。末云四年卅日,世民二字草書特大,乃太宗親書。又按《金石錄》:載唐太宗賜少林教主,八分書,武德二年。與此不同,或別是一教。
|